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老的成语
【千问解读】
形容老的成语 人都会慢慢的变老,那大家知道哪些形容老的成语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形容老的成语,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1、不二之老:不二:不生二心,一心一意;老:老人。
指一心一意,忠心耿耿的老人或元老。
2、爱老慈幼:爱护老人和儿童。
3、饱以老拳:饱:充分;以:用。
痛打,尽情地揍。
4、白发偕老:白头:头发白。
指夫妻相爱相守一直到老。
5、老天拔地:形容老年人动作不灵活。
6、扶老将幼:扶:挽着。
搀着老人,领着小孩。
7、波澜老成:波澜:波涛,形容文章多起伏;老成:指文章很老练。
形容文章气势雄壮,语句老练。
8、百年偕老:偕:共同。
指夫妻共同白头到老。
9、白首之心:老年时的壮志。
10、白头到老:白头:头发白。
夫妻相亲相爱,一直到老。
11、反老成童:反:同“返”,归,还。
道教语,由衰老恢复青春。
形容老年人充满了活力。
12、风中之烛:在风里晃动的烛光。
比喻随时可能死亡的老年人。
也比喻随时可能消灭的事物。
13、百年谐老:指夫妻共同生活到老。
14、安老怀少:安:安顿;怀:关怀。
尊重老人,使其安逸;关怀年轻人,使其信服。
15、迟暮之年:迟暮:黄昏,比喻晚年。
指人至老年。
16、宝刀未老:形容人到老年还依然威猛,不减当年。
17、白首穷经:直至年纪老了还在钻研经籍,犹言活到老,学到老。
18、摆老资格:摆出自己具有基于年长的声誉或权威 19、兵老将骄:老:衰。
士兵疲惫,将领骄傲。
20、扶老挈幼:扶:挽着;挈:提携,带领。
搀着老人,领着小孩。
21、百年到老:指夫妻共同生活到老。
22、半老徐娘:徐娘:指梁元帝妃徐氏。
指尚有风韵的中年妇女。
23、笔老墨秀:指笔姿老到而墨韵清秀。
拓展:带有老字的成语 扶老携幼:携:拉着,带领。
搀着老人,领着小孩。
负老提幼:形容百姓全体出动,流离失所的悲惨情景。
同“负老携幼”。
负老携幼:背着老人,带着孩子。
形容百姓全体出动,流离失所的悲惨情景。
告老还家:告老:因年老而告退;还:回,返;家:故乡、故里。
因年老而辞职回归故乡安度晚年。
告老还乡:年老辞职,回到家乡。
告老在家:告老:因年老而告退;家:故乡、故里。
指因年老而辞职在故乡安度晚年。
隔山买老牛:比喻人办事冒失,没有弄清情况,就轻易决定。
狗逮老鼠:比喻做外行事或多管闲事。
同“狗拿耗子”。
官仓老鼠:官仓:放公粮的地方。
比喻有所依恃的恶人。
贵少贱老:看重年轻力壮者而轻视年老体弱者。
同“贵壮贱老”。
贵壮贱老:看重年轻力壮者而轻视年老体弱者。
过街老鼠:比喻人人痛恨的坏人。
爱老慈幼:慈:慈爱。
爱护老人与儿童 饱飨老拳:指挨一顿痛打。
参见“饱以老拳”。
饱以老拳:饱:充分;以:用。
痛打,尽情地揍。
笔老墨秀:指笔姿老到而墨韵清秀。
沧浪老人:指隐者、渔父。
长春不老:犹言长生不老。
长年三老:古时指船工。
长生不老:长生:永生。
原为道教的话,后也用作对年长者的祝愿语。
陈言老套:陈旧的言词和套数。
村夫野老:旧指生活在农村的农民和老人。
以“老”字开头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老之将至] 多用作自称衰老之语。
[老妪能解] 妪:老年妇女。
相传唐朝诗人白居易每作一首诗就念给老年妇女听,不懂就改,力求做到她们能懂。
形容诗文明白易懂。
[老于世故] 老:老练,富有经验;世故:处世经验。
指对社会上的一切有很深的阅历。
[老有所终] 年老者能有个合适的归宿。
[老朽无能] 老朽:衰老陈腐。
形容人衰老不能做什么事情。
[老羞成怒] 由于羞愧到了极点,下不了台而发怒。
[老王卖瓜] 比喻自己称赞自己的货色好或本领高强。
[老天拔地] 形容老年人动作不灵活。
[老态龙钟] 形容年老体衰,行动不灵便。
[老死不相往来] 指彼此不联系,不交流情况。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比喻害人的东西,大家一致痛恨。
[老鼠过街] 比喻害人的东西,人人痛恨。
亦作“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老实巴交] 形容人规规矩矩,谨慎胆小的样子。
[老师宿儒] 宿儒:原指长期钻研儒家经典的人,泛指长期从事某种学问研究,并具有一定成就的人。
指年辈最尊的老师和知识渊博的学者。
亦作“老手宿儒”。
[老生常谈] 老书生经常说的话。
比喻人们听惯了的没有新鲜意思的话。
[老僧入定] 和尚静坐,使心定于一处,不起杂念,叫入定。
形容人静静地端坐着。
[老弱残兵] 比喻因年老体弱以及其他原因而工作能力较差的人。
[老气横秋] 形容老练而自负的神态。
现形容自高自大,摆老资格。
也形容缺乏朝气。
