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献帝退位之后 他为什么把两个女儿送个曹丕
【千问解读】
还不了解:和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汉献帝退位后,为何把2个女儿献给曹丕? 一、为何要保留汉献帝? 其实,汉献帝退位与否,根本由不得他自己,他几乎一生都生活在曹操的手心里。而曹操活着时,之所以止步于魏王,没有推倒他自己登基,无外乎两点原因。
其一:人生经历 一个人的言行,是受时代影响的。
也就是受他自己的经历所左右。
曹操再叱咤风云,但他的心里都无法摆脱,对其的影响。
如他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曾坦白过自己的心路历程。
最初时他的人生目标,就是“欲望封侯作”。
这其实也就解释了,为何十八路诸侯伐时,曹操是最玩命的。
追击董卓时,在汴水之战中,差点被董卓手下大将徐荣干掉。
只不过后来随着他权力越来越大,责任越来越重,尤其是成为魏王后,就成了天下人的“靶子”。
而曹操也明白,自己早无退路可言了,所谓退则必死。
因为别人只有撕碎了他,才能凸显出其正确——如,就是最厉害的那位。
由此曹操这才霸气回应:江湖未静,不可让位;至于邑土,可得而辞! 并表示,我曹操才不稀罕上皇上呢,若天命在我,就当周文王!其实,曹操不是不稀罕皇位,而是他始终都还存有着“大汉情结”罢了。
其二:对手强大 曹操这一辈子的对手太多,如、、、、、,这些最后都被曹操干掉或击败。
但刘备和,却始终让他寝食难安。
也就是说,由于对手过于强大,使得外部环境就不允许曹操,推倒汉献帝。
同时,曹魏内部也是暗流涌动,除了汉献帝(汉室力量)外,还有势力的掣肘()。
倘若说,面对外部对手,可以真刀真枪地干,曹操一点不怕。
但面对内部势力,曹操显然是非常头疼的。
既要合作,还要防范和打击。
因此搞得曹操到了最后,已经大有孤家寡人的趋势,还如何敢走出最后一步,推翻汉献帝?内外环境都不允许,只能保留。
二、曹丕却为何敢“篡汉”? 那么为何曹丕却敢废掉汉献帝呢?除了他根本没有“大汉情结”,也就是没有思想包袱外,还在于他解决了内部问题——这就是推出了“”,向门阀士族势力让渡了“好处”,终止了曹操的“唯才是举”。
曹操活着的时候,汉献帝就已经沦落为,曹操和门阀士族博弈的筹码了。
如曹操用空食盒杀掉荀彧后,门阀士族便被挤压的抱团取暖。
以至于谁敢赞美曹操,就是公敌。
为此曹操都杀死了自己的亲家,冀州门阀的带头大哥崔琰。
所以“九品中正制”的出台,跟曹丕“篡汉”,几乎是同步进行的。
汉献帝被榨取完最后的价值后,就只能被抛弃了,在曹丕和门阀士族的共同挤压下,乖乖让出天下。
同时之死,也为曹丕争取到了,外部活动空间。
因为这意味着孙刘联盟破裂了。
只惋惜关羽死时,曹操进入到了生命最后时刻,所以这临门一脚的任务,就给了曹丕。
事实证明了这一点,刘备不顾等劝阻,就是要揍孙权,发动了。
对这个结果,曹魏那方(刘晔)早就推导出来了。
都了解在进行三方游戏时,若两方厮杀,第三方哪怕睡大觉,都等于增长实力——这便是孙权的神助攻,坑了孙刘,让曹魏功力大增。
三、汉献帝为何献出2个女儿给曹丕? 通过分析曹操和曹丕的态度,其实也就明白了,汉献帝,无非是一种交易(妥协)的结果罢了。
汉献帝作为被交易(妥协)的筹码,哪怕他的皇后,曹操的嫡女,曹丕的亲妹妹,怒摔玉玺并怒斥曹丕:“天不祚尔!”也是无能为力的。
不过,就在汉献帝退位,这幕看似悲情的大戏中,哪料却突然出现了很好玩的一幕,汉献帝竟然把自己的两个女儿,献给了曹丕当妃子,而曹丕也心安理得地笑纳了。
这是为何?大致有如下两点原因。
其一:礼尚往来 在曹操称魏王时,曾一下子把三个女儿,都嫁给了汉献帝,其中嫡女曹节,被册封为了皇后。
如今曹丕当皇上,汉献帝退位,自然需要还礼,于是把两个女儿给了曹丕。
这其实,就是通过联姻这种方式,捆绑彼此利益罢了。
也许看着很难看,比如曹丕到底是叫汉献帝“妹夫”,还是“老丈人”?如今这么一搞,全乱套了。
但古代皇家和权贵们的事,从来都是如此——没有最乱套,只有更乱套。
所谓的礼尚往来,说白了就是利益交换和捆绑罢了。
至于效果那就是另一回事。
如曹操把三个女儿嫁给汉献帝,效果就很好。
既看管住了这位还不老实的皇上,又表明了自己是“大汉臣子”的态度,并堵住了那些认为曹操要谋朝者的嘴巴。
如今汉献帝献两个女儿给曹丕,效果就很一般。
既没当皇后,也没有成为曹丕的宠妃,全程毫无波澜,完全成了“隐形人”。
只成全了汉献帝的第三位女儿,名叫刘曼。
后来被曹丕封为“”。
而这两位跟了曹丕的,却被统称为了“”,连名字都没留下来。
故而一直有种说法是,长乐公主刘曼,疑似是曹节和汉献帝所生,因此这才得以被亲舅舅曹丕封赐,并留下了姓名。
而被汉献帝献出的,那两位女儿就只能成为“礼物”。
其二:曹丕登基时说了一句话 如今人们都说“”,但实则从曹丕登基的流程来看,根本就不属于“篡汉”。
须知汉献帝是“哭着喊着”要禅让天下的,并反复了三次。
曹丕更是“忠贞仁德”,反复拒绝,认为自己德行不够!直至最终,在几乎所有人的恳求下,曹丕这才勉为其难,接受了汉献帝的禅让。
从整个过程来分析,起码形式上是相当完美,符合古代度。
当然华韵等逼宫啊,皇后曹节摔玉玺等,虽显得“不讲武德”。
可曹丕却全程隐藏在后面,你抓不住。
这就只能说,代表着“天意或民意”,汉献帝已成孤家寡人,不再符合当皇上,是大势所趋。
故而曹丕在接受汉献帝禅让时,非常感慨。
于是他说了一句话:“舜、禹之事,吾知之矣!” 意思就是说,原来我只从先贤记载中得知,古代的禅让非常美好。
尧帝禅让天下给舜,后来又禅让天下给禹。
其中尤其是尧帝,为了考验舜,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都嫁给了舜帝,并在后来成为了历史佳话。
没想到闹了半天,从我亲身经历的这些来看,所谓的美好禅让,竟然这么毁三观,我算是明白了。
咱就不讨论,曹丕这句话是否有道理了。
只问一句:对汉献帝来言,曹丕的这句话意味着啥?恐怕就一个意思:禅让形式还不完美,因为你咋不学尧帝嫁女呢? 也许曹丕仅是感慨或嘚瑟一把,但对汉献帝来言,如今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曹丕的每一句话,他都必须要好好思索,这应是没跑的,为了活命。
所以无论汉献帝是否乐意,还是曹丕有否逼其嫁女,他效仿当年尧帝禅让舜帝,这两个女儿,就都必须要给出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