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5-02-11 点击数:

【千问解读】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

出自宋代:苏轼的诗的《减字木兰花·莺初解语》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

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

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春天惜春木兰花 苏轼的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减字木兰花·莺初解语》苏轼 翻译及注释翻译黄莺开始啼叫,这初春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细雨蒙蒙,珍贵如油,滋润着草木,那刚刚长出的春草,远看一片嫩绿,近看却仿佛消失了。

不要推辞会醉倒在这个季节,有花而不去看它开放,就意味着人生很快消逝。

不要等待着春离开大自然,纷纷落花夹杂着绿色的苔藓。

注释1、初:刚刚。

2、解:能、知道。

3、语:这里指莺鸣,娇啼婉转,犹如说话。

4、酥:酥油。

5、近却无:近看什么色彩见不到。

6、休辞:不要推托。

7、颠倒:纷乱。

8、红英:落花。

《减字木兰花·莺初解语》苏轼 简析整首词可以这样理解:黄莺才刚刚懂得开口唱几句春天的歌,这是一年当中春色最好的时候吧。

天空下着如酥的小雨,嫩嫩的草尖刚刚冒出地面,在微雨里,眼前觉察不到它的存在,只有遥远望去,才发现有一层的绿铺在地面。

不要推辞会醉倒在这个季节。

花是不经开的,人是容易老的。

不要等到浓烈的春天回到大地时再触目伤怀,你我颠倒唏嘘、百般感慨在红英凋零、绿苔如茵之间。

从词中“莺初解语”的“初”字,“微雨”的“微”字,“草色遥看近却无”等语句可以看出,词中所写的春天的最美好时节是早春(或初春)。

这与韩愈原诗的意思相符。

如果把春天分成早春、阳春、晚春的话,那么在花开花落的特征上,与人生的兴衰就有可比性。

根据韩愈的意思,早春就是春天中最好的时令,苏轼采用了这一说,并且说要在这个时候“醉倒”,不要等待落花时节,触目伤怀,颠之倒之。

那么,读者可以揣测:趁年轻时潇洒走一回,及时把握青春年华,珍惜一生中最好的时光,及时行乐,不要到年老时后悔颠倒,无所作为,就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减字木兰花·莺初解语》苏轼 创作背景《减字木兰花》约作于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年)二月。

东坡时年28岁。

此时,东坡以覃恩迁大理寺寺丞。

赴任途中,过宝鸡,重游终南山。

其弟子由闻之,寄《闻子瞻重游终南山》诗,东坡次韵,并作此词以寄。

《减字木兰花·莺初解语》苏轼 鉴赏上片,写初春美好时光。

第一、二句点明初春的时令:“莺初解语”;点明初春地位:“最是一年春好处”。

接着三、四句就写初春美景:“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通过初春细雨滋润草根而转青色而转明丽这一细微变化,把如画的春光美景生动地描绘出来。

尤其是“草色遥看近却无”,观察得极为细致,描写得极为逼真。

因为远看刚刚返青的草芽,呈现青色;而近看草芽,则仍是黄色的了。

这自然不是东坡的发现,早在唐代,韩愈就注意到了,并写进他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中去了。

诗写道:“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东坡点化运用韩诗的传神之词句,用进上片,正好道出了初春的可贵,而又不露痕迹。

下片,劝人尽赏春光。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是说不要借“醉倒”沉醉之故,而拒绝去看春花。

不看春花,就意味着失去了花会给人的青春活力,意味着时光易逝,人走向衰老。

这是最大的人生误区。

“人生易老天难老”。

东坡的言辞中同样也充满了人生哲理。

东坡曾说“人生何以易此乐,天下谁肯从我归。

”何不改为“人生何以易此乐,及时看花春常归。

”“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带有醒世之意的恒言。

不要等到春离开人间吧。

否则,将是“红英”纷乱地夹杂着“绿苔”而失去春的魅力。

子由《闻子瞻重游终南山》诗一开头就说得好:“终南重到已春回,山木缘崖绿似苔。

” 苏轼名句推荐 父老得书知我在,小轩临水为君开。

作者:苏轼:出自《送贾讷倅眉》明眸皓齿谁复见,只有丹青余泪痕。

作者:苏轼:出自《虢国夫人夜游图》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

作者:苏轼:出自《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故人在其下,尘土相豗蹴。

作者:苏轼:出自《送顿起》客路相逢难,为乐常不足。

作者:苏轼:出自《送顿起》众中闻謦欬,未语知乡里。

作者:苏轼:出自《送金山乡僧归蜀开堂》临行挽衫袖,更尝折残菊。

作者:苏轼:出自《送顿起》佳人亦何念,凄断阳关曲。

作者:苏轼:出自《送顿起》独眠林下梦魂好,回首人间忧患长。

作者:苏轼:出自《捕蝗至浮云岭山行疲苶有怀子由弟二首·其二》霜风渐欲作重阳,熠熠溪边野菊香。

作者:苏轼:出自《捕蝗至浮云岭山行疲苶有怀子由弟二首·其二》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