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在古时候为什么是帝王的专属色?是怎么回事?黄色是怎么样变成一个低俗词的?
【千问解读】
古代皇帝的龙袍主要就是黄色为主,而且也只有皇室贵族能用上黄色,说明在当时黄色的地位非常之高。但什么到了现代,黄色却沦为一种低俗的代名词呢?其实现代人说的黄色和当时皇上用的黄色已经不是一个意义了,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市井文化才是流传度最广的,而且也进不到皇帝的耳朵里。
当然皇室会把黄色当做最高权利的象征也是有原因的,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黄色在这几百年当中的变化,一起来看看吧。
在中国古代,黄色是一种尊贵的颜色,而在现代汉语语境下,它却有了低俗、情Se等贬义色彩。
正是这种贬义色彩遮蔽了其原有的意涵,甚至会让人将这种“偏见”带回到古代,对传统文化产生诸多误解。
面对这种境遇,我们有必要对“黄色”的来龙去脉做一个简单的梳理,明白其为何为何从高贵堕落成低俗。
黄色,英文为yellow,其是由波长介于570-585纳米的光线所形成的颜色。
黄色是绿色和红色的结合色,同时也是四个心理学基色之一,以及减法三原色之一。
当然,这是物理学的一般定义下的黄色,我们主要还是从文化意义上去了解它。
在中国古代,人们非常崇拜黄色,甚至将其视为君权的象征。
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是因为古人以“五行”来解释天地万物。
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分别代表五个方位和五种颜色。
如东方,属木,代表色是青色;西方,属金,代表色是白色;南方,属火,代表色是赤色;北方属水,代表色为黑色;中方,属土,代表色是黄色。
另外,古人还认为这五个方位分别有一位统治者,即青帝、白帝、赤帝、黑帝、黄帝。
在这五帝之中,我们最为熟悉的就是黄帝,因为其位于中央,五行属土,故为黄帝。
又因为土地的颜色也是黄色,地处黄河流域的黄帝正是农业文明的始祖,故而我们的祖先对黄色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和崇敬感。
在早期的文献记载中,黄色一直被视作吉祥的颜色,人们甚至将美好的日子称作黄道吉日。
如《周易·坤卦》说:“黄裳,元吉。
”又说“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因为黄色是五色之中色,象征着中道,即无过无不及,只有如此才能免遭祸患。
由于黄色所代表的正统、中道以及和龙的相关性,所以到了后代逐渐和君主联系起来,成为了君主的专用颜色。
到了战国时期,阴阳家邹衍的五德终始说非常流行,人们用其来解释朝代更迭的原因。
其实这是一种循环史观,人们认为历史发展的规律就是五行相生相克,后一王朝之所以能取代前一王朝,就是因为五行相克的原因。
例如,黄帝属土德,大禹建立夏朝,标志着公天下的终结,故而属木德,木属青色,故夏朝尚青;商汤灭夏,是为金克木,故商朝尚白;周武王灭商,是为火克金,故周朝商赤。
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周王朝的封建制,认为自己是水德,故秦朝尚黑。
而刘邦结束了秦朝的天下,建立了汉朝,所谓土克水,故汉代属土德,这是五德终始说的一个轮回,始于黄帝,到了汉朝又回到了起点。
我们自称是炎黄子孙,而汉族正是得名于汉朝。
这两个朝代都是崇尚黄色的,正如班固所言:“黄者,中和之色,自然之性,万世不易。
黄帝始作制度,得其中和,万事长存,故称黄帝也。
”当然,五德终始说在魏晋之后逐渐失去了其市场。
而到了隋朝,从隋文帝始,帝王们不管是否属于土德,都逐渐开始着黄袍。
如魏征所言:“秋七月乙卯,上始服黄,百僚辟贺。
”到了唐高祖李渊时,朝廷颁布诏令,禁止平民着黄袍。
“唐高祖武德初,用隋制,天子常用黄袍,遂禁士庶不得服。
而服黄有禁自此始。
”不仅是皇帝所穿的龙袍属黄色,就连宫殿、庙宇、器皿、诏书等都以黄为贵。
到了满清,“尚黄”思潮更是表现的无以复加,如八旗之中的上三旗即分别为镶黄、正黄,正白。
此外,规定了皇帝使用明黄(淡黄色),皇室使用杏黄,而老百姓则根本不能接触黄色。
基于以上这些原因,黄色在中国古代一直被视作高贵的象征。
那么,为何在现代汉语的语境下却有了低俗的色彩?而这种转变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其实可以想见,在中国本土文化是根本不会出现这种转变的,只能是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
