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北宋吕蒙正《时运赋》是否是自己撰写的?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5-02-07 点击数:

【千问解读】

有人说,一部宋史,北宋出,多武将。

北宋名相之中,我最欣赏之人,便是正。

宋史有《吕蒙正传》。

不过,宋史的记载是相当简单的,记了几件事,余下便是履历性质了。

吕蒙正(公元946年-1011年),字圣功,河南洛阳人。

太平兴国二年(977年)丁丑科状元。

端拱元年(988年),李昉罢相,吕蒙正为相。

其人质厚宽简,素有重望,正道自持,遇事敢言。

每论时政,有不允者,亦不强力推行。

他曾与“治天下”的赵普同在相位,关系融洽。

吕蒙正曾两次罢相,又三次为相,“三起三落”。

吕蒙正病逝于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享年六十七岁,谥文穆,赠中书令。

相比之下,吕蒙正在野史笔记、或者元杂剧里的形象,则丰满多了。

吕蒙正才华横溢、擅诗赋。

其中,最著名的便是《时运赋》(亦称《破窑赋》、《劝世文》等等)。

据说,这篇东西是吕蒙正给太子(即后来的)当老师的时候写的。

它的第一读者,应该就是宋真宗。

但是,这个宋真宗,其执政能力和痴迷神教之为,显然不是《时运赋》教出来的学生哦? 《时运赋》全文: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蜈蚣百足,行不及蛇; 家鸡翼大,飞不及鸟。

马有千里之程,无人不能自往; 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能腾达。

文章盖世,厄困于陈邦; 武略超群,太公垂钓于渭水。

颜渊命短,实非凶恶之徒; 盗跖年长,不是善良之辈。

尧舜明圣,却生不肖之儿; 瞽叟愚顽,反生大孝之子。

原是布衣,曾为县吏; 未遇之时,无一日之餐; 及至遇行,腰悬三齐玉印。

楚霸英雄,败于乌江自刎; 汉王柔弱,竟有万里江山。

身短五尺,使楚拜齐名相; 诸葛力无缚鸡,出作蜀汉军师。

有射虎之威,到老无封; 冯夷有乘龙之才,一生不遇。

满腹文章,白发竟然不中; 才疏学浅,少年及第登科。

深院宫娥,运退反为妓女; 风流妓女,时来配作夫人。

青春,却招愚蠢之夫; 俊秀郎君,反配粗丑之妇。

蛟龙未遇,潜水于鱼鳖之间; 君子失时,拱手于小人之下。

天不得时,日月无光; 地不得时,草木不生; 水不得时,波浪不静; 人不得时,限运不通。

人生在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有先贫而后富,有老壮而少衰。

衣服虽破,常有礼仪之容; 面带忧愁,每抱怀安之量。

时遭不遇,只宜安贫守份; 心若不欺,必有扬眉之日。

初贫君子,天然骨格生成; 乍富小人,不脱贫寒肌体。

福禄岂能强求,富贵谁人不欲。

吾昔寓居洛阳,朝求僧餐,暮宿破窑。

思衣不可遮其体,思食不可济其饥。

上人憎,下人厌,人道我贱。

非我不能也,此乃,时也,运也,命也。

今居朝堂极品,位列三公。

鞠躬于一人之下,列职于万人之上。

有挞百僚之杖,有斩鄙吝之剑; 出则壮士执鞭,入则佳人俸侍; 思衣而有罗锦千箱,思食而有珍馐百味。

上人宠,下人拥,人道我贵。

非我之能也,此乃,时也,运也,命也。

呜呼!人生在世,富贵不可尽用,贫贱不可自欺; 听由天地循环,周而复始焉。

这篇文章,畅快淋漓,富有哲理。

读罢,不得不佩服吕蒙正的才华。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这篇文章,以其名气之大,宋史却无记载。

