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风流帝王:从宋徽宗书法看亡国谜团
【千问解读】
书法,是世人纷纷临摹称道的好作品。然而,字如其人,宋徽宗书法挥挥洒洒,娟秀飞扬,宋徽宗也有这样的性格。
今天,我们从宋徽宗书法里看宋徽宗的人生,看看宋徽宗书法里藏了什么亡国的秘密。
北宋宋徽宗,是历史上有地位的大书法家。
他创造的“瘦金体”书法独步古今,无人能比。
宋徽宗书法造诣,就像他的生活作风一样值得品评。
据《稗史笺证》卷5《呻吟语》记载:“二王令成棣译询宫中事,道宗五七日必御一处女,得御一次即畀位号,续幸一次进一阶。
退位后,出宫女六千人,宜其亡国。
”网络配图 这句话是对宋徽宗宠幸他的后宫佳丽,生动细致的描述。
按照古人的“字如其人”、“书品即人品”的说法,百川结合这句话,分析宋徽宗书法有四个基本理念: 1、“二王令成棣译询宫中事”,就是说有人对他的生活问题很感兴趣,派专人进行探寻、研究,也许是想借鉴或者学习。
这说明宋徽宗追求美女的水平,和宋徽宗书法一样,都是很有成就的。
实际上,宋徽宗书法当成是与美女谈情说爱一样的人生乐趣。
曰“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从宋徽宗书法艺术成就来看,他的美女早已灰飞烟灭,历史上留下的绯闻也就无非是上面这些很少的、孤陋寡闻的只言片语。
而有关他的书法,却连篇累牍,数不胜数,直至名垂青史。
2、“道宗五七日必御一处女,得御一次即畀位号”,道宗指的就是宋徽宗,因为他信奉道教而得其名。
这句话是说宋徽宗五到七天就要换女人,换一位就给一个职位。
这说明宋徽宗是一个喜新厌旧之人。
这种行为对于男女双方,那肯定就是道德败坏了,但是作为练习书法来讲却是创新之举。
试想,一个人如果写字千篇一律,没有创造,那么他的书法水平如何能提高? 3、上句“续幸一次进一阶”是什么意思呢?指的就是宋徽宗再找这个女人一次,这个女人的职位就会升高一个台阶。
宋徽宗把此项待遇也应用到书法实践之中,也就是那句“循序渐进”。
宋徽宗书法的“瘦金体”之所以能大受欢迎,是与宋徽宗一步一个脚印,一次一上台阶分不开的。
网络配图 4、“退位后,出宫女六千人,宜其亡国。
”宋徽宗被俘虏后,他的宫女有六千人之多,是由于他沉缅女色,导致了亡国。
这就是那句成语“玩物丧志”。
实际上,宋徽宗迷恋书法,也成为他倦怠国事的不良习惯。
据史书记载,、等奸臣经常在他练习书法入迷的时候找他处理朝政,他总是不耐烦地说“你们自己看着办吧”。
就这样,慢慢地大权旁落于奸臣之手。
脱脱写《》的《徽宗纪》时,不由掷笔叹曰:“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 赵佶生于元丰五年(1082)十月十日,自幼养尊处优,逐渐养成了轻佻浪荡的性格。
据说在他降生之前,其父神宗曾到秘书省观看收藏的南唐后主李煜的画像,“见其人物俨雅,再三叹讶”,随后就生下了徽宗,“生时梦李主来谒,所以文采风流,过李主百倍”。
这种李煜托生的传说固然不足为信,但在赵佶身上,的确有李煜的影子。
徽宗自幼爱好笔墨、丹青、骑马、射箭、蹴鞠,对奇花异石、飞禽走兽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在书法绘画方面,更是表现出非凡的天赋。
随着年龄的增长,赵佶迷恋,游戏踢球更是他的。
赵佶身边有一名叫春兰的侍女,,又精通文墨,是向特意送给他的,后来逐渐变成了他的玩物。
