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子监祭酒相当于现在什么职位 这职位的来历是什么样的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5-01-20 点击数:

【千问解读】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要从这一职位设置的来历说起。

国子监祭酒,始于西国子祭酒,后经、隋唐、明清延变。

该官职基本隶属于朝廷最高学府:国子监。

主要任务为掌大学之法与教学考试。

祭酒原意指古代飨宴时酹酒祭神的长者,后亦以泛称年长或位尊者。

汉代有博士祭酒为博士之首。

西晋改设国子祭酒隋唐以后称国子监祭酒为国子监的主管官。

清末始废。

后亦以泛称文坛、艺坛或学术界、文化界的首脑人物。

西周时期国家的最高学府称为“太学”, 设置“太学”也是承袭了传授儒家经典最高学府的功能。

而西晋初立“国子学”旨在突出国家教育管理机构的功能。

北齐称之为“国子寺”。

隋、唐、宋、元、明、清称之为“国子监”。

清末改革学制,1905年12月6日设学部,国子监裁废,其教育行政功能并入学部。

西晋武帝咸宁四年(278年)﹐始立国子学﹐设国子祭酒和博士各一员﹐掌教导诸生。

北齐改名国子寺。

时,改寺为学。

不久,废国子学,唯立太学一所,省祭酒﹑博士;置太学博士,总知学事。

炀帝即位,改为国子监,复置祭酒。

唐沿此制,国子监下设国子﹑太学﹑四门﹑律算﹑书等六学,各学皆立博士,设祭酒一员,掌监学之政,并为皇太子讲经。

龙朔元年(661年),东都亦置监。

一度改称司成馆或成均监。

宋沿唐制,分设西京国子监(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京国子监(今河南省开封市),增辖武学。

分设国子监管辖国子学。

明清改国子学为国子监。

之首、理学家湛若水、贪官、明著名首辅都做过国子监祭酒,王懿荣发现时也是国子监祭酒。

国子监祭酒沿革 宋初承五代之制﹐设国子监﹐招收七品以上官员子弟为学生。

端拱二年(989)改国子监为国子学﹐淳化五年(994)依旧为监。

庆历四年(1044)建太学前﹐国子监系最高学府。

但高﹑中级官员子弟坐监读书﹐仅是挂名﹐数量既少﹐平日听课者又甚寥寥。

自设太学和其他各类学校后﹐国子监成为掌管全国学校的总机构﹐凡太学﹑国子学﹑武学﹑律学﹑小学﹑州县学等训导学生﹑荐送学生应举﹑修建校舍﹑画三礼图﹑绘圣贤像﹑建阁藏书﹑视察学校﹐皆属其主持筹办。

元丰改革官制(见元丰改制)前﹐国子监官员有判监事﹑直讲﹑丞﹑主簿等。

自元丰三年(1080)起﹐改设国子祭酒(即旧判监事)﹑司业(祭酒的副手)﹑丞﹑主簿﹑太学博士(即旧直讲)﹑学正﹑学录﹑武学博士﹑律学博士等官﹐监内分成三案﹕厨库案管太学钱粮﹑颁发书籍条册﹐学案管文﹑武学生公私试﹑补试﹑上舍试﹑发解试等升补﹑考选行艺﹐知杂案管监学杂务。

各案设胥长﹑胥佐﹑贴书等吏人多员。

国子监还设书库﹐刻印经史书籍﹐供朝廷索取﹑赐予以及本监出售之用。

在监内专设“印文字所”。

国子监所印书籍称“监本”﹐一般刻印精美﹐居全国之冠。

北宋西京﹑南京﹑北京亦陆续置国子监﹐设分司官﹐由朝廷执政﹑侍从等官迭互充任﹐职事颇简﹐仅出纳钱粮﹐实际成为休养之所。

崇宁四年(1105)﹐罢三京国子监官﹐各设司业一员。

元代 置南面上京国子监﹐设祭酒﹑司业﹑丞﹑主簿﹑下辖国子学。

中京另建国子监﹐设官与上京同。

金子监下辖国子学﹑太学﹐设祭酒﹑司业各一员﹔监丞二至三员﹐一员兼管女直学。

元初置国子监﹐属集贤院﹐下辖国子学﹐设祭酒﹑司业﹐掌国子学的教令﹔监丞﹐专领监务。

另建蒙古国子监和回回国子监学﹐以示与汉人﹑南人之别。

明代 明初设中都国子学﹐后改为国子监﹐掌国学诸生训导的政令。

永乐元年(1403)﹐在北京设国子监﹐皆置祭酒(校长)从四品﹑司业(副校长)正六品﹑监丞正八品﹑典簿从八品各一员。

清代国子监总管全国各类官学(宗学﹑觉罗学等除外)﹐设管理监事大臣一员﹔祭酒﹐满﹑汉各一员﹔司业﹐满﹑蒙﹑汉各一员。

另设监丞﹑博士﹑典簿﹑典籍等学官。

三十三年(1907)﹐并归学部。

清 国子监祭酒——王懿荣(甲骨文发现者) 国子监祭酒相当于现在的什么职位?相当于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兼高等教育司长(司局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国子监祭酒相当于现在什么职位 这职位的来历是什么样的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