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5-02-11 点击数:

【千问解读】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出自宋代:黄庭坚的诗的《登快阁》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古诗三百首抒情高中古诗登楼高中写景 黄庭坚的简介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

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

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

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登快阁》黄庭坚 古诗翻译及注释翻译我并非大器,只会敷衍官事,忙碌了一天了,趁着傍晚雨后初晴,登上快阁来放松一下心情。

举目远望,时至初冬,万木萧条,天地更显得阔大。

而在朗朗明月下澄江如练分明地向远处流去。

友人远离,早已没有弄弦吹箫的兴致了,只有见到美酒,眼中才流露出喜色。

想想人生羁绊、为官蹭蹬,还真不如找只船坐上去吹着笛子,漂流到家乡去,在那里与白鸥做伴逍遥自在岂不是更好的归宿。

注释[1] 快阁:在吉州泰和县(今属江西)东澄江(赣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著称。

此诗作于元丰五年(1082)作者任泰和令时。

[2]痴儿了却公家事:意思是说,自己并非大器,只会敷衍官事。

痴儿,作者自指。

《晋书·傅咸传》载杨济与傅咸书云:“天下大器,非可稍了,而相观每事欲了。

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作痴,复为快耳。

”这是当时的清谈家崇尚清谈,反对务实的观点,认为一心想把官事办好的人是“痴”,黄庭坚这里反用其意,以“痴儿”自许。

了却,完成。

[3]东西:东边和西边 。

指在阁中四处周览。

[4]倚:倚靠 [5]落木:落叶[6]澄江:指赣江。

澄,澄澈,清澈。

[7]“朱弦”句:《吕氏春秋·本味》:“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朱弦:这里指琴。

佳人:美人,引申为知己、知音。

[8]“青眼”句:《晋书·阮籍传》:“(阮)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

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

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

”青眼:黑色的眼珠在眼眶中间,青眼看人则是表示对人的喜爱或重视、尊重,指正眼看人 。

白眼指露出眼白,表示轻蔑。

聊:姑且。

[9]弄:演奏[10]与白鸥盟:据《列子·黄帝》:“海上之人有好沤(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

其父曰:‘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

’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

”后人以与鸥鸟盟誓表示毫无机心,这里是指无利禄之心,借指归隐。

《登快阁》黄庭坚 古诗赏析这是黄庭坚在太和知县任上《登快阁》黄庭坚 古诗时所作的抒情小诗。

一般说来,文章或诗歌开头往往较难,以致有的文学家常将其开头处砍去,这是因为开头处,作者还没有和作品的情境融为一体,因而容易作态。

黄山谷此诗起首,用通俗口语娓娓道来,但又能构思奇妙,引人入境。

诗人说,我这个呆子办完公事,登上了快阁,在这晚晴余辉里,倚栏远眺。

这二句,看似通俗浅近,却包涵着极为丰富的内容:前句是用《晋书·傅咸传》所载夏侯济之语, 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

了事正坐痴,复为快耳! 后句用杜甫 注目寒江倚山阁 及李商隐 万古贞魂倚暮霞 之典,还多有翻新出奇之妙。

痴儿 二字翻前人之意,直认自己是 痴儿 ,此为谐趣之一; 了却 二字,渲染出了诗人如释重负的欢快心情,与 快阁 之 快 暗相呼应,从而增加了一气呵成之感此为妙用二; 倚晚晴 三字,更是超脱了前人的窠臼。

杜诗之 倚 ,倚于山阁,乃实境平叙;李诗之 倚 ,主语为 万古贞魂 ,乃虚境幻生而成;黄诗之 倚 ,可谓虚实相兼;诗人之 倚 ,乃是实景,但却倚在无际无垠的暮色晴空。

读此三家,宛如一幅艺术摄影,在晚霞的逆光里,诗人与亭阁的背影...... 不仅如此, 倚晚晴 三字,还为下句的描写,作了铺垫渲染,使诗人顺势迸出了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的绝唱。

远望无数秋山,山上的落叶飘零了,浩渺的天空此时显得更加辽远阔大,澄净如玉的澄江在快阁亭下淙淙流过,一弯新月,映照在江水中,显得更加空明澄澈。

这是诗人初《登快阁》黄庭坚 古诗亭时所览胜景的描绘,也是诗人胸襟怀抱的写照。

读这样的诗句,不禁使人想起杜甫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和谢眺 余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 的名句。

