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马精神是什么?蒙古马精神指的是哪十六个字?

什么是蒙古马? 蒙古马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马品种之一,具有独特的品格和精神。
内蒙古有句谚语:千里疾风万里霞,追不上百岔的铁蹄马。
蒙古马虽体形矮小,但身躯粗壮,生命力
【千问解读】
什么是蒙古马精神?蒙古马精神指的是什么?大家最近一定听到过蒙古马精神,那么,蒙古马精神是什么精神呢?蒙古马是什么样的马?常说的16个字的蒙古马精神都是哪16个字,下面就来了解一下。
什么是蒙古马?
蒙古马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马品种之一,具有独特的品格和精神。
内蒙古有句谚语:“千里疾风万里霞,追不上百岔的铁蹄马。
”蒙古马虽体形矮小,但身躯粗壮,生命力顽强,任何恶劣气候和环境都阻挡不住蒙古马的步伐。
在风霜雪雨的大草原上,能不畏艰辛、纵横驰骋、屡建奇功,铸就了蒙古马独特的品格和精神。
超强的耐力,是蒙古马与其他品种的马最大的不同。
蒙古马在长途奔袭中,会用一种特殊的“走马”步伐,可以日夜兼程并保持同样的速度。
由于耐力超强,蒙古马常承担着驿站传输等特殊任务。
在艰苦的自然环境中,蒙古马以坚韧不拔的毅力,穿沙漠过雪原。
在行军时,如果需要赶路,一声令下,蒙古马便会以“走马”步伐日夜前行不需长时间休息,还能在三十天之内都保持同样的速度。
“英雄洪古尔的坐骑用马尾击翻了有毒的酒杯,挽救了英雄的生命。
”蒙古族著名的史诗《江格尔》曾这样描述蒙古马,蒙古马刚烈剽悍,对主人和故乡却有着无限的忠诚和眷恋,甚至不惜牺牲自我去挽救主人的生命。
据文献记述,蒙古族著名作家尹湛纳希在返乡途中不幸落马,昏厥之际,其坐骑与扑过来的两只狼殊死搏斗,最终挡住狼的进攻,成功保护了主人。
什么是蒙古马精神?
“蒙古马精神”不是凭空产生的,是通过历史积淀形成的,在历史长河中有着具体、生动的体现。
蒙古族有句谚语,“好马登程奔到头,好汉做事做到头”,说明一旦有了实践目标,绝不能半途而废。
在《江格尔》中,蒙古马是奋斗不止、自强不息的象征;在内蒙古大草原上,蒙古马是一马当先、勇往直前的代表。
蒙古马的优秀品质早已深深镌刻在草原儿女的灵魂深处,在草原文化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这种“蒙古马精神”刻骨铭心,世世代代鼓舞着草原人民,融入到草原人民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精神之中。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
随着时代的发展,“蒙古马精神”的内在价值和现实意义日益凸显。
坚韧不拔。
蒙古民族素有“马背上的民族”之称,而历史上始终托起蒙古民族的就是蒙古马。
蒙古马与其他品种的马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其具有超强的耐力,特别擅长艰苦跋涉。
在艰苦的自然环境中,蒙古马不畏寒暑、不惧艰险,以坚韧不拔的毅力,穿沙漠过雪原,驰骋在广袤的蒙古高原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传奇。
勇往直前。
内蒙古民谚说:“千里疾风万里霞,追不上百岔的铁蹄马”。
在边疆少数民族发展史上,蒙古马常常担负着转牧场、踏坚冰、战疆场等重任,只要接受指令,就无所畏惧、勇往直前,它的足迹可谓踏遍北方大草原的每一寸土地。
在古代,成吉思汗统帅的蒙古军队之所以能取得非凡的战绩,都跟蒙古人的坐骑——蒙古马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历史资料描述,经过调教驯化的蒙古马,在战场上不惊不诈,勇猛无比,任何障碍都阻挡不住它的凌厉步伐。
可以说无论是在战场上还是在日常劳作中,蒙古马都鲜明地体现了昂扬锐气、奔腾不息的突出特征。
