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在对外战事上败多胜少的真相是什么?与什么有关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5-01-16 点击数:

【千问解读】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东吴在对外战事上败多胜少的原因是什么,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公元214年,留下等将士与七千多人防守合肥,到第二年时,曹操亲率大军与争夺汉中,而此时与刘备在争夺荆州的过程中,以平分荆州作为条件,双方就此罢手,在这样的情况下,孙权抓住曹操在汉中而不能及时回到东边的时机,在八月率领十万大军来到陆口,就此出征合肥。

当时与张辽共同坐镇合肥的将领在面对十万大军时,心中不免有些胆怯,因此他们不太愿意遵循曹操此前制定的计划出城作战,但张辽却认为曹操正在外征战,无法及时赶到,若只是坐守城池,只怕还没等到曹操援军到来,孙权就已经攻破合肥了,此时应该趁着敌军还未集结完毕时攻打他们,如此一来,才能挫败敌人的虚实,并安定军心。

在这样的情况下,张辽带着八百先登,趁着天色微亮的时候攻入孙权的营地,并一路来到孙权旗下的阵营,吓得孙权登上山顶,以长戟自守,由于张辽兵少,因此他在初战告捷后顺利返回合肥城中。

后来孙权遇上瘟疫,只能撤退,在撤退过程中,张辽率领七千将士攻打孙权,就此将孙权的十万大军击溃。

要知道东吴的国力一直都比蜀汉强,但在汉中之战中,刘备可以战胜曹操,而在后来的北伐过程中,也能打得畏蜀如虎,既然如此,为何东吴在对外战事上却败多胜少呢? 事实上,东吴军队的作战能力是不错的,只不过东吴的军队中,很少有人愿意全心全意给孙权卖命。

毕竟东吴在名义上是的封疆大吏,是负责守土一方的臣子,是要听从朝廷的命令,而孙权在继承位置之初,不过是一郡的太守,其官职与数位东吴将士的官职相当,因此东吴政权的存在方式与曹魏和蜀汉不尽相同,东吴的将领更像是孙权的合伙人,而不是孙权的臣子。

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些合伙人麾下的将士就是属于各自的私兵,在对内战事中,这些人担心国土被侵犯,因此麾下的将士会拼命,但在对外战事中,谁都不愿意白白牺牲自己手下的将士,因此他们在作战上自然就不会卖命了。

笔者认为,对于孙权来说,他能指挥的嫡系部队并不多,因此即便东吴的国力比蜀汉要强,但若论对外战事的凝聚力,东吴是不如蜀汉的,正因如此,东吴才会在对外战事上败多胜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东吴在对外战事上败多胜少的真相是什么?与什么有关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