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判断乳房健康 每月3步骤自我检查
【千问解读】
身为「爱自己」的女性,每月一次彻底的乳房检查是必要的。
因生理期前乳房会胀痛,所以请务必在生理期开始的1周~10天后检查。
穿内衣、洗澡等时候,是触摸乳房的最佳时机。
当用手就能摸到硬块时,表示已经长到2公分以上的大小了;但也有可能在定期自我检查时就能发现1公分的硬块。
万一发现到硬块和分泌物时,请尽快前往乳房外科或一般外科检查。
步骤1对镜观察站在镜子前检查:①乳房的形状、大小;②乳房皮肤的状态;③乳头的样子,检查看看是否有什么不同。
步骤2平躺触摸用力按压并触摸乳房至深部,确认是否有硬块。
触摸乳房内侧:检查左乳时,将左手放置于头部下方,右手五指并拢触摸乳房内侧。
触摸乳房外侧:左手向下放回到自然位置,右手从乳房外侧往内侧触摸。
触摸腋下:起身后触摸腋下,确认淋巴结是否肿胀,是否有硬块。
步骤3最后再次触摸1.捏着乳头,确认是否有分泌物出现。
2.以画螺旋方式,由外往内触摸。
3.再由上往下平行地触摸。
4.以放射线状上下左右无遗漏地触摸。
CHECK!硬块的特征-跟石头一样硬。
-表面凹凸不平。
-用手指按压也不会移动。
-与皮肤之间的界线模糊。
-几乎不会痛。
CHECK!硬块以外的8个危险症状-部分皮肤内凹。
-乳头凹陷变形。
-乳头分泌出乳白色或是混有血液的分泌物。
-皮肤干燥,毛细孔长疹子。
-皮肤有皱纹。
-皮肤红肿。
-左右两边乳房的大小差异极大。
-左右两边乳头的方向不一。
句式杂糅解析与判断技巧
这种语病在写作中可不少见,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它。
1什么是句式杂糅句式杂糅,简单来说,就是把两种不同的句法结构混杂在一起,造成句子结构混乱、语义不清。
比如,“这起明显的错案迟迟得不到公正判决,其根本原因是党风不正在作怪。
”这句话就犯了句式杂糅的毛病,应该删掉“在作怪”或者“其根本原因是”。
2如何判断句式杂糅判断句式杂糅,有几个常见的方法。
类型表现示例解析举棋不定作者时而要用这种结构,时而要用那种结构这起事件的原因既有管理不善,也有监管缺失导致。
应明确选择一种结构。
藕断丝连一句话的结构已完整,却把其最后部分用作另一句的开头这项工程的完成,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巨大飞跃,和我国科技人员的辛勤付出。
应断开句子,避免混淆。
中途易辙一句话说了一半,忽然另起炉灶他虽然身体不好,但是工作热情不减,经常加班到深夜,也坚持锻炼身体。
应确保一句话说完一个意思。
反客为主上半句主语以外的成分用作下半句的主语这个班级的学习氛围很好,学生们的积极参与,使得班级的整体成绩有了显著提升。
应明确主语,避免纠缠。
结构混乱几种结构或几个意思硬凑在一个句子里这项网络短训班的学员,除北大本校人员外,还有来自清华大学等高校的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参加了学习。
应简化句子结构,明确表达。
3总结句式杂糅是写作中常见的语病,判断句式杂糅的关键在于梳理句子主干,看搭配是否有问题。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帮到你,让你的写作更加流畅、清晰。
高考地理:模拟题及真题是怎样考辐射概念的?
