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吉箭术很好,为什么三箭都没射中唐太宗李世民呢?
【千问解读】
李元吉的箭术没有问题,在紧急下慌乱出箭,所以没有射中也是很正常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武德九年六月初一丁巳日(626年6月29日),在白天出现于天空正南方的午位,一般发生这样的天象都会发生大事。
这次也不例外,当时突厥要进犯大唐边境,太子李建成利用这次机会,推荐四弟李元吉挂帅出征。
并且李元吉还申请调李世民手下的猛将等人一起跟随齐王出征,李渊同意了,这样一来李世民的实力更加削弱。
在这之前,秦王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成两方的争斗已经很激烈了,两人在统一战争时,也算是配合比较好,到了收果子的时候了,当然两人都想当。
但是此时,李世民处于不利局面,因为他秦王府的谋士和两人早就被李建成向李渊进谗言,调到了外地。
现在李元吉挂帅出征突厥,把自己的心腹爱将都调归了李元吉,李世民的处境很糟糕。
再加上李建成与李元吉谋划要在秦王为李元吉践行时,杀掉李世民,不过这个阴谋被李世民安排在太子身边的心腹得知,李世民才提前知道。
后来李世民在心腹和尉迟恭等人的支持下,决定发动政变。
李世民先是召回了房玄龄和杜如晦两人,然后制定了周密的政变计划。
公元626年7月1日,再次天生异象,有人告诉李渊这是预示着秦王要夺得天下,李渊把这件事告诉了李世民。
李世民则趁机告诉李渊,太子、齐王和李渊的后宫有不正当关系,还把二人要设计杀害自己的事情告诉了李渊,李渊大怒,明天要三兄弟来一起对质。
“”之前的文章已经说得不少了,今天重点说一下李元吉和李建成的区别。
其实当李元吉和李建成进入玄武门的那一刻起,两人的命运基本上就成了定局。
原因就是驻守玄武门的将领常何,名义上是太子的人,而实际上是李世民的嫡系,李世民早就利用这层关系提前进入玄武门埋伏。
所以无论李建成和李元吉如何勇猛,都难逃被杀的命运,因为玄武门就是死局。
李建成和李元吉进玄武门根本没有带多少人,主要是二人太自信了,他们觉得宫中都是自己的人。
结果,七月二日,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进入玄武门,走到临湖殿,就感觉到了不对劲,因为前方太静了。
正当李建成和李元吉反应过来,想要掉头跑回太子府时,已经晚了。
李世民在后面呼叫二人,李元吉知道自己是死路一条,他也想着擒贼先擒王,于是搭弓射箭,射向了李世民。
但是李元吉的三箭都没有射中,可能是弓没有拉满,而李世民却射向了李建成,一箭就射杀了李建成。
就在这时,尉迟恭率领赶来,也射向李元吉,手下将士有人射中了李元吉,李元吉跌下马来。
李世民的马受到了惊吓,横冲直撞,跑到了玄武门附近的树林里,李世民被树枝挂住,从马上摔下,倒在地上,一时爬不起来。
李元吉刚才虽然中箭,但是没有射中要害,还有战斗力,他夺过世民的弓,准备勒死李世民,就在这时尉迟恭跃马奔来大声喝住了他。
李元吉知道不是对手,只能放开李世民,想跑到武德殿寻求父皇的庇护,尉迟恭追上他,并且射杀了他。
以上就是李世民诛杀太子和齐王的经过。
那么,为什么李元吉三箭都没能射死李世民,而李世民一箭就射杀了李建成呢? 先来看二人的箭术。
李世民出身太原李家,年少从军,长大后可以说是身经百战,箭术自然了得。
史书记载,李世民箭术无双,并且年轻时力大无穷,随身带着的是一个两米长的巨阙天弓。
李世民打仗常常深入敌阵,打探消息,有一次他和一位随从侦察敌情,打探完消息后,被敌人发现。
