诸葛亮和郭嘉俩人,谁才是三国第一谋士呢?
【千问解读】
和谁厉害?易中天书第十四集《天生奇才》,用了很大的篇幅,对诸葛亮与郭嘉作了比较。说他俩都是同一量级的人物,对、同样重要,两个人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怎样相似呢?易中天认为: 第一,他们都是少年天才,出山时都只有二十六七岁。
第二,他们都“审于量主”(谨慎地选择主公)。
第三,他们都“谋功为高”。
第四,他们都、竞竞业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己。
第五,他们和曹操、刘备的关系,也都至少在表面上做到了“”,甚至确有一些情意。
但我觉得:二人虽有若干相似之处,如上述之一、二、四项,但不同之处也不少。
严格说来,在某些重要的层面上,二人是不能相比的。
首先,说郭嘉“谋功为高”是可以的,对诸葛亮却不能这样说。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几乎刘备所有的政治、军事活动,都有诸葛亮的出谋画策,所有的战役都离不开诸葛亮的参谋。
他智计多端,,刘备无不言听计从。
关、张之辈开始是嫉妒、吃醋,后来就变成服服帖帖地接受领导了。
但我们查阅史书,在刘备的,诸葛亮在军事上多是靠边站的,对刘备并没有起到郭嘉对曹操那样的作用。
前,诸葛亮“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到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去见,促成了孙刘联盟的形成,取得了外交上的胜利。
以后就跟随在水军的后面,回到了刘备的驻地樊口(今湖北鄂州西北)。
《三国演义》上所写的那些、、借东风等情节,都是小说家之言,并不是史实。
火烧战船是周瑜和谋划的,并没有诸葛亮参与谋划。
当然,刘备方面作为联军组成部分,也配合作战了,但我们在史书上并没有见到诸葛亮提出过什么奇谋佳策。
接下来诸葛亮和随刘备出征荆州南部四郡。
因为这四郡原为的地盘,又有被刘备推举为荆州刺史的刘表的儿子刘琦的文书,进军出奇地顺利,几乎是兵不血刃,四郡皆降。
这时诸葛亮才第一次有了官职,被刘备任命为军师中郎将,督管零陵、桂阳、长沙三郡(郡治分别为今湖南永州、郴州、长沙等市,诸葛亮住在临烝,今湘南衡阳市东),一住就是二三年。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刘备进川,把、带去当参谋,诸葛亮与、、赵云等留守荆州。
只是到了取蜀战争的后期,才调诸葛亮、张飞、赵云等入川,诸葛亮并没有起到多大的参谋作用。
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刘备进兵汉中,带去的参谋是法正,又不是诸葛亮。
章武元年(公元221),刘备大举伐吴,史称。
这时庞统、法正已死,刘备仍然没有带诸葛亮前去,而是自己悍然率兵前往。
总的看来,在刘备生前,除了早期的赤壁之战和作战不多的进军荆州南部四郡,以及取蜀战争赶个末班车之外,诸葛亮基本上是远离战场的,怎能和郭嘉相比?在郭嘉生前,曹操所打的重要战役,如战、破、讨二袁(袁谭、)、征乌丸等,都把郭嘉带在身边。
郭嘉在建安十二年(公元207)死于征乌丸途中,曹操非常难过,在表章中说: “军祭酒郭嘉,自从征伐,十有一年。
每有大议,临敌制变、臣策未成,嘉辄成之。
(我的计策还没有形成,郭嘉便帮助我形成了)平定天下,谋功为高。
”)(《·郭嘉传》) 曹操在赤壁之战中惨败,叹息着说: “在,不使孤至此。
” 而刘备在夷陵之战惨败,被七百里,诸葛亮也叹息着说出了类似的话: “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法正若是活着,就能制止主上,让他不要东征;即或还是要东征,也必然不会打败仗的。
)” (《三国志·法正传》) 可见刘备在军事上所信任和依靠的,不是诸葛亮,而是法正。
如果非要从刘备集团中拿出一个人和郭嘉相比的话,那并不是诸葛亮,而是法正。
当然,这是指在刘备心目中的地位,至于在谋略方面,法正是要逊郭嘉一头的。
为什么刘备信任诸葛亮不如曹操信任郭嘉?主要是有两个原因: 一是刘备对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并不看好。
诸葛亮用兵谨慎,不出奇招、险招,这和郭嘉正好相反。
刘备求功心切,不大欣赏这样的谋士。
所以刘备把他定位为相才,而不是帅才。
刘备出兵时,常把他留在后方作为后勤部长。
正如《三国志·诸葛亮传》所说: “先主外出,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
” 当然,这只是说诸葛亮的军事思想是稳健类型的,不表明他没有军事才能,刘备对他的使用是不正确的。
如果夷陵之战把诸葛亮带在身边,用诸葛亮的稳健来纠正刘备的狂躁,肯定不会败得那么惨。
二是刘备对诸葛亮并不那么信任,这大约是和诸葛亮的哥哥在吴官居要职有关。
我们读史书时发现: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孙权派诸葛瑾到成都来讨荆州,从此以后,直到刘备逝世,刘备就再也没有给诸葛亮布置过军事方面的任务,使他远离了战场。
