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和闯王李自成相比 大汉奸吴三桂为什么要选择投降多尔衮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5-02-10 点击数:

【千问解读】

对投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吴三桂为什么宁愿归顺,也不愿投降? 吴三桂拒绝李自成,选择向投降,其实是大概率事件。

早在十六年时,吴三桂就派人给已投降清廷的舅父写信,间接试探对自己的态度。

皇太极亲笔回信:“尔遣使遗尔舅祖总兵书,朕已洞悉。

将军之心,犹豫未决。

朕恐将军失此机会,殊可惜耳。

” 从吴三桂写信这事,以及皇太极对他的赤裸裸的招降之词便不难看出,吴三桂至少在灭亡的前一年,就已经跟清廷那边搭上线了。

当然,明朝家大业大,给关宁军的待遇一向优厚,大半国力供养着,但凡能坚持,吴三桂都不会轻易跳槽。

但明朝大厦将倾,覆灭是大概率事件,这不是吴三桂凭一己之力能逆转的。

所以纵然崇祯给的筹码不低,但吴三桂也不会把自己以及关宁军的前途与明朝这艘破船捆绑在一起。

此时的吴三桂可以说是一种待价而沽心态。

明朝不亡,他就继续为明朝效力。

投降清朝是他的第二就业选择。

至于投降李自成,那就算了。

让辽西世代将门出身的吴三桂向农民军磕头,他吴三桂丢不起那人。

除非,李自成给他的筹码足够高。

那么,李自成给吴三桂的筹码是什么呢? 封侯。

李自成的筹码比崇祯给吴三桂的伯爵高一级。

但是,李自成的封侯是有条件的,那就是吴三桂和关宁军不能留在山海关。

必须整体进京。

如果此时崇祯还在,是大明朝廷给吴三桂封侯爵,并且允许吴三桂留在辽西。

吴三桂可能还会。

但封侯出自李自成,而且还得让他进京,那吴三桂就不能满足了。

在吴三桂看来,大明灭亡前,自己家族就已经在辽西盘根错节。

侵占屯田、奴隶当地的民众和士兵,并对上垄断官职,早就形成常态。

这实际上是封王爵才能享受的待遇。

李自成只给个侯爵,而且还要求进京。

这等于是让吴三桂放弃既有财产和根据地,让他如何能接受这种“苛刻协定”? 如果不是吴襄和家眷没逃出北京,被顺军俘虏了,吴三桂压根不会跟李自成谈。

所以面对李自成开出的筹码,吴三桂不仅不心动,心里反而有点想笑。

这种没诚意的筹码就想打发自己?李自成想什么呢? 实事求是地说,李自成给吴三桂封侯,其实属于正常操作。

是一家正规公司给员工发放待遇的正确态度。

因为刘宗敏的爵位也不过是侯爵,吴三桂还没正式投降,无尺寸之功,他的爵位不可能比刘宗敏高。

让他与刘宗敏,就已经有不少人在李自成背后嚼舌头了。

嫌李自成给吴三桂开的工资太高。

况且吴三桂对上,一向三心二意。

当年松锦大战,就数他吴三桂跑得最快,把老上级卖了个干干净净。

李自成不信任吴三桂,让他进京,也属于正常操作。

换任何人是李自成都会这么干。

插一句。

李自成从西安称帝到退出北京,只封了两个王。

一是封为秦王(张献忠不稀罕),二是封明太子为宋王。

这不是李自成小气,而是新兴王朝必须要从一开始就严控封官许愿。

一旦爵位滥封,承诺许得不切实际,必然会给后人带来隐患。

这种隐患单从后来的就可以看得很明显。

李自成只能开出封侯筹码,清廷方面呢? 清廷厉害了,开发出了“先瞎许愿,然后再翻脸不认账”的奇葩操作。

承诺能不能履行,先不管。

反正空头支票先开来再说。

