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为什么在国内大乱时仍要远征高句丽?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2-12 点击数:
简介:公元604年8月13日,一代明君,带着对帝国无限的眷恋,与老伙子们一一话别之后,去世了,老人辞世,给儿子留下的,是一笔惊人的财富:1、增加了大量人口,大业五年,

【千问解读】

公元604年8月13日,一代明君,带着对帝国无限的眷恋,与老伙子们一一话别之后,去世了,老人辞世,给儿子留下的,是一笔惊人的财富:1、增加了大量人口,大业五年,也就是公元609年,巅峰时期的全国人口是890万户,总计人口46,019,956人--引自《隋书·地理志》;2、疆域辽阔,大业八年,公元612年,隋朝的国土面积达467万平方公里,北至辽河、阴山,西达青海湖,南设南宁州、比景郡、象浦郡、海阴郡--引自《中国历代疆域面积考》;(大隋疆域图)当然,隋文帝留下的最重要遗产,就是一整套完善的,政治经济军事制度,包括均田制,增加农民收入;五省六部制,改善政府效率、减少开支;的兵农合一;户籍制改革,实现全国人口普查,增加赋税;制,选拔人才,打破豪门贵族对于官员任命的控制。

完整的继承了,隋文帝的这套制度,他不仅增加了中央集权,扩大了政府的财政收入,老百钱了,国家的钱包也鼓了,更重要的是,由于实行人口普查,增加了大量青壮年。

关于隋朝的人口普查,杨坚使用的是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这么学术性的话题,历史崔就不讲了,有兴趣的童鞋,可以自行百度。

要钱有钱要兄弟有兄弟之后,干嘛呢?古代们的回答,惊人的相似:找人打架!往好了说,就是解决边患,时期对付的是匈奴,隋文帝时期,解决的是突厥,而对于杨广来说,最后的边患,来自高句丽。

这个高句丽是公元前一世纪出现的地方政权,他的地理位置很特殊,鼎盛时期,疆域横跨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所以无论朝鲜、韩国还是国内,都认为这是咱自己的原始民族,同时这里有个常识性的错误,高句丽和高丽,是两个政权,两者没有半毛钱关系。

高句丽的第一任国王,叫朱蒙,也有人叫高朱蒙,是扶余国的王子,武艺精湛,尤其擅长骑马射箭,唯一可惜的,是朱蒙的母亲,出生不够高贵,公元前60年,扶余王空虚寂寞冷,和他的一个婢女滚了床单,第二年,这位婢女就生了个男娃,也就是朱蒙。

朱蒙心高气傲,事事争先、努力表现,却因为出身,不仅没有得到国王的赏识,还得罪了其他王储,在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朱蒙带着家将,一路向东南逃跑,来到辽宁桓仁,做了当地部落首领的女婿,之后,在这里生根发芽,建立政权。

据史料记载,朱蒙时期的高句丽拥有农耕、放牧和渔业三种生活方式,经过一段时间的稳定发展,高句丽进入扩张期,吞并沸流国以及周边部落,成为北方一个有实力的部落政权。

成长起来的高句丽,长期和扶余对抗,并且带有极强的侵略性,不断吞并周围弱小部落,据《汉书》记载,没有之前,于公元前14年,联合扶余,率领部队,一直打到了高句丽的都城,斩杀朱蒙,此后高句丽成为附属国。

附属只是名义上的,真正拿主意的,还是高句丽国王。

使高句丽从地方政权,成长为区域强国的,是第六代君主太祖王高宫时期,传闻太祖王拥有近120岁的高龄,在这段时间里,高句丽从部落制改为中央集权制,吞并东沃沮,疆域扩张到汉江流域,频繁发动针对辽东的战役,此后迁都丸都城,摆脱中原的控制。

(汉江流域示意图)这个汉江,并不是长江的最大支流,汉水,而是在朝鲜半岛上,发源于太白山脉的,第四大河流,汉江流域是一片广阔的平原,在那个冷兵器时代,这里简直就是一个金矿,人多、地广、粮食多,而且通过汉江,经黄海,可以和中原经商,是朝鲜半岛重要的贸易路线。

