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基计划是什么意思?高考强基计划解读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4-09-28 点击数:
简介:近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也称强基计划),明确指出2020年起,不再组织开展高校自主招生工作。

那么,什么是强基计划?强基计划的试点高校有哪些?高考强基计划该怎么解读呢?为了帮助大家了解强基计划是什么意思,特为大家整理了高考强基计划解读, 强基计划是什么意思? 强基计划即高校开展的基础学科招生计划。

【千问解读】

  近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也称“强基计划”),明确指出2020年起,不再组织开展高校自主招生工作。

那么,什么是“强基计划”?“强基计划”的试点高校有哪些?高考强基计划该怎么解读呢?为了帮助大家了解强基计划是什么意思,特为大家整理了高考强基计划解读,

强基计划是什么意思,2020高考强基计划解读


  强基计划是什么意思?

  强基计划即高校开展的基础学科招生计划。

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强基计划的特点

  在“综合评价”基础上,吸收原“自主招生”的优点。



  ①改变原自主招生“降分录取”的做法。



  取消了竞赛证书、论文、专利等作为入围高校考核条件的做法,以学生高考成绩作为依据。



  ②考核安排在高考成绩发布后。



  高考出分后,根据高考成绩确定入围名单,入围学生参加高校组织的考核。



  高校将考生的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折合成综合成绩,由高到低顺序录取,体现对学生更加全面综合地评价。



  其中,高考成绩的占比不得低于85%。



  强基计划的招生定位是什么?

  强基计划主要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由有关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



  “强基计划”的试点高校有哪些?

强基计划是什么意思,2020高考强基计划解读


  目前,参与“强基计划”的试点高校只有36所,高考分数将是高校“强基”招生选拔时的重要参考依据。

具体名单如下: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国防科技大学

  2019年自主招生有90所,“强基计划”试点学校减少到36所高校,教育部鼓励顶尖高校发展的意图非常明显,未来,不同高校之间差距更大。



  强基计划的招生程序

强基计划是什么意思,2020高考强基计划解读


  如何确保强基计划招生的公平公正?

  强基计划将进一步严格规范招生程序,建立更高水平的公平保障机制。



  一是严格高校考核。



  按照国家教育考试有关要求组织实施高校考核,笔试、面试安排在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进行。

面试采取专家、考生“双随机”抽签的方式,全程录音录像。



  二是完善信息公开公示。



  规范公开内容,主动接受监督。



  三是加强违规违纪查处。



  将强基计划纳入巡视和督导工作范围,建立动态准入退出机制。

对于违规违纪行为,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强基计划是什么意思,2020高考强基计划解读


  关于高考强基计划的详细解读

  1、强基计划吸收了原自主招生、综合评价的优点。



  强基计划主要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①综合素质优秀,或②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政策看似调整很大,但选拔的标准其实没变:

  ①竞赛、②综评,两条道路仍然清晰、明确。



  但应注意:

  综评才是主流,竞赛是“极少数”学生破格录取的通道。



  2、综合评价得到了政策支持。



  高考后,根据①高考成绩、高校②综合考核结果、③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折合成综合成绩。



  “强基计划”的录取模式,可以说就是强化版的“综合评价”。



  这几乎就是上海综评、浙江“三位一体”试点的成功做法,《意见》正式采纳、推广了浙江上海的好经验。



  不同之处是:浙江三位一体在高考出分前测试;“强基计划”则是4月报名,出分后进行高校考核(程序见附录2)。



  3、搞竞赛的学生,仍然有出路。



  极少数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有关高校可制定破格入围高校考核的条件和办法,并提前向社会公布。



  对于符合高校破格入围条件的考生,考生高考成绩应达到高校招生简章确定的要求,且原则上不得低于各省(区、市)本科一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



  自主招生虽然被取消,但竞赛学生仍有出路,但应注意只是极少数。



  积极探索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是单独制定培养方案。

二是畅通成长发展通道。



  这对于搞竞赛的偏科学生,更是利好。



  4、裸分考生仍是主流。



  “强基计划”的招生计划遵循“一校一策”原则。



  根据浙江“三位一体”经验来看,

  ①“高水平大学”,按照综合评价进行人才选拔,但同时会在普通批留出一部分计划。



  ②其他36所试点中的大部分高校,裸分录取应仍占招生计划的大部分。



  5、强基计划综合成绩的组成

  ①高考总分

  假设考生高考总分为750分,按比例折算=85分。



  假设高考成绩700分,折算是79.3分。



  ②高校综合考核结果、综合素质评价

  无非是两种:笔试、面试。



  最终两项成绩折算为15分。



  高考成绩既重要又不重要,最终的高校考核15分更重要。



  6、录取批次

  7月5日前,高校将考生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及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综合成绩,根据考生填报志愿,按考生综合成绩由高到低进行录取,并公示录取标准。



  强基计划录取批次,应属于本科提前批,在普通批次(本科一批)前进行。



强基计划是什么意思,2020高考强基计划解读


  强基计划和原自主招生有哪些区别?

