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在火星磁鞘中发现喷射流
【千问解读】
MAVEN航天器已经在火星轨道上运行了将近十年。
鸣谢:美国宇航局/GSFC
据by Sara-Lena Brnnstrm, Umea University:来自于默奥大学和基律纳瑞典空间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小组利用美国宇航局的MAVEN航天器收集的数据,在火星的磁鞘中发现了喷流。
这是第一次在地球以外的行星的磁鞘中发现这样的喷流。
研究结果发表在《科学进展》杂志上。
磁鞘喷流是磁鞘中一团流动的等离子体。
它的特点是比周围环境更快或更密集,有时既快又密集。
磁鞘是太空中太阳风被迫围绕行星流动的部分。
领导这项研究的于默奥大学副教授赫伯特·古内尔说:“磁鞘中的喷流在地球附近已经被观察了25年,我们真的很好奇它们是否能在其他地方被发现。
”
美国宇航局的MAVEN飞船自2014年以来一直在火星轨道上运行,以研究火星大气及其与太阳风的相互作用。
观察位置。
三次观测期间MAVEN航天器在火星太阳轨道(MSO)坐标中的位置。
投影到(A)x-y,(B)x-z和(y-z平面上的航天器位置。
(D)航天器在圆柱坐标系中的位置,其中纵轴代表到MSO x轴的距离。
箭头显示了每个面板平面中速度分量的方向。
速度是标准化的,所以所有的箭头都有相同的长度。
y-z平面(C)中的分量比其他分量小得多。
虚线和实线示出了两个不同参数集的模型弓形激波(27)。
在一次喷流观测中,航天器移动了大约100到200公里,这比图中标记位置的符号要小。
信用:科学进展(2023)。
DOI: 10.1126/sciadv.adg5703
“在MAVEN之前,只有在地球周围,我们的卫星上的仪器速度足够快,可以探测到喷流。
但是,我们是否能在火星上找到它们并不明显,因为这两个星球之间存在着重要的差异。
比如火星比地球小,缺乏全球磁场,所以火星上的磁鞘比地球上的小很多。
尽管有这些差异,我们现在知道火星也有磁鞘喷流,”赫伯特·古内尔说。
“我们已经看到磁鞘喷流产生波,它们可以穿过整个磁鞘,进入更深处的更强磁场区域。
我们刚刚发现它们存在于火星上,进一步了解它们以及它们在火星和太阳风相互作用中扮演的角色将是令人兴奋的。
”
火星上看地球与月球
我在地球上看这你,你在火星上看着我……最近美国宇航局探测器发回了从火星上观看地球和月球的景象。
想象一下,未来人类定居某个行星,没到节日的时候,通过望远镜看看地球:真有一种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感觉。
小编忍不住想起远方亲人了…… 这照片由NASA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的HiRISE摄像头拍摄的两张照片组合而成。
为了显示出地球与月球的表面细节,照片亮度经过了调整。
地月的相对距离和大小都正确无误。
当时地月距离约为2.05亿公里。
据国外媒体报道,NASA的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MRO)近日传回了一张极为震撼的图片,拍摄了从火星上看到的地球与月球。
这张照片由该飞行器利用其高解析度成像科学设备(简称HiRISE)摄像头于2016年11月20日拍摄。
据NASA官员表示,当时火星距离地球约2.05亿公里。
这张壮观的新照片其实是由HiRISE摄像头拍摄的两张照片组合而成的。
该设备功能极为强大,从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上,足以抓住火星表面小至1平方米的地表特征。
“这张组合照片中,地球和月球的相对位置和大小都正确无误。
”NASA在1月6日发布该照片时写道,“地月距离约为地球直径的30倍。
在这张照片中,地球与月球间的距离似乎比实际近得多,因为拍摄时机是经过了精心安排的:从火星看去,月球差不多位于地球背后,地球的亮面正好面对着月球。
” 这张照片的分辨率很高,可以看出地球上几大洲的分布,位于地球中部的棕红色部分便是澳州。
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任务耗资7.2亿美元(约合50亿人民币),2005年8月发射升空,并于2006年3月进入火星轨道。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该探测器对火星的地质和气候状况展开了大量研究;寻找过去水在火星表面留下的痕迹;在好奇号等火星登陆器和地球指挥中心之间担任了重要的联系工作;还帮助了研究人员评估未来无人或载人任务的降落地点。
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的轨道约呈圆形,到火星表面的距离位于250至316公里之间。
NASA:地球之前是怎么回事?氧气就已存在于火星
换句话说,火星形成氧气的时间要早于地球。
15亿年前,地球的大气刚刚出现氧气,而在那个时候,火星已经拥有了非常完成的氧气层。
科学家们指出,由“好奇号”采集的岩石样本存在于37亿年前,并且它还显示了有氧气存在的证据。
科学家们表示,由于这些由火山喷发出来的岩石都是在火星地底下燃烧的,所以大部分的氧元素都被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
他们希望,通过比较这些由“好奇号”收集的火星岩石和坠落到地球的火星陨石,从中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点。
火星 现在,NASA的科学家们已经找到了火星曾存在过水、氧气的证据。
这也预示着这颗星球曾经存在过生命的可能性。
至于究竟是怎么样的生命体还需科学家花时间去考证。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