但黄山谷之句,既汲取了前辈的养料加以锻炼熔造,又是新的境界再现。

所以前人曾评此二句道: 其意境天开,则实能劈古今未泄之奥妙。

(张宗泰《鲁斋所学集》) 五、六二句,是诗人巧用典故的中句。

前句用伯牙捧琴谢知音的故事。

《吕氏春秋·本味篇》载: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后句用阮籍青白眼事。

史载阮籍善为青白眼, 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 ,见所悦之人, 乃见青眼 (《晋书·阮籍传》)。

诗人这二句大意是说,因为知音不在,我弄断了琴上的朱弦,不再弹奏,于是只好清樽美酒,聊以解忧了。

此处 横 字用得很生动,把诗人无可奈何、孤独无聊的形象神情托了出来。

结句诗人说自己希望能坐上归船,吹弄着悠扬的长笛,回到那遥远的故乡——我的这颗心呵,早已和白鸥订好盟约了。

从全诗的结构看,这个结尾是相当精彩的:起首处诗人从 痴儿了却官家事 说起,透露了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对《登快阁》黄庭坚 古诗亭欣赏自然景色的渴望;然后,渐入佳境,诗人陶醉在落木千山,澄江月明的美景之中,与起首处对 公家事 之 了却 形成鲜明对照;五、六句诗人作一迭宕:在良辰美景中,诗人心内的忧烦无端而来,诗人感受到自己的抱负无法实现、自己的胸怀无人理解的痛苦。

那么,解脱的出路何在呢?这就很自然地引出了诗人的 归船 、 白鸥 之想。

这一结尾,不但呼应了起首,顺势作结,给人以 一气盘旋而下之感 (潘伯鹰评语)。

而且意味隽永,让人想象无穷。

全诗明白如话,因景抒情寄慨,字字紧扣,层层关联,用典贴切,无一字无来处,体现了江西诗派用字新奇、笔力雄健的特点。

此诗极受后人称赏。

姚鼐称此诗 豪而有韵,此移太白歌行于七律内者 ;方东树评析说: 起四句且叙且写,一往浩然,五、六句对意流行。

收尤豪放。

此所谓寓单行之气于排偶之中者。

这些评析都是十分切中肯綮的。

翁方纲评黄山谷诗云: 坡公之外又出此一种绝高之风骨,绝大之境界,造化元气发泄透矣。

细吟此诗,当知无愧。

黄庭坚作诗以学杜甫为宗旨,专意学其“拗句”;又提倡“无一字无来处”而“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从而形成独具风格的“山谷体”。

体现其特征的作品如: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

牛砺角尚可,牛斗残我竹。

(《题竹石牧牛》) 对“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的赏析“远望群山,落木萧萧。

天空开阔明朗,眺望江水,澄净江面上的月色皎洁明净。

这种景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厌倦和投身自然的愉悦。

《登快阁》黄庭坚 古诗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时黄庭坚在吉州泰和县(今属江西)任知县,公事之余,诗人常到“澄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得名”(《清一统治·吉安府》)的快阁览胜。

此时作者三十八岁,在太和令任上已有三个年头。

黄庭坚名句推荐 儿大诗书女丝麻,公但读书煮春茶。

作者:黄庭坚:出自《送王郎》断崖苍藓对立久,冻雨为洗前朝悲。

作者:黄庭坚:出自《书摩崖碑后》袛应瘴乡老,难答故人情。

作者:黄庭坚:出自《十二月十九日夜中发鄂渚晓泊汉阳亲旧携酒追送聊为短句》春风旍旗拥万夫,幕下诸将思草枯。

作者:黄庭坚:出自《送范德孺知庆州》平生端有活国计,百不一试薶九京。

作者:黄庭坚:出自《送范德孺知庆州》乃翁知国如知兵,塞垣草木识威名。

作者:黄庭坚:出自《送范德孺知庆州》妙年出补父兄处,公自才力应时须。

作者:黄庭坚:出自《送范德孺知庆州》潭潭大度如卧虎,边头耕桑长儿女。

作者:黄庭坚:出自《送范德孺知庆州》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

作者:黄庭坚:出自《品令·茶词》湖水无端浸白云,故人书断孤鸿没。

作者:黄庭坚:出自《秋怀二首》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