比如对蓟镇中协总兵,多尔衮招揽他的时候,承诺的是定西侯,可世袭十四次,入汉军正黄旗。

这可比李自成册封他的伯爵要有诱惑的多。

对待吴三桂,多尔衮的承诺是吴三桂封平西王爵,可以“封以故土”。

一个只是封侯,一个竟然是封王。

而且还不限制吴三桂的去留。

李自成这种正儿八经明码标价的老实人,碰上多尔衮这种扰乱市场秩序的奸商,根本毫无价格优势可言。

吴三桂可不是就立马倒向清朝了。

不过众所周知,清朝开的都是空头支票,很多承诺后来都赖账了。

比如对唐通的承诺,清廷仅履行了四年就翻脸不认账了,唐通的侯爵先是被多尔衮降为一等子爵。

后来在位时期,康熙更是下令唐通的曾孙不许袭爵。

原先许诺的世袭十四次待遇取消。

对吴三桂也是如此。

打败李自成后,多尔衮立马翻脸,不提封以故土承诺。

直到十五年时,因为需要吴三桂与李定国决战,顺治帝才允许吴三桂分藩开府。

其实打败李自成后,多尔衮就已经对吴三桂有的打算。

当时吴三桂不仅被调回到锦州,闲置了两年之久,而且周围全是监视他的军。

他如果稍有异动,就会围上来把他撕碎。

如果不是顺治五年,山西、西北的各路反清义军大起,八旗军实在镇压不下去了,需要吴三桂卖命,吴三桂根本不会有后来割据云南的可能性。

值得一提的是。

就算是对三顺王,清朝也是一开始根本没打算给他们封地。

只是由于两广福建的反清武装和清军死磕到底,清廷认识到对付汉人,还得靠汉人才行,这才把三顺王封到了南方。

等到南明覆灭,三顺王和吴三桂再无利用价值,康熙彻底撕破脸,这才有了三藩之乱。

除了清朝开出的筹码够高外,以当时三方的实力对比来看,要吴三桂相信他李自成能打败八旗军,也是很困难的。

毕竟也就是两年前,洪承畴的十几万明军精锐都被皇太极打得了。

李自成何德何能?凭何能打赢八旗军? 可能有人信,但反正他吴三桂不相信。

所以总的来说。

吴三桂降清,而不是投降同为汉人的李自成,虽然看起来不可思议,但实际上是大概率事件。

一方面,清朝给的筹码高。

虽然我们知道这些筹码都是空头支票,后来大多反悔了。

但当时吴三桂并不知道。

封侯和封王相比,待遇差距太大了。

吴三桂对多尔衮给他的封王加裂土的承诺,不可能不心动。

另一方面,八旗权贵和吴三桂虽然不是同一民族,但大家是同一阶级,也就是所谓的统治阶级。

在吴三桂看来,多尔衮比李自成这种原本的被统治阶级要顺眼的多。

况且李自成能不能打得过多尔衮,还两说。

吴三桂可不想先投降李自成,受一次辱。

等李自成被多尔衮打败了,再投降清朝,又受一次羞辱。

再辱之耻,何与一辱? 事实上,吴三桂从没一怒为红颜,只有偏私成军阀。

所谓陈圆圆被刘宗敏抢了,导致吴三桂愤而降清,不过是吴三桂为自己争取利益最大化的借口罢了。

纵观吴三桂一生,在他身上,我看不到忠,有的只是“利”字。

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在吴三桂这种军阀眼里哪有家族利益重要? 不过吴三桂也是有本事,从他后半生的情况看,他的确谋取到了最大利益,先是平西王当了几乎半辈子,后来还当了一段时间的,好好过了把皇帝瘾。

且最后也是善终。

他能如此了结自己的一生,让崇祯、李自成、多尔衮、顺治和康熙都拿他没辙。

也不愧是一代枭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多尔衮和闯王李自成相比 大汉奸吴三桂为什么要选择投降多尔衮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