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大发现!明代“龙王坛”现身圭峰山
【千问解读】
求雨台因隐藏在,所以保存完好。继今年8月“喷雪飞涛”古石刻重见天日后,新会区博物馆近日根据有关历载的线索,在石刻附近又找到了失踪已久的“龙王坛”!所谓“龙王坛”,是指明清两代新会县当局举行求雨祭礼的地方,即俗称的求雨坛,古称雩台。
此前,“龙王坛”的消失曾让不少迷为之心痛,而此次“龙王坛”的重见天日可谓让考古迷精神为之一振。
考古人士介绍,此次龙王坛的发现,在考古价值上甚至比“喷雪飞涛”石刻的发现更胜一筹。
“龙王坛”藏身深山 9月20日上午,新会区文广新局在新会区博物馆召开新闻发布会,副馆长林文斌向媒体介绍了“龙王坛”的历史以及发现的全过程。
“龙王坛”是明清两代新会县当局举行求雨祭礼的地方,即俗称的求雨坛,古称雩台。
其历史非常悠久,由新会知县,也即陈白沙的学生丁积筑于明代,、新会县志和陈白沙文献均有记载。
发布会后,南都记者跟随新会区博物馆工作人员来到圭峰山,一睹龙王坛的真容。
“龙王坛”身处深山中,经过大半个小时的攀山穿林后,终于来到了“喷雪飞涛”古石刻附近的一处小山腰,这正是“龙王坛”的所在地。
两块石碑立于坛中,碑文十分清晰,字体为正楷,两块石碑上分别刻着“龙潭洞九天龙王大帝”、“龙潭洞风云雷雨之神”,主要是拜龙王、风云雷雨神之用。
历史价值很高 根据文献记载,“龙王坛”位于龙潭附近,且1995年时还曾有市民发现求雨坛的遗迹并留下照片。
上世纪50年代圭峰发电站修建以来,周边封山育林,这里成为了一个密林,“龙王坛”因此被密林遮蔽,由此保存比较完好。
“这段历史是圭峰山开发历史文化、旅游以及儒学研究圭峰里面很重要、很有价值的实物,这个求雨坛,是非常真实地出现在我们身边的和陈白沙有关的遗迹,所以它的历史价值比较高,高于 喷雪飞涛 石刻。
” 林文斌介绍,下一步,相关部门将继续跟进关于“龙王坛”摄像、测量等文物调查工作。
他提醒市民,“龙王坛”位于深山中,市民切勿贸然前行寻找,应待相关文物调查工作完成,附近道路修建好后再前往参观。
延伸 “龙王坛”背后的故事 “龙王坛”的背后有一个动人的小故事。
据历史记载,成化十八年,也就是1482年,新会大旱,眼看节令已过春末,各种作物的种子还无法入土。
当时的新会知县丁积,便在圭峰山上筑坛祷雨,还拜托他的老师陈白沙为他代作了告祭文,分别是《祷雨祭五方土神文》和《祷雨告各神文》。
丁积在龙王坛跪了足足11天,直到雨水充足才回到衙门,其间虽然淋雨,但仍坚持不动,还感概:“民得雨,吾病何患憾”。
旱患是解除了,可是丁积却从此病倒,而且病情日益加重,但他仍然日夜操劳民事公务,直至病卒,死于任上。
死时年仅41岁。
他在新会爱民忧民,有所作为,新会人曾为他立丁侯祠纪念。
随机文章历史上的苏妲己:商纣王的灭亡是因为苏妲己?二战中意大利有多搞笑?士兵造战俘营关自己,还误杀了自家的元帅南宋名相张浚是怎样的人?历史如何评价张浚?为什么动物能预知地震,听到地震前的次声波恐慌逃跑埃隆马斯克spacex和NASA的关系是怎样的,spacex获取大量航天订单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