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在《辛丑条约》签订中为什么要为清廷辩护?

两个月之后的8月14
【千问解读】
两个月之后的8月14日,八国联军即占领北京城。
心惊胆战的一边下令“痛剿”义和团以讨好列强,一边任命为议和全权大臣,与列强谈判。
8月24日,逃离北京城的慈禧发布上谕,让李鸿章会同庆亲王奕劻等人“便宜行事”,尽快与八国谈判,达成“和局”。
从1900年10月谈判开始到1901年9月《辛丑条约》签订,整个谈判进行了将近一年的时间。
《辛丑条约》的谈判与此前为数众多的中外不平等条约谈判有很大不同,以前的谈判都是在列强与清政府之间进行,而决定《辛丑条约》主要内容的谈判大都在列强之间进行,李鸿章等人没有什么讨价还价的余地,清政府只有在列强各国就如何“宰割”中国达成一致协议后照章执行的份。
作为参与谈判的列强之一,美国的表现和行为引人瞩目。
在谈判前后,美国总统与皇帝书往还,美国还频频为中国说话,强调“保持中国的领土和行政完整”,反对扩大惩罚官员,主张减少清政府的赔款。
一时间,美国似乎从一个侵略者,成了中国利益的维护者。
那么,美国为什么要为中国说话?美国的行为又产生了什么作用? 美国的三次“门户开放”照会 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是美国在《辛丑条约》谈判过程中为中国说话、充当“中国利益维护者”的主要原因。
一般认为,美国在1899年提出“门户开放”的政策,实际上,美国曾先后3次就“门户开放”照会列强各国,要求共同遵守“机会均等”的原则。
其“门户开放”的政策经历了一个提出和发展的过程。
19世纪末,欧洲列强和日本在中国抢占出海口,划分势力范围,对美国的在华利益构成了直接的威胁。
1898年前后,美国因忙于,无暇顾及在中国的争夺。
但是,从1895年到1899年,美国对华出口额增长了将近两倍。
一旦中国被瓜分,分别成为各国统治的殖民地,美国商人长期经营并十分看好的对华贸易将必然受到排斥,更谈不上进一步发展了。
为避免这一情况的出现,美国商人组成美国在华利益委员会对政府施加影响,要求采取措施保护他们的利益。
1898年8月,主要由从事对华贸易的商人组成的美国亚洲协会进一步对美国政府施加压力,要求政府维护美国商人业已享有的在华一切特权。
这样,美国总统麦金莱在1898年年底发表国情咨文,决心采取与美国利益相符合的一切手段,维护美国商人现今和未来在中国的巨大商业利益。
美国采取的措施就是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并曾前后3次照会其他列强,要求共同遵守,这3次门户开放照会的提出都有其各自不同的背景。
1898-1899年,英、法、俄、德等列强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和抢占租借地,大有瓜分中国的势头。
1899年9月2日,英国与德国签订了一个关于在中国租借铁路的协议。
许多美国人因此十分担心美国在中国的商业利益会受到损害。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为了阻止其他列强联合排斥美国,就于9月6日第一次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并照会英、法、俄、德、日等列强各国,要求遵守。
这次“门户开放”政策的主要内容是要求各国在华贸易机会均等,要点如下:第一,任何国家不得通过任何手段干涉在中国应有的任何通商口岸、租借地或所谓“势力范围”内的任何法定利益;第二,中国现行协定关税应对一切货物,不论属于哪个国家,不论陆运还是海运到所谓“势力范围”内的所有港口,都适用。
其税款应由中国政府征收;第三,“势力范围”内的任何港口对别国船只所征收的港口税,不能高于本国船只;在“势力范围”内由其修建、经营和管理的铁路上,其他国家公民与该国公民在同样距离运输同种货物时,应收取相同的费用。
由这些条款可见,“门户开放”政策实际上是美国对其他西方列强的外交政策,意在促使瓜分中国的德、俄、英、法、意、日等国在他们的在华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实行门户开放,即要求列强在一律平等的基础上跟中国做生意,从而达到维护美国商人在华利益的目的。
