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婉儿传奇的一生:权倾朝野,被斩马下
【千问解读】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大唐不是一个人的大唐,无数的名臣名将呕心沥血造就了辉煌的盛唐,他们,造福百姓。
或许你会认为在封建时期,女子地位低下,这大唐是男子一手铸就,那就错了,辉煌的文明,怎缺乏得了那些绝美女子的身影,今天所说便是一位女子: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本就出身于名门世家,若不是因为她的爷爷在与争权时站错了队,或许就不会有一个那么悲惨的童年。
当时武则天下令杀尽上官家的男儿,身为女人,武则天留下了女眷。
当然,她们都被发配到了掖庭当奴。
上官婉儿的母亲是一位精明能干的女子,她知道,若想再续上官家的辉煌,读书是唯一的途径。
所以上官婉儿成为一代才女与母亲的培养有很大的关系。
但是如今为什么我们称她为才女,却不是诗人呢?其一她的政治作为远高于诗词上的成就,其二盛唐诗人辈出,加之上官婉儿所作大部分遗失,遗留中应制诗也占据一部分,价值不高,所以于今我们便不以诗人的身份来看她,但我们今天仍要结合诗来说说这位才女,来看她所写的一首诗。
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馀。
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
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
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
——上官婉儿《彩书怨》 诗若结合历史来看,便十分有趣。
此诗描摹的是一位女子在秋天看到萧瑟之景时对丈夫的思念,孤独带给了她无尽的哀怨。
其中“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月落实乃月虚,却道锦屏之虚,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这位女子的空虚,以及深深的思念之情。
那么上官婉儿为何写下这首诗?十四岁时,武则天听闻上官婉儿的才名,又经一见,实乃。
于是起了怜才之心,当庭出题考校。
上官婉儿须臾已成,当武则天拿到她的文章时,只觉文意流畅,词藻又不失华丽,且内涵深刻,当下便免其奴婢身份,召她入宫。
随着上官婉儿的精明能干,武则天越来越信任她,最后上官婉儿成功掌权,做起了这位女皇的贴身助理。
何谓贴身助理? 就是武则天与男宠张易之兄弟床笫之欢时,上官婉儿都在一旁!这上官婉儿当时本就处于待嫁年龄,拥有少女怀春之心,武则天与张易之兄弟这番欢爱又怎让她忍受?于是便写下了这首诗。
当然在上官婉儿身亡后,宫内流传出一道新闻,是什么呢?是说上官婉儿后来因为违抗武则天的旨意,被处以黔面,这个刑法就是在人的脸上或者身子上用刀刻以疤痕,再以墨染之,让其永久不能消退。
在大唐的律法中来说,这并不严重。
那么为何上官婉儿被处以此刑呢?正史只说道了她违抗旨意,然野史中记载,是上官婉儿与张易之有染,被武则天发现。
当然,对于我们来说,权当一个趣闻好了,毕竟真正如何已不可探究。
我们来看一下首。
九月九日上幸慈恩寺帝里重阳节,香园万乘来。
却邪萸入佩,献寿菊传杯。
塔类承天涌,门疑待佛开。
睿词悬日月,长得仰昭回。
从“睿词悬日月,长得仰昭回”一句可以联系到武则天下台,复辟,赐予了上官婉儿“昭容”一职。
其实这诗上官婉儿写得有些违心了,上官婉儿还是很忠心于武则天的。
大家可能有疑问,武则天杀了上官婉儿一家,上官婉儿却能地服侍武则天? 一些史学家猜测,其实上官婉儿一开始进入皇宫是为了刺杀武则天,然而多次刺杀无果,武则天也发现了几次,却因为爱惜她加之体谅她失去亲人,便没有施以处罚,上官婉儿很是感动,决定不再刺杀,而是尽心尽力的辅佐这位女皇。
神龙政变之后,因为上官婉儿及时站队,向献好,唐中宗复辟之后,不仅赐予了她“昭容”更是封其母为“沛国夫人”,所以这时候上官婉儿的权利不仅没有因为武则天下台受到影响,反而更大了。
之后,上官婉儿执掌内政,在排斥皇族,并且帮助韦后镇压太子起兵的同时,开设昭文馆,广召词学诗学之臣,使得朝廷上下学风十分浓厚。
这方面也是她在执掌内政期间,为盛唐文风做得很大贡献。
毕竟朝廷作为表率,学风浓厚,民间又如何能不学习呢? 只是在唐中宗去世之后,韦皇后掌权,一众党羽劝韦皇后可效仿则天女皇,也就是在韦皇后准备如此做时,临淄王突发奇兵,在众人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杀入宫中,将韦皇后及上官婉儿等人一并斩于马下。
一代才女就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