任何一家公司的扩张,必然不可能一帆风顺,更何况高句丽这种地方政权,需要真刀真枪的战争,代替的是原先的利益集团,幸运的是,高句丽作为地方政权,一直没有遭遇毁灭性的打击,存在于漫漫历史中,长达700多年。

之后,中原进入战乱期,高句丽趁机向北方的割据势力,发动战争,争夺辽东,国内的史册上,记载了几场,中原取得的大胜,都是攻破都城之后,就班师回府的:1、公元197年,高句丽和辽东公孙家族发生大规模武装斗争,高句丽战败,都城被毁;2、曹魏时期,高句丽先是联合曹魏军队,进攻辽东郡,此后脱离联盟,攻占辽东西部,被曹魏军队打败,攻占丸都城,高句丽国王逃奔沃沮。

3、公元342年,高句丽被慕容皝的前燕打败,丸都城再次被毁。

这里出现的辽东公孙世家,出现在的史册中,场次不多,第一代领袖叫公孙度,辽东太守,当时中原大乱,公孙度就建国自立,到第二代,公孙度的长子公孙康时期,爆发,袁绍战败去世,他的儿子袁熙、投奔公孙康,最后公孙康亲自咔嚓了他俩,把首级送给曹操后,称臣。

关于袁绍和曹操的战争,给一个历史崔公众号上的传送门:官渡之战,曹操是怎么当上老大的高句丽的另一个高速发展时期,是五胡乱国,时代,高句丽攻占扶余国,兼并靺鞨(读mohe,位于黑水的靺鞨部落,是传说中的直系祖先,满族?)的少量部落。

当时,在朝鲜半岛,除了高句丽,还有两个强势的地方政权,叫新罗和百济,在朝鲜历史上,称这段历史为“朝鲜版的三国时代”。

(高句丽、新罗和百济的地理位置分布图)百济,又叫南扶余,根据史书记载,百济的第一任国王叫温祚(读zuo),和高句丽关系密切,朱蒙能建立高句丽,依靠的是和部落首领的联姻,首领的女儿叫召西奴,朱蒙和召西奴有两个儿子,分别是沸流和温祚。

当朱蒙建立高句丽后,原先在扶余国的儿子,也来到了这,并顺利成为太子,他就是高句丽的第二任国王琉璃王,琉璃王能成为王储,意味着沸流和温祚失去了成为领袖的可能,为了逃避来自琉璃王的刺杀,沸流和温祚跑到了朝鲜半岛的西南部,建立了百济。

公元10年前后,百济吞并朝鲜本土部落,马韩,成为可以和高句丽抗衡的地方政权。

另一个国家新罗,这是一个的朝鲜本土民族建立的政权,疆域靠近日本海,在政权建立初期,幕后统治的势力,是来自日本的倭寇。

朝鲜的这个三国时代,有意思的地方在于,老大不是永远的老大,弱可以胜强,最后统一朝鲜三国的,是看似弱小的新罗,而统一的新罗,再次分裂后,实现统一的政权,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丽,高句丽和高丽前后相差了近三百年。

继续说高句丽,南北朝时期的高句丽毕竟是朝鲜三国中,最具实力的,他的面积最大,占有汉江流域,控制百济和新罗,对扶余、靺鞨和契丹部落拥有绝对的话语权,还长期骚扰北魏政权,这是高句丽最辉煌的时期。

公元589年,隋文帝杨坚统一南北,征讨突厥,获封,富有四海,周边国家纷纷向隋朝朝贡,高句丽的婴阳王也被册封为辽东公。

婴阳王这个名字,如果对隋朝的历史比较感兴趣,可以记住他,因为就是他抵挡住了,隋朝的四次大规模进攻,婴阳王本名叫高元,是高句丽的第26任君主,公元590年继位,598年,率领一万军队,进攻辽西。

这场战役虽然失败了,被营州总管韦冲击退,但是导致的后果,却是杨坚无尽的怒火,当时的隋文帝正准备集中力量,平定突厥这个最大的边境隐患,高句丽正好撞倒了枪口上,于是杨坚命令,他的小儿子杨琼以及上柱国王世积,率领水路大军30万,讨伐高句丽。

