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桂令诗词赏析3篇

鹏俯沧溟③,蜃横城市④,鳌驾蓬莱⑤,学捧心山颦翠色⑥,怅悬头土湿腥苔⑦。
悼古兴怀,休
【千问解读】
折桂令诗词赏析1
百花洲上新台,檐吻云平①,图画天开②。鹏俯沧溟③,蜃横城市④,鳌驾蓬莱⑤,学捧心山颦翠色⑥,怅悬头土湿腥苔⑦。
悼古兴怀,休近阑干,万丈尘埃。
注释 ①檐吻云平:言飞檐画栋,高与云平。
②图画天开,言风景如画,自然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③鹏俯沧溟 :象大鹏之俯瞰海洋。
沧溟,海水弥漫的样子。
④蜃(shen)横城市:象蜃景横理成城市一样。
蜃景是光线经过不同的密度层,把远处的景物折射在空中或地面所成的奇异幻景。
《史记·天官书》:海旁蜃气象楼台,广野气成宫阙然;云气各象其山川人民所聚积。
⑤鳌驾蓬莱:《列子·汤问》:渤海中有五山:岱舆、员峤、方壶瀛洲、蓬莱。
巨鳌十五,举首而戴之,六万岁一交焉。
⑥学捧心句:《庄子·天运》:故西施病心而膑其里,其里之丑人见之而美,归而捧心而膑其里。
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这是把山拟人化,言山之苍翠是在学习美人的眉黛。
⑦怅悬头句:《史记·伍子胥列传》:(吴王)乃使使赐伍子胥属镂之剑,曰:‘子以此死。
’……(伍子胥)乃告其舍人曰:‘必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以为器;而抉吾眼悬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
这里是下文所说的悼古伤怀的主要内容。
折桂令诗词赏析2
原文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
空一缕馀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
证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赏析 此词借一个相思女人的口吻,写出了恋人之间的相思之苦。
第一句: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说自己本来是不会相思的,但刚刚学会相思,便害上了相思病。
第二句: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
写害相思病时的症状,身体轻得像浮云一样飘荡,心思像春风中的柳絮一样飞舞,喘气像游丝一样似断还连。
第三句:空一缕馀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
写自己就像一丝香气在此徘徊,相思的原因就是在盼望知道远行的那个恋人现在在什么地方。
第四句:证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这是一个设问句,自问自答。
证候就是症状。
相思病得的时候是什么时候?灯昏昏沉沉的,月色朦朦胧胧的。
本词的最大特色,就是运用大量的比喻,把不可名状的相思情形描绘得栩栩如生。
另外此词浅显易懂,也是一大特色。
折桂令诗词赏析3
[双调]折桂令 九日① 张可久② 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
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密境幽思:吴文英诗词的艺术密码
这位被周济誉为 奇思壮采,腾天潜渊 的词人,用341首存世词作构筑起一座七宝楼台,其艺术探索既是对传统词体的突破,亦为后世词学发展提供了全新范式。
一、意象编织的密丽美学 吴文英的词作如同工笔重彩的画卷,在有限篇幅内铺陈出令人目眩的意象群落。
《渡江云三犯·西湖清明》上阕五十一字中, 羞红颦浅恨 的拟人化花朵与 旧堤分燕尾 的几何意象交织, 千丝怨碧 的柳色与 仙坞迷津 的仙境想象并置,形成视觉与心理的双重冲击。
这种 密处能令无数丽字一一生动飞舞 的创作特征,既延续了诗学的瑰丽传统,又通过时空跳跃的蒙太奇手法突破了传统词作的线性叙事。
其修辞艺术尤为精妙,常以通感手法打破感官界限: 愁眼春风,镜里三分瘦 将触觉的 瘦 转化为视觉意象, 水涵空、阑干高处,乱鸦送斜阳 则赋予飞鸦以人的愁绪。
更值得注意的是其典故运用,如《齐天乐》化用《幽明录》刘晨遇仙典故,仅以 箭径酸风射眼 暗藏仙凡永隔之痛,使典故成为情感载体而非史实复述。
二、结构突破的时空诗学 吴文英彻底颠覆了传统词作的章法逻辑,创造出独特的 意识流 结构。
《八声甘州·灵岩陪庾幕诸公游》从灵岩山实景切入,突然转入 箭径酸风 的历史幻境,再以 宫里吴王沉醉 勾连古今,最后以 问苍波无语 收束现实,形成三维立体的叙事网络。
这种 空际转身 的技法,使词境在虚实间自由流转,正如所言: 梦窗密处易学,厚处难学。
其时空处理呈现出惊人的实验性,常将不同历史维度的场景并置:在《莺啼序》中,吴宫旧事与眼前景物叠合,历史虚无感与个人身世之悲浑然一体;《风入松》借 黄蜂频扑秋千索 触发往事追忆,在物是人非的今昔对比中暗藏生死相隔之痛。
这种 实处皆幻,幻处皆实 的构思,使词作产生强烈的陌生化效果。
三、音律与情感的完美共振 作为精通音律的词人,吴文英对词牌格律的遵循达到苛刻程度。
《风入松》四叠长调通过平仄起伏模拟情感波澜,首叠 残寒正欺病酒 以仄声起调营造孤寂,末叠 蓝霞辽海沉过雁 转平声透出渺茫余韵。
其双声叠韵的运用更显匠心,如 檀栾金碧,婀娜蓬莱 的连绵词组合,既符合词牌声律要求,又强化了视觉的华丽质感。
在情感表达上,吴文英开创了 忧郁缠绵 的美学范式。
其恋情词《思佳客》写却穿插 人间梦隔西风 的仙界视角,将个体情感升华为永恒的精神追问;怀古词《八声甘州》借历史兴亡抒发宿命般的哀感,形成 的中和之美。
这种将私人情感历史化的处理方式,使词作获得超越时空的艺术生命力。
四、争议中的历史定位 吴文英词作自诞生起便饱受争议,张炎批评其 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段 ,却也承认其 奇思壮采 。
这种矛盾评价恰恰印证了其艺术探索的先锋性。
晚清常州词派周济提出 梦窗立意高,取径远 ,将其与并立为词学典范;耗费三十年校勘《梦窗词》,更彰显其词史地位。
在现代词学视野中,吴文英的价值得到重新评估。
其结构创新被视为对传统词体的突破,心理深度描写则预示着文学表现力的拓展。
正如叶嘉莹所言: 梦窗词的价值不在于易懂,而在于其提供的艺术可能性。
这种超越时代的审美追求,使吴文英成为宋词艺术化进程中的重要坐标。
在吴文英构筑的密丽词境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个人风格的彰显,更是整个时代审美范式的转型。
当姜夔的清空词风成为雅词典范时,吴文英却选择以 密 破 疏 ,用瑰丽的意象、跳跃的结构、幽微的情感,在宋词史上刻下独特的印记。
这种艺术探索的精神,恰似其词中 乱鸦送斜阳 的意象,在历史长河中投射出永恒的艺术光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三国乱世令人记忆深刻,但是为什么却把张飞害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