这内中应该有隐情,不一定就是巧合吧!关于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明清之际的大思想家王夫之在其《读通鉴论》中有一篇论述,摘要译述如下: “诸葛公之心,是一定要存汉的,一定要灭曹的。
不交结东吴,则要受东吴的牵制而难以兴起北伐之师。
……而先主的心志则与此不同了。
先主开始时想自强,后来则想自立为王,这种雄心不改,便与关羽合拍了。
所以他信任诸葛亮不如信任关羽,而且不如孙权之信任子瑜(诸葛瑾)。
怀疑诸葛亮与东吴的交谊太深,而且还怀疑他与子瑜相勾结……。
先主不死,吴祸不止,北出祁山的军队也走不出来啊……” 在诸葛亮初出山时,刘备和诸葛亮相处得过于亲密,引起了关、张二人的不满。
刘备说: “孤之有,犹鱼之有水也。
愿诸君勿复言。
”(《三国志·诸葛亮传》) 人们根据这个记载,多认为刘备和诸葛亮是鱼水关系。
但不知这话仅仅适用于“蜜月”期间,过了“蜜月”,便未必如此了。
那么,郭嘉和曹操的关系是不是鱼水关系呢?也许一个时期是这样的。
但如果不是郭嘉英年早逝(死时38岁),再活上若干年的话,事情就了。
功勋不亚于郭嘉,最后还不是因为触犯了曹操,而死于非命吗?也许另外还有一个空的食器是给郭嘉准备的呢! 郭嘉才是三国的第一谋士? 说起智慧,我们很容易想起足智多谋、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想起先生那百拆百验、的。
曹操的身边也有一位神机妙算、料事如神的谋士——郭嘉郭奉孝。
郭嘉好比三国天空中的一颗流星,来也耀眼,去也匆匆。
他光芒四射,,成就了曹操的功业,也牵惹了曹操的感情。
郭嘉38岁去世,曹操心疼得直呼“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直至赤壁兵败,还哭着说,“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如此让曹操动情,郭嘉究竟有何过人之处呢? 郭嘉不但明于识人,而且也深谙他所处的时代。
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这是一个老板挑员工,员工也选老板的年代。
你拥有自由,但你也要学会选择。
郭嘉这样的聪明人,他才不会为了公司的煊赫声势,办公楼的高大敞亮和老板的翩翩风度,就轻易出卖自己的一生。
他懂得选择,懂得狮子领导的羊终究会战胜羊领导的狮子。
于是,避虚就实,舍袁绍而投曹操。
结果,他当年的同事、等人,不是被活活冤死,就是充当了袁绍的炮灰,而郭奉孝却。
这一走一留,一成一败间,不值得你我深思吗? 郭嘉看透了袁绍,也深识刘备和,他的识人之明帮了曹操的大忙。
刘备在荆州蠢蠢欲动,曹操想乘其羽翼未丰,一举拿下,又担心袁绍乘机偷袭,搞得自己“进不得战而退失所据”。
战争就是赌博,没有风险就没有收益,郭嘉的意思是:刘备人杰,不可不除;人心未附,千载良机;袁绍性迟而多疑,即便偷袭也一定出兵不速。
结果,让曹操利用袁绍的性格弱点打了刘备一个措手不及。
对孙策的判断更让郭嘉大出其名。
曹操和袁绍在官渡相持不下,胶着难分,江东的孙策却落井下石,想渡过长江,偷袭许都。
消息传来,众人无不变色,而郭嘉却能揆情度理,神机妙算。
在他看来,孙策新近才平定江东,为此杀了多少英雄豪杰啊!谁又没有几个亲近跟随,铁杆手下呢?而偏巧孙策又自恃武功,轻率无备,这样的人,虽有,却只需一个刺客就可以了结。
结果,孙策尚未过江,就被许贡的门客刺死了。
时机虽然过于凑巧,但孙策这样的人死于小人之手却是早晚的事情。
郭嘉的得意之作是对袁绍两个宝贝儿子袁谭、袁尚的处理。
官渡大败,袁绍一蹶不振,忧愤而死。
曹操则,连战告捷。
于是,诸将都想趁热打铁,一举荡平河北。
在郭嘉看来,袁绍虽死,而子嗣甚众,其势仍大,然“急之则相持,缓之而后争心生”。
曹操听取了郭嘉的建议,缓攻河北,似乎证明他理解了郭嘉“急之则相持,缓之而后争心生”这一充满心理学奥妙的决策。
以后的事实证明,此时的曹操实际上还是似懂非懂。
赤壁惨败之后,曹操忠实贯彻了郭嘉“缓之而后争心生”的策略。
对于三家必争的荆州重地,尽管他处于近水楼台的有利地位,却始终谨守襄樊,不主动争取。
相反,还故意把江陵这根骨头扔出去,逗引孙、刘两家争夺。
正是曹操的缓势加深了孙、刘的罅隙,撕裂了两家的联盟,也终于打破了三角的平衡。
谁曾想,狼烟铁血的背后还有一场心理大战!谁又曾想,已经死去多年的郭嘉仍旧影响着三国的战局,决定着天命的归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烟台体育专科学校排名,附烟台大学和山东体育学院哪个好
山东烟台有哪些大学 烟台的大学如下: 烟台市的大学有鲁东大学、烟台大学、山东工商学院、烟台南山学院、烟台大学文经学院、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烟台职业学院、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山东商务职业学院、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山东文化产业职业学院、烟台黄金职业学院。
