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5-02-12 点击数:

【千问解读】

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

出自宋代:苏辙的诗的《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

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

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

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

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

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

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

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抒怀咏物月亮中秋节中秋水调歌头 苏辙的简介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

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

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

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

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

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

自号颍滨遗老。

卒,谥文定。

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水调歌头·徐州中秋》苏辙 翻译及注释翻译我们离别的太久了,已经是七次中秋。

去年的今天在东武之地,我望着明月,愁绪万千。

没想到在彭城山下,一起泛舟古汴河上,同去凉州。

有鼓吹助兴,惊起汀上的鸿雁。

坐中的客人,穿着华丽。

月亮无情,不肯为人留下而西沉。

今天晚上有酒待客,明晚又要孤独的的住在船上,离愁依旧。

就怕像王粲那样,不得返乡,只能登楼相望。

注释1.水调歌头:词牌名。

唐朝大曲有《水调歌》,据《隋唐嘉话》,为隋炀帝凿汴河时所作。

宋乐入“中吕调”,见《碧鸡漫志》卷四。

凡大曲有“歌头”,此殆裁截其首段为之。

九十五字,前后片各四平韵。

亦有前后片两六言句夹叶仄韵者,有平仄互叶几于句句用韵者。

2.离别:比较长久地跟人或地方分开。

3.七度:七次。

4.今夕:今天。

5.不胜:无法承担;承受不了。

6.彭城:彭城,鼓声之城,即今江苏徐州,是黄帝最初的都城。

7.古汴(biàn):古汴河。

8.凉州:曲名,唐开元中西凉州所献。

9.鼓吹:鼓吹乐。

10.鸿雁:俗称大雁。

11.汀(tīng)州:水中小洲。

12.翠羽帔(pèi),紫绮(qǐ)裘(qiú):指豪华衣饰。

翠羽被:语出《左传》,“王皮冠,秦复逃,翠被,豹,执鞭以出。

”紫绮裘:语见李白诗《金陵江上遇蓬池隐者》:“解我紫绮裘,且换金陵酒。

”13.素娥:即嫦娥,此处指月亮。

14.无赖:无所倚靠;无可奈何。

15.曾不:不曾。

16.清尊:酒器。

17.水驿:水路驿站。

18.依旧:照旧。

19.但恐:但害怕。

20.王粲(càn):王粲(177年—217年2月17日),字仲宣。

山阳郡高平县(今山东微山两城镇)人。

年轻时就怀有济世志,曾躲避战乱,来到荆州投奔刘表,然滞留荆州十二年,不得施展才华,郁闷中他登楼远眺,北望家乡,胸中翻滚着无限乡思乡愁,文思涌泉,一吐为快,便写出了他的代表作《登楼赋》。

21.相对:相望。

《水调歌头·徐州中秋》苏辙 创作背景这首词写于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

是年四月,苏轼离京赴徐州任徐州知州,作者与之偕行。

到达后,苏辙在徐州停留了百余日,兄弟二人共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

中秋节时,二人一起泛舟赏月,终于得过一个团圆的佳节。

然中秋过后,苏辙又要转道赴南都(今河南淮阳)留守签判任,于是在临别前写下此词。

《水调歌头·徐州中秋》苏辙 赏析这首词的上片,写出值得珍惜的短暂手足之情的相聚。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

”作者一开始就点出与兄长分别时间之久,并用传统的团圆佳节中秋来计算,其中包含着对兄弟聚少离多的深深怨艾和无奈。

“同泛清河古汴”本来是欢乐的,然“船上载凉州”却从听觉里显露出悲凉;“鼓吹助清赏” 让人高兴不已,“鸿雁起汀洲”,又从视觉中引发了大雁南归的惆怅。

唐人王翰、王之涣都写过著名的七绝《凉州词》,多为乐府歌词,悲凉曲调、慷慨决别的边塞曲:“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此处所用,意味深长。