[老婆当军] 比喻毫无用处,只是充数而已。
[老罴当道] 比喻猛将镇守要塞。
[老牛舐犊] 老牛舔小牛。
比喻父母疼爱子女。
[老牛破车] 老牛拉破车。
比喻做事慢吞吞,一点不利落。
也比喻才能低。
[老谋深算] 周密的筹划,深远的打算。
形容人办事精明老练。
[老迈龙钟] 形容年老体衰,行动不便。
[老马识途] 老马认识路。
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老马恋栈] 恋:留恋。
栈:马栈。
老马不妒忌离开马栈。
比喻老年人恋念旧情。
也指年老还贪恋官位。
[老泪纵横] 纵横:交错。
老人泪流满面,形容极度悲伤或激动。
[老莱娱亲] 表示孝顺父母。
[老江湖] 指在外多年,很有阅历,非常世故的人。
[老奸巨猾] 猾:狡诈。
指非常阴险狡诈的人。
[老奸巨滑] 形容世故深而手段极其奸诈狡猾的人。
[老骥伏枥] 骥:良马,千里马;枥:马槽,养马的地方。
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
[老虎头上搔痒] 比喻不自量力。
[老虎头上扑苍蝇] 比喻自己找死。
[老而不死是为贼] 责骂老而无德行者的话。
[老而不死] 本是孙子骂旧友原壤年老无德可称术的话,后亦指年老而不利于社会国家或拖累后辈。
[老调重谈] 比喻把说过多次的理论、主张重新搬出来。
也比喻把搁置很久的技艺重新做起来。
[老调重弹] 比喻把说过多次的理论、主张重新搬出来。
也比喻把搁置很久的技艺重新做起来。
亦作“旧调重弹”、“重弹老调”。
[老当益壮] 当:应该;部分国:更加;壮:雄壮。
年纪虽老而志气更旺盛,干劲更足。
[老大无成] 老大:年老。
年纪已老,无所成就。
[老成练达] 练达:指阅历多而通达人情。
形容人稳重老练,通达事理。
[老成见到] 见到:见识周到。
阅历丰富,见解高明。
[老成持重] 办事老练稳重,不轻举妄动。
[老蚕作茧] 老蚕吐丝作茧,把自己包在里面。
比喻自己束缚自己。
[老蚌珠胎] 指老妇人得子。
[老蚌生珠] 原比喻年老有贤子。
后指老年得子。
“老”字在第二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倚老卖老] 卖:卖弄。
仗着岁数大,摆老资格。
[遗老遗少] 遗老:旧称前朝的旧臣;遗少:留恋旧时代的少年。
改朝换代后仍效忠前朝的老人和青年。
也泛指留恋过去、思想顽固陈旧的人。
[遗老孤臣] 指改朝换代后已经失势而仍效忠前朝的老臣。
[养老送终] 指子女对父母身前的赡养和死后的殡葬。
[学老于年] 指青年人的博学。
[恤老怜贫] 周济老人,怜惜穷人。
[携老扶弱] 搀着老人,扶着体弱者。
亦作“携老扶幼”、“携老挈幼”。
[惜老怜贫] 爱护老人,同情穷人。
[未老先衰] 年纪还不大就衰老了。
多指由于精神或体力负担过重而导致过早衰老。
[天老地荒] 指经历的时间极久。
同“天荒地老”。
[叹老嗟卑] 感叹年已老大而犹未显达。
[师老兵破] 指用兵的时间太长,兵士劳累,士气低落。
[师老兵疲] 老:衰竭;疲:疲乏。
指用兵的时间太长,兵士劳累,士气低落。
[却老还童] 指返老还童。
[七老八十] 形容年纪很大。
[地老天荒] 指经历的时间极久。
[笔老墨秀] 指笔姿老到而墨韵清秀。
[安老怀少] 尊重老人,使其安逸;关怀年轻人,使其信服。
[爱老慈幼] 慈:慈爱。
爱护老人与儿童 “老”字在第三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识涂老马] 老马认识路。
比喻对某种事物十分熟悉的人。
同“识途老马”。
[深山老林] 与山外、林外距离远的、人迹罕至的山岭、森林。
[少年老诚] 原指人年纪虽轻,却很老练。
现在也指年轻人缺乏朝气。
同“少年老成”。
[男女老少] 泛指所有的人。
[猫哭老鼠] 比喻假慈悲。
[马捉老鼠] 比喻瞎忙乱。
[练达老成] 老练稳重。
[开山老祖] 开山:指在名山创立寺院;老祖:第一代创业的人。
原指开创寺院的和尚。
后借指某一事业的.创始人。
[久惯老诚] 比喻深于世故。
同“久惯牢成”。
[后台老板] 戏班子的老板。
指背后操纵、支持的人或集团。
[过街老鼠] 比喻人人痛恨的坏人。
[官仓老鼠] 官仓:放公粮的地方。
比喻有所依恃的恶人。
[狗逮老鼠] 比喻做外行事或多管闲事。
同“狗拿耗子”。
[打死老虎] 比喻打击失势倒台的人。
[陈言老套] 陈旧的言词和套数。
[沧浪老人] 指隐者、渔父。
[不知老之将至] 不知道老年即将来临。
形容人专心工作,心怀愉快,忘掉自己的衰老。
“老”字在第四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遗黎故老] 指前朝留下的历经世变的老人。
[养子防老,积谷防饥] 指养育儿子以防老年无依靠,保存谷物为防备饥荒。
同“养儿防老,积谷防饥”。
[养儿防老,积谷防饥] 指养育儿子以防老年无依靠,保存谷物为防备饥荒。
[养儿防老] 养育儿子是为了防备年老。