显而易见,其中关于关税的政策在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的利益。
1900年6月,义和团运动发展到北京和天津地区,并一度打败了外国侵略军。
7月2日,法国向美国建议在华各国军队联合行动,以尽快恢复秩序,保护外国人的安全。
7月3日,美国国务卿海·约翰在给法国的答复中赞同法国的建议,同时趁机提出了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完整,各国在华贸易机会均等的原则。
同一天,海·约翰把这一原则照会各国,要求共同遵守。
美国第二次“门户开放”的照会增加了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完整,是为了更进一步确保中国市场向美国开放,以维护美国在中国的商业利益。
《辛丑条约》谈判过程中,列强之间勾心斗角,力图使本国在华利益在条约中得到最大的体现。
而美国之前提出的在华贸易机会均等、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完整的问题,却被抛诸脑后,无人理睬。
10月4日,法国驻美国临时代办向美国提出了与清政府谈判的6项条件:惩办围攻各国驻京公使的祸首;禁止输入军火;对各国政府、团体及个人合理地付给赔款;北京使馆永久驻兵;拆毁大沽炮台;在天津大沽之间选择两三个军事据点派兵驻守。
美国国务卿海·约翰对法国建议的条款只字不提“门户开放”政策的内容十分不满。
10日,美国在给法国的外交备忘录中逐条说明了自己的看法,而法国回信表示满意。
于是,美国国务卿海·约翰再次致信法国,提出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完整,各国在华贸易机会均等的原则,要求法国遵守。
1900年10月22日,美国第三次向其他列强发出“门户开放”的正式外交照会,再次强调了美国的政策。
正是“门户开放”的政策使得美国在《辛丑条约》谈判过程中为中国说话,以减少列强对中国的“惩罚”,进而维护美国的在华利益。
光绪皇帝向美国总统求援 八国列强组成联军侵华后,面对急转直下的形势,光绪皇帝曾多次向美国求援,并两次亲自致信美国总统,请求斡旋。
低声下气的乞和信于今读来令人心酸,弱国之无外交亦由此可见一斑。
在1900年7月3日美国第二次发出“门户开放”照会时,清政府驻美国公使伍廷芳得知了美国提出的这一客观上有助于维护中国利益的政策,并及时地将这一消息传回国内。
清政府为向美国求援,由业已失去人身自由的光绪皇帝于7月17日向美国总统麦金莱写了一封救援信。
光绪皇帝的信件经山东巡抚袁世凯和上海道台余联沅之手,火速发往驻美公使伍廷芳处。
伍廷芳接到信后即将信函呈送美国总统麦金莱。
光绪皇帝信件的内容如下: 大清国大皇帝问大美国大伯理玺天德(即英语“总统”的译音——引者注)好。
中国与贵国交好已久,深知贵国专意通商,彼此毫无顾忌。
中国近因民教相仇,各国疑朝廷袒民嫉教,遂有攻占大沽炮台之事。
于是兵连祸结,时局益形纷扰。
昨接使臣伍廷芳电奏,知贵国慨念邦交,近事深蒙垂念。
曷胜感佩。
今中国为时势所迫,几致干犯众怒。
排难解纷,惟贵国是赖。
为此开诚布臆,盹切致书,惟望大伯理玺天德设法图维,以挽回时局。
并希惠示德音。
不胜急切翘盼之至。
美国总统麦金莱于收到光绪皇帝求援信后的第三天回函表示:“我已收到陛下7月19日来函,欣悉陛下认识到,美国政府和人民对中国除了希望正义和公平以外别无他求这一事实。
我们派部队到中国的目的,是从严重危险中营救美国公使馆,同时保护那些旅居在中国并享有受条约和国际法保证之权利的美国人的生命财产。
……同时,本政府在取得其他国家的同意后,将乐于以此目的为陛下进行友好的斡旋。
”为此,美国在第三次发往列强的“门户开放”照会中,特别强调只要中国政府坚决地处理“乱民”,就应该立即开始与之谈判,并同时声明“在这个问题上,美国总统已经对中国皇帝的恳求给予了答复”。
