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战国时期的兵家著作孙膑兵法有何内容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4-18 点击数:
简介:《兵法》又名《齐》,系与《》区别之故。

《汉书·艺文志》称“八十九篇,图四卷”,但自《·经籍志》始,便不见于历代著录,概大约在末年便已失传。

1972年,临沂银雀山

【千问解读】

《兵法》又名《齐》,系与《》区别之故。

《汉书·艺文志》称“八十九篇,图四卷”,但自《·经籍志》始,便不见于历代著录,概大约在末年便已失传。

1972年,临沂银雀山汉墓竹简出土,这部古兵法始重见天日。

但由于年代久远,竹简残缺不全,损坏严重。

经竹简整理小组整理考证,文物出版社于1975年出版了简本《孙膑兵法》,共收竹简364枚,分上、下编,各十五篇。

对于这批简文,学术界一般认为,上篇当属原著无疑,系在孙膑著述和言论的基础上经弟子辑录、整理而成;下篇内容虽与上篇内容相类,但也存在着编撰体例上的不同,是否为孙膑及其弟子所著尚无充分的证据。

1985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银雀山汉墓竹简(壹)》中,收入《孙膑兵法》凡16篇,系原上编诸篇加上下篇中的《五教法》而成,其篇目依次为:擒、见威王、威王问、陈忌问垒、篡卒、月战、八阵、地葆、势备、兵情、行篡、杀士、延气、官一、五教法、强兵。

道家学派认为“道”是世间万事万物的起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家强调的是一种“天下太平”的理想社会。

然而对于战争这个关系着国家存亡、人民生死的问题,道家也多有论述。

如以弱胜强,守静贵柔,欲取先与等思想,都是具有很强的辩证思维,《》中曾谈到:“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由此可知,老子认为战争是不详的东西,除非迫不得已才能使用。

《孙膑兵法·见威王》说:“夫兵者,非士恒势也。

此先王之傅道也。

战胜,则所以在亡国而继绝世也。

战不胜,则所以削地而危社稷也。

是故兵者不可不察。

然夫乐兵者亡,而利胜者辱。

” 道家认为战争是一种必然的社会现象,只有在正义的情况下才可发动战争。

作为道家众流派中的重要一支的黄老学派主张将战争划分为五类,即“有义兵,有应兵,有忿兵,有贪兵,有骄兵。

”凡是本着诛暴虐、救贫弱的战争,那么就看做是正义的战争;用于抵抗侵略,保卫国家的战争则看做是“应兵”;凡是用于侵略别国,扩展土地的则看做是“贪兵”。

并且进一步得出了 “义兵王,应兵胜,忿兵败,贪兵死,骄兵灭”的战争结论,据此可以看出来,道家认可战争是可以存在的,但是战争的前提必须是正义性的,对于不义之战则应该坚决反对。

由此,道家提出了: “兵者百岁不一用,然不可一日忘也”的观点。

《孙胺兵法》继承道家的战争观与思想,认为兵是凶器,不得以而用之,而且胜利了也不能骄横践扈,要保持谦逊低调,将自己放在弱者的地位等等观点。

在《孙膑兵法》中,提到“道”的地方多达五十多处,在《孙膑兵法·威王问》中,孙子曰:“明主、知道之将,不以众卒几功。

’孙子出而弟子问曰:‘威王、臣主之问何如? ’孙子曰:‘威王问九,田忌问七,几知兵矣,而未达于道也。

……”孙膜在强调指导战争的将领必须知“道”,通识用兵之道,同时掌握灵动的战略战术,而作为统治者,不仅要知兵,而且必须“达于道” 才能掌握战争的规律。

知兵要“达于道”的目的是“知道即可知胜。

”这是《孙膑兵法·篡卒》篇体现的孙膜军事思想。

因为在此篇,孙膑列举了 “恒胜有五”、“恒不胜有五”的五个条件,其中“知道”和“不知道”各占其一。

对战争起决定性作用的不是人数的众寡,不是粮草的多少,也不是装备的新旧,而是“胜在道也”,是要依据客观规律统领战争思想,这是战争取胜之匙,而这种客观规律就是“道”。

随机文章中国古代的祖先崇拜深不见底的危地马拉城天坑,深度100米吞噬3层小楼(死5)兵马俑是活人做的吗,兵马俑是活人俑吗(真人比例陶俑烧制)苏联多炮塔神教T35坦克,武装到牙齿却被吊打(3门炮5挺机枪)银河系为什么是扁平的,旋转是主因/引力和角动量共同作用的结果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江国:殷商至春秋时期中原民系在河南一带建立的一个诸侯国

