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历史未解之谜:皇太极改大清国号究竟隐藏着什么玄机?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4-03-20 点击数:

清朝历史未解之谜:皇太极改大清国号究竟隐藏着什么玄机?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千问解读】

大清朝为什么会叫清朝呢?清朝的国号是怎么来的?在1636年皇太极易“金”为“大清”,不过当时并未说明国号之由来,致使“大清”国号成为一桩历史悬案。

这“大清”国号究竟隐藏着什么玄机?对此,后世学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大清国号起源之谜归纳总结为六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源自青色。

有人引用乾隆皇帝“天造皇清,发祥大东”之诗句,提出以五色配五方,则东方为青色。

但将“大清”与青色相联系,似乎有些牵强。

第二种说法:发音近似。

如有人认为“金”与“清”音接近,将原金国号改为清,是选取发音近似的合适字代用。

第三种说法:源自古代传说。

如有人提出皇太极改金为清,源于历史上少昊金天氏传说。

少昊金天氏称父为清,且又称土为清,胙土于清。

皇太极将金国比作少昊金天氏,金天氏胙土于清,故采用“清”国号。

第四种说法:周室受命。

如在古书《尚书》、《诗经》、《周颂》书中均能找到“清”字,据此,“清”乃周室受命之象征,皇太极改国号或许是将自己的事业比附周武王之大业。

清朝历史未解之谜

第五种说法:以水克火。

有人认为朱家大明的“朱明”二字都具火意,以水克火,符合五行相克说。

再则,因“火克金”,起先的金国号不吉利。

皇太极以清为国号,明确显示其取代大明的意图。

第六种说法:笼络人心。

有人认为皇太极在改“后金”为“清”的前一年,已废除“女真”族号,改为“满州”。

而“满州”在满语中音近“曼殊”,本是佛名,意为“清之帝王”,是佛的化身。

因此他用“清”代“金”,对笼络各族人心和进一步取代明王朝,作用都比“大金”或“后金”来得大。

以上几种说法各有其理,又互为补充。

以此可见,1636年皇太极易“金”为“大清”,可能是各种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有趣的是,皇太极的“崇德”年号与明朝的“崇祯”年号相近似,而与明朝的“崇尚祯祥”相对,他的“崇尚道德”,似乎是将自己置于高出明朝的地位。

大清国号起源的真正原因,想必皇太极最清楚不过了,遗憾的是史料中并未记载国号由来,成为一桩历史悬案。

皇太极改“金”为“大清”,这样改是有很多因素的,内部因素主要是“金”这个国号已经不符合当时清朝发展的需要,更不利于安抚当时已经统辖的汉和蒙古民族。

外部因素,“大清”这一国号符合“大元”和“大明”取号的传统,而且这个气势更胜于前朝。

当年努尔哈赤有难的时候,就骑着一匹马逃难,据说这匹马是青色的马,因为后面的追兵追得比较急,所以努尔哈赤只能昼夜不停的骑马,结果把这匹马累死了。

努尔哈赤就对着这匹马说:“马儿,马儿,将来我要是得了天下,我的国号就叫“大清””。

当然这个只是一个传说故事。

至于清朝为何叫“大清”?在许多清朝的史书中是有提到的。

比如《满文老档》、《满洲实录》、《清太宗实录》等官书中均未作任何记载,虽然学界有着种种说法,但是仍然为一个历史之谜。

目前史学家主要从这几个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一,当时的政治状况、军事、文化和民族的态势,考虑到皇太极刚刚建立大清为国号的同时,采汉式尊号、用汉式年号、上汉式谥号,以及制定汉式皇帝仪仗、冠服,甚至祭祀孔庙等等的情况,则汉式国号“大清”,取义自然应该是本于汉族经典,合乎汉族传统文化,顺乎汉人一般的思想观念。

沿着这一思路,我们也可以从大清在气势含义等方面,完全压倒了“大明”。

由此而发的关于大清国的“大清”的诸种猜测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有的人从文义上释“清”为“扫清廓清”之义。

