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幸·淡妆多态原文及赏析
【千问解读】
薄幸·淡妆多态原文及赏析 原文 淡妆多态,更的的、频回眄睐。便认得琴心先许,与绾合欢双带。
记画堂、风月逢迎、轻颦浅笑娇无奈。
向睡鸭炉边,翔鸳屏里,羞把香罗偷解。
自过了、烧灯后,都不见踏青挑菜。
几回凭双燕,丁宁深意,往来却恨重帘碍。
约何时再,正春浓酒困,人闲昼永无聊赖。
厌厌睡起,犹有花梢日在。
翻译 ①滴滴:形容眼波不时注视的样子。
睐:斜望。
②琴心:以琴声达意。
③绾:盘结。
合欢双带:与“同心结”同意。
④烧灯:指元宵节。
浓酒困,人闲昼永无聊赖。
厌厌睡起,犹有花梢日在。
赏析 这是一组“爱情三部曲”。
从开头至“与绾合欢双带”为第一部,定情:写一见钟情,“琴心先许”。
从“记画堂”至上片结束为第二部,幽会:写两心相知,互赠信物。
词的下片为第三部,相思:写物在人杳,再会无期。
人们往往将古典诗词中所写的美人香草当作作者寄托深意的象征物,试图透过它探寻重大的政治主题。
这样做有一定道理,屈原的《离骚》便是明证。
但若将这种研究方法作为固定的格套,定要苦心孤诣地寻求每一首“美人香草”词的政治寓意,则近乎胶柱鼓瑟、缘木求鱼了。
吴曾《能改斋漫录》载:“贺方回眷一姝,别久,姝寄诗云:‘独倚危栏泪满襟,小园春色懒追寻。
深思纵似丁香结,难展芭蕉一寸心。
’贺演其诗为《石州引》词。
悼亡诗词,不知即为此姬作否?”看来,古人并不都古板,吴曾并不以“情事”、“情词”为嫌。
那么,读者对于这首《薄幸》,不妨即以其男女情的本色来鉴赏,亦无伤“大雅”。
诗无达诂。
吴曾的记载给我们提供了合理想象的事实依据。
“贺方回眷一姝,别久”,与此词正合。
全词的情感核心正是一个“眷”字。
“姝”者,美女也,词中所写的“淡妆多态”、“轻颦浅笑娇无奈”,正是“这一个”美女的独特之美──“多态”:“淡妆”是多态的反衬;“轻颦浅笑”是多态之一斑;“娇无奈”则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多态”。
而这种形体之“多态”,不正是她内心多情而又娇羞的复杂心态的自然流露么?此词下片所写相思之苦,也正由“别久”引发。
吴曾所引之“姝寄诗”,情思深婉,形象鲜丽,引喻贴切,又可见这位姑娘文才之美。
所以作者眷恋不已。
如果是这样,这首《薄幸》词当作于二人定情之后、爱人寄诗之前的一段相思时节。
词中女主人公形象的特色,除了“多态”、多情之外,尤为引人注目的突出之处在于主动。
这与传统“佳人”形象有质的区别。
试看,她对意中人“的的频回眄睐”,怎不令人销魂;她一旦确认知音,便“琴心先许”、“绾合欢双带”、“把香罗偷解”,又是何等的果断、痛快!在这位真情如火的姑娘身上,可以窥见白朴《墙头马上》中李千金的身影。
“的的”二字,颇值玩味;既表现了作者相思时回忆往事如在目前的真切情景,又生动传神地托出了女子频送秋波的明确信息。
“的的”二字迭用,虽属罕见,但用在这里却非常明晓畅达,充溢着生活气息,使读者眼中幻化出这位勇敢女性的神采。
这组爱情三部曲的第一部“定情”,纯用白描手法,恰与姑娘的“淡妆”相融谐。
第二部“幽会”,不宜用白描了,便以景衬情,选用了“画堂”、“风月”、“睡鸭”、“鸳屏”等典型事物来暗写。
第三部“相思”为全词重点,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写初次幽会之后再不见那位姑娘“踏青挑菜”,也就是再没有见面的机会。
第二层写多次托人传书递简,但阻隔重重,音信难通。
第三层写后会无期,百无聊赖,度日如年。
这三层步步递进,逼出了一个“苦”字。
于是在心中暗暗怨恨那位“冤家”的“薄幸”;于是更加珍惜那不可重复的“定情”与“幽会”,一遍又一遍地回想当初的黄金细节:“淡妆多态……”。
