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没当过帝王却当了太上皇的人!刘太公当作汉高祖刘邦父亲真的开心吗?
【千问解读】
一个没当过却当了太上皇的人!刘太公作为父亲真的开心吗?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遍观中国史,儿子靠当上皇帝的不胜枚举;而靠自己努力登上宝座的不过寥寥数人;这些开国之君中,称帝后父亲还活着的,也就刘邦一个了。
于是,刘太公也就成了唯一一个自己没当过皇帝,却成了太上皇的人。
天下父母,无不望子成龙。
能活着见到子女“成龙”,按说刘太公应该满满的幸福感才是。
实际上,他的一生却充满了尴尬和悲哀。
(一) 刘太公,名字不详。
这对一个太上皇来说十分不可思议。
但考虑到他农民出身,在那个识字率极低的年代也不意外。
至于他后来当了太上皇,恐怕也没人敢自作主张再给他起个名字。
刘太公一共生了四个儿子,其中二儿子、四儿活着当上了王爷,不过都是因为三儿子刘邦。
然而当年刘太公最不喜欢的就是这个儿子,原因是刘邦好酒好色,天天,四处乱逛吹牛,一事无成。
天下父母最不喜欢就是这样的儿子,况且家里还有一个办事得力的二儿子刘仲用来比较。
然而,往往越是不讨父母喜欢的孩子,越有出息。
不干活就算了,吹牛也忍了,混着就混着呗,反正也不掉脑袋,但刘邦却有鸿鹄之志——他造反了。
造反就造反呗,那时候天下四处都反,法不责众。
最关键的是刘邦他还当了沛县反贼的一把手,这就严重了,按照秦律,一家老小都要跟着掉脑袋。
那时候、很有名望,都怕造反不成,将来,被抓了出头鸟,于是全都推举刘邦。
刘邦这个二愣子就一屁股坐在了火山口上。
从结果来看,高风险高收益,确实如此。
但刘太公他不这么想啊,他只想着平平安安过日子,而不是一天到晚。
自打儿子造反那天起,刘老头就没睡过好觉。
这时候,刘邦要是宽慰他说老爹你别怕,将来能当太上皇,估计刘太公马上就得赏他两个大耳刮子。
(二) 更让刘太公煎熬的是,刘邦他似乎不准备小打小闹,而是要干一票大的。
古人迷信,最看重血统和天意两样。
血统,就是“老子英雄儿好汉”,不单是老子,只要祖宗十八代里面有一两个牛人都可拿出来。
譬如几百年后的大耳儿,就要地和刘邦套近乎来自抬身价。
刘邦绝望地发现这条路根本行不通,他老刘家世代务农,祖宗十八代的名字都凑不出来,到哪找什么牛人。
血统不行,只能求助于天意了。
这一招就用过,把“陈胜王”的帛书塞到鱼肚子里,又学狐狸叫:“大楚兴,陈胜王!”这条路操作简单易上手,蛊惑性又强,刘邦自然不会让陈胜专美,而且他编出来的故事更具系统性、蛊惑力。
他鼻头高,称为“隆准”;额头突起,叫“龙颜”,屁股上长了一大堆痣,还专门数了一下,有“七十二黑子”,这些都是天降奇才的明证。
还想出了仗剑斩白蛇的故事。
除了他自己,他老丈人吕公也吹,说他容貌非常,将来必然大贵;他老婆也吹,说去山里面找刘邦,随便就能找到,就是因为他头顶上有云气。
这也就罢了,编到最后,连老爹都不要了,讲刘邦他妈还没怀孕的时候,在野地里睡着了,梦到了神,其时电闪雷鸣,刘老头去找媳妇,发现蛟龙在媳妇身上,后来就怀孕了,生了刘邦。
刘邦造反的时候,他妈已经死了,没法对证,唯一的当事人只剩下刘太公。
刘太公也被拉进来当了目击证人,就这么稀里糊涂被安了一顶绿帽子。
