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闻张苞去世,诸葛亮为什么吐血晕倒?
【千问解读】
你真的了解张苞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是历史上一员不可多得的骁将,不论武力值、道德品行、思想境界,他均堪称一流人物。
单论武功,赵云在三国英雄榜中位居前列,民间素有:“一吕二赵三,四关五马六”之说。
赵云骑射皆精,枪术至臻化境,胆力过人,实乃乱军中可直取上将首级的绝世虎贲。
其在死后,也是唏嘘感叹道:“子龙身故,国家损一栋梁,吾去一臂也”! 不过诸葛亮的表现也仅限于此了,他并未及时上表刘禅报丧,而是继续率师出征,看来他情绪波动不大。
而反观张苞,其第二次出祁山北伐时,从战马摔下重伤,转移到后方不久,张苞因病去世。
而诸葛亮得知张苞去世之后,大为悲痛,哭的,口吐鲜血,昏厥于地,众人急忙救醒。
醒来后,诸葛亮仍哀痛不已,卧床不起。
同样是丧失良将,诸葛亮的反应为何差距如此之大? 这个其实不难解释,主要还是一个年纪问题;赵云死时已经垂垂老矣,而张苞却是正值壮年啊! 赵云的生年不详,因此无法得到他死亡时的确切年龄,但作为一位南征北战了整整三十年的“军”。
赵云过世时的年龄怎么也得在60岁以上,毕竟在蜀汉就混迹了三十多年,在平均寿命只有33.5岁的末年,赵云的寿命并不算短,况且赵云是因病而死,属于正常死亡,死的并不像、张飞那般悲壮。
诸葛亮是一个知天命的人,知道人都有生死,因此,当赵云时候,诸葛亮虽然比较伤心,但也知道赵将军的去世,并不是人所能够左右的。
最重要的是,赵云在过世前,早已是退居二线的“”,他的死对诸葛亮的北伐大业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影响,和张苞的死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诸葛亮哭赵云,哭的只不过是二十多年的同僚之情,和曾经那意气风发却一去不复返的豪情岁月。
张苞战死沙场,死得不可为不悲壮,且张苞过世时正值壮年,诸葛亮白发人送黑发人,心中自然悲痛万分。
话说自伐吴大败而归之后,蜀汉困守宜州,一时之间,腹背受敌。
诸葛亮呕心沥血制定国策,稳定国家,先是定安民之策休养生息,后是平定孟获稳定南疆。
正当形势逐渐好转之时,不幸又的发生,、、赵云却相继病逝,曾经驰骋沙场的都已魂归天命,此时的诸葛亮竟陷入了无人可用的地步。
十年间,蜀国由名将云集,到将才匮乏,以至于后期被认为蜀国无大将,作先锋。
在过程中,最可怕的不是国土小,人口少,而是没有可用之人。
蜀国的武将流失问题俨然已经成为诸葛亮必须要跨越的障碍。
因此,在此后的北伐战争中,诸葛亮有意培养、张苞、王平等第二,第三梯队的“新生代”武将作为蜀国的主流战力,只可惜关兴身体不好早逝,又野心勃勃不值得信赖,根正苗红的张苞便随理成章的成为了诸葛亮的重点培养对象。
在诸葛亮的眼中,张苞是最适合被拜为“蜀国大将军”,统摄三军的将帅之才。
一来,张苞是“老牌”五虎将张飞的长子,是刘关张三兄弟之间情与义的延续;二来,张苞的两个妹妹是刘禅的后妃,张苞的政治地位是皇亲国戚的级别,忠诚度自然不必怀疑;三来,张苞骁勇善战,,虽然武艺经验不及张飞,但计谋与气度却在张飞之上,更胜在年轻,是难得一见的将才。
诸葛亮在张苞身上给予了极大的期望,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但天不遂人愿,张苞的死不仅瓦解了诸葛亮在军事、政治方面的布局,还让诸葛亮的期望彻底落空,曾经猛将如云的蜀国。
竟出现了“蜀中无大将 ,廖化做先锋”的没落局面,面对如此颓势的诸葛亮怎么不痛心疾首、忧心如焚? 诸葛亮哭赵云,哭的是情谊。
诸葛亮哭张苞,哭的是他心心念念的蜀汉基业,哭的是昭烈帝统一天下的伟大理想,哭的是渺小的自己终究斗不过天命的不甘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