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的有窦尔敦?盗御马的故事是怎么样的?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5-02-11 点击数:

【千问解读】

戏曲、小说等文艺作品中的生活原型叫窦开山,河北省献县人,生于南明永历三十七年(清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乳名二东,长得,因此又叫窦二敦。

窦尔敦出身贫苦,他的父亲窦志忠是的部将,曾参加过明末的农民起义。

《》并没有关于窦尔敦的记载,其事迹多见于《献县志》等方志类史料。

窦尔敦十五岁开始为地主种田维持生计,一次,他在集市上看到几个地痞无赖欺侮一老一少的卖枣小贩,他冲上前想,却被一个老者阻挡。

老者,是一位流落民间的义军首领,他对窦尔敦仗义行为感染,冲上去几个回合就把地痞制服,后收窦尔敦为徒,教他武艺。

窦尔敦学艺三年后,杀死了为非作歹的知县父子,为躲避官府缉拿,就开始浪迹天涯。

期间出家为僧,师从静慈和尚,学会了软硬气功、轻功、护手双钩等绝世武功,当时江湖人称“铁罗汉”。

康熙末期,窦尔敦回到家乡招兵买马,聚众起义,抗击满清的残暴统治。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窦尔敦率部抢劫了大名府运往京城的十万两官银,朝野大为震惊。

清廷将兵部大臣彭朋革职,派护卫黄三泰抓捕窦尔敦。

黄三泰为了抓获窦尔敦,以比武会友的名义,约来窦尔敦。

两个人较量的时候,黄三泰违背不用暗器的约定,暗中发金镖刺伤窦尔敦,窦尔敦左肩负伤后。

此后,清廷多次围剿窦尔敦,都没有捕获他。

窦尔敦认为河间、献县一带无险可守,就转移到燕山山脉一处叫连环套的地方,据守此地与清军周旋,期间,曾夺取河间府大批辎重。

窦尔敦率领的义军最高潮时,发展到万余人。

有一次,清太尉梁九公乘坐御赐的宝马在河间围场狩猎,窦尔敦得知消息,只身下山,将梁九公骑乘的御马盗走。

清廷多次围剿窦尔敦均未奏效,就使用了下三滥的手段,把窦尔敦的老娘抓起来,诱捕窦尔敦。

窦尔敦是个大孝子,为了营救母亲,就把自己捆绑起来,投案自首。

窦尔敦的母亲认为他迂腐糊涂,撞墙自尽而死。

窦尔敦悲痛万分,挣断绳索与狱卒搏斗,不幸腿部负伤被擒获。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七月二十七日,“步军统领隆科多拿送大盗窦尔敦等”,请示康熙帝。

康熙帝批示:“窦尔敦、王四老公行劫年久,甚为凶恶,杀人亦多。

平人杀人三口,尚且凌迟,此为首者,亦当凌迟。

”九月二十日,窦尔敦被秘密处死,年仅三十四岁。

《古城瑷珲》则另有说法:窦尔敦生于明天六年(1626年),原名窦二东,被清廷蔑称为窦尔敦。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窦尔敦被改判流放黑龙江。

康熙帝很敬重窦尔敦刚直不阿的品行,就安排他在黑龙江将军手下当差,曾参加中俄,立下战功。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负伤后,不治身亡,享年六十二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历史上真的有窦尔敦?盗御马的故事是怎么样的?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