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人间何处去,旧欢新梦觉来时,黄昏微雨画帘垂。
【千问解读】
张曙的简介 张曙 (772-846),小字阿灰,一作阿咸,南阳(今属河南)人。侍郎张祎之从子。
(一说侄)。
唐昭宗龙纪元年(889年)进士,官至拾遗。
曙工诗善词,才名籍甚。
颇为乡里所重。
词传一首,或疑张泌作。
《浣溪沙·枕障薰炉隔绣帷》张曙 翻译及注释翻译枕边薰炉的香烟在帐幕飘袅,两年来我整天苦苦地怀念你。
明月和杏花明自我的心思。
我为了寻你走遍天上人间,终于与你重新欢聚在一起,醒来才知道这又是在梦里。
如今正是小雨纷飞的黄昏,画帘默默无声凄清地低垂。
注释1、枕障:枕头和屏障。
2、薰(xūn)炉:用来熏香或取暖的炉子。
3、杏花明月:杏花每年春天盛开,月亮每月一度圆缺,故以之拟指岁月时间。
4、始应知:才能知,或正可知。
5、天上人间:天上和人间。
6、觉:醒。
7、画帘:精绣、垂彩之帘。
《浣溪沙·枕障薰炉隔绣帷》张曙 赏析词的上阕看似平淡,然而有些地方也颇见精巧。
如首句的“隔”字,既交代了室内枕屏、薰炉与绣帷间的位置,更使人生出一种人去楼空、远隔天涯的联想。
第三句,杏花明月用来作为春秋季节的特征,并且用拟人的手法赋予它们人的感知,点明只有杏花明月深知作者的相思之苦。
这样写,的确为词的意境增添了一分落寞与惆怅。
词的下阕构意佳妙。
代为设想爱姬已逝,却不愿信其逝,故着一问句,愈见其恍惚哀恸之态。
下面两句更妙,旧日的欢情只有在新梦中重现,正当缠绵悱恻之际,忽然醒来,惟有“枕障薰炉隔绣帷”,此时的悲哀之情可想而知。
但作者到此意犹未足,再着力添上一笔,醒来之时,正值黄昏,画帘低垂,雨声沥沥,真是到了“此恨绵绵无绝期”的境界。
古人曾说,词起结最难,而结尤难于起,如这首词的结句,不仅为全词增添了画意诗情,并且给人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想象余地,真是所谓词家本色,故能打动悼亡者之心。
纵观全词,词的上片先写悼亡、相思之情,枕障、薰炉、绣帷依然如故,但物在人非。
面对有情之物,悼亡之人仿佛看到了昔日爱姬。
遐想当年,他与爱姬情之融融,爱之切切。
深情所系,爱姬逝去的两年之中,每日情思袅袅,过往的回忆使他无法忘怀,不禁邀请春花、明月与之共语。
因这情,花知、月知、天知、地知,如此深切的感情确实哀婉动人。
下片写梦中相会,情到深处,悼亡人竟不信爱姬已逝,上天入地苦苦寻觅,但都成空,只好在梦乡重温旧情,而这往日的欢乐,又仿佛别添几分新鲜。
这新鲜,是经年之后爱情的一种升华。
全词写得真切、自然、哀婉动人。
张曙名句推荐 枕障薰炉隔绣帷,二年终日苦相思,杏花明月始应知。
作者:张曙:出自《浣溪沙·枕障薰炉隔绣帷》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