  1、选拔定位不同

  自主招生主要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学生”,而强基计划主要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2、招生专业不同

  自主招生未限定高校招生专业范围;

  强基计划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安排招生。



  3、入围校考的依据不同

  自主招生的入围依据主要是考生的申请材料;

  强基计划的入围依据是考生高考成绩,极少数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有关高校可制定破格入围高校考核的条件和办法,并提前向社会公布。



  4、录取方式不同

  自主招生采取降分录取的方式,最低可降至一本线;

  强基计划将考生高考成绩(不低于85%)、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和综合素质评价等折算成综合成绩,从高到低顺序录取,体现对学生更加全面的考查。



  5、培养模式不同

  相关高校对自主招生录取的学生在培养方式上未作特殊安排;

  强基计划录取学生将实行小班化、导师制,并探索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畅通学生成长发展通道,实现招生培养良性互动。



  请点击“下一页”,阅读教育部发布《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



 

解析:晋平公死亡的真正真相是什么?

根据编年史的记载,晋平公在位的时间大概在公元前557年―公元前532年年间,也就是总共有25年左右。

那么,当年晋悼公逝世的时间是在公元前557年,当时晋悼公不到30岁,也就是29岁左右。

春秋时代14岁左右即可算作成年,可以娶妻生子,也就是说,晋平公继位的年龄界限最多是在15、16岁左右,加上其在位的25年时间,晋平公的死亡年龄大致在40岁前后。

跟其父晋悼公的作为相比,晋平公在史书中略为逊色。

《左传》中有段关于晋平公的记载,可看出晋平公之喜好。

‘近女室,疾如蛊。

非鬼非食,惑以丧志’,这个晋平公显然是个爱好美色的君主,以致于纵欲过度,在医家中有“淫生六疾统于阴阳”的说法,晋平公的身体数年之间即已亏空。

这个诊断来自秦国名医医和,他对晋平公说的话可谓是直接,幸好晋平公不是讳疾忌医的人,更不是那种疑心重重的人,因此对医和还算客气,向其请教治愈之法。

这个医和见晋平公谦卑,也便劝以“节制”之法。

医和对晋国的命运相当不看好,甚至在与朝臣赵武的对话中,还曾经批评赵武不懂得直谏君主,令其远离女色,只懂得代君主管理朝政大事,即便把晋国管理得井井有条,亦难阻止晋国没落的大势,毕竟此时的晋国卿大夫和公族团队都非常强大,君弱臣强并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医和可谓是一言中的,将晋国历代君主的最大症结给诊断出来了。

这在整个晋国历史上,君弱臣强的时代屡屡出现,便是三家即将分晋的预兆。

赵武也是个聪明人,毕竟医和本是名医,作为忠诚于晋国两代君主的权臣,他一方面对晋国的命运相当关注,一方面也非常担心自己父辈们的灾难又将在朝廷的权力争斗中发生,整日忙于政务,忧心忡忡,劳心费力,也便在当年驾鹤西去。

当时的医和有个非常精准的预言:"若诸侯服不过三年,不服不过十年,过是,晋之殃也",不出十年,晋平公果然就死掉了。

随机文章秦始皇陵是龙脉吗,挖秦陵破坏中华龙脉/中国技术太菜不敢挖美国nasa最新发现血月,超级蓝血月时隔150年再现天空揭秘希腊文物费斯托斯圆盘,4000年前老古董拥有241个神秘符号飞机迫降为什么要脱鞋,害怕鞋划破充气滑梯/影响飞机乘客逃生盘点太阳系边缘发现怪事,神秘金属信号证实外星人监测站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荀林父为什么没有被杀掉?他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又被称作“两棠之役”,这是发生在春秋时期的诸侯国晋国与之间的战争,最后的结局是晋国大败,而楚国取代了晋国,成为了春秋霸主。

