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玄龄是如何一步步成为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一秘书?
【千问解读】
如果按照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说是李世民的秘书可能过于狭隘了。但如果从秘书的本质含义来看,在李世民当之前,房玄龄还真可以说是李世民的秘书。
秘书是什么?秘书是辅佐领导出谋划策、撰拟文字、沟通上下、内外协调的参谋助手。
李世民当了皇帝之后,房玄龄成了宰相,是制定政策、执行诏令的人,是行政者而不是参谋人了。
房玄龄的人生没有走过太多弯路。
他具有深邃的洞察力,在兴盛的时候,他就是看出了衰亡的征兆。
当起义军遍地而起的时候,他已经彻底放弃了隋朝。
放弃容易,选择困难。
但房玄龄的选举无疑是最正确的。
网络配图 当李渊父子从晋阳起兵,房玄龄便看到了希望。
这支起义军和其他起义军有本质区别。
首先,李渊是皇亲国戚,又长期掌握军队。
他的起义军不是贫苦农民,而是具有很强战斗力的正规军队。
其次,李渊父子有一个很成熟的领导集体。
就凭这两项,足以在乱世立足。
李世民占领渭北,房玄龄“杖策拜谒于军门”。
什么意思?杵着拐杖大老远跑来投靠,可见诚意满满。
当时,大臣温彦博也很欣赏房玄龄,亲自向李世民举荐他。
李世民刚刚起兵,正是用人之际,所以立即接见了这位大老远跑来投靠的“有识之士”。
李世民见了房玄龄,两人一聊,非常投机,李世民很高兴,一见面就像是旧相识。
他任命房玄龄为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承担军队中的文职工作。
此后,房玄龄一直都在李世民身边,是李世民的“第一秘书”。
作为秘书的房玄龄,工作是相当出色的。
网络配图 虽然说是房玄龄主动选择了李世民,但是,在帝制时代,君主的选择和信任才是最关键的。
所以房玄龄感激于李世民的知遇之恩,工作上更是兢兢业业。
房玄龄是个有远见卓识的人。
在李唐大军的征战过程中,每平一地,大小将领争相搜寻珍奇珠宝和值钱财物,唯独房玄龄“先收人物”,尽力寻访各类人才。
乱世重人才,无论是文人还是武人,只要有一技之长,房玄龄都将他们引入李世民的幕府,给他们以施展才华的舞台。
房玄龄对他们有知遇之恩,他们当然“尽其死力”。
这些人,如、虞世南、程知杰、于志宁等日后都成为李世民集团的核心,为李唐统一全国、为李世民夺权即位立下了。
网络配图 房玄龄精于文书,善写表奏,文字功底非常扎实。
《》上说他“在秦府十余年,常典管记,每军书表奏,驻马立成,文约理赡,初无草稿。
”李渊对他大加赞赏,评价他“深识机宜,足堪委任”。
房玄龄的谋略也相当了得。
玄武门事变的最初谋划人就是房玄龄。
在、李世民兄弟势如水火、剑拔弩张的时候,是房玄龄主动站出来帮助李世民谋划方案,他又联合等李世民亲信督促李世民早下决心、早作了结。
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房玄龄,玄武门事变将会是另外一种结局——至少不会那么顺利。
作为一名“秘书”,房玄龄无疑非常成功。
他的成功,既有李世民的贤能的因素,更多的则是他本人的努力以及早年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文化熏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