江国为殷商至春秋时期中原民系在河南一带建立的一个诸侯国。

国名又作“鸿国”、“邛国”,古读“gāng”音。

这个国家以“鸿鸟”做为图腾。

据《元纂》、《通志·氏族略》等所载,江元仲,名恩成,字元仲,为之三子,侍夏帝为大理(主掌刑名之官),公元前1101年受封于江邑,并建立了江国。

周代江国国都则位于今河南正阳县东南、淮水北岸1公里。

这里发现有江国故城,平面长方形面积约17.5万平方米,时代为东周至。

春秋中期的35年间,江国采取或联姻、会盟的方式,先依附于,以图复兴。

后又与齐、宋伐楚。

在东周时,江国位于楚、齐、宋等大国之间,又常受淮河水患侵扰,一直没能发展起来。

公元前624年,出兵伐江,晋国出兵为江国解围;次年,楚再次出兵,江国势孤力弱,援军不继,终被楚灭。

江国国君贞带领族人外逃,为纪念故国,国人以姓。

从江济受封,到江贞国灭改姓,江国共存十七君近500年。

江国后被楚国所灭后,一部分江人被楚国强迁于楚国内地的江亭,今湖北江陵南的江北,成为楚的臣民;一部分江人北逃入陈国,今河南准阳地区,后由淮阳为中心向四方散迁,其中一支向东北方迁移到齐鲁大地。

其后子孙以国名为氏,称。

江国始祖江元仲为伯益之子,伯益佐禹治水有功,伯益的后代于或西周初期受封建立江国(河南省正阳县)。

江国周代的国都位于今河南正阳县东南、淮水北岸。

持这种观点的人的证据是,这里发现了江国故城。

江国故城平面长方形,占地面积7.5万平方米,为东周至汉代时期修建。

春秋时,江国介于楚、宋、齐三国势力之间,经常受这些大国操纵,加之淮水泛滥,往往淹没江国的中心地带,所以江国一直没能强盛起来。

春秋时期,公元前623年,江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参考文献:《·秦本纪》载:“秦之先为嬴姓。

其後分封,以国为姓,有徐氏、郯氏、莒氏、终、运奄氏、菟、将、、、脩、白冥氏、蜚、。

”《世本》也说:“江、黄皆赢。

” 随机文章法国不屈级导弹核潜艇,携带弹头相当于100颗广岛原子弹中国突破20倍音速导弹,6806米/秒1小时绕地球一圈(无法证实)美国土星5号运载火箭,长110米起飞重量3000吨(冯布劳恩设计)德国MG42机枪的威力,半天一把机枪杀死4000人(号称希特勒的电锯)蒙娜丽莎的25个秘密,蒙娜丽莎画作中隐藏外星人(有图有真相)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邓国:殷商时期,国王武丁封他的叔父为邓侯,建立邓国

在殷商时期,国王封他的叔父为邓侯,建立邓国,故址在今河南邓县(今邓州市)。

春秋时,邓国为所灭,其国君的后代有的就用国名‘邓‘作自己的姓氏。

”两周时期,邓国是周王朝南方较为重要的诸侯国之一,历经西周、春秋,一直延续了有六百多年,后邓况徙居南阳新野。

鲁庄公十六年(前678年),楚灭邓后,楚公子被封到邓陵,后称邓城,邓城遗址在今湖北襄樊市襄城郊区西北,其封邑楚公子的后代,姓"邓陵"。

邓国(前1264年—前678年):商王武丁时,大封诸侯,丁已年(公元前1264年,另据“夏商周断代工程”公布的《夏商周年谱》推算为公元前1240年),在殷商时期,国王武丁封他的叔父为邓侯,建立邓国,故址在今河南邓县(今邓州市)。

春秋时,邓国为楚国所灭,其国君的后代有的就用国名‘邓‘作自己的姓氏。

”两周时期,邓国是周王朝南方较为重要的诸侯国之一,历经西周、春秋,一直延续了有六百多年,后邓况徙居南阳新野。

楚灭邓后,楚公子被封到邓陵,后称邓城,在今湖北襄樊市襄城郊区西北,其封邑楚公子的后代,姓"邓陵"。

时期,被封为子侯。

成、康时代的盂爵铭有“王令盂宁邓伯”之句,记述了周王派盂慰问邓国君之事。

西周中期开始,有关铭文上邓君一律称“公”,反映了邓国权威的进一步提高。

春秋时期,邓国依然活跃,邓与郑、楚等国保持有婚姻往来。

《春秋》记载,鲁桓公七年,邓侯吾离千里迢迢到访问。

鲁桓公九年邓国与楚、巴二国发生纠纷,引发楚巴联军伐邓,结果邓师大败。

鲁庄公六年(前688年),伐申经过邓国,受到了祈侯的招待,邓国大夫提出借机杀掉雄心勃勃的楚文王,邓侯不听。

第二年,楚文伐邓。

鲁庄公十六年(前678年),楚再次伐邓,将其灭亡。

随机文章第7节 乱世奸雄菠菜法则的意义,能明确责任减少矛盾(生活中可以减少夫妻误解)为什么中国没有龙卷风,美国是龙卷风之乡/每年会发生2000多起龙卷风人的长相是前世修来的,前世修善果长相甜美/作恶则长相丑陋诺贝尔奖有哪些奖项,文学/和平/医学/化学/物理/经济(共6项)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加入收藏
               

解密:战国时期的兵家著作孙膑兵法有何内容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