但赵佶并不满足,他以亲王之尊,经常微服游幸青楼歌馆,寻花问柳,凡是京城中有名的妓女,几乎都与他有染,有时他还将喜欢的妓女乔装打扮带入王府中,长期据为己有。
与此同时,赵佶结交了一批与他臭味相投的朋友。
他的挚友王诜(shēn),娶英宗之女魏国大长公主,封为驸马都尉。
但王诜为人放荡,行为极不检点。
虽然公主温柔贤淑,尽心侍奉公婆,而王诜却偏偏宠爱小妾,她们竟然多次顶撞公主。
网络配图 神宗为此曾两次将王诜贬官,但他却不思悔改,甚至在公主生病时,当着公主的面与小妾寻欢作乐。
品行如此恶劣之人,却是赵佶的坐上宾。
他们经常一起光顾京城内有名的妓馆——撷芳楼。
王诜藏有名画《蜀葵图》,但只有其中半幅,他时常在赵佶面前提及此事,遗憾之情,溢于言表。
赵佶便记于心,派人四处寻访,终于找到另外半幅画,就把王诜手中的那半幅也要了过去。
王诜以为酷爱书画的赵佶要收藏这幅画,哪知赵佶却将两半幅画裱成一幅完整的画送给了他,于此可知二人之间的关系之深。
赵佶对王诜如此大方,王诜自然投桃报李。
有一次,赵佶在皇宫遇到王诜,恰巧因为忘带篦(bì)子,便向王诜借篦子梳头。
王诜把篦子递给他。
赵佶见王诜的篦子做得极为精美,爱不释手,直夸篦子新奇可爱。
王诜不失时机地说:“近日我做了两副篦子,有一副尚未用过,过会儿我派人给你送过去。
”当晚,王诜便差府中小吏高俅去给赵佶送篦子。
高俅到赵佶府中时,正逢赵佶在蹴鞠(cùjū),就在旁边观看等候。
赵佶善踢蹴鞠,而高俅早年便是街头踢蹴鞠的行家,精于此技。
见到赵佶踢得好时,高俅大声喝彩。
赵佶便招呼高俅对踢。
高俅使出,陪赵佶踢球。
赵佶玩得非常尽兴,便吩咐仆人向王诜传话,说要将篦子和送篦子的小吏一同留下。
高俅日益受到赵佶的宠幸。
后来,有些仆人跟赵佶讨赏,他居然说:“你们有他那样的脚吗?”赵佶之可见一斑。
网络配图 当上皇帝以后,徽宗禀性难移,无心于政务,继续过着糜烂生活。
徽宗17岁成婚,娶德州刺史王藻之女,即位后,册为皇后。
相貌平平,生性俭约,不会取悦徽宗,虽为正宫,但并不得宠。
此时,徽宗宠幸的是郑、王二贵妃,二人本是向太后宫中的押班(内侍官名),生得,又善言辞。
徽宗为藩王时,每到慈德宫请安,向太后总是命郑、王二人陪侍。
二人小心谨慎,又善于奉承,颇得徽宗好感,时间一长,向太后有所觉察,及徽宗即位,便把二人赐给他。
徽宗如愿以偿,甚为欢喜。
据记载,“自入宫,好观书,章奏能自制,帝爱其才”。
显而易见,郑氏不仅姿色出众,而且还能帮助徽宗处理奏章。
因此,徽宗更偏爱郑氏。
徽宗多次赐给郑氏情词艳曲,后来传出宫禁,广为流传。
王皇后去世,徽宗于政和元年(1111)册封郑氏为皇后。
除了郑、王二氏之外,受宠爱的还有二刘贵妃、乔贵妃、等人。
刘贵妃,出身寒微,却花容月貌,入宫即得到赵佶宠幸,由才人连升7级而至贵妃。
然而,,升贵妃后不久即去世。
刘贵妃曾亲手在庭院中种植了几株芭蕉,当时她说:“等这些芭蕉长大,恐怕我也看不着了。
”在旁的侍从闻听此言,慌忙上奏徽宗,徽宗起初很不在意。
谁知过了两天,刘贵妃病重,等徽宗前去探视时,刘贵妃已撒手而去。
徽宗悲痛不已,特加四字谥号“明达懿文”,将其生平事迹编成宋徽宗书法,令乐府谱曲奏唱。
网络配图 宋徽宗“多行不义必自毙”。
他的结局很惨。
宋徽宗生活荒淫,痴迷道学和字画,把大好江山拱手让人。
被金人俘虏以后,据说仍不改诗词雅好,流放时候还经常吟咏。
在金地,宋徽宗和他的儿子坦胸赤背,身披羊皮,跪拜庙。
宋徽宗的诸多女儿,大宋公主们多没入宫中,沦为床榻玩物,伺候金统治者或者贵族,落得十分悲剧的结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