隋朝的水军统帅叫周罗喉,从海路进攻平壤,却遭遇大风浪,损失惨重,寸功未得,就回航了;而地面部队,遭遇了高句丽的顽强抵抗,在九月雨季来临,军中疫病流行,这次征伐以失败而告终。

(出土的高句丽壁画)婴阳王很会做人,虽然抵挡住了杨琼和王世积的进攻,但是毕竟没有实力,正面和隋朝对抗,战役结束后不久,婴阳王上表隋文帝请罪,自称“辽东粪土臣元”,正好第二年,也就公元599年,都蓝可汗和达头可汗联合,进攻染干,隋文帝出兵,帮助染干重建家园,高句丽的事也就不了了之。

此后,染干在隋朝的帮助下,战胜都蓝,成为东突厥大可汗,并向隋文帝称臣,杨坚也成了圣人可汗。

公元604年,隋文帝杨坚去世,杨广继位,成为隋朝第二位皇帝,此时杨广接过的,是盛世隋朝,史书上关于杨广发兵攻打高句丽的原因,讲了这么一个故事:大业七年,也就是公元611年,隋炀帝杨广带着斐矩巡边,来到东突厥,看望一下染干,现在被称为明可汗,隋炀帝来草原,也没什么明确的目的,就是走走看看,权当旅游,一方面可以欣赏一下,另一方面也想敲打敲打突厥可汗,显示下天朝威仪。

巧合的是,当时高句丽的使者也在突厥,于是身边大臣斐矩就对隋炀帝说了一番话,大体内容就是,辽东从开始便是中原的领土,先皇也讨伐过,现在我们国富民强,当然要把辽东收回来。

怎么收呢?斐矩的办法是,威胁!威胁高句丽,赶紧向大隋称臣,并来洛阳朝见皇帝陛下,如果不来,就联合突厥,灭了你。

当时隋炀帝已经迁都,从西安来到洛阳,但是高句丽的国王高元,没有给杨广和斐矩面子,拒绝了,不仅没来拜见杨广,朝贡也停了,当时隋朝作为东亚的政治中心,威服四海,周边的国家,纷纷接受隋朝册封,每年定期朝贡。

(黄易小说大唐双龙传中的石之轩,另外一层身份就是斐矩)史册上记载的,毕竟只是杨广三次远征高丽的直接原因:不听号令、藐视皇权、带头挑衅、边境隐患。

更重要的一点,还需要从隋炀帝的年号说起,隋文帝的年号叫“开皇”,取自道教的《灵宝经》,意思是:依天运而开创了一个新纪元;隋炀帝的年号叫“大业”,来自易经: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

杨广将年号取为大业,是希望建立不朽功业,继承父亲隋文帝的遗志,带领大隋帝国走向顶峰盛世!所以才有了迁都、开运河、征战四方,最后在高句丽碰壁,导致亡国,关于杨广的功与过,请听历史崔下回分解。

继续讲高句丽,高元的强硬态度,严重挑战了隋朝的地位,为了炫耀武力,同样是在611年,隋炀帝杨广发动了针对高句丽的第一次战争,召集天下兵马,共计一百多万,加上运输队,史册记载的参与人数,达到了恐怖的五百万。

“总一百一十三万三千八百,号二百万,其餽运者倍之。

”--引自《隋书》从东晋以来,作战人数超过或者接近百万的,只有两次,杨广第一次远征高句丽,以及东征南朝,曾经在回答时,这样评价两人的军事能力差距: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

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上曰:“于公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列传》兵不是越多越好,带个一百人出去旅游,也能把你累死,何况是出门打仗,需要考虑吃饭、住宿、作战方式、地形、行军速度、天气、防御阵型、追击阵型等等,总之人数在达到一定程度后,管理的难度将成指数式增长。

于是,苻坚失败了,亡国,隋炀帝在大业七年、九年、十年连续三次远征,以相同的形势,召集天下兵马,在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之后,还是失败了。