1900年10月17日,光绪皇帝为感谢美国施以援手并敦促美国加大斡旋力度,再次致信美国总统麦金莱,信说:“大清国大皇帝问大亚美理驾和众国大伯理玺天德好。
此次中国变起仓猝,遒蒙大伯理玺天德顾念邦交,允为排解,并先撤兵。
感佩之忱,曷有既极。
用特派四品卿衔出使大臣伍廷芳呈递国电,先伸谢悃。
还祈大伯理玺天德保全大局,永敦和好,转商各国,尽捐嫌隙,速定和议。
则感荷高谊,益无涯矣。
不胜盼切祷切之至。
”接到光绪帝的信后,美国政府非常重视。
10月18日,美国总统麦金莱回信光绪皇帝,答应继续斡旋,信中说:“我由衷地表示与陛下抱有共同的愿望:中国同其利益和侨民在贵国遭到严重侵害的各国之间所存在的一切问题均可和平解决,以达到完全消除他们之间一切嫌隙的结果。
本政府希望能这样迅速解决,这一点已经为各国所了解。
” 正是在“门户开放”政策和光绪皇帝求援的背景下,美国谈判代表在《辛丑条约》谈判的过程中“代表”中国舌战另外7个西方列强,特别针对“惩凶”和“赔款”两个问题,美国政府可谓。
美国主张减少“赔款”、反对扩大“惩凶” 关于赔款,七国列强提出的总数是4亿两中国白银,美国政府则主张将赔款额尽量限制在清政府能够承受的范围内,不要给清政府造成过度的财政压力。
美国的考虑是,过度的压力将使清政府崩溃,这样的局面不符合美国的在华利益。
因此,1900年12月29日,美国国务卿海·约翰致电美驻华公使康格,指示在和约谈判中,尽可能使赔款保持在一个适当的限度内,以确保中国的偿付能力,同时,海·约翰还强调“款项总数要以货币支付而不是以领土支付”。
1901年1月29日,美国务卿海·约翰指示康格努力将赔款总数尽量限制在关平银2亿两左右。
因为这个数字与其他各列强所提的数字相距甚远,从而遭到法、俄、日等国的强烈反对。
5月7日,各国在华公使团提出向清政府索求的赔款总额增加到为4.5亿两。
这一数字大大超过了美国提出的最高限额。
因此,美国驻华谈判代表柔克义授意两江总督刘坤一和湖广总督张之洞以中国全权谈判代表的名义向列强提出赔款额过高,中国无法承受,以达到尽量减少赔款的目的。
但面对英、法、德、日、俄等列强的强势,刘坤一和张之洞的努力毫无效果。
5月22日,在各国公使团会议上,德国公使表示,没有任何国家有理由把中国赔款的总数限定为4000万英镑。
美国代表柔克义马上反驳说,我们比过去更相信我们提出的数字是在不使中国陷入严重财政困难的前提下所能偿付的最高额。
然后,柔克义要求公使团就是否同意削减赔款额进行表决,其他各国代表当场就拒绝了这一要求。
5月28日,美国务卿海·约翰电示柔克义,认为4.5亿两的数额太大了,恐怕会给中国造成灾难,他同时指示柔克义将赔款问题移交海牙国际仲裁法庭裁决。
然而,海牙国际仲裁法庭裁决的结果是支持七国列强的索赔主张,即中国赔款总数为4.5亿中国海关银两(3.33亿美元),相当于当时每个中国人罚银1两。
这就是1901年9月7日《辛丑条约》签订的赔款额。
至此,美国减少中国赔款的努力以失败告终。
在“惩凶”的问题上,列强根据各自的利益和立场,很快分为两派。
英、德主张扩大惩罚名单,严加处理;美、俄主张缩减惩罚名单,并从轻发落。
1900年9月18日,德国驻美代办致函美国国务卿海·约翰,建议把清政府交出那些“确定为北京发生的反国际法罪行的首犯和正真的罪犯”作为同清政府开展谈判的先决条件,这一建议遭到美国的反对。
10月26日,外国在华公使团开会讨论“惩凶”问题,其他列强要求对所提11名“罪首”处以死刑,并把这一要求作为条约的第一款和最后通牒。
美国对这一提议持保留意见,并不予同意。
12月5日,美国公使康格建议用“最严厉的惩罚”代替“死刑”。
最后,在美、俄的要求下,惩凶照会删掉了“死刑”一词。
此后,美国代表在“惩凶”问题上再无大的作为。
1901年2月5日,列强与中国全权代表会谈,英、德等国再次提出,即使是罪行最轻的人也应判处死刑,并且还要对负有直接责任的部分中国地方和省级官员进行处罚。
27日,列强代表讨论惩办地方官吏和其他人员的问题,并提出对其中的10人处以死刑。
对这一提议,美国代表不置可否。
柔克义只是表示,如果各国同意不再要求死刑惩罚,美国政府将感到高兴。
3月12日,公使团向清政府提出应予惩办官员的最后名单,美国谈判代表柔克义在重申“决不要求死刑”后,在要求惩罚各省官员和地方官吏的联合照会上签了字。
