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和王实之韵送郑伯昌原文赏析及翻译

烦问
【千问解读】
满江红·和王实之韵送郑伯昌原文赏析及翻译1
满江红·和王实之韵送郑伯昌 宋代刘克庄 怪雨盲风,留不住江边行色。烦问讯、冥鸿高士,钓鳌词客。
千百年传吾辈语,二三子系斯文脉。
听王郎一曲玉箫声,凄金石。
晞发处,怡山碧;垂钓处,沧溟白。
笑而今拙宦,他年遗直。
只愿常留相见面,未宜轻屈平生膝。
有狂谈欲吐且休休,惊邻壁。
译文 变幻莫测无常雨,南北东西不定风。
风风雨雨留不住,江畔行客色匆匆。
劳烦你捎个口信,捎给那鸿雁般高翔的志士;劳烦你转达问候,问候那海滨钓鳌的诗翁。
千百年后,人们会传诵我辈今朝的话语;诸君数人,维系着国家民族的文化传统。
听见王郎这一曲动人的箫声,连无情的金石也凄然变容。
在我披散头发,沐浴阳光之处,秀丽的怡山耸着几道青峰,在我垂下钓丝,享受宁静之时,无边的沧海白雾蒙蒙。
别笑话我今日仕途坎坷,也许后世能洞察我抗直的初衷。
但愿诸君常相见,但愿诸君人长久。
轻易屈服不应当,平生紧要是操守。
胸中愤懑起狂涛,一吐为快雷霆吼。
隔墙有耳且莫谈,为求免祸休开口。
注释 满江红:词牌名,又名上江虹、念良游、伤春曲,系唐教坊曲。
双调九十三字,仄韵。
一般多用入声韵,为苏、辛派词人所爱用,南宋后始有平韵体。
冥鸿:高飞的鸿雁,形容才士高绝尘俗。
钓鳌(áo)词客:喻指志士仁人的豪放胸襟和惊天动地的壮举。
晞(xī)发:洗净晒干头发。
沧溟:大海。
遗直:指直道而行,有古之遗风。
创作背景 王实之、郑伯昌,均是作者的好友。
三人是福建同乡,都有救国匡时的志向,因坚持正直操守而罢职闲居家乡。
淳祐八年(1248)三月,郑伯昌被征召至朝廷为官,他坚辞不起,改派为“近畿”(京城附近)地方官。
此词乃作者于送行时和王实之韵之作。
赏析 词之开篇气象宏大,作者借狂风骤雨、江面迷离之势烘托友人此去风雨兼程的坚定以及送别之际惺惺相惜的依依离情。
“怪雨盲风”,不仅是对送别场面的具体描写,也是影射当时动荡、晦暗的政治环境。
“烦问讯、冥鸿高士,钓鳌词客”言明临行前词人对友人的信任与嘱托。
友人与词人志存高远、不肯趋炎附势,自然广为结交高洁之士,所要拜访问讯的也是那些不为世俗所容的奇才高士。
“千百年传吾辈语,二三子系斯文脉”,作者化用孔子困于匡时“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之语,进一步赞颂友人的高才雄略,并指明其任重而道远的济世使命。
上片末两句重述离别的现实场景。
词人极言王实之所奏的箫声荡气回肠,与首句风雨之声相呼应,营建起肃杀中见意气飞扬的沉雄壮阔之境。
惜别情感,无须泪水点染、反以凄动金石的箫声烘托,词人与友人的报国之心已然跃然纸上。
“晞发处,怡山碧;垂钓处,沧溟白。
”词人回忆与友人贬谪赋闲期间醉心山水、睥睨天下的逍遥乐事。
在青山碧水间濯洗头发,在白浪苍茫间静心垂钓,词人与友人在山水间求得内心的平和与宁静,对把持朝政的拙官愚吏不过是置之一哂而已。
引屈原《九歌·少司命》中“日希女发合阳之阿,更显词人与友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刚正不阿。
“笑而今拙宦,他年遗直”上承词人回忆、下启劝勉之辞。
词人在此着一“笑”字,颇有睥睨天下、超然物外之意。
功名只如粪土,何妨化外逍遥,词人坚信那些庸庸碌碌的“拙宦”必将在历史长河的淘洗中被遗忘,而像自己和友人这样忠心为国、德才兼备的贤良终将名垂青史。
临行在即,词人终于道出心中的期许与担忧,全词也由此步入高潮。