这个儿子是什么成色,老头比谁都清楚,但他有苦难言啊。
总不能戳破吧,毕竟人们都吃这一套,儿子就是靠着这套说法走红的。
(三) 果然,刘老头的安稳日子没能继续,被楚霸王抓去变成了人质。
事情是这样的,公元前206年正月,刘邦被封为汉王,巴、蜀、汉中都是他的地盘,虽然和 “关中王”比起来心理上有落差,但好歹有兵有地有王位,也算了。
四月,刘邦去汉中封地,八月又杀回来了。
奇怪的是,从正月到八月,这大半年时间里,还在蜜月期,刘邦都没去接老父亲。
后来两人闹翻了,再去寻,自然没那么顺利。
于是刘老头就开始了长达两年多的囚徒生涯。
项羽可不是一个善茬,二十万降卒说坑就坑了,说他是杀人魔王也不为过。
刘太公如今沦为刀上鱼肉,提心吊胆是免不了的。
果然,楚汉打得不可开交时候,项羽想到了刘老头,把他捆在大砧板上,然后对刘邦喊话:你要是不投降,我就煮了你老爹! 看这阵势要动真格的了,刘老头估计被吓个半死。
更绝的是,他儿子还一脸无所谓,对项羽道:“当年我俩可是拜把子的义兄弟,我爹就是你爹,杀吧,杀吧,也分我一碗汤。
” 有这样的儿子,刘老头没吓死估计也气死了。
项王大怒,要动手,亏了出面劝说,刘太公才捡了一条命。
但提心吊胆的日子还要继续,毕竟他儿子三天两头来挑衅,说不准哪天自己就当了。
这种的日子直到楚汉议和,项王释还了刘太公才算结束。
(四) 儿子当了皇帝,这算了吗?刘老头虽然不用担心生死了,但要说真的快乐,恐怕也不算。
皇家不比民间,规矩大得很。
首先是名分问题。
刘邦是皇帝,自然是天下第一,但他爹该放在什么位置?以前没出现过这种情况,刘邦也没考虑这个问题,五天一拜老爹,父子俩其乐融融。
但这天下间从来就不缺马屁精,刘太公的管家就冒出来鼓捣刘太公:“,土无二王。
你虽然是皇帝他爹,但让皇帝拜你,不合规矩啊!” 刘老头一辈子老实巴交的,听了就信了。
下次儿子来的时候,他就按照剧本,扛了个扫帚跑到门口迎接。
这不作践老人家嘛!关键刘邦还挺受用,赏了管家五百金。
刘老头也得了个名分,叫太上皇。
刘太公老实归老实,但毕竟一把岁数了,心里自然门清,于是像个小丑一样配合着儿子所谓的威严。
后来未央宫盖好了,高祖大宴群臣,刘太公也在,刘邦站起来给太上皇祝寿,说了一番话:“老爹啊,以前啊,你老是说我没出息,不能治产业,比不上二哥刘仲。
现在你看看,我和二哥谁挣得多?”那时候代王刘仲抵不住匈奴进攻,刚刚地逃回长安。
刘邦这番话私下里说说也就算了,现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出来,于是 “殿上群臣皆呼万岁,大笑为乐。
” 一片大笑戏谑声中,刘邦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可刘老头的尴尬局促又有谁在意呢? 还有野载:太上皇常常,高祖就叫他身边的人问缘由,刘老头说:我这一辈子最喜欢的就是杀猪的、卖酒的,爱好斗鸡蹴鞠,现在这些都没有,所以不开心。
于是高祖就建了新丰,把老家丰县的故人都搬迁过来,刘老头这才开心起来。
为何如此?其实,刘老头不过是厌倦了庙堂间的尔虞我诈,于是分外想念江湖间的质朴情感。
不过话又说回来,刘邦还算孝顺。
至少比起唐高祖来,刘太公要幸运的太多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