亦泛指养育子女以防老年无依靠。
[养儿待老,积谷防饥] 指养育儿子以防老年无依靠,保存谷物为防备饥荒。
同“养儿防老,积谷防饥”。
[养儿代老,积谷防饥] 指养育儿子以防老年无依靠,保存谷物为防备饥荒。
同“养儿防老,积谷防饥”。
[悬车告老] 指告老引退,辞官家居。
同“悬车致仕”。
[徐娘半老] 指尚有风韵的中年妇女。
[携幼扶老] 搀着老人,领着小孩。
同“扶老携幼”。
[文章宿老] 宿:年老的,长期从事的。
指擅长文章的大师。
[望梅阁老] 比喻徒有虚名之官。
[田夫野老] 乡间农夫,山野父老。
泛指民间百姓。
[天荒地老] 指经历的时间极久。
[天长地老] 犹天长地久。
[山上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俗语,比喻没有能人,普通人物亦充当主要角色。
[三朝元老] 元老:资格最老,声望最高的老臣。
原指受三世皇帝重用的臣子。
现在用来指在一个机构里长期工作过的资格老的人。
[青山不老] 比喻永存。
也比喻时间久长。
[耆德硕老] 盛德高年的人。
[怜贫恤老] 同情和体恤贫穷年老的人。
[怜贫惜老] 爱护老人,同情穷人。
[怜贫敬老] 老:年老的人;怜:怜恤。
尊敬老人,怜恤家境困苦的人。
形容人有恭谨慈爱的美好品德。
[江东父老] 江东:古指长江以南芜湖以下地区;父老:父兄辈人。
泛指家乡的父兄长辈。
[家贫亲老] 家里贫穷,父母年老。
旧时指家境困难,又不能离开年老父母出外谋生。
[还年卻老] 恢复年轻,长生不老。
[还年却老] 恢复年轻,长生不老。
[贵壮贱老] 看重年轻力壮者而轻视年老体弱者。
[贵少贱老] 看重年轻力壮者而轻视年老体弱者。
同“贵壮贱老”。
[隔山买老牛] 比喻人办事冒失,没有弄清情况,就轻易决定。
[冯唐易老] 汉朝冯唐身历三朝,到武帝时,举为贤良,但年事已高不能为官。
感慨生不逢时或表示年寿老迈。
[冯唐已老] 汉朝冯唐身历三朝,到武帝时,举为贤良,但年事已高不能为官。
感慨生不逢时或表示年寿老迈。
同“冯唐易老”。
[村夫野老] 旧指生活在农村的农民和老人。
[布袋里老鸦] 比喻虽然活着,但象死了一样。
[宝刀未老] 形容人到老年还依然威猛,不减当年。
[宝刀不老] 比喻虽然年龄已大或脱离本行已久,但功夫技术并没减退。
[百年谐老] 指夫妻共同生活到老。
[百年偕老] 偕:共同。
指夫妻共同白头到老。
[白头偕老] 白头:头发白;偕:共同。
夫妻相亲相爱,一直到老。
“老”字在第六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了老年,悲伤也没用了。
“老”字在第七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天若有情天亦老] 天倘若有情意,也会因悲伤而衰老的。
常用以形容强烈的伤感情绪。
也指自然法则是坞的。
[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现在形容彼此不了解,不互通音讯。
“老”字在第八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无面目见江东父老] 以之为羞见故乡人之典实。
包含年字和老字的成语 [少年老诚] shǎo nián lǎo chéng 原指人年纪虽轻,却很老练。
现在也指年轻人缺乏朝气。
同“少年老成”。
[还年卻老] huán nián què lǎo 恢复年轻,长生不老。
[还年却老] huán nián què lǎo 恢复年轻,长生不老。
[长年三老] zhǎng nián sān lǎo 古时指船工。
[百年谐老] bǎi nián xié lǎo 指夫妻共同生活到老。
[百年偕老] bǎi nián xié lǎo 偕:共同。
指夫妻共同白头到老。
[学老于年] xué lǎo yú nián 指青年人的博学。
[青山不老] qīng shān bù lǎo 比喻永存。
也比喻时间久长。
[长春不老]cháng chún bù lǎo 犹言长生不老。
[宝刀不老] bǎo dāo bù lǎo 比喻虽然年龄已大或脱离本行已久,但功夫技术并没减退。
[不知老之将至] bù zhī lǎo zhī jiāng zhì 不知道老年即将来临。
形容人专心工作,心怀愉快,忘掉自己的衰老。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shào zhuàng bù nǔ lì,lǎo dà tú shāng bēi 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了老年,悲伤也没用了。
[老死不相往来]lǎo sǐ bù xiāng wǎng lái 指彼此不联系,不交流情况。
[老而不死是为贼] lǎo ér bù sǐ shì wéi zéi 责骂老而无德行者的话。
