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丑究竟是死在谁的手里?并非是关羽斩了文丑!
【千问解读】
究竟是死在谁的手里?并非是斩了文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古语有云:河北自古多壮士。
在时代,河北籍名将层出不穷,而文丑则无疑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一位。
在《评话三国》一书中,文丑与、和高览并列为“”。
而在《》中,文丑则是被关羽一刀斩杀,以下是《三国演义》第二十六回对此事的记载: 文丑沿河赶来,忽见十余骑马,旗号翩翻,一将当头提刀飞马而来,乃关云长也,大喝:“贼将休走!”与文丑交马,战不三合,文丑心怯,拨马绕河而走。
关公马快,赶上文丑,脑后一刀,将文丑斩下马来。
由此可见,在《三国演义》中,文丑是被关羽所斩杀,此事便是后人所熟知的“关羽诛文丑”一事。
然而,演义毕竟只是演义,与史实还是有巨大差距的。
事实上,真正历史中的文丑并没有死在关羽刀下,而是死于此人之手。
此人,并非曹操,而是曹操当时的谋主荀攸。
且看《三国志·武帝纪》对文丑之死的记载: 绍于是渡河追公军,至延津南。
公勒兵驻营南阪下,使登垒望之,曰;“可五六百骑。
”有顷,复白:“骑稍多,步兵。
”公曰:“勿复白。
”乃令骑解鞍放马。
是时,白马辎重就道。
诸将以为敌骑多,不如还保营。
荀攸曰:“此所以饵敌,如何去之!”绍骑将文丑与将五六千骑前后至。
诸将复白:“可上马。
”公曰:“未也。
”有顷,骑至稍多,或分趣辎重。
公曰:“可矣。
”乃皆上马。
时骑不满六百,遂纵兵击,大破之,斩丑。
根据《三国志》的这番记载可知,文丑死于延津之战中,被乱军所杀。
而造就文丑之死的,正是曹操帐下的谋士荀攸。
本人之所以这样认为,主要依据以下几点原因: 其一:荀攸之计是导致文丑兵败而死的根源 根据史书记载,曹操解白马之围后,便率六百骑兵押送粮草辎重沿河西退,到达延津。
而则派帐下的名将文丑率领五六千骑兵前来追击,双方的兵力对比大概是十比一。
曹操帐下诸将见此情形,都认为敌众我寡,深感害怕,于是都劝曹操退守大营。
就在此时,唯有荀攸一人非但不劝曹操步步退守,而对曹操说:“此所以饵敌,如何去之!”。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荀攸认为现在正是歼敌的好时机,为何要退呢? 紧接着,荀攸便向曹操献出了诱敌深入的计策,即抛弃曹军辎重用以引诱袁军,然后乘袁军抢夺辎重之时发起袭击。
曹操便采纳了荀攸此计,最终得以大破袁军,而文丑则死于乱军之中。
由此可见,荀攸所提出的诱敌深入而袭之的计策,才是导致文丑兵败而死的根源。
其二:关羽尽管参与了延津之战,但诛杀文丑之事并没有记载 截止目前为止,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关羽同张辽、徐晃等人一起参与了延津之战,在大破文丑六千骑兵中应该是立下了战功。
但关羽究竟有没有亲手斩下了文丑的脑袋,史书并没有明确记载。
或许正是由于史书中的这一空白,罗贯中老先生才对此予以了再创作,写出了关羽诛文丑的生动情节。
事实上,罗贯中先生本身就拥有着强烈的“拥刘反曹”的所谓正统观念,故做出这种极力美化和神化关羽的事情也是可以理解的。
综上所述,本人认为:在真实历史中,河北名将文丑并没有死在关羽刀下,而是死在曹军乱军之中。
更为准确地说,是死于荀攸之计。
可叹一代名将文丑,就此走完一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