山东省大专排名2024最新排名 山东省大专排名2024如下: 1、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2、潍坊职业学院 3、烟台职业学院 4、滨州职业学院 5、日照职业技术学或则扮院 6、淄博职业学院 7、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8、威海职业学院 9、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10、德州科技职业学院 11、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12、山东职业学院 13、济宁职业技术学院 14、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 15、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 16、菏泽医学专科学校 17、山东理工职业学院 18、山东交通职业学院 19、德州衫灶职业技术学院 20、山东水利职业学院 21、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22、山东外贸职业学院 23、青岛职业技术学院 24、济南职业学院 25、潍坊工程职业学院 26、东营职业学院 27、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 28、山东商务盯皮职业学院 29、山东工业职业学院 30、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全国高等学校名单 烟台大学在山东排第几? 依据软科发布的2024中国大学排名,烟台大学在山东排第13位。
推荐专业如下: 法学评级A,专业排名60;知识产权评级B+,专业排名12;物联网工程评级B+,专业排名10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评级B+,专业排名181;环保设备工程评级B,专业排名7;环境科学与工程评级B,专业排名16。
山东省排名靠前的大学如下: 1、山东大学 一所历史悠久、学科齐全、实力雄厚、特色鲜明,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
山东大学主体是1901年创办的山东大学堂,百余年间,山东大学秉承“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的办学宗旨,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60余万各类人才,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中国海洋大学 一所海洋和水产学科特色显著、学科门类齐全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是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
学校依山傍海,坐落在景色秀丽、气候宜人的海滨城市青岛。
3、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教育部直属并建有研究生院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
2017年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2个一级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计划。
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有22个学科榜上有名,6个一级学科进入全国前十名,其中A+学科数量排名全国第22位。
4、青岛大学 山东省属重点综合大学,山东省与青岛市共建高校,山东省属高校高水平大学“冲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最早可追溯至1909年创办的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后来成为青岛医学专门学校。
另一源头是创建于1924年的私立青岛大学,后经历了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等办学时期。
抗战胜利后,国立山东大学合并了青岛医学专门学校,设置了医学院,后来成为青岛医学院。
1993年,原青岛大学与青岛医学院、山东纺织工学院、青岛师范专科学校合并成为新的青岛大学。
学校位于历史文化名城青岛,现有浮山校区、金家岭校区、松山校区三个校区,占地面积2655亩,建筑面积114万平方米。
以上内容参考: 软科官网-2024中国大学排名 烟台大学和山东体育学院哪个好 烟台大学。
烟台大学体育学院已经培养除了很多运动会冠军,在教学条件和师资力量方面都很完善。
1995级学生任瑞萍获第26届奥运会女子三级跳远第六名,第13届曼谷亚运会金牌,九七级学生唐功红获世界大学生举重锦标赛三枚金牌并打破总成绩世界纪录,九八级学生李少杰在第13届曼谷亚运会上破男子铁饼亚运会纪录并夺得金牌。
以上,就是千问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烟台体育专科学校排名 山东烟台有哪些大学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为什么说丢荆州的是关羽,却是诸葛亮造成的?