[老而不死] lǎo ér bù sǐ 本是孙子骂旧友原壤年老无德可称术的话,后亦指年老而不利于社会国家或拖累后辈。
[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jīquǎnzhīshēng xiāng wén,lǎo sǐbùxiā 现在形容彼此不了解,不互通音讯。
狐假虎威是成语故事吗?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狐假虎威的成语故事,欢迎来参考! 假:借。
狐狸借老虎之威吓退百兽。
后以“狐假虎威”比喻仰仗或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恐吓人。
出自《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 词目:狐假虎威 拼音:hú jiá hǔ wēi 释义:狐:狐狸。
假:借助。
虎威:老虎的威势。
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吓唬其它野兽。
比喻仰仗或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恐吓人。
近义词:仗势欺人、狗仗人势、狐虎之威、攀高结贵、拾人牙慧 反义词:独步天下、独擅胜场 灯谜:风顺腋臭浓 歇后语:狐狸跟着老虎走 狐假虎威是成语故事 在茂密的森林里,老虎是最凶猛的野兽,号称森林之王。
它每天都要捕食其它动物,动物们都非常怕它。
一天,它碰到了一只狐狸,狐狸刚要溜走,已被它一把捉住。
狡猾的狐狸看见自己无法逃脱,就耍了一个花招。
它一本正经地大声对老虎说:你怎么敢吃我?我是天帝任命来管理所有的野兽的,你要吃了我,就是违抗天帝的‘命令。
老虎一听愣住了。
狐狸马上接着说:你要是不信,就跟在我后面走一趟,看看是不是所有的野兽见了我都赶快逃命。
老虎听狐狸说话的口气很大,态度也很强硬,有几分相信了,决定跟着狐狸去看看。
森林里大大小小的野兽们,看见狐狸大摇大摆,耀武扬威地走过来,后面跟着一只张牙舞爪的大老虎,都吓得要命,四处奔逃。
老虎看着动物们都逃跑了,不知道野兽们怕得是自己,以为真是被狐狸的威风吓跑的,彻底相信了狐狸的话。
它怕狐狸怪罪自己,做出什么对自己不利的举动,于是也慌忙逃走了。
知识链接:狐假虎威就是由这个故事而来,现在,人们用它来比喻倚仗别人的势力欺压别人。
生动有趣的成语故事
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
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
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2.揠苗助长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
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
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
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3.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
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
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
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
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
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
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
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
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
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4.乘风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
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
