夔东十三家抗清基地,竟能坚持近二十年 真相何在?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5-02-11 点击数:

【千问解读】

明末清初地图里,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

清军八面包围之中,湖北西部四川东部有一小块地方,近二十年间,一直写着个大大的明字。

这就是夔东十三家抗清基地。

战死之后,他的部将郝永忠(又称郝摇旗)、、李来亨、袁宗第等人一改消灭的既定策略,转而联明抗清。

在夔州、远安、竹溪、施州广大区域的之间,与清军周旋。

史称夔东十三家(又名川东十三家)。

明朝方面,也终于识时务地放弃了弘光朝廷坚持的“借虏平寇”政策,隆武帝开始联合大顺、大西军余部抗清。

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三方演义变成两方对抗,整体局面为之一新,有时甚至大好。

从1646年进入山区至1664李来亨全家自杀,为东十三家能坚持近二十年呢? 原因大概有三点。

其一是地理环境。

顾诚先生在《南》里是这样记述的,“所谓夔东,大致相当于长江三峡地区,这里山高水急,形势险要,从军事上来说,不仅是易守难攻,而且切断了四川同湖北的通道,进可出击两湖、豫西、陕南和四川,退可以据险自守”。

在这样一片区域搞进攻,知道会要付出怎样的代价。

于是说到了第二点。

清军舍近求远,任腹地出现长期抗清基地,也是他们权衡之后的策略之一。

先易后难。

先把打掉,让夔东诸将没了主心骨,没了号召力,更有利于从心理上击破。

只是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明军在北方兵败如山倒,起义军在北方被清军追着打,一旦到了南方,一旦联合起来,他们的战斗力,竟然成倍增长。

从弘光朝廷被击破到将永历帝绞死昆明,花了整整十八年。

也许,这是清朝最初的决策者们,所想不到的。

待他们回过头来对付夔东十三家军时,已过了一代人的时间。

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则是夔东军民们对头发、服饰等文化的坚定信念。

我们知道,清军入关之初,之所以明朝投降者众,只因他们以为又是一次普通的改朝换代。

哪里知道,露出本来面目,剃发易服,这是明朝人所无法接受的。

因此,南方的抵抗,明显比北方强烈。

郝永忠等人处在深山老林,固然易守难攻,固然暂时没有清军的压力,但他们的生活,却仍然是艰难的。

说白了,吃饭都成问题。

只要他们投降,完全可以升官发财,吃香喝辣,但他们没有,他们一直坚持着,坚持着,直到清军终于打来。

在最后的战斗中,夔东十三家将领除了极少数投降之外,大多不是战死就是全家自杀,被俘的郝永忠等人也坚决不投降,最后被清廷杀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夔东十三家抗清基地,竟能坚持近二十年 真相何在?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