说白了,也就是从现代汉语诞生的20世纪初叶开始的。
查阅相关资料,我们发现,在1894年的英国创刊了一家杂志,而其名字就叫作《黄杂志》。
围绕着这一杂志,聚集了一批具有文艺倾向的诗人、画家、小说家和散文家等。
由于这些人的风格较为低沉、消极,故而被称为“颓废派”。
而在他们的作品中,偶尔也会出现一些成人情节的内容用来吸引人们的眼球,但其尺度并不算大。
随着时间的发展,杂志的风格逐渐发生了变化。
到了1895年,广为人知的英国著名剧作家王尔德因为同性恋的缘故被捕。
据当时的报纸报道,就在王尔德被捕的同时,其胁下正夹着一本《黄杂志》。
所谓“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连带着人们认为《黄杂志》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就这样,《黄杂志》的名誉大大受到伤害,有些激进的群众甚至聚集到杂志社门口,用石头将玻璃砸得粉碎。
其实,王尔德胁下夹的书是法国作家比尔·路易的小说《爱神》。
由于其封面是黄色的,故而被称为“yellowback”,人们认为其难登大雅之堂。
这种小说的内容具有低俗的成份,加之其封面是黄色的,故而人们将其与低俗联系起来。
就这样,随着时间的发展,黄色成为了低俗、情Se等的代名词。
与此同时,加之报纸的推波助澜,加固了人们的这种习惯性联想,久而久之,约定俗成,黄色便具有了这种意思。
到了近代,随着西方坚船利炮的入侵,伴随着文化输入,黄色的这种含义也传入中国,渗透到汉语当中。
由于人们只知其流而不知其源,自然的对传统文化产生了诸多误解,乃至于“谈黄色变”。
殊不知黄色在中国的古代是一种高贵色,并无低俗的意思,正是由于西方文化的传入,人们才赋予黄色这种意涵。
我们唯有了解这一点,才不至于对传统文化产生误解。
古代的官员们,如果很荣幸地没有生在昏君的时代,没有遇到一个以杀人为乐的皇帝,安详地活到自己能退休的那一天,其实是非常幸运的。
不过,古代官员很多在退休之后,都会选择回家养老,而不会继续留在自己生活了数十年的任职地,这是为什么?自己多年来的打拼都在这个地方,为何退休之后还要回家去呢?在古代封建有着森严的社会等级,那就是仕、农、工、商。
排行第一的就是仕,仕指的是就做官,所谓官字两个口,民不与官斗。
古代官员出门八抬大轿,前面仪仗队举着“肃静”“回避”的仗牌,别提多威风。
出入朝堂,面见天子,拥有极高的社会地位,吃穿住行更是不用说。
“学而优则仕”,所有的读书人都以金榜题名作为一生奋斗的终极目标,可见多少有识之士挤破了头想当官,更何况普通老百姓了。
但官员退休后为何皆告老还乡呢?1.“明哲保身,远离是非之地”官场如战场,官场上政治派别林立,又时常发生”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事情。
你一个退休的官员,手中已无权利,为官数十载得罪的人也许都排不上号了,说不定哪天就被卷入某件“大件”,丢了性命是小,就怕落得个满门抄斩,株连九族。
唐昭宗时,本是宦官出身的禁卫军领导杨复恭权势熏天,大肆干预朝政。
到了年龄说啥也不愿退休,甚至还杀掉了信使。
最后自己也落了个被杀的下场。
这种退而不休,说白了就是活腻了。
2.“思乡情绪,落叶归根”中国古代有科举制度和异地为官制度,古代官员大多是在异地任职。
他们必须通过种种途径让统治者知道自己的才能,这就必须离乡。
而一旦做了官以后,或留在京城,或充任各地的地方官,很少回到家乡做官的。
为官数十载难免作客他乡,一般士大夫及一般民众均普遍怀有的“落叶归根”观念,项羽就曾今说过“富贵不归吾乡, 如衣锦夜行”。
所以官做得再大到头来还是不忘落叶归根,告老还乡,又由于中小地主出身的士大夫都有浓厚的宗法乡土观念,不以他乡作故乡,因而家乡总是难以为他们所忘怀。
3.优游林下,安享晚年古代人有”致仕悬车“的说法,当了一辈子的官,好不易退休,就该安享晚年。
《香山九老秋兴图》,描绘白居易致仕退隐洛阳龙门香山,与其他8位耆老集结“九老会”,远离世俗,忘情山水。
真是好不惬意的生活,让人快哉,快哉!另外古代官员退休后,依然享受相应的政治待遇,《礼记》记载,卿大夫退休称“国老”,一般官吏退休称“庶老”,当地地方长官时常登门拜访。
汉代规定,俸禄两千石以上的高官,退休可领取原俸禄三分之一的养老金。
唐朝官员退休后没有退休金,但能得到一定数量的田地养老,宋朝给退休干部发半薪。
史料来看,史上绝大多数官员退休后,都是优游林下、安享晚年的。
随机文章杨延德杨五郎在哪里出家的?细数中国各地真龙现身事件,4米白龙吓晕专家神秘消失北极有过企鹅吗,专家认为北极没有企鹅(大海雀并不是企鹅)南天门都有哪些神仙,截教的魔家四将和民间四大天师守卫南天门扎西德勒是什么意思啊,欢迎/吉祥如意意思/疑似源于18000年以前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