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后来,人们就用“乘风破浪”来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 5.一衣带水 南北朝的时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陈国以长江为界。
北周的宰相杨坚,废了周静帝,自己当皇帝,建立了隋朝。
他决心要灭掉陈国,曾说:“我是全国老百姓的父母,难道能因为有一条像衣带那样窄的长江隔着,就看着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们吗? 后来人们就用“一衣带水”来比喻只隔了一条狭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两地。
6.高山流水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
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
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
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
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
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
老师告诉他:“你已经学了。
”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
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
忽听岸上有人叫绝。
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
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色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
”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
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
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7.一字之师 指改正文章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字的老师。
该语出自宋代陶岳《五代史补》。
唐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中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文学艺术也很发达,其中以诗最具有代表性。
当时,不仅诗人多,创作的诗多,而且在艺术上、内容水平上都很高。
在当时众多的诗人中,有一个诗人叫齐已,某年冬天,他在大雪后的原野上,看到傲雪开放的梅花,诗兴大发,创作了一首《早梅》诗,咏诵在冬天里早开的梅花。
诗中有两句这样写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写好后,他觉得非常满意。
有一个叫郑谷的人,看到齐已写的这首诗后,认为这首诗的意味未尽。
于是,他经过反复思考推敲,将这两句诗改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因为他认为既然数枝梅花都开了,就不能算是早梅了。
郑谷的这一改动,虽然只将数字改为一字,只有一字之改,但却使《早梅》更贴切题意了,诗的意境也更完美了。
齐已对郑谷的这一改动非常佩服,当时即称郑谷为自己的一字师。
8.专心致志 从前有一个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艺非常高超。
秋有两个学生,一起跟他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集中精力跟老师学习。
另一个却不这样,他认为学下棋很容易,用不着认真。
老师讲解的时候,他虽然坐在那里,眼睛也好像在看着棋子可心里却想着:“要是现在到野外射下一只鸿雁,美餐一顿该多好。
”因为他总是胡思乱想心不在焉,老师的讲解一点也没听进去。
结果,虽然两个学生同是一个名师传授,但是,一个进步很快,成了棋艺高强的名手,另一个却没学到一点本事。
9.按图索骥 孙阳有个儿子,看了父亲写的《相马经》,以为相马很容易,就拿着这本书到处找好马。
他按照书上所绘的图形去找,一无所获。