全词就是这样形成了一个“此恨绵绵无绝期”的循环往复的“情结”结构。
有一位学者曾说:中国古代文学中存在着一个爱情母题:有所爱,但不能得其所爱,而又不能忘其所爱。
这首词也是一个佐证。
如果与那些汗牛充栋的才子佳人大团圆的小说戏曲相比,贺铸这首小词所反映的古代青年男女爱情生活的真实性和普遍性,无疑具有更高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
寇白门所遇男人皆薄幸造成了她悲惨人生
那么的故事如何呢?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寇白门的故事。
图为寇白门的画像 寇湄是她的原名,出生于1624年的她,又出生于娼妓世家。
鉴于当时的时代特征,又有几个过的幸福呢?她这短短的几十年光阴里,开心只不过是表面伪装而已,真正的开心时光极少。
她是中最悲催的一朵奇花。
她的悲惨命运很大程度上归结于她嫁给了朱国弼,这个男人娶了她之后并没有像开始时誓言的那样,婚后没多久就又混迹在烟花巷柳之中。
朱国弼原本是的保国公,声势显赫、位高权重。
清入关之后,他投降清,后被软禁。
他就想把家里的婢女都卖了,包括寇白门。
此时的寇白门心如死灰,她对这个想卖了她的夫君说:你卖了我只不过几百两而已,你只要放我回去,我一定凑足二万两赎你出来。
寇白门一身女侠装扮带着一个婢女快马回金陵,她果真没有食言,没过多久就凑足了二万两交给朱国弼,两人从此再无瓜葛。
寇白门从此开始了她娼妓的生活,往返于不同宾客之中,与宾客把酒言欢、或歌或舞、或喜或悲,她感叹自己红颜命舛。
后来她结识了一个叫韩生的人,还时常接济他,与他相处了很长时间。
可谁料在烟花之地难寻真情,一日寇白门病重,希望韩生陪他共寝。
韩生拒绝她之后,随后就与年轻的婢女寻欢,寇白门发现之后气得一病不起。
她就这样了! 寇白门生平 ,亦歌亦雾,只为有人能读懂我。
如果你懂我、真心爱我,我便以身相许、以命待之,寇白门终其一生都没有迎来这一天。
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寇白门生平。
图为寇白门的画像 寇白门出生于娼妓世家,身为娼妓本应该心计很重、很能判断一个男人的好坏才对,但是她对世俗之事,内心如一张纸一样的简单和洁白。
19岁的嫁给朱国弼,没过多久好日子,朱国弼就被清兵抓走。
朱被抓走后想卖了她换些银子,她告诉朱自己会拿2万两银子回来赎他。
寇白门没有食言,凑足银子回来赎了朱。
朱想与她和好,但是她婉言拒绝。
后人称她是女侠,因为她有女侠之风,说到做到,还有就是她也擅于策马奔腾。
回到金陵之后,她开始结交各种宾客。
有时扑在宾客怀里哭,有时笑,高兴的时候唱歌跳舞,伤心的时候也唱歌跳舞。
她过着娼妓的生活,却怀念梦寐以求的爱情。
韩生的出现彻底毁了她,她不嫌弃韩生贫穷,一直在经济上救济他。
韩生就一直在她的青楼里住着,她对韩生出奇地信赖,也可能是被这个男人的所欺骗。
有一天她病了,希望这个男人能陪着她就寝,可是这个男人拒绝她之后马上就调戏她的婢女。
气愤之后,她的病情加重,一病不起。
其实就是她所处的环境让她非常的渴望得到男人的真爱,往来青楼的男人多数只是追求一时的快乐,她可能清楚很难得到爱情,可是内心深处的绝望的挣扎在现实生活中表露无疑。
寇白门 结局 一个女人的结局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她嫁给什么样的男人,秦淮八艳之一的寇白门本该有更多的结局,无奈所遇男人皆薄幸,造成了她悲惨的结局。
那么寇白门的结局如何呢?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寇白门的结局。
图为寇白门的画像 寇白门被我们所知的有两个男人,遗憾的是她碰到的这两个人都没有真心对她。