下片则直接展现诗人内心世界。

前三句,只是从宴饮中主人、客人的穿戴里,聊表人们的欢愉心情,可下面却写出了急转之下诗人的内心感受。

“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明月无情,不会为人而滞留。

“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直写情事,明日即将分别;即便明月当头,也是分明地倾泻出两地别愁,“依旧”二字非常好。

最后两句,用典却直抒胸臆,“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王粲滞留荆州十二年,不得施展才华,郁闷中他登楼远眺,北望家乡,胸中翻滚着无限乡思乡愁,写出了《登楼赋》。

后以“王粲登楼”作为怀念故国乡土的典故。

这里,词人以此句做结,倾诉出未来的日月:宦游茫茫,前途未卜;亲人相隔,幽幽愁绪的别样的深沉。

本来是百日逍遥堂欢乐的手足相聚,到头来却是迎来生离别的无奈,也许这就是人生的必然。

苏辙名句推荐 遥想独游佳味少,无方骓马但鸣嘶。

作者:苏辙:出自《怀渑池寄子瞻兄》草木行列,烟消日出。

作者:苏辙:出自《黄州快哉亭记》涛澜汹涌,风云开阖。

作者:苏辙:出自《黄州快哉亭记》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

作者:苏辙:出自《水调歌头·徐州中秋》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

作者:苏辙:出自《水调歌头·徐州中秋》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

作者:苏辙:出自《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去年今日卧燕台,铜鼓中宵隐地雷。

去年今日卧燕台,铜鼓中宵隐地雷。

出自明代:王守仁的诗的《元夕二首》 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

赖有遗经堪作伴,喜无车马过相邀。

春还草阁梅先动,月满虚庭雪未消。

堂上花灯诸第集,重闱应念一身遥。

去年今日卧燕台,铜鼓中宵隐地雷。

月傍苑楼灯影暗,风传阁道马蹄回。

炎荒万里频回首,羌笛三更谩自哀。

尚忆先朝多乐事,孝皇曾为两宫开。

组诗元宵节怀念亲人元宵 王守仁的简介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号阳明,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

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

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元夕二首》王守仁 古诗翻译及注释翻译故园的今天正是元宵节,我却在荒村独坐寂寞冷清。