“只愿常留相见面,未宜轻屈平生膝。
有狂谈欲吐且休休,惊邻壁。
”词人一方面期望友人保持气节,不轻易摧眉折腰、一味迎合世俗趣味;另一方面又担心友人的豪言壮语招致小人忌恨惹来杀身之祸。
如此矛盾的心情,正是词人对险恶世道的绝望、南宋江山的精忠以及对友人的深厚情谊这三重情感的交织,让读者真切感受到在风雨飘摇的南宋王朝,一群有才情、有抱负的文人壮志难酬、满腹辛酸的曲折心事。
全词内容饱满,不仅有对送别场面的描写,也有对往事的追忆,更有对友人的临行赠言。
词中成功地塑造了词人与两位友人的鲜明形象,传达出南宋豪放派文人的一腔忧愤。
满江红·和王实之韵送郑伯昌原文赏析及翻译2
原文: 怪雨盲风,留不住江边行色。烦问讯、冥鸿高士,钓鳌词客。
千百年传吾辈语,二三子系斯文脉。
听王郎一曲玉箫声,凄金石。
晞发处,怡山碧;垂钓处,沧溟白。
笑而今拙宦,他年遗直。
只愿常留相见面,未宜轻屈平生膝。
有狂谈欲吐且休休,惊邻壁。
译文 变幻莫测无常雨,南北东西不定风。
风风雨雨留不住,江畔行客色匆匆。
劳烦你捎个口信,捎给那鸿雁般高翔的志士;劳烦你转达问候,问候那海滨钓鳌的诗翁。
千百年后,人们会传诵我辈今朝的话语;诸君数人,维系着国家民族的文化传统。
听见王郎这一曲动人的箫声,连无情的金石也凄然变容。
在我披散头发,沐浴阳光之处,秀丽的怡山耸着几道青峰,在我垂下钓丝,享受宁静之时,无边的沧海白雾蒙蒙。
别笑话我今日仕途坎坷,也许后世能洞察我抗直的初衷。
但愿诸君常相见,但愿诸君人长久。
轻易屈服不应当,平生紧要是操守。
胸中愤懑起狂涛,一吐为快雷霆吼。
隔墙有耳且莫谈,为求免祸休开口。
注释 满江红:词牌名,又名上江虹、念良游、伤春曲,系唐教坊曲。
双调九十三字,仄韵。
一般多用入声韵,为苏、辛派词人所爱用,南宋后始有平韵体。
冥鸿:高飞的鸿雁,形容才士高绝尘俗。
钓鳌(áo)词客:喻指志士仁人的豪放胸襟和惊天动地的壮举。
晞(xī)发:洗净晒干头发。
沧溟:大海。
遗直:指直道而行,有古之遗风。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词,但写法脱俗。
它既洋溢着个人情谊,又寄托了宏大的抱负,在擅写离情别绪的.宋词中别具一格。
王实之、郑伯昌,和作者是福建同乡,都有救国志向,因坚持正直操守而罢职闲居家乡。
这时郑伯昌被征召做京城附近地方官。
此词乃作者送行时和王实之韵所作的词。
词的开端气魄宏大,好像用一架广镜头的照相机,摄下了在江边知音话别的特定场面。
纵然江水横阔,风狂雨骤,却还是留不住行人。
“怪雨盲风”四字,起句突兀,雄浑悲壮。
作者与郑伯昌之间依依惜别的情感,已鲜明的烘托出来了。
友人之间依依惜别的情感,已鲜明地烘托出来了。
郑伯昌一向刚直不阿,此行当然不是追名逐利,结交显宦俗吏,因此托他带口讯问候那些不受网罗的高士和才气豪放的诗坛奇杰。
作者以高飞的鸿雁来形容才士的高绝尘俗,十分贴切生动。
“钓鳌词客”用《列子·汤问》典,喻指志士仁人的豪放胸襟和惊天动地的壮举。
作者与郑伯昌、王实之等人,当然都属于这样的高士豪客了。
借这样的典故,作者及其友人的高远的行止,就含蓄道出了,这样避免了浅露。
他们的放言高论,虽然不合于世,甚至抵触忌讳,但他们深信可以流传千载而不朽。
词中用孔子困于匡时说的“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的话,有力地印证上述看法。
接着,作者笔锋宕开,又回到了江边送别的特定场景:“听王郎一曲玉箫声,凄金石”,极写王实之吹起玉箫乐声激越。
如钱起的《省试湘灵鼓瑟》诗所谓的“苦调凄金石”。
离别毕竟是痛苦的。