这表明,美国虽然反对扩大“惩凶”和“死刑”,但限于当时的势力不足以支配列强并最终考虑到本国的根本利益,还是留在了多数国家的阵营当中。
纵观美国在《辛丑条约》谈判过程中的作为,尽管其频频为中国利益“代言”,似乎成了晚清政府的维护者与同路人,但这不过是美国政府为维护自身利益所作的努力罢了。
美国政府的这些作为,根源于其“门户开放”的政策,这一政策标榜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完整,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虽然客观上有利于减低列强侵略中国的深度与广度,但其根本的目标,还是为了更好地维护美国或远或近、或大或小的国家利益。
且因为当时美国的政治军事势力还远非强大,美国政府在谈判过程中的努力与作为,更不大可能取得任何实质性的成果。
随机文章西安活死人墓能下去吗,金庸小说中活死人墓真实存在距离产生美感的刺猬效应,哪怕是最亲密的夫妻也应有私密空间霍金完美体现鲨鱼效应,与病魔斗争50年获得惊人成就(内心强大)揭秘昆仑龙脉为什么没人用,昆仑山是神仙道场/凡人皇帝遗祸千年台风的等级怎么划分,按中心风力划分/最强台风风力可达16级以上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风流皇帝乾隆帝王为什么在大冬天能吃上新鲜的瓜果蔬菜?都是如何来的
这得益于现代温室技术的发展。
时期,北方人到了冬天,要想吃到新鲜的水果蔬菜,几乎就跟做梦一般不现实。
除非你是。
只有,才能在过年时,吃上几样新鲜水果蔬菜。
水果是来自台湾的西瓜。
台湾属于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土壤肥沃、温暖湿润。
由于冬季气温较高,台湾全年均可以出产西瓜。
特别是台湾阿里山的西瓜,相当有名气。
五十二年(1713年)4月,御赐了一批西瓜籽,命福建巡抚觉罗满保在福建、台湾等地试种。
当年7月,御赐西瓜籽在台湾种植成功,收获了西瓜。
觉罗满保便将这批西瓜经过精心挑选后,千里迢迢地送到京城来,进呈给康熙皇帝。
康熙皇帝却不高兴,说:“此物,朕未曾令尔呈送,只是说在台湾地方试种。
将此作为一事赉送,殊属不合。
”不过,不高兴归不高兴,西瓜还是收下了。
在那以后,每年冬天,闽浙总督、福建巡抚都会向京城进呈来自台湾的西瓜。
乾隆皇帝上位之初,曾经发布上谕,停止各省进贡:“其各省照例进朕之物。
概行停止。
虽食物果品、亦不许进。
”台湾西瓜自然也在停止进贡之列。
乾隆元年(1736年)正月初六,正值期间。
闽浙总督郝玉麟写了一道折子上来,说:“钦奉上谕,各省食物果品,停止进贡。
但此项西瓜,系奉颁瓜种栽植,非臣下备办者比,理合照例恭进。
”郝玉麟的意思是,台湾西瓜每年进贡皇宫,是康熙时期的规定,不是他个人办理的,建议继续进呈。
乾隆皇帝看了郝玉麟的折子后,批示:“览。
”于是,闽浙总督、福建巡抚可以继续向皇宫进呈台湾西瓜。
因此,乾隆皇帝在位后,每年过年时,都能吃上台湾西瓜。
蔬菜是玉泉山温泉旁种植的黄瓜。
黄瓜是典型的夏季蔬菜,清朝时候,北方到了寒风的冬天,是绝无可能种植出来黄瓜。
当然,凡是具有例外。
乾隆时期,宫廷菜农利用玉泉山温泉旁土壤温度较高的因素,种植黄瓜等蔬菜。
经过无数次失败,终于出产了第一批黄瓜,赶在过年前送到皇宫里。
第一批黄瓜数量不多,只有7条,可毕竟是货真价实的新鲜蔬菜。
这7条黄瓜,因为太过于宝贵,乾隆皇帝将它们作为珍贵的礼物送人。
7条黄瓜都送给了谁呢?送皇3条,乾隆皇帝自己留了2条,剩下2条送给了他最宠爱的惇妃。
也算是雨露均沾了。
后来,乾隆皇帝还为玉泉山温泉题写“玉泉趵突”4个大字,并作诗留史:“玉泉昔日此垂虹,史笔谁真感慨中。
不改千秋翻趵突,几曾百丈落云空!廊池延月溶溶白,倒壁飞花淡淡红。
笑我亦尝传耳食,未能免俗且雷同。
” 随机文章运30运输机最新消息曝光,或改用两喷气式发动机中国未来第六代战斗机详解,5780公里每小时超越导弹速度神奇心理学中的留白效应,某些场合思考比说话更有意义一百维空间是什么样子,看任何事物只是一个点(纯猜想)外道魔像打得过九尾吗,九尾一半力量可吊打佩恩放出的魔像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蒙古帝国的军队在征战的过程中,曾经使用过哪些武器