忠于职守。
马作为有灵性的动物,在蒙古民族的生活中历来有忠于主人、忠于职守的美誉,被称为“义畜”。
从古至今,蒙古马虽然生性刚烈剽悍,但对主人和故乡却充满着无限的忠诚和眷恋,甚至不惜以自我的牺牲来挽救主人的生命。
甘于奉献。作为边疆各族人民的亲密伙伴,无论条件多么艰苦,无论旅途多么遥远,无论负担多么沉重,蒙古马都默默承受。
战场上、旅途中、田间里、赛场上,我们都能看到蒙古马付出的辛勤汗水。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马奶成为游牧民生存的依靠。
史籍记述:“饮马乳以塞饥渴,凡一牝马之乳,可饱三人。
”另据记述,军队在日夜兼行或完全断粮的时候,士兵可刺穿乘马背部静脉吸取一点血,从而继续自己的征程。
值得大书特书的是,在中国革命史上,内蒙古骑兵师曾以蒙古马为依托,在解放战争中浴血奋战,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下了汗马功劳,这其中蒙古马与骑兵一起作出了重大牺牲和贡献,应该说功不可没。
“蒙古马精神”的力量,归根结底是中华民族信念的力量。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刻都更需要“吃苦耐劳”的韧劲和“勇往直前”的干劲,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刻都更需要“蒙古马精神”这样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是战胜艰难险阻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十六个字的蒙古马精神
蒙古马精神可以概括为:坚韧不拔、勇往无前、忠于职守、甘于奉献。
推荐阅读:
西迁精神是什么?
学习五四精神心得体会
2020全国两会精神心得体会
为什么说老马识途?
曾经的蒙古军队用过哪些武器?
这种彪悍的战斗力,并非只是单方面的突出,而是蒙古军队在多方面都占有优势。
从单兵作战能力,到武器、后勤等方面,都没有明显的短板。
尤其是武器,作为的蒙古军队,并没有把武器局限在弓马射箭上,而吸纳其他军队的优点,学习他们的武器,提高自己的战斗力。
在蒙古军队使用的武器中,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单兵作战使用的冷兵器:刀、枪矛、棍棒、斧、弓、弩。
这些武器在蒙古军队中,都有一些自己的特点。
蒙古军队使用的刀,轻便锋利,尖顶薄刃,且刀刃只开一面,被称为“环刀”。
从造型看,很像波斯人、阿拉伯人的用刀。
跟剑相比,刀更适合骑兵的冲刺砍杀,适合近战使用。
所以,蒙古军队虽然有使用剑,但并不普遍。
根据《黑鞑事略》记载,蒙古人“论其长技,弓矢为第一,环刀次之。
” 蒙古人使用的枪矛,跟中原兵刃也有不同。
《黑鞑事略》的作者彭大雅出使蒙古时,曾经看到蒙古人使用的长矛“有长短枪,刃扳如凿,故着物不滑,可穿重札。
” 这是当时蒙古长矛的特点,在铁颈处有一个钩,可以把敌人从马上钩下。
而且,蒙古军队还使用一种两头皆有枪头的长矛,同样跟中原有很大不同。
棍棒则是常见的样式居多。
有木棒、白棒、铁棒等。
较为特别的是“锤”。
这种武器没有数百斤重,只是会在杆的末尾多一个金属锤。
斧也是蒙古军队作战时必备的武器。
但是,肯定没有弓箭对于蒙古军队的普及。
军队中所有人,都能熟练使用弓箭。
这是必备技能。
每个士兵都会配备两到三张弓,或者至少一张好弓。
他们的箭袋也会随时装满。
为了保证远征途中,箭头的锋利,士兵会随身带着锉刀,保持锋利。
弩则是从中原传过去的。
弩在时期,开始在蒙古军队内使用。
不过,因为蒙古军队弓箭的普及,以及后来火器的出现,弩的使用范围缩小。
而火器和抛石机,则是蒙古军队常用的第二类武器。
蒙古军队最早使用火器的历史,可以追述到第二次西征期间。
当时拔都统帅蒙古军队,进攻波兰。
在围攻波兰城市时,蒙古军队曾使用一种名为“毒药烟球”的火药武器,波兰军队死伤狼藉。
