辇毂繁华事可伤,师师重老过湖湘。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5-01-25 点击数:4

【千问解读】

辇毂繁华事可伤,师师重老过湖湘。

出自宋代:刘子翚的诗的《汴京纪事》 辇毂繁华事可伤,师师垂老过湖湘。

缕衣檀板无颜色,一曲当时动帝王。

古诗三百首咏史怀古怀古咏史 刘子翚的简介 刘子翚(huī)(1101~1147)宋代理学家。

字彦冲,一作彦仲,号屏山,又号病翁,学者称屏山先生。

建州崇安(今属福建)人,刘韐子,刘子羽弟。

以荫补承务郎,通判兴化军,因疾辞归武夷山,专事讲学,邃于《周易》,朱熹尝从其学。

著有《屏山集》。

《汴京纪事》刘子翚 古诗翻译及注释翻译帝京当年是多么地繁华热闹,回想起来,使人无限地伤感;李师师也老了,漂泊流落在湖湘的民间。

旧时的舞衣与檀板都黯然失色,饱受了风蚀尘染;有谁相信,她当年轻歌一曲,能使君王倾倒迷乱?注释⑴汴京:今河南开封,是北宋都城。

⑵辇(niǎn):皇帝的车驾。

古以“辇下”指京城。

毂(gǔ):车轮中心,有洞可以插轴的部分,同“辇”借指汴京。

⑶师师:李师师,汴京人。

传幼年为尼,后为妓,色艺动京师。

宋徽宗常微行临幸其家。

后入宫,封瀛国夫人。

汴京破,有的记载说她自杀,大多数典籍都说她流落南方。

《青泥莲花记》说“有人遇之于湖湘间,衰老憔悴,无复向时风态”,与此诗描写吻合。

湖湘,洞庭湖、湘江一带。

⑷缕衣:金缕衣,用金线盘绣的舞衣。

檀板:唱歌时用来打拍子的檀木拍板。

《汴京纪事》刘子翚 古诗创作背景靖康二年(1127),金兵攻占了北宋都城汴京,掳走了徽、钦二帝。

诗人满怀悲怆的心情,挥笔记下了汴京失守前后的一段史事,成《《汴京纪事》刘子翚 古诗》诗二十首,这是最后一首。

《汴京纪事》刘子翚 古诗赏析《《汴京纪事》刘子翚 古诗》诗二十首,痛感山川破碎,国家受辱,表达自己的忧伤与愤慨。

这里选的是最后一首。

刘子翚写汴京的组诗,大多数通过今昔对比,列举熟知的事与物来抒发兴亡之感,所以在这首诗中举李师师的遭遇以表现汴京昔日的繁华已烟消云散。

诗从李师师目前情况写起,说艳名压倒平康的李师师,在乱后流落湖湘,久经磨难后,颜色憔悴,歌喉也非复当年。

诗感叹:李师师往时歌舞时所穿的金缕衣、所用的檀板现在仍在用,但都已经陈旧了,谁能相信她当年曾以美貌与伎艺使君王倾倒呢?诗写的虽然是人,主题却是从人的经历上反映国家遭受的不幸,达到了以李师师为典型反映社会动乱的目的。

通过描写往昔闻名的歌手、妓女寄托盛衰之感的七绝,在唐代就有不少出类拔萃的作品,最出名的是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诗云:“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写安史乱后,名歌手李龟年流落江南,杜甫与他相会,回想起开元盛世,不胜唏嘘。

诗将今昔盛衰之感,隐藏在字里行间,使人黯然欲泪,如以“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反衬相遇的难堪,以“又逢君”点出今昔,烘托出感伤,都很见锤炼。

刘子翚这首诗在主题上承继前人,但一开始就直述“辇繁华事可伤”,虽简捷明快,与杜诗比,就少了含蓄。

刘子翚这首诗在写作手法上则与温庭筠《弹筝人》更接近,温诗云:“天宝年中事玉皇,曾将新曲教宁王。

钿蝉金雁皆零落,一曲伊州泪万行。

”在结构、布局及内容命意上,二诗都有相同之处。

刘子翚名句推荐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辇毂繁华事可伤,师师重老过湖湘。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