一个只是爱她浮于表面的美貌,一个只是贪图她的钱财。
寇白门终其一生都没有得到真正的爱情,爱情对于一个青楼女子来说是最奢侈的事情。
令人难过的是,流落风尘的她没有看清这一点,导致郁结而死。
影响寇白门结局的第一个人是朱国弻,他原本是声名显赫的保国公。
在他还是保国公时看上了寇白门,寇白门在与他的几次接触中心存好感。
当朱国弼提亲时,她欣然答应。
她出嫁的那天,整个金陵都轰动了。
由于娼妓出嫁要在夜晚出门才吉利,朱点燃灯笼照亮了整个金陵,顿时昼如白日。
可谁想,清入关,朱被软禁。
这个薄幸之人竟然想卖掉她,她以2万两为作为交易条件返回金陵赎朱出来后,两人之间就分道扬镳。
寇白门不缺钱,她只是希望有一男人能呵护她。
可在韩生这件事情上,她用错了方式,看错了人。
她以为只要对韩生好,给他钱用,这个没志向的男人就会衷心对她。
她的悲惨结局在于她洁白如纸和不谙人事。
她认为只要真心对人,别人就会衷心爱她。
她不知道的是爱情是要经营和耍些心机的。
寇白门死因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命运和属于自己的归宿,虽说最终的结局是死亡,但死法和死因却是千姿百态。
那么寇白门的死因是什么呢?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寇白门的死因。
图为寇白门的画像 寇白门的死还得从她的性格说起,她虽然出生青楼,但是出淤泥而不染,内心纯洁如纸。
就是因为她的这种不经人事的性格才造成了她过早死亡。
试想一个纯洁的人遭遇世间的种种不幸,看透后能不心生厌恶吗?她想逃避却不知道如何逃避,只有寄情于宾客的把酒言欢、故作姿态之中。
记载中说她是被韩生气死的,其实这只是其中的部分原因之一。
她一代绝艳容姿却没有迎来朱国弼的怜惜,爱恋期过后还是继续他的风流倜傥,这是古时男人的权利,却也是女人的不幸。
寇白门内心有那么一股希望永远被人疼惜的愿望,而且这种想法很强烈,但是始终没有得到。
她的死大多是对男人无情的一种恨和伤心,韩生也没有疼惜她。
在她生病时,内心深处极度希望有个人能陪伴自己、呵护自己,但是韩生没有做到。
她对韩生倾尽所有,可是没有得到这个男人半点的当真。
在她生病之际,韩生还在隔壁与她的婢女寻欢,寇白门闻声察觉不对,发现韩生的行为,愤恨离去,且不论久就离开这个人世。
她死于没有看开,身处烟花之地哪来的真情?她想要做最后的挣扎,但是现实却给她狠狠地一记耳光。
她是死于伤心绝望,这是一个女人最大的悲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出自唐代:杜牧的诗的《遣怀》 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江南 一作:江湖;纤细 一作:肠断)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抒怀唐诗三百首 杜牧的简介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遣怀》杜牧 古诗翻译及注释翻译失意潦倒,携酒漂泊江湖,沉湎于楚灵王喜好的细腰女子和赵飞燕的轻盈舞姿。
扬州十年的纵情声色,好像一场梦,醒悟回头,却在青楼女子这中落得一个薄情的名声。
注释⑴落魄:仕宦潦倒不得意,飘泊江湖。
魄一作拓。
楚腰:指细腰美女。
《韩非子·二柄》:“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
”⑵掌中轻:汉成帝皇后赵飞燕“体轻,能为掌上舞”(《飞燕外传》)。
⑶十年:一作三年。
⑷青楼:旧指精美华丽的楼房,也指妓院。
薄幸:薄情。
《遣怀》杜牧 古诗鉴赏此追忆扬州岁月之作。
杜牧于公元833-835年(文宗大和七年至九年)在淮南节度使牛僧孺幕府任推官,转掌书记,居扬州。