(二)而最易见出的,“明”属火,明国姓“朱”色赤,赤为火色;而“清”、“满洲”(新定族名)三字都带水。

此符合五行相克说之水克火,寓清灭明的吉祥之兆。

又原国号“金”,以五行论,犯火克金的忌讳,皇太极之废“金”,可能这也是一个原因。

金启孮进而认为:“‘清’应是‘明’的同义词,有与‘明’比美之意。

从太宗改元‘崇德’,可为旁证;‘祟德’与‘崇祯’亦有比美之意。

”(三)就为政而言,“清”可以表示王者的风范,王政的理想。

“清平”即太平,“清时”即太平盛世,“清晏”即清静安宁,“永清四海”即天下永远安宁。

又有“清明”一词,尤其值得注意。

《诗·大雅·大明》:“肆伐大商,会朝清明”,《礼记·孔子闲居》:“清明在躬,气志如神”,《礼记·玉藻》:“色容厉肃,视容清明”,都是“清”在“明”前,“清”居“明”上。

可见,从上述我们可以推断出,从汉文化系统而言,皇太极所命名的国号为“大清”,在气势和含义上是可以压倒“大明”的。

同样,在女真或满洲方面,“大清”的来历及意义又有什么说法呢?依据众多史学家的研究得出:日人市村瓒次郎指出:“金与清在北京音稍有相近,金为Chin之上平,清为Ching之去声。

北京人可明确区别开,然外国人则颇易混同。

”有部分学者肯定这一说法,认为:“清即金之谐音,盖女真语未变,特改书音近之汉字耳。

”也有专家认为,“清”与“金”为一音之转,这两个汉字在写法上虽异,而在满语里发音却无差别。

他说:“抚近门款识汉文之大金,满文却即系后来通用之大清。

因知太祖称国号为金,至太宗改号清,不过改汉字之写法。

其实满人读金、清同音,改号乃改汉并不改满,汉文之大金,称至崇德元年四月以前为止,满文之大金,终清世未有异也。

”《清代全史》也附和说:大清为大金近音字。

太宗之所以坚持更定国号,是因为“金”曾激起汉族人民的仇怨太深,不称“金”可以减少他们对清朝继续扩张势力的阻挠。

再则,这是太宗已定下入主中原之策,原来的金朝最多统治半个中国,太宗要建立全中国的一统天下,为适应政治上的需要,更定国号为“大清”,它是太宗重定国号的又一动机。

以上的说法主要是从汉语的角度来解释的,又有很多人把“金”转换为“大清”进行分析。

然而清朝官书没有记载“大清”之事,说明它不是文馆的文官、举人们所承拟的,因为他们的建议一般记录在册。

因此,有学者认为:“大清”这一国号并非来自汉语,也不是满语固有词,可能是满语中的一个蒙古语借词,即“代青”( daicing)。

因此,大清国的意思应为“上国”(“至高无上之国”),或“善战之国”。

其根据如下:

其一,“大清”不是汉文“大金”的一音之转。

因为汉文的“大金”与“大清”的写法、读法不一样,满文“大金”与“大清”的写法、读法也不一样。

大金的满文为aisin gurun,而大清的满文为amba daicing gurun。

其二,皇太极对满语等满族文化情有独钟,不愿放弃,故很难推想他会以汉语命名其国家。

天聪八年(1634),皇太极曾下令“事不忘初”,将其统治下的后金官名、城邑名一律改成满语。

时隔仅两年,他用汉语来命名其新政权的可能性不大,而用满语的可能性较大,但满语中又无daicing这一固有词汇,只有蒙古语借词daicing。

所以,大清国号,实源自蒙古语。

以上清史研究专家的论断,各有其理,又互为补充。

以此可见,1636年皇太极易“金”为“大清”,可谓是各种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就主要的内部因素言,“金”国号已不足以规范其未来的发展,更不利于安抚其已统辖的汉、蒙民族;以关键的外部因素论,“大清”国号合乎“大元”、“大明”取号的传统,气势、取义更胜过“大明”。

福临即位以后,“大清”也正式天下共号。

以上就是关于清朝历史未解之谜:皇太极改大清国号究竟隐藏着什么玄机?的全部内容,声明如下:本文内容及图片素材部分来源于网络,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