在与宋军交战的过程中,蒙古军队也曾多次使用火炮。
《》记载:‘’命顺风擎金汁炮入城,烧屋舍,烟焰撩天,城遂破。
”现今世界保存最好的管形火铳实物,就是当年蒙古军队使用的武器。
图为 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首都萨马尔 跟火药武器一样,抛石机的使用,也是从其他国家传来的。
当蒙古军队进攻那些有坚固城池的国家时,成吉思汗发现,过去以骑兵弓箭为主时使用的战术,有很大缺陷。
抛石机的出现,可以弥补战术的不足。
它对于攻破攻敌方城池,极为有利。
比如蒙古军队中曾经使用的“回回炮”,可以发射100多斤的石弹丸。
在火炮没有盛行的年代,这种抛石机不仅可以摧毁敌人的城墙,对敌人军心震撼极大。
根据记载,“其回回炮甚猛于常炮,用之打入城,寺观楼阁尽为之碎。
” 上面说的这些,都是蒙古军队在陆地上使用的武器。
最后一类,则是水上使用的武器。
蒙古军队中,曾有一种古法,用动物皮毛制成渡河的浮囊,名为“浑脱”。
不过,这种“浑脱”虽然便捷,却不适合大型作战。
可是,蒙古帝国的版图在不断扩大。
用战船征服,势在必行。
尤其是跟交战,长江天险,没有战船帮助,根本。
蒙古军队开始学习的造船术,大规模建造战船。
当时使用的尖底海船,已经可以做到远洋航行。
所以,蒙古军队才会在忽必烈时期大规模建造战船,准备出海征伐。
除了尖底海船,蒙古军队还曾使用过“沙船”。
这种船适合水浅多沙滩的航道航行。
因为宋元时期,造船技术提高,这种船只抗沉性提高,可适用于江河湖海中,航程能远达非洲。
蒙古军队正是在这些优势的积累上,逐渐强大,才最终获得纵横欧亚大陆的实力,成为13世纪时的强者。
随机文章没周瑜、陆逊的战功怎当都督?鲁肃靠「榻上策」助孙权称帝特岗汀机场降落事故,每月4架飞机冲出跑道台风战斗机性能参数详解,成本6000万欧元可外挂13枚导弹美国nasa最新发现血月,超级蓝血月时隔150年再现天空盘点二战十大废柴武器,600毫米的卡尔臼炮摧毁一栋楼(重达124吨)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之战简介是怎么回事?战争的背景是什么样的
为之后的蒙古向外扩张打下基础。
背景 辽及北宋时期,在蒙古高原上分布着几个强大的游牧部落,如蒙古、塔塔儿、篾儿乞等,其中最强盛的、社会发展程度最高的部落集团,是漠北中部的克烈部和西部的乃蛮部。
蒙古各部贵族为了抢夺草原、财产和奴隶,相互间展开了长期的、激烈的部落战争。
成吉思汗,本名铁木真,孛儿只斤氏,姓孛儿只斤,乞族后裔,,追上庙号太祖。
在蒙语中,“成吉思”是“大海”的意思,颂扬他和海洋一样伟大。
生于1162年,卒于1227年。
1206年,进位蒙古帝国大汗,统一蒙古各部落。
在位期间,征服地域西达黑海海滨,为世界历史上著名的横跨欧亚两洲的大帝国之一,1995年12月31日成吉思汗被美国《邮报》评选为“千年风云第一人”。
这个结论是依据“人类文上第二个1000年(1000—1999年)中,何人缩小了地球、拉近了世界”的标准而产生的。
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们在40多年时间里连续发动一系列西征战争,建立起庞大的蒙古帝国,将东方和西方连为一体。
“千年第一人”当之无愧。
在诗中赞叹道:“天兵饮马西河上,欲使西戎献驯象。
旌旗蔽空尘涨天,壮士如虹气千丈。
秦王汉武称兵穷,拍手一笑儿戏同。
”在耶律楚材看来,蒙古军西征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穷兵黩武的。
随机文章照兵马俑为什么不吉利,和兵马俑合影不吉利/秦始皇陪葬品淫欲魔王阿斯莫德,诱骗俊美人类关至第二层地狱(至上四柱之一)ufo为什么都是圆的?阻力更小/转向升降更灵活(科学分析)揭秘大自然中神奇的龙卷风,一出现就是毁天灭地/人被卷飞铁定没命平常的日子可以上坟吗,随时都可以去上坟/亲人在天之灵保佑你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