是编撰者们疏漏了?而且,它竟然还有几个版本,文中之辞句,也有差异。

小的时候,读《古文观止》,收入的名篇之中,居然没有这篇文章。

《古文观止》收录的名篇,截止。

按时间算,它也应该列入的。

这是因为它是诗赋的原因?是体例的不同?还是别的什么原因? 因此,我有一点点怀疑了。

这篇东西,是不是吕蒙正先生的作品呢?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是名句。

不过,查了辞典等等工具书,基本是两种解释。

一是说出自的无名氏,另一个说法是出自的无名氏作品,叫《张协状元·胜花气死》,至于元无名氏的出处,则列入了“示例”。

这个示例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那厮恰才无病。

怎生下在牢里便有病?张千,你再去看来。

”工具书的解释,为什么视吕蒙正而不见呢?吕蒙正是北宋名人,时间在前,出处倘若够不上格,示例也应该用上啊?为什么不用呢?是辞典作者的故意疏漏? 依我看法,吕蒙正虽说是真实的重要历史人物,但是他在民间的传说太多了。

后人过多的“整合”,估计是导致其名篇失真的重要原因。

其中,著名的元杂剧作者王实甫先生便有《吕蒙正风雪破窑记》(亦称《破窑记》)最为出名,该剧描写了吕蒙正与刘月娥的爱情故事。

后人又根据此剧改编成《彩楼记》,川剧、湘剧、潮剧等地方剧种,都有经典版本。

里面的故事,大都没有什么依据。

也有些东西,是前人的故事,被嫁接到吕蒙正先生身上了。

比如,吕蒙正暂住破窑,每日去白马寺赶斋充饥,寺僧遵人所嘱,将饭前撞钟改为饭后撞钟,让吕不得食。

吕蒙正受此屈辱,仍发奋读书,终于状元及第。

这个著名的“饭后钟”的故事,显然出自诗人王播的故事。

王播还留有诗作: 二十年前此院游,木兰花发院新修; 而今再到经行处,树老无花僧白头。

上堂已了各西东,惭愧阁黎饭后钟。

二十年来尘扑面,而今始得碧纱笼。

如此“嫁接”,吕蒙正的形象是丰满了。

然而,作为历史人物,有关他的考据之事,也就增加了难度系数。

一不小心,人们就会误入歧途。

这些事情,或许也是傍证。

他的作品,是不是也因后人的诸多加工,而变得经久耐读了呢? 当然,吕蒙正的故事,比较确定的史实也是有的。

比如,宋史《吕蒙正传》记载的几件事,让人印象深刻。

“不计人之过”,就是一例。

这都是其做人做事的智慧。

吕蒙正初入朝时,曾有官员指着他说:“这小子也配议政吗?”吕蒙正有肚量,装着没听见。

旁边有人,想问那个指责者的姓名,吕蒙正立即制止,他说:“如果知道了他的姓名,就一生就忘不掉了,还不如不知道的好。

”同样是史书记载的事,也有人进一步发挥了。

比如,说他机智拒贿。

当时,有一个官员,收藏一古镜,据说能照两百里。

他想将镜子送给吕蒙正。

吕蒙正笑拒,他说:“我的脸只不过碟子般大,哪里用得着能照见两百里的镜子?”这件事,宋史《吕蒙正传》有记载。

后来,也有人据此说了另一件事。

说他也曾拒绝别人送的古砚。

献砚者当场打开砚台,说是呵上一口气,砚台便湿润可以研墨了。

吕蒙正,他说:“就是一天能呵上一担水,也只不过值几文钱罢了。

”这段故事,虽然与拒古镜之贿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它不是真的。

吕蒙正的故事,流传千年。

他的醒世价值,在于励志。

人情冷暖,本是正常的事情。

唯有发奋图强,才能把握人生命运的起起落落。

至于这个《劝世文》,是不是他写的,已经不重要了。

民间有吕蒙正《祭灶诗》一首,流传甚广。

一碗清汤诗一篇, 灶君今日上青天; 玉皇若问人间事, 乱世文章不值钱。

呵呵,乱世也好,盛世也罢,文章值不值钱,灶王爷和玉皇大帝也是定不了的。

关键是其能否存世、且众口相传…… 随机文章晏子使楚原文及详细注释翻译美军曾对自己人做生化武器实验!7天感染整个旧金山,老翁“尿变诡异红色”不治身亡汉武帝[立子杀母]的制度是如何出现的?英科学家推测人的极限寿命是3000岁,重启端粒酶就能延缓衰老美国无龙脉为什么发达,美国东大龙脉横跨半个地球促使美国发达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解密:北宋吕蒙正《时运赋》是否是自己撰写的?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