箫声送客,意气慷慨,迥然不同于“儿女沾巾”的俗套,写来别具一格,正与作者博大的胸襟相激荡。
下片峰回路转,在读者面前再现出一幅高人逸士的逍遥图。
洗净头发,于家乡的青山之阳,垂钓于白茫茫的海边。
在作者笔下,这一切似乎将人的心灵都给淘净了。
几句描写作者与友人闲居时期洒脱放浪的情趣,更衬托出他们高洁的志向和行止。
晞发,语出屈原《九歌·少司命》:“日希女发合阳之阿。
”唐朝宋之问《酬李丹徒见赠之作》有“以予惭拙宦,期子遇良媒”这句,宋之问惭为“拙宦”,是自谦,而且看重功名;刘克庄将“惭”改为“笑”,一个“笑”字,仕途功名,灰飞烟灭。
词人兀傲清高,对青史留名有着十足的信心,因而也就不屑于一时的升迁得失了。
一个“笑”字,真是画龙点睛的妙笔! 然而郑伯昌现在又要出山起用了,临别珍重赠言,心情的矛盾和起伏达到了高潮。
“只愿常留相见面,未宜轻屈平生膝”,两句情恳意切,笔调凝重,读来令人感动。
“狂谈欲吐”句,表达了彼此“壮图雄心”,不吐不快的意愿。
但是,这只能被人视作惊世怪谈,动辄得咎。
还是不再谈论吧!英雄好汉,竟然只能如此欲言还罢,作者的郁勃心情,对黑暗政治的批判,都喷薄而出。
词章中现实与理想尖锐冲突的结尾与顶着怪雨盲风出发的开头,前后照映,正是“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辛弃疾《鹧鸪天·送人》)。
一曲激昂慷慨的壮歌,奔腾激涌,至此戛然而止,神韵悠悠,让人回味不尽。
孙恩之乱中孙恩和卢循性质有什么分别?孙恩之乱为什么会失败
司马元显为防御王恭等人的进攻,调东方诸郡“免奴为客”人集合建康充当兵役,号称“乐属”。
这又引起地主和佃客的怨恨。
东晋十六国五斗米道徒士族孙恩乘民心骚动,399年,从海岛率徒党百余人攻破上虞县,又攻破会稽郡,部众骤增至数万人。
其余七郡同时起事,攻杀晋官吏、响应孙恩,不到十天,孙恩有众数十万人。
孙恩的徒党号称“长生人”,是一群奉五斗米道的亡命无赖。
孙恩和这群人专事屠杀掳掠,破坏不遗余力。
会稽是等北方士族聚居的名郡,吴郡、吴兴是南方士族的中心居地,这三郡号称三吴,是东晋朝经济文化发达的地区。
当然,士族所在地的民众,受士族的压迫是说不尽的,对士族的仇恨自然也是难以抑制的,愚蠢而疯狂的野心家孙恩等人利用民众的积怒,纵徒党杀人,甚至婴儿也不能免死。
晋将谢琰刘牢之率兵来攻,孙恩徒党在诸郡烧仓库,毁房屋,塞水井,砍林木,掳掠妇女财物,都逃到会稽郡来。
谢琰收复义兴吴兴两郡,刘牢之收复吴郡,进军到浙江边。
孙恩起初听说诸郡响应,对徒党们说,天下没事了,我带你们到建康享福去。
后来听说刘牢之到了浙江边,对徒众们说,我割据浙江东部,还可以做个越王。
等到刘牢之军渡过浙江,孙恩对徒众们说,我是不以逃走为羞耻的。
孙恩掳男女二十余万人逃往海岛。
此后孙恩连年从海路入寇。
401年,孙恩率舟师十余万人自海路突袭京口,逼近建康,惊骇,不知所措,赖刘牢之部将奋勇进击,大破孙恩军。
刘牢之等援军赶到建康,孙恩屡次战败,又逃入海岛。
402年,孙恩入寇临海郡,被晋兵击败。
孙恩穷困投海自杀,徒党和妓妾说他成了水仙,跟着投水的多至百余人。
被孙恩掳去的二十余万人,三四年间,不是战死溺死,便是被贩卖作奴隶,到孙恩死时只剩下数千人。
孙恩连年从海岛入寇,前后数十战,又杀死民众数万人。
京口是从北方各地流亡来的士族和民众聚居的地方,号称北府,与历阳同为扬州重镇。
居民风俗强悍,敢于从军。
谢安辅政,举为将。
谢玄在京口募兵,得勇士刘牢之等人。
刘牢之常领精锐当前锋,战无不胜,号称北府兵。
淝水大战,军崩溃,晋军前锋五千人,就是刘牢之统率的北府兵。
399年,刘牢之击孙恩,刘裕在刘牢之部下当小军官,勇悍善战,屡立大功。