他辅助刘备,贯彻《隆中对》的路线,取得许多重大的胜利,直至以益州为根据地,建立稳定的蜀国。
但他始终没有达到复兴汉室、卒成霸业的目的。
这固然是由于魏、吴力量的强大,然而与诸葛亮在斗争中犯了某些错误,特别是在荆州问题上措置失当,有很大的关系。
按照《隆中对》的路线,首先是夺取荆州。
荆州是曹、孙、刘三方必争之地,谁占据了荆州,谁就可西进四川,东下三吴,为统一中国打开通路。
然而从刘备与的关系来说,荆州既是双方矛盾的焦点,又是建立联盟共同抗曹的交点。
网络图片 刘备不取得荆州,就没有立足之地,不能形成一支强大的力量,孙权就不会重视与他的联盟;若刘备不与孙权联盟共破,任何一方都难以夺取荆州,夺得了也难以保住,这是为后来的历史所证明了的事实。
怎样夺取荆州,如何保住荆州,是刘备集团始终都必须重视的问题。
正是在这个问题上,诸葛亮犯了急躁冒进和重益轻荆的错误。
起先是夺取荆州时急躁冒进。
公元208年曹操大军南下指向荆州时,盘踞荆州的病逝,内部随之发生分裂。
以长子刘琦为首的一派倒向刘备一边,这支力量不大,且屯驻在夏口(今汉口,属江夏郡),时刘备屯樊城,相距颇远。
以次子刘琮为首的一派动摇于曹操、刘备之间,屯聚襄阳,离刘备近,力量也较强。
当时诸葛亮主张立即吞并刘琮,乘机占领襄樊,为夺取全荆州建立基地。
对这个建议,刘备以为不可,借口“(刘表)临亡,托我以孤遗,背信自济,吾所不为”,没有采纳。
结果刘琮降曹,让曹操占领了襄樊,接着南下江陵,兵临孙吴。
后世史家对此事有不同议论:一种意见认为当时刘备完全有力量解决刘琮,占领荆州,没有采纳诸葛亮的建议,是坐失良机;另一种意见认为,刘备虽能吞并刘琮,但不能抵御曹操南下大军,即或占领了荆州,也是保不住的。
应该肯定,在荆州问题上,刘备与诸葛亮并无根本分歧。
刘备对荆州早已,刘表在世时对刘备也早有戒心。
此时刘备不立即吞并刘琮以夺取荆州是正确的,所谓对已故刘表不愿“背信自济”只是托词。
他审度当时形势: 第一,以武力解决刘琮虽不困难,但是难以完全制服刘表集团将士,民心未服。
在刘表集团内掌握兵权并有相当影响的是蒯越、这一干人,他们是当地的望族,反对刘备而倾向曹操,是刘备夺取荆州的极大阻力。
刘备从他的政治生涯经验中,深深感到不取得荆州大多数人的拥护,要在那里站稳脚跟是不容易的。
为此他曾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一些成绩,史称:“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
”但人数毕竟有限,刘备还难以服众。
的诸葛亮还缺乏这种政治经验,。
第二,荆州是曹、孙、刘三方必争之地,谁抢先占据了荆州,将成为其他两方攻击的目标。
若刘备抢先占领荆州,不仅会受到曹操大军的全力攻击,同时还可能引起孙权的嫉妒,得不到他们的支持,使自己陷于孤立境地,最后还是被迫退出荆州。
第三,曹操是刘备、孙权的共同劲敌,任何一方都不能单独与之抗衡,“外结好孙权”,建立孙刘同盟是战胜曹军的保证,本是《隆中对》的决策,而如何解决荆州的归属问题,是孙刘能否合作的关键。
曹操南下的矛头虽主要指向孙吴,若按诸葛亮的意见抢先占领荆州,孙刘联盟必然不可能建立起来。
孙吴难以抵抗南下的曹操大军,刘备集团更不是曹军的对手,也必然是损兵折将, 再度飘零,只有利于曹操。
网络配图 所以刘备主张暂时不夺取有争议的荆州,先与孙吴建立联盟,同心破曹,是完全符合孙刘双方共同利益。
以后的事实表明,诸葛亮也认识到暂时不取荆州的正确性,故能担当起与孙吴结盟的谈判并完满地达成协议的使命。
曹操大军威逼东吴,孙权忙派人与刘备联系,刘备就毫不迟疑地派诸葛亮与之进行结盟谈判。
建安十三年(208)十月,诸葛亮去柴桑(今江西九江市)劝说孙权,他说曹军虽众,但皆“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偪兵势耳,非心服也。
