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宣公舍太子而传位于弟弟是因美德还是祸端?
【千问解读】
之仁义,作为嫡子的他曾经想让国给庶兄目夷,而目夷不接受。其实除了宋襄公,宋国还有两位国君让过国君之位。
他们分别是宋宣公和宋穆公。
网络配图 宋宣公十九年时,宣公生了重病,把君位让给弟弟和说:“父亲死了,儿子继位,哥哥死了,弟弟继位,是天下普遍的道义。
我要立和为国君。
”公子和多次谦让,最后才接受。
宣公去世后,弟弟和即位,这就是宋穆公。
穆公当了九年宋国的君主,后来病重,他对大司马孔父说:“先君宣公舍弃太子与夷而把君位让给我。
我永生不敢忘怀。
我死后,一定要立与夷为国君。
”孔父却说:“大臣们都希望立公子冯。
”穆公说:“不要立冯,我绝不能辜负宣公。
”于是穆公派冯出使郑国并居住在那里。
八月庚辰日,穆公去世,宣公的儿子与夷即位,这就是殇公。
君子听到这种情况后说:宋宣公可以算是知人善任了,立自己的弟弟为国君保全了道义,然而自己的儿子也后来亦能享有了国家。
网络配图 这些殷朝三仁之一的的后代们,还真是比较讲究仁义,让都好生感慨。
司马迁“殷有三仁,微、箕纣亲。
一囚一去,不顾其身。
颂美有客,书称作宾。
卒传冢嗣,或叙彝伦。
微仲之后,世载忠勤。
穆亦能让,实为知人。
伤泓之役,有君无臣。
偃号‘宋’,天之弃殷。
” 当初宋宣公为何要立弟弟为君呢?《左传》给出的说法是,宋穆公自言:“先君以寡人为贤,使主社稷。
”看来,并非是自己的儿子与夷年幼。
这一让虽美,但也破坏了规矩,《》中说:“春秋讥宋之乱自宣公废太子而立弟,国以不宁者十世。
”《公羊传》认为:“宋之祸,宣公为之也。
”蔡东藩在《两晋演义》中写道:“如宋宣公,如吴王余祭,皆以授受之不经,酿成隐祸。
”网络配图 与夷的悲剧下场就是个明证。
因为在郑国的公子冯成为其心腹大患,所以能够受卫公子州吁的挑唆,去和卫国共同攻打郑国。
第二年,郑国为报仇讨伐宋国。
从那以后,诸侯多次来进犯宋国。
大司马孔父嘉的夫人外出,路遇太宰华督,华督被孔妻的美色吸引。
华督为了抢孔父妻,就让人在国中扬言说:“殇公即位十年,竟打了十一次大仗,百姓,这都是孔父的罪过,我要杀死孔父以安定人民。
”后来,华督杀死孔父,夺了他的妻子。
殇公很生气,于是华督又杀死殇公,从郑国迎回穆公的儿子冯并立他为君王。
让国虽好,但是破坏了规矩,并且给了权臣增长势力的土壤,使得他们能够轻易杀死一国之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