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相逢,登宝钗楼,访铜雀台。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5-02-10 点击数:

【千问解读】

何处相逢,登宝钗楼,访铜雀台。

出自宋代:刘克庄的诗的《沁园春·梦孚若》 何处相逢,登宝钗楼,访铜雀台。

唤厨人斫就,东溟鲸脍,圉人呈罢,西极龙媒。

天下英雄,使君与操,余子谁堪共酒杯。

车千乘,载燕南赵北,剑客奇才。

饮酣画鼓如雷。

谁信被晨鸡轻唤回。

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

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

披衣起,但凄凉感旧,慷慨生哀。

壮志抒怀思念壮志难酬豪放记梦沁园春 刘克庄的简介 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

字潜夫,号后村。

福建莆田人。

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

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

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沁园春·梦孚若》刘克庄 翻译及注释翻译我们在何处相逢?一同游览成阳的宝钗楼,又登上了曹操所建的铜雀台。

把厨师唤出来,让他把东海鲸鱼切成细片;把马夫叫出来,让他牵来西域的宝马。

天下的英雄,除了你我二人,还有谁配与我们饮酒抒情。

我们准备千辆马车,网罗大江南北的侠士奇才!畅饮之后,酣然大醉,耳边响起了如雷的画鼓声。

谁料想,美梦被雄鸡的轻啼声惊醒。

感慨自己的一生就要过去,但是还没有建立功名。

难道非要等到书生老后,建功立业的时机才会到来。

如果威名赫赫的李广将军,可以遇到珍惜人才的高祖皇帝刘邦,区区一个万户侯又算什么!披上衣服起床,只觉得凄凉孤寂,于是更加怀念亡友,在感慨中心生哀伤。

注释⑴孚(fú)若:方孚若,名信儒,福建莆田人,以使金不屈著名。

著作有《南冠萃稿》等。

⑵宝钗楼:汉武帝时建,故址在今陕西咸阳市。

⑶铜雀台:曹操时建,故址在今河南临漳县西南。

⑷斫(zhuó):用刀砍。

⑸东溟(míng):东海⑹脍(kuài):切细的肉块。

⑺圉(yǔ)人:养马的官。

⑻西极:指西域,古时名马多来自西域。

龙媒:骏马名。

⑼使君:古时对州郡长官的称呼。

这里指刘备。

操:曹操。

⑽余子:其他人。

⑾乘(shèng):古时一车四马叫乘。

⑿燕(yān)南赵北:指今河北山西一带。

⒀剑客:指剑术和武艺出众者。

⒁画鼓:一作“鼻息”。

画,鼓上文饰。

⒂谁信:谁想,谁料。

⒃李将军:指西汉名将李广。

高皇帝:指汉高祖刘邦。

⒄万户侯:《史记·李将军列传》载,李广曾与匈奴作战七十余次,以勇敢善战闻名天下。

他虽有战功,却未得封侯。

《沁园春·梦孚若》刘克庄 赏析上片是叙述梦中的景象和他同朋友方信孺的胸襟抱负;但是,作者对于南宋小朝廷那种求和屈辱的政策之不满,已洋溢在纸墨之上,语气在含蓄之中闪烁着尖刻的讽刺。

南宋时,宝钗楼和铜雀台都落入金人手中,刘克庄和方信孺都没有到过。

但刘克庄故意举出这两个地方,意在表示两人平日都没有忘怀北国河山,两地名胜于是很自然就在他二人的梦中出现了。

“唤厨人斫就”四句,写出梦境里的浪漫性。

这是作者有意虚构的情境,这段描写在虚构之中还可看出一点真实的影子。

这里着力写出梦中人的豪情胜概,写法上很有点浪漫主义气派;又因为是写梦境,所以使人不觉得是过分夸张失实。

借用曹操“煮酒论英雄”的掌故,是以“天下英雄”自许,又是对挚友方孚若的论评。

作者希望能够有千辆大车,迎接这些燕南赵北的剑侠奇才,共同收复北方的失地。

这里点出“燕南赵北”,又回应了上文的“登宝钗楼”和“访铜雀台”,使人了然知道作者“登”与“访”的用意,并不只是看望一下祖国北部河山。

所以在文字结构上,又是彼此呼应,正如“常山之蛇”,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其首又应。

足见作者行文的细密。

作者结合实际生活,融会历史题材,虚实结合,而以虚为主,表现出豪迈爽朗的气魄北方的豪杰之士了。

词的下片写梦醒之后的现实景象。

“饮酣画鼓如雷,谁信被晨鸡轻唤回”,晨鸡无情地唤醒美梦,使作者不得不面对现实。

梦境值得留恋,但实际生活的境遇却如此残酷无情。

“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

这是作者与方孚若共有的无奈叹息,但决不是绝望悲鸣。

在刘克庄所处的时代,南宋王朝已处于日薄西山、奄奄一息的境地。

他一生经历了孝宗、光宗、宁宗、理宗、度宗五朝,仕途历尽波折,他曾四次被罢官,因此,怀才不遇之感,黍离哀痛之情,在他的诗词在中常有流露。

“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作者还怀有强烈的愿望,幻想能像李广那样在国家多事之秋建功立业。

作者在表现思想矛盾、表达一贯的爱国感情时,用的不是平铺直叙的手法,巧妙地引用历史典故,做到虚实相彰,使主题思想表达得更加充分、深刻。

这三句话基本上引用《汉书·李将军列传》的原文,字句相差不多,只是把《汉书》原文稍加点改,用在词中,显得自然妥贴,同时赋予这个典故新的含意。

时局是如此危急,国家处在多事之秋,正该起用李广这样的名将;而现实情况却恰恰相反,贤才能臣根本就是报国无门,这怎能不叫人“披衣起,但凄凉感旧,慷慨生哀”呢?这首词下片抒发的正是作者这种真情实感。

挚友已乘鹤西归,恢复国家统一的大业更难以实现,感旧生哀,一腔凄凉悲愤的感情发泄无遗,伤时忧国的思想就是这样被充分地表现出来。

下片描写以实为主,跟上片恰成强烈的对比。

作者巧妙地引用历史典故,做到虚实相彰,使主题思想表达得更加充分、深刻。

这首词充分体现了作者“拳拳君国”和“志在有为”的气慨,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

《沁园春·梦孚若》刘克庄 创作背景这首词作于南宋理宗淳祜三年(1243),因梦已故世21年的挚友方孚若而作。

刘克庄名句推荐 卧闻儿女夸翁健,诗句年光一样新。

作者:刘克庄:出自《戊午元日二首》人散市声收,渐入愁时节。

作者:刘克庄:出自《生查子·元夕戏陈敬叟》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

作者:刘克庄:出自《贺新郎·端午》多少新亭挥泪客,谁梦中原块土。

作者:刘克庄:出自《贺新郎·送陈真州子华》年年跃马长安市。

客舍似家家似寄。

作者:刘克庄:出自《玉楼春·戏林推》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

作者:刘克庄:出自《玉楼春·戏林推》易挑锦妇机中字。

难得玉人心下事。

作者:刘克庄:出自《玉楼春·戏林推》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

作者:刘克庄:出自《贺新郎·九日》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

作者:刘克庄:出自《贺新郎·九日》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

作者:刘克庄:出自《沁园春·梦孚若》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何处相逢,登宝钗楼,访铜雀台。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