下表为该站2019年7月28~31日地表辐射收支平均值(单位:W/m2),其中,夜间地表净辐射为夜间大气逆辐射与夜间地面辐射的差值。
完成下面小题。
1.观察期内,该地白天 A.28日天气晴朗无云 B.29日白天大气透明度最高 C.30日地面反射率最低 D.31日地面吸收太阳辐射最多 2.该河谷30日夜间地表净辐射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A.植被覆盖率低 B.太阳辐射强 C.焚风效应增强 D.冷空气下沉 参考答案 1.D 2.D 试题分析 1.28日白天地面接收短波辐射是四天中最少的,应该是天空多云,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导致的,A错误。
白天大气透明度高,地面得到的太阳辐射多,31日白天地面接收短波辐射最多,白天大气透明度最高,B错误。
地面反射率是指地面反射辐射量与入射辐射量之比,入射辐射量应该是白天地面接收短波辐射和白天地面反射短波辐射之和,31日地面反射率最低,C错误。
31日白天地面接收短波辐射最多,白天地面接收短波辐射减去白天地面反射短波辐射差值最大,地面吸收太阳辐射最多,D正确。
故选D。
2.夜间地表净辐射为夜间大气逆辐射与夜间地面辐射的差值,夜间地表净辐射较低的主要原因是地面温度降低和大气逆辐射减弱。
冷空气下沉利于地面降温,D正确。
夜间、白天植被覆盖率基本相同,A错误。
夜间没有太阳辐射,B错误。
焚风效应增强,应该是增温,C错误。
故选D。
二、(2024·广东·高考真题) 有效辐射为下垫面向上长波辐射与大气逆辐射的差值。
如图表示2003—2012年云南省西双版纳热带季雨林林冠层向上长波辐射(L)及其上大气逆辐射(L)的月平均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7—9月相比,2—4月西双版纳热带季雨林林冠层之上的大气逆辐射值较低,主要是 是因为2—4月期间 A.降水较多 B.云雾较少 C.地表植被覆盖度较低 D.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 2.根据有效辐射变化可知,一年中该地热带季雨林的林冠层 A.表面的温度保持恒定 B.热量主要来自大气层 C.各月都是其上表层大气的冷源D.夏季对大气加热效果小于冬季 参考答案 1.B 2.D 试题分析 1.云南西双版纳热带季雨林植被带对应热带季风气候,7-9月降水量远大于2-4月,2-4月由于降水较少,云雾日数少,天气以晴朗为主,故此林冠之上的大气逆辐射较弱,B正确,A错误;热带季雨林的植被覆盖度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排除C;2-4月相比于7-9月西双版纳更远离太阳直射点,对应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小,D错误。
故选B。
2.受太阳辐射的季节变化影响,当地热带季雨林林冠层表面温度也会出现季节变化,夏季高于冬季,A错误;林冠向上的长波辐射在不同时间尺度上总是高于大气逆辐射,因此林冠层有效辐射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均是正值,这表明热带季节雨林林冠始终是大气的一个热源,是林冠层向大气提供热源,BC错误;据图示信息可知林冠层的长波辐射与大气逆辐射差值在夏季较冬季小,说明林冠层有效辐射夏季小于冬季,林冠层对大气的加热效果夏季小于冬季,D正确。
故选D。
三、(2024·安徽·高考真题) 如图为我国某地面观测站(4706N,8758E),海拔561m)某月1日前后连续4天太阳辐射、地面反射太阳辐射、地面长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的通量逐小时观测结果。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甲、乙、丙三条曲线依次表示 A.地面长波辐射、地面反射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 B.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反射太阳辐射 C.大气逆辐射、地面反射太阳辐射、地面长波辐射 D.大气逆辐射、地面长波辐射、地面反射太阳辐射 2.观测期间该地①第1天晴朗无云②第2天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量最大③第3天比第4天大气透明度低④可能经历了降水过程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该时段可能为 A.4月1日前后 B.6月1日前后 C.10月1日前后 D.11月1日前后 参考答案 1.B 2.D 3.B 试题分析 1.结合所学知识,阅读图文材料可知,该地面观测站所示经纬度显示为我国新疆地区,图中显示太阳辐射在四天中白天出现,夜晚几乎为0,而地面反射太阳辐射需要太阳辐射,夜晚也不会出现,因此图中丙为地面反射太阳辐射,故AC错误;大气逆辐射是大气通过吸收地面辐射增温后辐射的,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射向宇宙空间的地面辐射,推测大气逆辐射小于地面长波辐射,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大于乙,因此甲为地面长波辐射,乙为大气逆辐射,B正确,C错误。
答案选择B。
2.结合所学知识,阅读图文材料和上题结论可知,图中显示期间,第一天大气逆辐射较强,且太阳辐射出现两个峰值,说明有云层遮挡阳光,所以不是晴朗无云,故①错误;第2天是四天中太阳辐射最弱的一天,因此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量小,故②错误;第3天太阳辐射小于第4天,说明第3天云层较厚,大气削弱作用强,大气透明度低,而第4天太阳辐射强烈,说明云层薄,大气透明度高,故③正确;四天中,第2、3两天太阳能辐射弱,说明大气削弱作用强,云层较厚,可能为阴雨天气,因此可能经历降水过程,故④正确。
正确的有③和④,答案选择D。
3.结合第二小题结论,四天内趋于可能经历降雨过程,该区域为我国新疆地区,降水集中在5-6月,主要是5月气温回升快,冰雪融化,蒸发量大,阴雨天气较多,因此可能出现在6月1日前后,故B正确;4月气温尚未回升,阴雨天气可能性较小,故A错误;冬半年新疆地区气温低,且太阳辐射弱,故CD错误。
答案选择B。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