敌人骑兵追击李世民和随从,只见李世民边骑马,边射箭,,且战且退,逃出敌阵。
《》:世民谓尉迟敬德曰:“吾执弓矢,公执槊相随,虽百万众若我何!” 时,李世民对身边的尉迟恭说:“我拿着弓箭,你手持相随,你我合作,即使有百万大军我们为不怕!”从这就看出李世民确实箭术比较厉害,要不然也不会这样自信。
还有一次,李世民登基后在苑囿内狩猎,当时有一群野猪奔了出来。
李世民四箭射杀了四只,但还是有一头雄壮的公野猪冲到近前,李世民身边的大臣唐俭下马与野猪搏斗,李世民一看大臣干不过野猪,上去一剑砍杀了野猪。
从猎洛阳苑,群豕突出于林,帝射四发,辄殪四豕。
一豕跃及镫,俭投马搏之,帝拔剑断豕。
《》 从以上可以看出,李世民勇猛无比,箭术无双,射杀李建成不在话下。
李元吉箭术也很厉害。
李元吉虽然和李世民是一个母亲生的,但是刚出生时,母亲窦皇后厌恶他的长相,不愿意抚养,让家人将他抛弃。
幸亏侍女陈善意把李元吉抱回来,秘密扶养,等李渊回来禀告了他,李元吉才得以存活。
但是后来,陈善意却因为犯错,被李元吉杀害,当然后来李元吉后悔了,还私自给了她一个。
李元吉比较勇猛,擅长马槊,曾经和尉迟恭比赛过,虽然输了,但是不得不说,李元吉也是很厉害的。
李元吉还喜好打猎,镇守并州的时候,他就经常打猎。
李元吉曾说:“我宁可三天不吃东西,不能一天不打猎。
” 当然李元吉在并州时,也没少祸害百姓,因为打猎经常践踏农田庄稼,掠夺百姓财物。
李元吉还在大街上放箭射人,喜欢观察人们躲避的情景。
不过从上面这些也可以看出,李元吉的箭术也不错,经常打猎,肯定有很高的射箭经验和技术。
再看两人勇猛程度和心理素质 李世民经常带兵打仗,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大唐的百分之九十的天下,都是他打下来的,勇猛程度更是没得说。
李元吉也很勇猛,曾跟着李世民一起打击,并且从他敢和尉迟恭比赛夺马槊,就说明李元吉也很厉害。
而且李元吉数次劝李建成杀了李世民,可谓是,不是善类。
心理素质方面,李世民是见过大场面的人,作为唐军的统帅,心理素质方面肯定要比李元吉强多了。
这也是为什么李元吉射了三箭都没有射中李世民的原因,而李世民的心理素质要强大很多,他一箭就射杀了李建成。
当然这只是一方面,李世民能够成功射杀李建成,而李元吉三箭没有射中李世民的原因还有三点。
第一,李世民和李元吉面临的情况不一样。
李世民属于伏击李元吉和李建成两人,他的突然出现,直接就吓到了对方。
并且李世民肯定不是,后面有很多人跟着,心理上很有底气,射箭也比较从容,精准度肯定比较高。
而李元吉和李建成,属于逃跑的一方,他们当时肯定很慌乱。
这点可以看一下李建成,他只顾着逃跑,都不敢还击,这点还不如李元吉,最起码李元吉敢射李世民。
但是由于比较慌张,劲力没有使上,所以没有射中李世民。
所以,慌乱的李元吉和从容的李世民相比,肯定射箭的精度和力度,都不如李世民。
第二,李世民射杀李建成比较容易,李元吉射杀李世民比较难。
这点大家都有体会,就和战争时期,拿枪打仗一样,追击的一方肯定比逃跑的一方有优势。
这里的优势不只是心理上,主要是射击方面的优势。
也就是说,李世民射杀李建成时,李建成只顾着逃跑,后背面对着李世民,李世民瞄准目标比较容易。
而李元吉属于且战且退,这点就比较难,因为骑在马上,身体要扭曲着发箭,本身准度和力度就不容易把握。
所以,在射箭的舒服程度来看,李世民比李元吉有优势,再加上李世民能够看到李元吉射自己,他可以躲避,这也是李元吉射不准李世民的原因。
第三,虽然李元吉射箭很擅长,但是应该还是比不上李世民。
前面说了,李世民敢和尉迟恭说自己箭术无双,这就说明李世民认识的人在射箭方面是没有对手的。