当时他三十一、二岁,颇好宴游。
从此诗看,他与扬州青楼女子多有来往,诗酒风流,放浪形骸。
故日后追忆,乃有如梦如幻、一事无成之叹。
这是诗人感慨人生自伤怀才不遇之作,非如某些文学史所论游戏人生,轻佻颓废,庸俗放荡之什。
《唐人绝句精华》云:“才人不得见重于时之意,发为此诗,读来但见其兀傲不平之态。
世称杜牧诗情豪迈,又谓其不为龊龊小谨,即此等诗可见其概。
”诗的前两句是昔日扬州生活的回忆:潦倒江湖,以酒为伴;秦楼楚馆,美女娇娃,过着放浪形骸的浪漫生活。
“楚腰纤细掌中轻”,运用了两个典故。
楚腰,指美人的细腰。
“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韩非子·二柄》)。
掌中轻,指汉成帝皇后赵飞燕,“体轻,能为掌上舞”(见《飞燕外传》)。
从字面看,两个典故,都是夸赞扬州妓女之美,但仔细玩味“落魄”两字,可以看出,诗人很不满于自己沉沦下僚、寄人篱下的境遇,因而他对昔日放荡生涯的追忆,并没有一种惬意的感觉。
“十年一觉扬州梦”,这是发自诗人内心的慨叹,好像很突兀,实则和上面二句诗意是连贯的。
“十年”和“一觉”在一句中相对,给人以“很久”与“极快”的鲜明对比感,愈加显示出诗人感慨情绪之深。
而这感慨又完全归结在“扬州梦”的“梦”字上:往日的放浪形骸,沉湎酒色;表面上的繁华热闹,骨子里的烦闷抑郁,是痛苦的回忆,又有醒悟后的感伤。
这就是诗人所“遣”之“怀”。
忽忽十年过去,那扬州往事不过是一场大梦而已。
“赢得青楼薄幸名”—最后竟连自己曾经迷恋的青楼也责怪自己薄情负心。
“赢得”二字,调侃之中含有辛酸、自嘲和悔恨的感情。
这是进一步对“扬州梦”的否定,可是写得却是那样貌似轻松而又诙谐,实际上诗人的精神是很抑郁的。
十年,在人的一生中不能算短暂,自己却一事无成,丝毫没有留下什么。
这是带着苦痛吐露出来的诗句,非再三吟哦,不能体会出诗人那种意在言外的情绪。
前人论绝句尝谓:“多以第三句为主,而第四句发之”(胡震亨《唐音癸签》),杜牧这首绝句,可谓深得其中奥妙。
这首七绝用追忆的方法入手,前两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三、四两句固然是“《遣怀》杜牧 古诗”的本意,但首句“落魄江湖载酒行”却是所遣之怀的原因,不可轻轻放过。
前人评论此诗完全着眼于作者“繁华梦醒,忏悔艳游”,是不全面的。
诗人的“扬州梦”生活,是与他政治上不得志有关。
因此这首诗除忏悔之意外,大有前尘恍惚如梦,不堪回首之意。
杜牧名句推荐 怜君片云思,一棹去潇湘。
作者:杜牧:出自《送薛种游湖南》贾傅松醪酒,秋来美更香。
作者:杜牧:出自《送薛种游湖南》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作者:杜牧:出自《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作者:杜牧:出自《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
作者:杜牧:出自《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
作者:杜牧:出自《齐安郡晚秋》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
作者:杜牧:出自《齐安郡晚秋》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
作者:杜牧:出自《齐安郡晚秋》山樯谷堑依然在,弱吐强吞尽已空。
作者:杜牧:出自《题武关》千秋钓舸歌明月,万里沙鸥弄夕阳。
作者:杜牧:出自《西江怀古》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