随机文章关于秦始皇的东海求仙记?最紧张的高空定点跳伞,英国狂人开伞慢1秒险摔死解读世界十大核潜艇,俄罗斯核潜艇15秒内可击沉任何战舰揭秘99年轰动全球的事件,80后/90后组太空舰队抵御外星人入侵土星为什么恐怖?夏季温度仅-140℃(29年公转一次)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安史之乱时,唐朝大军都去哪里了,为什么会让安禄山兵临城下

在这一历史阶段,成为重要的转折点。

也即安史之乱之于唐朝,好比之于赵国。

根据史料记载,安史之乱是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

在安史之乱前,唐朝还处在比较鼎盛的阶段,但是,在安禄山等人发起的这场大战后,唐朝再也没有重回巅峰。

彼时,安禄山的大军兵临长安,并且攻占了唐朝的都城。

那么,问题来了,安史之乱时,唐朝大军都去哪里了,为何会让安禄山? 一 首先,根据史料记载,唐朝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初九(公元755年12月16日),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发动属下唐兵共15万人,号称20万,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为借口在范阳起兵。

由此,对于安禄山的叛军,共有15万左右的兵力。

那么,问题来了,对于唐朝朝廷来说,有多少兵马呢?对此,根据史料记载,和之后的明显不同,唐朝的兵力中,很大一部分都分布在10个边镇,共有50万左右的兵力。

而对于唐朝朝廷来说,也即长安城一带,则只有10万左右的兵力。

对于唐朝朝廷直接掌握的兵力,确实要少于安禄山。

二 不过,众所周知,守城一方依然拥有城墙带来的防御的优势,所以,可以用相对较少的兵力来防御较多的兵力。

比如在时期,率领数万大军,硬是无法攻破只有上千人镇守的陈仓城。

所以,按道理来说,唐朝这10万大军,是足够防御安禄山的15万大军,即便无法打退叛军,但防守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啊。

当然,实际的情况是,安禄山的大军虽然遇上一定的阻碍,但由于杨国忠的胡乱指挥,使安禄山于同年十二月十二日就攻入洛阳。

在攻下洛阳后,安禄山的叛军又继续向长安进军,从而兵临城下。

三 对此,在笔者看来,战斗力上的差距,是安禄山能够一路的重要原因。

一方面,就安禄山的叛军,长期镇守唐朝的边境,和周边的游牧边境经常交战。

换而言之,安禄山的15万大军,可谓唐朝当时最精锐的兵力之一。

与此相对应的是,对于唐朝朝廷掌握的10万大军,缺乏战斗经验,没有经过长期的战场磨炼。

也即这些大军因为长期处在太平盛世之下,在训练和装备上都不如安禄山的叛军,更在思想上和心理素质上缺乏必要的准备。

在此基础上,安禄山的大军得以一路,于天宝十五年六月占领长安。

那么,问题来了,对于唐朝精锐的边防军队,为何没有来抵挡安禄山呢? 四 最后,就唐朝来说,十个边镇拥有50万的兵力,除掉安禄山的15万大军,还剩下35万左右的兵力。

也即在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之外,唐朝北庭、安西、河西、陇右、朔方、岭南、剑南等七镇还有30多的大军。

但是,对于唐朝的边镇来说,都负有各自的镇守重任,没有的命令,显然不会轻易挥师救援的。

并且,安禄山的造反是比较突然的,这让唐朝各个边镇没有及时反映过来。

总的来说,在安史之乱中,唐朝朝廷掌握的军队因为战斗力较弱,加上唐玄宗、杨国忠等人的胡乱指挥,并且各个藩镇的精锐之师没有及时回援,从而让安禄山兵临城下,并占领了唐朝都城长安。

随机文章隋炀帝唐太宗对比好色程度其实差不多清朝入关奇闻!只欠官府一文钱探花竟弄丢了乌纱帽地心人为什么不出来,已进化称嗜热动物离不开地心高温莽山烙铁头蛇有毒吗,比大熊猫还珍贵的巨型毒蛇(遭盗猎价值100万)揭秘国外天体浴场,十个天体浴场让您找到目不暇接(宅男好去处)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楚国在战国后期短暂中兴:救赵国,退秦军,灭鲁国