刘牢之部下诸将,抢掠财物,比盗贼更凶,独刘裕约束部属,纪律严明,大得民心。
从此,刘裕成为北府兵的著名将领,击灭孙恩卢循,主要是刘裕的功绩。
孙恩死后,余众推卢循为首领,被刘裕追击,泛海逃走。
404年,卢循攻陷广州,以后连年入寇,410年,率兵十余万逼近建康,被刘裕击败,卢循逃到交州。
411年,交州刺史杜慧度击杀卢循。
孙恩在败逃入海以前,多少还算是率领农民起义,卢循则完全是五斗米道作乱。
随机文章蝴蝶效应是什么意思,小翅膀轻轻一挥引起美国超强龙卷风中国发现200米巨蟒,苏联生化试验导致巨蟒变异长大十几倍(假新闻)天王星是什么颜色,天王星为什么是蓝色(反射太阳光呈现蓝色)改变历史的考古发现,人类历史上的十大意外发现(考古改变世界)为什么宇航员能在太空飘起来,脱离地心引力是错误答案/因为离心力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和珅为什么那么受宠?和珅受宠是的真实真相
然而为什么这样的奸臣会受到乾隆的无比宠幸呢? 有人认为,是因为和善于揣摩乾隆的心思。
有名的“乾隆下江南”就是和鼓动而成的。
一次,主仆二人说起江南秀丽风光,繁华都市,乾隆帝道:“朕也想重游江南。
但顾虑南北迢遥,劳命伤财,朕所以未决。
” 和道:“圣祖六次南巡,非但未招致民怨,反而被颂为圣君。
古来圣君,莫如尧舜,《尚书·舜典上》也说‘五载一巡狩’,可见自古巡览就是胜典。
但凡圣君,道本相似,何况国库殷实,金银充足,区区巡游不会耗费多少库银。
” 和这一席话,正好逢迎了皇上仿效先祖、学尧舜的喜好,乾隆遂降旨预备南巡。
和亲自为皇上监督龙舟等南巡的设施,华丽奢侈之极,库银由和流水般地挥霍掉了。
和也因此更加得到皇上的宠信,被升为侍郎。
这种观点认为,和论文论武,都没有什么才能,但因为他善玩心理战术,逢迎皇上,才受皇上的恩宠。
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有个叫尹壮图的官员向皇上呈奏,各省库金银亏空。
和对其怀恨在心,上奏请皇上命尹壮图再去查实,暗中派了自己的亲信前往。
结果尹壮图被降职,原因是所奏不实,和更得宠信。
官库虽然空虚,但和却以各种名目进行搜刮,所以皇帝不愁没银子花,而和也更加受宠。
然而,关于和受宠的原因,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据记载,在乾隆帝还是宝亲王的时候,曾钟情于,而这马佳氏正是皇帝宠爱的妃子。
宝亲王时年17岁,情窦已开,常在没人的时候和马佳氏调笑。
一天,不知为何,马佳氏误撞到宝亲王的眉际,被皇后看见,以马佳氏调戏皇子为名,下令将马佳氏牵到月华门勒死。
宝亲王听后,流着泪到月华门前,此时的马佳氏已奄奄一息,宝亲王便放声哭道:“我害了你。
”便咬破自己的指头,滴一点血在妃子的颈上,说:“我今生无力救你,来生以红痣相认。
”话至此,马佳氏淌了两行眼泪便魂归西天。
宝亲王又仔细端详了马佳氏的脸面,吩咐用上好的棺木盛殓,并买通宫女把马佳氏贴身的衬衣脱下来,日日同眠。
他登基后,这件事渐渐淡忘了。
而和酷似马佳氏,那颈上也有一颗鲜红的血痣。
因此,和被乾隆认为是马佳氏在世,开始受到万千宠爱。
御书房是他和皇上同榻而眠的场所。
和做出百般娇媚的样子,使皇帝更加相信他就是第二个马佳氏。
而且,据考证,和所居住的恭王府中有一条地道可直接通往皇宫,据说和每次就是通过这条地道,直接到达宫中与皇帝幽会的。
事实的真相究竟如何?和到底由于何种原因受到宠信?这些君臣之间的故事只能留给后人评说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