又按书中所写的特征去找,最后发现有一只癞蛤蟆很像书中写的千里马的特征,便高兴地把癞蛤蟆带回家,对父亲说:“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马,只是蹄子稍差些。
”父亲一看,哭笑不得,没想到儿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说:“可惜这马太喜欢跳了,不能用来拉车。
”接着感叹道:“所谓按图索骥也。
” 10.南柯一梦 成语释疑: 形容一场大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
成语出处: 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 成语故事: 淳于棼是唐朝人。
有一次,因为他喝醉酒,忍不住在庭院的槐树下休息起来,没想到他因此就睡着了。
在梦里,他看到槐安国的国王派人接他到槐安国去,随后把自己心爱的公主嫁给了他,并且派他担任南柯郡的太守。
在这段时间里,淳于棼把南柯治理得很好,国王也很欣赏他。
他五个儿子都有爵位,两个女儿也嫁给王侯,所以,他在槐安国的地位非常高。
后来,檀萝国攻打南柯郡,淳于棼的军队输了,接着他的妻子也因重病死了。
这一切的不幸,让淳于棼不想在南柯郡继续住下去,就回到京城。
可是,在京城里,有人在国王面前说淳于棼的坏话,国王没有查证,就把他的孩子抓起来,还把他送回原来的家乡。
一离开槐安国,淳于棼就醒了,才知道原来这是一场梦。
不久,淳于棼发现庭院里的槐树下有一个蚂蚁洞,洞里有泥土推成的宫殿汉城池等等,他才恍然大悟,梦中所见到的槐安国,应该就是这个蚂蚁洞。
而槐树的最高的树枝,可能就是他当太守的南柯郡。
淳于棼想起梦里南柯的一切,觉得人世非常无常,所谓的富贵功名实在很容易就消失,于是,他最后就归隐道门了。
11.班门弄斧 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 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这是明朝一个诗人《题李白墓》。
李白是举世闻名的唐代大诗人,死后名传千古。
多少文人墨客经过李白墓前,都想停留片刻,吟诗抒发内心感受。
而他们这种行为只能是附庸风雅,“鲁班门前班门弄斧”,太不自量力了。
鲁班是战国时代的鲁国人。
他是一个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们叫他“巧人”,民间历来把他奉为木匠的始祖。
谁敢在鲁班门前卖弄使用斧子的技术,也就是说,想在大行家面前显示自己的本领,这种太不谦虚的可笑行为,就叫做“鲁班门前弄大斧”,简称“班门弄斧”。
这和俗语所说的“关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
其实,“班门弄斧”这句成语早在唐朝就有它的雏形了。
文学家柳宗元在一篇序文中就有这样一句:“操斧于班郢之门,斯颜耳!”意思是说,在鲁班和郢人(也是一个操斧能手)的门前表现用斧子的本事,脸皮也太厚了。
这句成语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不敢在行家面前卖弄自己的小本领。
生动有趣的成语故事2 移风易俗 在《礼记乐记》这篇文章中提到音乐的产生及其作用,内容大意是说,凡是不正当的声音刺激人心,就会引起悖逆的反应,这种反应化为具体的事实,那就是淫乐的来历;纯正的声音刺激人心,就会引起顺当的.反应,这种反应化为具体事实,那就是和乐的来历。
因此,当人心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而产生情感时,就会发出声音,把各种声音结合起来,加上舞蹈动作,进而就产生音乐。
所以,古代圣王都非常注重对人心会产生影响的事物,并主张以“礼义”来导正人的行为,以“音乐”来调和人的心性。
音乐的演奏中,纯正和善的音乐,伦理井然,最能让人心平气和,耳目清明灵敏,长期下来可以潜移默化人民的心性,进而改善社会上不良的风气、习俗,使天下回复和平安宁。
后来,“移风易俗”这句成语就直接摘自典源,用来表示改善不良的社会风俗习惯。
笑里藏刀 唐高宗要立武昭仪(即后来的武则天)为皇后时,李义府曾暗中出了力,所以后来擢升高官,获赐爵位。
李义府平常与人相处,外表谦恭有礼,说起话来更是语气平和,又面带微笑。
但是,事实上,他却是一个心胸狭窄,喜欢猜忌的人。
自从他当了大官后,就希望别人来归附於他。
如果有人忤逆他的意思,他就想尽办法来陷害对方。
因此,当时的人形容他是“笑中有刀”,并且给他取了个外号,冠上他的姓,叫作“李猫”。
意思是说他像猫一样,貌似柔顺,却会害人。
后来这里的“笑中有刀”演变成“笑里藏刀”,形容一个人外貌和善可亲,内心却阴险狠毒。
闭门思过 韩延寿是西汉时期一个著名的官吏,他做官崇尚礼义,以教化感人向善,以礼让解纷息讼。
因为在淮阳太守任上政绩显著,朝廷让他到更难治理的颍川任太守。
有一次他出去巡行,经过高陵县,看见兄弟二人为了争夺田产而大打出手。
