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十一次北伐动力何在?只因在蜀汉受到了排挤
【千问解读】
(202-264),字伯约,天水冀(今甘肃甘谷东南)人。时期蜀汉著名将领、军事统帅。
姜维早年于曹魏营中并不得志,后被设计劝降转投蜀汉。
他从26岁开始就参加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一直到62岁终止自己的军事生涯,共参与了针对曹魏的十一次北伐,可以说他把自己毕生的精力和才华都献给了蜀汉。
那么,姜维十一次北伐的动力何在? 列出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一、诸葛亮的知遇之恩和的浩荡皇恩,使他心甘情愿效力于蜀汉的北伐大业:诸葛亮曾经夸赞姜维:“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
其人,凉州上士也。
”诸葛亮丞相在军事上和政治上都着力培养姜维,军事上得到其真传,政治上也得到了快速擢拔,仅仅一年时间就被提拔为当阳侯,方年二十七岁,这样的速度可以说是坐着火箭上升的;诸葛亮病逝以后,后主刘禅对姜维信任有加,提拔他为右监军,辅汉将军,晋封平襄候,镇西大将军,卫将军,最后登上三军最高统帅---大将军之职,享受的待遇丝毫不逊于丞相诸葛亮。
所以姜维只有对蜀汉,贯彻蜀汉的北伐大业,才能对得起诸葛亮的知遇之恩以及刘禅的浩荡皇恩。
二、其父的忠烈楷模,加深了他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期望北伐:姜维的父亲姜囧曾经担任过天水郡守的佐官,在平定当地的少数民族的叛乱时英勇阵亡。
姜囧的壮举,强烈地激励着姜维幼小的心灵,使他立志要学习父亲那样建功立业,报效朝廷。
为了学好本领,他苦读兵书,勤练武艺,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一言以蔽之:“累年攻战,功绩不立”。
显然姜维的11次北伐,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出于建功立业之心。
三、政敌的排挤使得姜维唯有北伐,树立威信,以求自保:蜀汉的多次北伐,已经使得国力急剧衰败,百姓民不聊生,朝廷之中很多重臣厌战的情绪也越来越高涨。
譬如荆州集团的老将张翼提出“国小民劳,不宜黩武”,反对北伐,这也确实反应了大部分官员的心声。
此时姜维的北伐之举已经引起众怒,再加上宦官黄皓弄权,开弓没有回头箭,此时的姜维只有通过北伐获取战功以求自保和树立个人威信,否则将会深陷于可怕的蜀汉政治泥潭,丧失兵权,,仅仅以“曹魏降将”之名就足以让他身败名裂,所以姜维唯有以飞蛾扑火的悲壮精神大力推行北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