今将军(孙权)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刘备)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
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
会谈中诸葛亮只着重分析各方军事实力,争取孙权全力抗曹,绝口不提荆州的归属问题。
“权大悦,即遣、、等水军三万,随亮诣先主,并力拒曹公。
”随后的能取得胜利,正是孙、刘联盟的结果。
刘备趁胜轻易地占领了荆州江南的零陵、桂阳、长沙、武陵四郡,从而初步实现其《隆中对》夺权荆州的计划。
后来曹操听说刘备取得了荆州,大为震惊,“方作书,落笔于地”。
赤壁会战后,曹操兵败北归,当时的主要矛盾降到次要地位,而在荆州的归属问题上,孙、刘两家的矛盾上升到突出地位。
王鸣盛指出:“周瑜方结刘拒曹,曹甫败,旋欲制刘以取荆而并图蜀。
”形势的新变化,刘备是清楚的,所以进取四川时,留诸葛亮、、、等率大军镇守荆州,自己在、等人辅佐下,率兵进攻益州。
诸葛亮镇守荆州的任务是很重大的。
一是要继续极力保持刘孙友好结盟关系,维持刘平共处的局面,保住已得的疆土,使刘备专力西进巴蜀而无后顾之忧,不至于东西两面同时用兵。
二是必须保住荆州的安全,防止曹操再度挥师南下争夺荆州。
在夺取益州的计划顺利进行的过程中,庞统不幸中箭而亡。
与此同时,诸葛亮却丢下荆州,率张飞、赵云等部大队人马开赴四川,把镇守荆襄的重任交给关羽。
网络配图 当时的实际情况正如王夫之所分析的那样,“取蜀之事,先主以自任有余,而不必武侯也”。
诸葛亮的这一行动破坏了原来兵力的战略配置。
若是为了尽速夺取整个益州,诸葛亮这次援蜀还无可厚非,但在益州取得之后,就应该还师荆州,把住入川的大门。
问题在于他没有这样做,到了四川就一直蹲在那里,眼看着刚愎自用的关羽在荆州破坏了孙、平相处的关系,以至于丧师失地,关羽被杀,让孙吴占据了荆襄。
荆州之失,导致公元222年蜀吴,刘备大败,从此刘蜀只能闭守四川一隅,《隆中对》所拟定的统一天下的战略计划终成泡影。
荆州的丧失是诸葛亮重益州而轻荆州的指导思想所造成的后果。
在《隆中对》中,他认为荆州在统一天下的战略地位只不过是“用武之国”,只有军事上的价值,而且在军事上也是处于侧翼地位,所以只需“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就行了,主力应放在益州,由刘备亲自率领出于秦川以图中原。
诸葛亮对益州的看法则不同,认为是地形险要,“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的地方,政治上、军事上都非常重要,是“复兴汉室”的根基所在。
显然,这里已经包含着明显重益轻荆的思想。
网络配图 王夫之一再批评这一思想的错误,他认为这是不从当时政治形势出发,而仅依据地理形势,“以为制胜之略”,是靠不住的,“而形势之外无恃焉”,其结果是“得则仅保其疆域,失则祗成乎坐困”。
诸葛亮为蜀汉在四川经营了几十年,“而卒不能与争中原者亦在此矣”。
或许有人说,诸葛亮轻视荆州的思想和荆州在赤壁大战以后的变化是有关系的。
赤壁大战之前,“自中平以来,荆州独全,及刘表为牧,民又丰乐”,“沃野万里,士民殷富”。
但是,经过赤壁大战,情况不同了,并引庞统建安十六年十二月说的话:“荆州荒残,人物殚尽。
”实际情形并非如此,赤壁之战虽在荆州地区进行,但为时不久,曹操水军败于孙吴后,加之军中瘟疫流行,便立即撤兵北归,荆州再没有大规模的战争,没有遭到很大破坏,倒是孙吴把占有荆州的图谋提到日程上来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