好在有剩下的经书可以作伴,也高兴没有车马经过相邀出游。

春天到来时草阁的梅花率先开放,月亮照着空旷的庭院积雪尚未消溶。

此时余姚家里的厅堂上灯火通明兄第们都来了,父母也一定思念我独自一人在遥远的地方。

去年的今天还住在京城,元宵节的铜鼓声隐约如滚地的雷响。

月儿依傍着苑楼灯影暗淡,风中传来阁道上来回的马蹄声。

在万里炎荒之地频频回首往事,夜深时听见百姓的笛声使人徒自悲哀。

还记得先朝许多快乐的事情,孝宗皇帝曾经为两宫开禁。

注释①虚庭:空空的庭院。

②花灯:即灯花。

诸弟:指在余姚家乡的兄弟。

③重闱:父母居室。

④卧燕台:住在京城。

燕台,指燕京。

⑤隐地雷:隐隐的雷声。

⑥阁道:古宫苑中架木通车的复道。

⑦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此处借指龙场苗族百姓吹奏的乐器。

⑧孝皇:指明朝的孝宗皇帝。

《元夕二首》王守仁 古诗简析每逢佳节倍思亲,元霄之夜,诗人自然是要怀念亲人的,而在这种时候,远离亲人的游子更会感到寂寞冷清,回忆往事也是十分自然的了。

作者把这种感受如实写来,更加显得真挚、深沉。

王守仁名句推荐 相思不作勤书礼,别后吾言在订顽。

作者:王守仁:出自《诸门人送至龙里道中二首》莫辞秉烛通霄坐,明日相思隔陇烟。

作者:王守仁:出自《诸门人送至龙里道中二首》出耒在明晨,山寒易霜霰。

作者:王守仁:出自《谪居粮绝请学于农将田南山咏言寄怀》山荒聊可田,钱镈还易办。

作者:王守仁:出自《谪居粮绝请学于农将田南山咏言寄怀》及兹春未深,数亩犹足佃。

作者:王守仁:出自《谪居粮绝请学于农将田南山咏言寄怀》林下春晴风渐和,高崖残雪已无多。

作者:王守仁:出自《春晴》游丝冉冉花枝静,青壁迢迢白鸟过。

作者:王守仁:出自《春晴》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

作者:王守仁:出自《元夕二首》月傍苑楼灯影暗,风传阁道马蹄回。

作者:王守仁:出自《元夕二首》春还草阁梅先动,月满虚庭雪未消。

作者:王守仁:出自《元夕二首》

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

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

出自明代:王守仁的诗的《元夕二首》 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

赖有遗经堪作伴,喜无车马过相邀。

春还草阁梅先动,月满虚庭雪未消。

堂上花灯诸第集,重闱应念一身遥。

去年今日卧燕台,铜鼓中宵隐地雷。

月傍苑楼灯影暗,风传阁道马蹄回。

炎荒万里频回首,羌笛三更谩自哀。

尚忆先朝多乐事,孝皇曾为两宫开。

组诗元宵节怀念亲人元宵 王守仁的简介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号阳明,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

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

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元夕二首》王守仁 古诗翻译及注释翻译故园的今天正是元宵节,我却在荒村独坐寂寞冷清。

好在有剩下的经书可以作伴,也高兴没有车马经过相邀出游。

春天到来时草阁的梅花率先开放,月亮照着空旷的庭院积雪尚未消溶。

此时余姚家里的厅堂上灯火通明兄第们都来了,父母也一定思念我独自一人在遥远的地方。

去年的今天还住在京城,元宵节的铜鼓声隐约如滚地的雷响。

月儿依傍着苑楼灯影暗淡,风中传来阁道上来回的马蹄声。

在万里炎荒之地频频回首往事,夜深时听见百姓的笛声使人徒自悲哀。

还记得先朝许多快乐的事情,孝宗皇帝曾经为两宫开禁。

注释①虚庭:空空的庭院。

②花灯:即灯花。

诸弟:指在余姚家乡的兄弟。

③重闱:父母居室。

④卧燕台:住在京城。

燕台,指燕京。

⑤隐地雷:隐隐的雷声。

⑥阁道:古宫苑中架木通车的复道。

⑦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此处借指龙场苗族百姓吹奏的乐器。

⑧孝皇:指明朝的孝宗皇帝。

《元夕二首》王守仁 古诗简析每逢佳节倍思亲,元霄之夜,诗人自然是要怀念亲人的,而在这种时候,远离亲人的游子更会感到寂寞冷清,回忆往事也是十分自然的了。

作者把这种感受如实写来,更加显得真挚、深沉。

王守仁名句推荐 相思不作勤书礼,别后吾言在订顽。

作者:王守仁:出自《诸门人送至龙里道中二首》莫辞秉烛通霄坐,明日相思隔陇烟。

作者:王守仁:出自《诸门人送至龙里道中二首》出耒在明晨,山寒易霜霰。

作者:王守仁:出自《谪居粮绝请学于农将田南山咏言寄怀》山荒聊可田,钱镈还易办。

作者:王守仁:出自《谪居粮绝请学于农将田南山咏言寄怀》及兹春未深,数亩犹足佃。

作者:王守仁:出自《谪居粮绝请学于农将田南山咏言寄怀》林下春晴风渐和,高崖残雪已无多。

作者:王守仁:出自《春晴》游丝冉冉花枝静,青壁迢迢白鸟过。

作者:王守仁:出自《春晴》月傍苑楼灯影暗,风传阁道马蹄回。

作者:王守仁:出自《元夕二首》去年今日卧燕台,铜鼓中宵隐地雷。

作者:王守仁:出自《元夕二首》春还草阁梅先动,月满虚庭雪未消。

作者:王守仁:出自《元夕二首》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