晋国中军元帅荀林父是这次战役中晋军方面的总指挥,战役失败后,晋景公不但没有下令杀了他,反而还让其官复原职,这其中有什么隐情吗?晋景公不杀荀林父的原因是什么? 派荀林父出战的是晋成公,但当荀林父败仗回国以后,国君已经变成了晋景公。

之所以没有杀掉荀林父,会不会是由于晋国国君交替的结果呢?这一点我们不能否认,但是还要更加全面的去看待这个问题。

国君之间的交接,的确会造成国家政策的一些改变,晋景公和晋成公虽是父子,但是在执政方式上却大不相同。

晋成公求稳,因为他的国君之位是赵盾所拥立的,所以他极其依赖甚至是忌惮权臣赵盾的势力。

可是,晋景公不一样,他父亲晋成公在晋国经营了好些年,已经培养出了自己的一些势力,虽不能完全和的对抗,但总有资本了不是。

有了资本,胆子就有了呀!再加上,晋景公继位之前,权臣赵盾就已经死了。

赵氏势力相对来说降低了那么一点点,赵氏内部也发生了内斗。

赵朔和叔叔、赵同的政治观念不同,分歧很大。

而赵朔是个短命鬼,死的也很年轻,接下来赵氏就全部掌握在了赵括兄弟手里。

赵括兄弟中的老幺赵婴和赵朔的遗孀赵庄姬私通的奸情曝光,赵括放逐了赵婴,引起赵庄姬不满,导致晋国宗族和赵氏断交,赵氏失去了一把保护伞。

所以,在晋景公时期,他才能够将百年望族赵氏全族消灭,这就是他们父子经营多年以及晋国卿族倾轧共同作用的结果。

可以看出,晋景公和晋成公是不同的,他维护君权的决心更大,且政治手段更加强硬。

既然如此,那么荀林父打了败仗,使得晋国在以后的十多年中始终屈居楚国之下,霸主地位尽失,晋景公有胸襟能够原谅荀林父也是有可能的。

那么,荀林父在晋国是一个怎样的地位呢?他的背景如何? 荀林父是在晋国的原正卿郤缺死后,才正式担任正卿执政大夫的职位。

同时,荀林父还担任了晋国中、上、下三军中的中军将,即中军元帅,属于晋军中的最高指挥人。

也就是说,执政大夫郤缺死后,晋国高层政治集团六卿中,荀林父是职权和地位最高的那一个。

当初,晋灵公时期以及晋成公时期,赵盾都是晋国的执政大臣,赵盾死后,提拔了自己的盟友郤缺为正卿。

本来中军佐荀林父才是顺理成章成为中军元帅的人,但是赵盾专权多年,强制性的提拔了郤缺为中军元帅。

这一次,荀林父终于可以坐上六卿之首的位置,正准备大干一场。

邲之战战败后,那时候晋景公继位时间还没有多久,此时的晋景公是急需一批骨干力量的。

而这批骨干力量一般都会被安排进中,六卿就是晋景公的政治智囊团以及军师,主管晋国朝政。

荀林父处于中军佐多年,是最接近中军元帅的职位了,也是最熟悉中军元帅的职务的人,所以郤缺死后,荀林父是晋景公最为信赖的人。

荀林父自知失责,回国以后自行请罪,请求晋景公将其处死。

晋景公的心里也是很郁闷的,但是此时他正是用人之际,荀林父又是一把好手,就这样杀掉真的不是一点可惜啊!同时,士贞子也劝说晋景公不要杀掉荀林父。

他认为荀林父是尽职尽忠的臣子,若是杀掉就太不划算了。

于是,晋景公顺着台阶就下了,他让荀林父官复原职,并不惩罚荀林父。

晋景公大度,然荀林父却一直记着自己让晋国处于危难,所以在后来的战役中,荀林父带兵攻打郑国,重新将郑国拉入晋国阵营。

所以,荀林父没死,是因为晋景公精明的政治远见,以及士贞子的劝说。

随机文章汉武帝是汉景帝的第几个儿子?明朝怎样灭亡?为谁而亡?千万别让不值得定律击中你,避免人性的弱点影响前程富士急鬼屋真的有鬼吗,传闻有人被吓死在三楼(90%的人中途退出)全球热气球惨剧事件,飞行员操作不当造成13人死亡/判刑2年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加入收藏
               

强基计划是什么意思?高考强基计划解读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