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闻:曹睿的儿子曹芳错失皇位仅因坚果?
【千问解读】
公元254年九月,魏国大将军上奏皇,拟将魏国傀儡废黜,改立为帝。司马师废掉曹芳的理由很简单:“不亲万机,耽淫内宠,沉漫女德,日延倡优,纵其丑谑……不可承天绪,奉宗庙。
”然后列举一些事实,诸如曹芳宠爱戏子郭怀、袁信等人,在建始芙蓉殿前玩裸袒游戏;让戏子们在广望观前的大街上扮演“辽东妖妇”,进行性交表演,行人侧目以避;太后病重期间,不去宽慰,反而与妇人在后花园竹林里嬉戏作乐等,以证明曹芳确实闹得太不像样,再也不能担任皇帝了。
网络配图 然而实际情况是不是如此?这一点在当时没多少人感兴趣,人们也懒得过问。
因为大家心里跟明镜似的:曹芳有多邪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完全失去了掌控天下的权力,早已落到了的地步,司马师只要想废他,随便找个理由就行,哪管它是不是事实呢?再说这种破事也不是好管的,除非你不怕脑袋搬家。
曹芳也毫不在意司马师往自己身上泼了多少脏水。
那天,他在宫中和太后对坐闲谈,气氛相当融洽。
突然有个叫郭芝的人闯进来,代表司马师通知他必须下台。
曹芳不仅屁都未放一个,而且愣都没愣一下,站起来拍拍屁股就走,非常干脆和洒脱。
他仿佛做好了一切准备,早就等着这一天到来。
太后虽然有些不高兴,说要亲自向司马师讨个说法,但遭到郭芝拒绝后,再也不敢出言相救。
皇权已经脆弱到这种地步,真可谓,不听任司马师摆布和宰割,还能怎么样呢? 不过司马师早不动手晚不动手,偏偏选择这个时候废黜曹芳,还是有其内在原因的。
当年二月,在宫中掌管文书机要的中书令李丰和皇后的父亲张缉等人,密谋除掉司马师,以夏侯玄为大将军,代替司马师执政。
他们出于义愤,想为曹魏政权出把力甚至洒一腔热血,精神虽然十分可嘉,但凭他们的地位和能力,怎么可能办成这件大事?事实果然如此。
他们的密谋还处于思考阶段,还没来得及实施,司马师就知道他们想做什么,于是先下手为强,不费便把他们处理掉了,另有许多人受牵连被杀。
网络配图 司马师认定这件事与曹芳有关,盘算好了要找他算账;曹芳对李丰和张缉之死,心中也颇为。
半年之后,蜀国大将领兵进犯陇右,魏国命令镇守的安东将军带兵前去征伐。
司马昭是司马师弟弟,两兄弟一内一外,共同把持魏国朝政。
这本来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例行公事,不应该有什么意外情况发生。
然而,曹芳身边几个“忠心保皇”的小臣却想,完成李丰和张缉的未竟事业,干出一件惊天动地的伟业来。
他们的如意算盘是:趁司马昭向曹芳辞行的时候,出其不意将其刺杀,然后再利用司马昭带来的军队攻打司马师,这样就可以一箭双雕,彻底搞掉司集团。
曹芳是否同意他们的冒险行动,不得而知,但至少没有反对。
这几个小臣不仅为曹芳写好了行动命令,而且将它放到了曹芳的办公桌上,就等他签发执行。
这个看似的计谋,能奏效吗?遗憾的是,这是一个伪问题—关键时候,曹芳没有签署这份文件,这个计谋当然只能胎死腹中。
曹芳不签发这份文件,小臣们哪敢擅自行事?因此良机就这样错失了,司马昭安然离开。
曹芳既然默认小臣们的行动,关键时候怎么不签发行动计划呢?史书记载的原因是:司马昭进来的时候,曹芳正在剥食一种名叫栗子的小坚果,似乎完全忘记了还有一件极其重要的公务等着他处理。
旁边的跟班眼看时机就要错过,心里急得要命,于是尖着嗓子拼命高唱“青头鸡、青头鸡”!所谓“青头鸡”,其实就是鸭的别称,而“鸭”与“押”谐音,他们是暗促曹芳下决心在杀掉司马昭的诏书上签字画押。
可是不管旁人如何喊破嗓子,曹芳始终无动于衷,照吃栗子不误。
一场精心设计的好事就这样被几粒坚果搞黄了。
网络配图 但曹芳真的是因为只顾得上吃栗子,一时忘记了签发那份公文吗?事情未必这么简单。
其实,他只是想用吃栗子的行为来掩饰自己内心的恐惧,不让司马昭看到自己有加害他的企图。
因为按照当时的形势,曹芳如果真要实施这一计划,无异于以卵击石,自取灭亡。
后人虽然可以责怪他胆小怕事,不如他的继任者曹髦敢作敢当,却不能说他不理智,很傻冒。
后来曹髦面临同样的尴尬时,确实选择了流血,勇气也十分可嘉,但除了献出包括他本人在内的许多人的生命外,于曹魏政权却丝毫无补。
曹芳虽然成功掩饰了自己的恐惧,却没有躲过司马昭精明的眼睛。
曹芳前脚刚出宫,后脚就有人跟进来,这个人就是司马昭派来通知他下台的郭芝。
可见,在充满血腥的你死我活的权力斗争中,曹芳是没法明哲保身的。
曹芳被废黜后,虽然苟且偷生了20年,但其内心的痛苦,又有几人知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