当然后期,可能强于李世民,但是那时候李世民还不知道有薛仁贵。
李元吉虽然经常打猎,但是都是属于性质的,没有射杀过大型动物的记录。
和李世民射杀四头野猪相比,李元吉肯定不如李世民的技术好。
综上所述,李世民在心理上、射箭的舒服程度上、箭术上,都比李元吉强很多,当然可以一箭射杀李建成。
而李元吉在这种不利局面的情况下,能够射箭还击李世民,就说明李元吉也是个人物,虽然没有射中,但是不可否认,李元吉比李建成强多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清朝的军机大臣很好当吗 什么样的人才能担任呢
军机大臣瓜分实权,内阁获得地位,共同瓜分过去宰相的位置。
当然,跟宰相相比,内阁大学士跟军机大臣都没有跟抗衡的资格。
如果从职权而言,军机处本质上只是一个秘书机构,考虑到服务对象是皇帝, 身份也显贵起来。
以具体职权而言,只要有经过中枢的军政事务,军机大臣基本都会参与讨论,提出建议,并交由皇帝最终裁决。
这些事务涉及范围极广,包括重大刑事案件、官员任免、全国等。
皇帝颇为勤政,军机大臣需要长期陪在皇帝身边,充作顾问。
甚至如果遇到前线或地方有重大事务,皇帝也会让军机大臣以钦差身份出面。
也正因军机大臣权力极大,由谁任职,成为一个值得推敲的问题。
当然,这个问题在清朝不同时期,都有不同答案。
雍正时期,军机大臣人选主要以皇帝亲信为主,军机章京也是由军机大臣从本部衙门中挑选可信任的下属,一同处理事务,许多规制并未确立,现有记载十分模糊,常有互相矛盾的地方。
事实上,在史学界,关于军机处的具体设立时间,都没有办法断定。
不过,从雍正任命的人选来看,当时担任军机大臣的官阶品级都为一品大员。
清朝官场讲究资历威望,军机大臣虽然是临时职位,没有官阶品级,可它权力过大,任免时也要按照官场规矩来,雍正任免的军机大臣,范围颇广。
京官、地方官、文官、武将,都在挑选范围内。
雍正十年,云南提督哈元生被召入京师,担任军机大臣。
乾隆年间,情况稍好。
一方面是许多规制被逐渐确立,另一面则是军机处的记载也较为清晰。
乾隆刚继位时,军机处改名“总理处”。
直到乾隆二年,朝廷才恢复军机处的名字。
当时军机处所承办事务,已经不只是纯粹的军务,也要完成皇帝特旨交办的事务。
到乾隆挑选军机大臣时,二品官员也可以担任军机大臣。
不过,挑选的职位主要集中在满汉大学士、尚书、侍郎的职位,相比雍正时期,乾隆年间入军机大臣的地方官数量下降。
当然,并非完全禁绝。
乾隆十九年,盛京将军阿兰泰被召入京城担任军机大臣。
不过,乾隆年间朝廷有推崇满人大臣的风气,相比之下,汉人官员入选军机大臣的数量有所下降。
当时御前大臣也可担任军机大臣的职位。
御前大臣统摄内廷事务,需要陪同皇帝出巡,经常陪伴在皇帝左右,属于皇帝身边的亲信大臣。
乾隆后期,曾担任御前大臣、内阁首席大学士兼任军机领班大臣,权倾一时。
以军机大臣职位的重要,到乾隆时期,清朝仍然没有亲王担任军机大臣的职位。
这是让亲贵避嫌,也是因为清朝初期设立军机处,本是为了取代过去宗室亲王参政的议政王大臣会议,集中皇帝权力。
乾隆时期,干脆裁撤议政王大臣会议。
因为这个机构的存在,会影响皇帝权力。
四年,曾短暂允许自己的异母兄弟永瑆入军机处总领军机处。
但是,嘉庆很快以没有亲王入军机处的规例,让永瑆离开军机处。
此后很长一段内,清朝都没有亲王入军机处,担任军机处的例子。
而且,嘉庆还颁布规定,御前大臣不得担任军机大臣的职位。
这跟乾隆后期,和珅揽权有关。
在嘉庆看来,军机大臣如果兼任御前大臣,就可能阻塞言路。
嘉庆曾说过:“从前和珅揽权专权,盖由和珅以军机大臣兼御前大臣,权势过重,内外官员不敢违拗。
