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传千年的历史之谜!西天取经第一人竟是他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5-02-11 点击数:

【千问解读】

是汉传史上最伟大的译经师之一,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创始人;俗,名棉,出生于洛阳偃师市。

太宗贞观三年(公元629年),玄奘从京都长安出发,历经艰难抵达天竺。

游学于天竺各地,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回到长安,在大慈恩寺等寺院进行研究和翻译佛经直到圆寂。

玄奘所译佛经,多用直译,笔法谨严,所撰有《大唐西域记》,为研究印度以及中亚等地古代历史地理之重要资料。

玄奘的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例如《》中心人物唐僧,即是以玄奘为原型。

玄奘出生于贫寒之家,父母早丧,13岁便出家修佛。

出家后,他遍访佛教名师,先后师从慧休、道深、道岳、法常等人学习《摄大乘论》、《杂阿毗昙心论》、《成实论》、《俱舍论》及《大般涅粲经》,造诣颇深。

修为越高,接触的佛经越多,玄奘便越感到中国佛义存在不可统一的分歧。

这并不难解释,佛教在从印度传到中国之后,由于翻译不同而产生很多不同的版本,对佛义的很多注释也是。

出于对佛教的钟情,也为了求得佛经的原始版本,消除中土对佛义的分歧,他便有了西天取经的想法和行动。

玄奘也算生逢其时,唐太宗的开明思想为其西天取经的计划提供了很大的支持与帮助。

不过也有人说玄奘当年并没有获得的批准,而是在一些商人的帮助下实现了西天取经的计划。

这种说法不得不令人生疑,如果没有朝廷的支持,玄奘恐怕连通关文牒都拿不到。

629年,玄奘离开长安,踏上了西天取经的征程。

他先到兰州,然后转到敦煌,途中不停地讲经,他西去取经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西域各国。

此后,他穿行于茫茫沙漠,登临巍峨雪山,经受路途的艰辛和气候的骤变。

630年夏天,他终于在一番艰难跋涉后到达了印度。

从此,他边行走边向当地佛教求经,一路上收获颇多。

633年,玄奘到达了印度的佛教文化中心,也是佛教的最高学府那烂陀寺。

因为对佛教研究至深,玄奘在那烂陀寺受到了厚遇,从师于戒贤,几乎透彻了所有佛学疑点。

在他准备回国时,戒日王还专门为他所著的《会宗论》和《制恶见论》组织了辩论会,参加大会的有18国国王和各派著名学者,但无人能与其匹敌。

645年,玄奘满载盛誉、佛经、佛像回国,受到了皇帝的盛情款待,并成了皇家寺院的座上客,很多国家的有志于佛学的人都拜其为师,一时间长安成了世界佛学中心。

玄奘为中国乃至世界的佛教事业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名字妇孺皆知,其影响之大。

很多人认为他是西天取经的第一人,但事实究竟如何还需要历史的佐证。

据史料记载,最早去西域求法开始于。

众所周知,推崇老庄思想,公元64年汉明帝听说西方有“佛”,便派中郎将蔡惜等出使天竺,即今天的印度。

三年后,蔡惜顺利回国,并带回一些佛经。

此后高僧朱士行,在260年曾经西去取经,到达于阗,寻到了梵文版的《放光般若经》。

因其没有到达印度,所以史书中很少有记载。

东晋隆安三年(399年),65岁高龄的高僧法显因看到传人中原的佛法戒律残缺不全便与慧景等人西去天竺求得真经。

历经3年,他们达到了北印度境内。

在印度期间,法显等求得了《萨婆多众钞律》、《杂阿毗昙心》、《方等般泥洹经》等经文书籍。

东北僧人昙无竭在420年与昙朗等一行25人,从燕都龙城出发,向西行进,求取经文。

旅途艰险,他们攀葱岭,越雪山,过悬崖,20人丧命途中,但昙无竭仍然,终于到达目的地。

学有所成后,经南海抵达广州,在江南一带弘扬佛法。

他寻求的梵文《观世音受记经》译成汉文后,流传于全国各地,至今仍为世人传诵。

然而,所有西去取经的人中,玄奘的成就最大,他的名声之大也就在情理之中。

历史种种资料表明,玄奘并非西去取经的第一人。

人们总是下意识将声明赫赫之人跟“第一”联系在一起,于是也便有了玄奘是西天取经第一人的历史误会。

随机文章古代沉船南海一号发掘,多达10万件宋代文物(历史瑰宝)最严重香港启德机场事故,美陆战队飞机坠海致56人死亡世界边缘的六大神秘古迹,24年打造地底的雄伟教堂详解c5运输机和c17的区别,造价3亿美元的C17性能更优AGM—129隐身巡航导弹,史上最强的核巡航导弹(造价673万美元)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误传千年的历史之谜!西天取经第一人竟是他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