(前1115年—前223年)是先秦时期位于长江流域的诸侯国,国君为芈姓、。

时期,封楚人首领熊绎为子爵,建立楚国。

进入战国,任用变法,一时间,初露称雄之势。

、时期,楚国进入到鼎盛时期。

不过,在在位时,楚国在和秦国、的较量中。

比如在、丹阳之战、蓝田之战、等战役中,楚国就遭到了重创了,因此走向了衰落。

但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在在位时,也即战国后期,楚国一度复兴,也即救赵国,退,灭! 一 首先,楚考烈王(前290年-前238年),名完,芈姓,熊氏,战国时期楚国君主,楚顷襄王之子,前262年-前238年在位,共25年。

根据《》、《》等史料的记载,楚考烈王年少的时候曾在秦国作人质。

楚顷襄王三十六年(公元前263年),楚顷襄王患病,在黄歇的帮助,楚考烈王得以回到楚国继承王位。

在此基础上,楚考烈王即位后,以黄歇担任令尹,将淮北十二县封给他,号春申君。

在战国时期,春申君黄歇和、、并称为“战国四君子”。

对于楚国在战国后期的中兴,春申君黄歇可谓功不可没。

二 公元前260年,赵孝成王在和秦国的长平之战中,中了秦国的反间计,用“”的取代老将,结果导致赵国的大败,40多万兵士被秦国坑杀。

在长平之战后,秦国大军又包围了赵国都城。

对此,赵国可以说是非常危险了。

在此背景下,楚考烈王权衡利弊后,派遣春申君领兵救援赵国。

与此同时,魏国也派出信陵君救援赵国。

在楚国和魏国两路大军的进攻下,加上赵国的绝地反击,终于打退了围困邯郸的秦国大军。

经此一战,秦国损失了数十万大军,可谓元气大伤。

三 对于楚考烈王来说,因为解除了邯郸之围,也即击败秦军,救了赵国,所以在中威名大震。

到了公元前242年,各诸侯国担忧秦国吞并中原的势头不能遏制,于是互相订立盟约,联合起来讨伐秦国。

对于山东六国来说,在合纵攻秦上一致推举楚考烈王作为纵约长,以此指挥诸侯国的大军来进攻秦国。

当然,楚考烈王显然不会亲自出征,于是让春申君黄歇带领山东六国的联军攻打秦国。

在战国末期,六国联军曾一度攻到(今河南灵宝境内),秦国倾全国之兵出关应战。

因为综合实力上的差距,加上山东六国各自利益上的不同,所以六国联军这一次合纵攻秦也以失败而告终。

四 最后,除了救援赵国,击退秦军,楚国还消灭了鲁国。

根据《史记》、《战国策》等史料的记载,公元前261年,楚国进攻鲁国,夺取了徐州之地。

公元前256年,在长平之战和邯郸之战后,楚考烈王派遣大军彻底消灭了鲁国。

在此基础上,楚国将疆域扩张到今山东省一带,并且还夺取了齐国的部分疆域。

由此,虽然西边的疆域遭到了秦国的步步蚕食,但是,楚国通过向东边扩张,以此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自身的实力。

不过,在秦国在邯郸之战中恢复过来后,加上楚考烈王去世后,楚国因为王位争夺而带来的消耗,自然再次陷入到衰落中。

换而言之,和赵国一样,楚国在战国后期的中兴,也是非常短暂的。

随机文章神仙转世的女生面相特点,单身狗遇到了绝对不要放过(旺夫又漂亮)哥斯拉是好的还是坏的,曾帮人类击败恐怖怪兽拯救地球/亦正亦邪地球火山为什么会爆发,地底压力小致使岩浆产生化学反(积蓄爆发)离太阳系最近的星系,半人马座α星系(三恒星系统引起众多关注)百香果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安神助眠和美容养颜/多吃易上火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加入收藏
               

隋炀帝为什么在国内大乱时仍要远征高句丽?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