韩延寿见此情景十分沮丧,他觉得这是对他一贯推行的礼义教化的巨大嘲讽。
他于是说:我有幸成为这里的长官,却没给老百姓做出表率,百姓没有蒙受教化的熏陶,以致兄弟失和,骨肉争讼,这个责任全都是因为我无德无能造成的,我必须引咎辞职,关起门好好反省检讨自己的过失,听候朝廷处分。
说完之后就回到住处不再出门,终日反省自己的不足。
他的行为,使当地的官员都不知所措,最后只好也一个个把自己捆起来自投监狱表示请罪。
争田产的兄弟俩这下全傻了,连他们的家族也都惶恐不安,指责他俩犯了大罪。
兄弟俩被深深感动,痛悔自己的错误,剃光了头,裸着上身到县衙请罪。
俩人都表示愿将田产让给对方,希望韩太守能原谅他们。
韩延寿于是出门和县里官员及兄弟两个见了面,并大设酒宴与他们同欢共乐。
后来,人们就用闭门思过来比喻有了过失和错误之后要自我反省和检讨过失。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传说古时候有八个神仙,他们分别是铁拐李、张果老、汉钟离、曹国舅、蓝采和、吕洞宾、何仙姑与韩湘子。
这八个神仙外貌和脾气都各有特色,经常在一起聚会论道,展示自己的独门法术。
有一天,他们一同去参加王母娘娘的蟠(pán)桃大会,途中需要渡过东海。
茫茫东海,浩瀚无边,天下的凡人和船只根本就没有办法穿越它。
于是吕洞宾就提议:不如我们八个人每人都将自己随身所带的一件宝物投进大海,让这些宝物载我们过海。
大家一致同意吕洞宾的意见。
铁拐李首先把拐杖投进水里,自己稳稳地站在上面,屹立在浪花之上。
接下来,韩湘子投下花篮,吕洞宾投下箫,蓝采和投下大拍板,汉钟离投下鼓,张果老投下一个纸驴,曹国舅投下玉笏(hù),何仙姑投下竹罩。
他们各自站在自己投放的东西上面,依靠自己的神力,乘风破浪,终于顺利地到达了东海对岸,如期参加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大会。
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故事概括成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用来比喻在某一个集体中,每个人都拿出自己的本领去完成共同的任务。
风声鹤唳 草木皆兵 西晋末年发生内乱,因为长期的动荡不安,最后西晋不幸灭亡,琅琊王司马睿就在建康建立了东晋。
当晋朝渡江来到南方,胡人就霸占了北方,不过,北方后来被前秦全部占领,与江南的东晋对立。
当时前秦的首领叫苻坚,他请汉人王猛当他的宰相,一心要让国家变得十分强盛。
为了完成统一中国的心愿,苻坚就带着八十万大军攻打南方。
晋朝的君臣一听到消息都非常害怕,只有丞相谢安十分镇定,从容不迫地安排打仗的事情。
就在淝水这个地方,谢安趁前秦军队还没集合好,迅速派兵渡河去偷袭前秦的军队。
前秦因此输得很惨,士兵到处逃命,听到风声或鹤叫的声音,都以为是晋军要打来了,非常的害怕。
在这场战役中,前秦的士兵伤亡惨重,同时决定了南北日后长期对峙的局面。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明朝的时候,杭州有个卖水果的人,很会储藏柑橘。
他保存的柑橘经过一个冬天和一个夏天都不会腐烂,柑橘皮又红又滋润,饱含着水分,像宝石一样,非常美丽。
柑橘的价格虽然很高,买的人却不少。
有一次,明朝大臣刘基买了他一个柑橘,剥开皮却臭气冲天,再看里面的果瓤,早就干得像破棉絮了。
刘基气愤地责问道:你为什么弄虚作假欺骗顾客? 卖柑橘的人笑了笑,说:我做这个生意已经很多年了,而且就靠这个过日子。
我愿意卖,人家愿意买,谁都没意见,只有你这位先生不满意。
你可知道,当今世上欺骗人的多着呢!你不想想,那些腰间佩着兵符好像是保卫国家的武将,难道真有孙子、吴起的打仗本领吗?那些头戴乌纱帽、神气十足的人,难道真是治国的人才吗?其实他们也没多大本领。
人民的疾苦,他们根本就不管;官吏们胡作非为,他们也不制止。
他们只顾自己吃饱了肚子,耗费国家的粮食和钱财,却不知道羞耻。
这些人和我卖的柑橘一样,看起来非常光鲜亮丽,但是肚子里什么能耐都没有。
刘基听了这番话,哑口无言。
回到家里后,他就写了《卖柑者言》这篇文章,其中就有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一句。
后来,人们用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作为成语,比喻外表虽然很华丽,可是里面却已经一团糟了。
歧路亡羊 这个成语出自《列子说符》。
战国时,卫国有一位著名的学者叫杨子。
有一次,他的邻居丢失了一只羊。
邻居全家出动,还请了好多人,连杨家的仆人也被请去帮助找羊。
到了晚上,大家都空手而回,谁也没有找到那只羊。
杨子问邻居:“你们这麼多人去找,怎麼还没找到呢?”邻居叹了一口气说:“唉,岔道太多了!大道两旁分出许多岔道,每条岔道又分出许多小岔道。
我们也不知道那只羊跑到哪条岔道上去了,人再多,也比不上岔道多。