这种彪悍的战斗力,并非只是单方面的突出,而是蒙古军队在多方面都占有优势。
从单兵作战能力,到武器、后勤等方面,都没有明显的短板。
尤其是武器,作为的蒙古军队,并没有把武器局限在弓马射箭上,而吸纳其他军队的优点,学习他们的武器,提高自己的战斗力。
在蒙古军队使用的武器中,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单兵作战使用的冷兵器:刀、枪矛、棍棒、斧、弓、弩。
这些武器在蒙古军队中,都有一些自己的特点。
蒙古军队使用的刀,轻便锋利,尖顶薄刃,且刀刃只开一面,被称为“环刀”。
从造型看,很像波斯人、阿拉伯人的用刀。
跟剑相比,刀更适合骑兵的冲刺砍杀,适合近战使用。
所以,蒙古军队虽然有使用剑,但并不普遍。
根据《黑鞑事略》记载,蒙古人“论其长技,弓矢为第一,环刀次之。
” 蒙古人使用的枪矛,跟中原兵刃也有不同。
《黑鞑事略》的作者彭大雅出使蒙古时,曾经看到蒙古人使用的长矛“有长短枪,刃扳如凿,故着物不滑,可穿重札。
” 这是当时蒙古长矛的特点,在铁颈处有一个钩,可以把敌人从马上钩下。
而且,蒙古军队还使用一种两头皆有枪头的长矛,同样跟中原有很大不同。
棍棒则是常见的样式居多。
有木棒、白棒、铁棒等。
较为特别的是“锤”。
这种武器没有数百斤重,只是会在杆的末尾多一个金属锤。
斧也是蒙古军队作战时必备的武器。
但是,肯定没有弓箭对于蒙古军队的普及。
军队中所有人,都能熟练使用弓箭。
这是必备技能。
每个士兵都会配备两到三张弓,或者至少一张好弓。
他们的箭袋也会随时装满。
为了保证远征途中,箭头的锋利,士兵会随身带着锉刀,保持锋利。
弩则是从中原传过去的。
弩在时期,开始在蒙古军队内使用。
不过,因为蒙古军队弓箭的普及,以及后来火器的出现,弩的使用范围缩小。
而火器和抛石机,则是蒙古军队常用的第二类武器。
蒙古军队最早使用火器的历史,可以追述到第二次西征期间。
当时拔都统帅蒙古军队,进攻波兰。
在围攻波兰城市时,蒙古军队曾使用一种名为“毒药烟球”的火药武器,波兰军队死伤狼藉。
在与宋军交战的过程中,蒙古军队也曾多次使用火炮。
《》记载:‘’命顺风擎金汁炮入城,烧屋舍,烟焰撩天,城遂破。
”现今世界保存最好的管形火铳实物,就是当年蒙古军队使用的武器。
图为 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首都萨马尔 跟火药武器一样,抛石机的使用,也是从其他国家传来的。
当蒙古军队进攻那些有坚固城池的国家时,成吉思汗发现,过去以骑兵弓箭为主时使用的战术,有很大缺陷。
抛石机的出现,可以弥补战术的不足。
它对于攻破攻敌方城池,极为有利。
比如蒙古军队中曾经使用的“回回炮”,可以发射100多斤的石弹丸。
在火炮没有盛行的年代,这种抛石机不仅可以摧毁敌人的城墙,对敌人军心震撼极大。
根据记载,“其回回炮甚猛于常炮,用之打入城,寺观楼阁尽为之碎。
” 上面说的这些,都是蒙古军队在陆地上使用的武器。
最后一类,则是水上使用的武器。
蒙古军队中,曾有一种古法,用动物皮毛制成渡河的浮囊,名为“浑脱”。
不过,这种“浑脱”虽然便捷,却不适合大型作战。
可是,蒙古帝国的版图在不断扩大。
用战船征服,势在必行。
尤其是跟交战,长江天险,没有战船帮助,根本。
蒙古军队开始学习的造船术,大规模建造战船。
当时使用的尖底海船,已经可以做到远洋航行。
所以,蒙古军队才会在忽必烈时期大规模建造战船,准备出海征伐。
除了尖底海船,蒙古军队还曾使用过“沙船”。
这种船适合水浅多沙滩的航道航行。
因为宋元时期,造船技术提高,这种船只抗沉性提高,可适用于江河湖海中,航程能远达非洲。
蒙古军队正是在这些优势的积累上,逐渐强大,才最终获得纵横欧亚大陆的实力,成为13世纪时的强者。
随机文章乾隆的一些生平事迹领导风格?英科学家推测人的极限寿命是3000岁,重启端粒酶就能延缓衰老黑暗森林法则是什么,人类或早被外星文明当成猎物(传霍金认可)金钱活门蛛有毒吗,金钱活门蛛值多少钱/值不值得饲养盘点太阳系边缘发现怪事,神秘金属信号证实外星人监测站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