是以朕亲政以来,军机大臣与御前大臣彼此不令相兼,所以杜专权而绝壅蔽。
” 而且,在任选军机大臣时,嘉庆皇帝已经不再让地方官兼任。
这些惯例,对清朝后世影响极大。
晚清时,封疆大吏中,地方官不再兼任军机大臣。
即便从地方选择,都是从地方官职中离任才入选。
不过,亲王担任军机大臣的规例却被打破了。
最先打破嘉庆规例的人的咸丰,咸丰为拉拢奕訢,让他入选军机处。
但是,两人关系遇冷后,咸丰以违反祖制的名义,让奕訢推出军机处。
后来亲政,为拉拢奕訢,又让他入军机处,担任军机大臣。
此后,亲王不得入军机的规制被打破。
、宣统时期,庆亲王奕劻都牢牢把着军机大臣的位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齐王李元吉是个什么样的人 李元吉的妻子是哪位
可以说他能被封为齐王,成为的王爷之一,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是李渊与皇后的亲生儿子,没错就是这么简单的原因,不过他这个齐王当的也很憋屈,不受李渊的喜欢,还常常当众训斥他,让他很没有面子。
图片来源于网络 据说李元吉一生下来便全身黝黑,非常丑陋,因此他的父亲非常不喜欢他。
他在这种没有父母关爱的环境下长大,从小就生活在军营里,可惜才能实在太平庸了,很多年都没有立下战功,好在他天生力大无比,善于使用各种兵器,这才让李渊把他留在太原的大本营里镇守,唐朝建立后被封为齐王。
李元吉这个人长相不好,而且智商情商都让人着急。
他性格阴险狠毒,张扬跋扈,对下属很不好,而且还喜欢沉迷女色,常常做出一些十分荒唐的事情,弄得朝臣对他避之不及,他渐渐变得孤立。
就在这个时候,他做出了一个最愚蠢的选择,那就是站在太子一边,他只看到李建成是太子也就是未来的,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可惜李建成虽然是太子,却是个平庸的人,而且与秦王李世民是死对头。
李元吉便常常替李建成出主意,想尽办法要杀掉李世民,不料反倒被李世民抢得先机,在玄武门设下埋伏将他与太子李建成都杀死了,还把李元吉的全家几乎都杀光了,可惜李元吉年纪轻轻便死在自己的亲哥哥手里。
李元吉的妻子 在齐王李元吉的众多妻妾中最有名的就是齐王妃杨氏了,这杨氏真是不简单,她的经历可谓传奇非常,在李元吉全家都被李世民灭口的情况下,只有她,幸运的活了下来,还被李世民纳为侧妃,还给他生了一个儿子,让人不得不佩服这个女人的手段实在太厉害了。
李元吉妻子杨氏 这个杨氏本名杨珪媚,一看多么妩媚的名字啊,她本是名动全城的著名歌妓,被齐王李元吉这个老色鬼看上了,纳为齐王妃。
据史书记载这个杨珪媚也是宗室,因为战乱才沦为歌妓,色艺双全,她一共为李元吉生下一儿一女,但是很快李元吉就厌倦了她,渐渐冷落她。
这杨氏很有远见,她一看齐王李元吉在朝中没有势力,又不受父母宠爱,周围也都是一些没有头脑的庸才,更重要的是,他和太子李建成与秦王李世民水火不容,杨氏觉得齐王很难成就大事,况且现在又冷落自己,她要为以后做打算啊。
于是就利用自己的美色,打动了李世民,李世民也喜欢上这个美貌的弟媳。
可以说杨氏非常有眼光,不久李世民就在玄武门杀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自己做了皇帝。
齐王李元吉全家都被李世民杀死了,唯独杨氏因为与李世民的特殊关系死里逃生,被李世民纳为侧妃,后来还给李世民生了一个儿子,虽然没有多大的宠爱,但是却能最后善终,可以说是非常幸运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