没有办法,只好空着手回来了。
” 杨子听后,深思良久。
感叹道:“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
”意思是大道上岔道多,羊就很容易跑丢,如果做学问的人,心不专一,没有确定的目标,也会迷失方向,误入歧途,一无所获。
按图索骥 按图索骥的故事:秦国有个人叫孙阳,他一眼就能认出好马和坏马,人们把他叫“伯乐”。
伯乐把自己认马的本领都写到叫《相马经》的书里,画上了各种马的图。
伯乐的儿子很笨,却希望自己也能像父亲那么厉害。
伯乐的儿子把《相马经》背得很熟,以为自己也有了认马的本领。
一天,伯乐的儿子在路边看见了一只癞蛤蟆。
他想起书上说额头隆起、眼睛明亮、有四个大蹄子的就是好马。
“这家伙的额头隆起来,眼睛又大又亮,不正是一匹千里马么?”他想。
他非常高兴,把癞蛤蟆抓回了家,对伯乐说:“快看,我找到了一匹好马!”伯乐哭笑不得,只好说:“你抓的马太爱跳了,不好骑啊!” 按图索骥的寓意:前人传下来的书本知识,应该努力学习,虚心继承,但是,一定要注重实践,在实践中切实验证、牢固掌握,并加以发展,这才是正确的态度。
” 高山流水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
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 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
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
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 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
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
他情不自禁地 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
老师告诉他:“你已经学成了。
”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
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
忽听岸上有人叫绝。
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 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
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 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色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
”这个樵夫就是钟子 期。
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
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孺子可教 张良,字子房。
他原是韩国的公子,姓姬,后来因为行刺秦始皇未遂,逃到下邳隐匿,才改名为张良。
有一天,张良来到下邳附近的圯水桥上散步,在桥上遇到一个穿褐色衣服的老人。
那老人的一只鞋掉在桥下,看到张良走来,便叫道:“喂!小伙子!你替我去把鞋拣起来!”张良心中很不痛快,但他看到对方年纪大了,便下桥把鞋捡了起来。
那老人见了,又对张良说:“来!给我穿上!”张良很不高兴,但转念想到鞋都拾起来,又何必计较,便恭敬地替老人穿上鞋。
老人站起身,一句感谢的话也没说,转身走了。
张良愣愣地望着老人的背影,猜想这老人一定很有来历,果然,那老人走了里把路,返身回来,说:“你这小伙子很有出息,值得我指教。
五天后的早上,请到桥上来见我。
”张良听了,连忙答应。
第五天早上,张良赶到桥上。
老人已先到了,生气地说:“跟老人约会,应该早点来。
再过五天,早些来见我!”又过了五天,张良起了个早,赶到桥上,不料老人又先到了,老人说:“你又比我晚到,过五天再来。
”又过了五天,张良下决心这次一定比老人早到。
于是他刚过半夜就摸黑来到桥上等候。
天蒙蒙亮时,他看到老人一步一挪地走上桥来,赶忙上前搀扶。
老人这才高兴地说:“小伙子,你这样才对!”老人说着,拿出一部《太公兵法》交给张良,说:“你要下苦功钻研这部书。
钻研透了,以后可以做帝王的老师。
”张良对老人表示感谢,老人扬长而去。
后来,张良研读《太公兵法》很有成效,成了汉高祖刘邦手下的重要谋士,为刘邦建立汉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