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诗人的诗词名句 精选145句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2-21 点击数:
简介:古代诗人的诗词名句(精选145句)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比较经典的诗句吧,诗句具有精炼含蓄的特点,起着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

那些

【千问解读】

古代诗人的诗词名句(精选145句)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比较经典的诗句吧,诗句具有精炼含蓄的特点,起着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

那些被广泛运用的诗句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代诗人的诗词名句,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代诗人的诗词名句1

  1、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增广贤文》  2、莫将死句入诗中,此诀传来自放翁。

——袁枚《仿元遗山论诗》  3、天籁自鸣天趣足,好诗不过近人情。

——张问陶《论诗十二绝句》  4、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  5、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板桥  6、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

——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  8、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

——司空图《漫书五首》  9、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黄庭坚《寄黄几复》  10、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11、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曹植《赠白马王彪》  1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13、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

——汉乐府民歌《悲歌》  14、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杜甫《梦李白》  15、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杜甫《赠卫八处士》  16、悲莫悲兮生别离。

——屈原《九歌·少司命》  17、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汉书》  18、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于谦《咏煤炭》  19、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20、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王维《杂诗三首》  2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22、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  23、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黄仲则《癸已除夕偶成》  24、业精于勤,荒于嬉。

——韩愈《进学解》  25、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李绅《悯农》  26、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

——贾岛《戏赠友人》  27、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

——陆游《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  2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  29、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30、寸寸山河寸寸金。

——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  31、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32、陶陶然乐在其中。

——杨炯《登秘书省阁诗序》  33、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

——顾炎武《又酬傅处士次韵》  34、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史记》  35、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白居易《琵琶行》  36、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37、一湾死水全无浪,也有春风摆动时。

——戴善夫《陶学士醉写风光好杂剧》  38、百闻不如一见。

——《汉书》  39、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史记》  40、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一剪梅》

  古代诗人的`诗词名句2

  1、绮席凝尘,香闺掩雾。

——晏殊《踏莎行·碧海无波》  2、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袁枚《马嵬》  3、思归未可得,书此谢情人。

——李白《送郄昂谪巴中》  4、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王昌龄《闺怨》  5、月色入高楼,相思两处愁。

——秋瑾《菩萨蛮·寄女伴》  6、羡他虫豸解缘天,能向虚空织罗网。

——元稹《织妇词》  7、春来秋去相思在,秋去春来信息稀。

——鱼玄机《闺怨》  8、琵琶弦上说相思。

——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9、夫死战场子在腹,妾身虽存如昼烛。

——张籍《征妇怨》  10、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曹丕《燕歌行》  11、天与短因缘,聚散常容易。

——晏几道《生查子·狂花顷刻香》  12、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韦庄《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  13、春闺月,红袖不须啼。

——元好问《江月晃重山·初到嵩山时作》  14、但怪得、当年梦缘能短。

——吴文英《三姝媚·过都城旧居有感》  15、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16、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温庭筠《南歌子词二首》  17、问别来、解相思否。

——吴文英《惜秋华·七夕前一日送人归盐官》  18、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张籍《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19、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姜夔《踏莎行·自沔东来》  20、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贺铸《芳心苦·杨柳回塘》

  古代诗人的诗词名句3

  1、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

——朱庆馀《宫词》  2、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

——苏轼《贺新郎·夏景》  3、君安游兮西入秦,愿为影兮随君身。

——傅玄《车遥遥篇》  4、青绫被,莫忆金闺故步。

——晁补之《摸鱼儿·东皋寓居》  5、闺中红日奈何长。

——冯延巳《浣溪沙·春到青门柳色黄》  6、君在阴兮影不见,君依光兮妾所愿。

——傅玄《车遥遥篇》  7、相思一夜天涯远。

——晏几道《蝶恋花·黄菊开时伤聚散》  8、写不了相思,又蘸凉波飞去。

——朱彝尊《长亭怨慢·雁》  9、谁分含啼掩秋扇,空悬明月待君王。

——王昌龄《西宫秋怨》  10、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

——欧阳修《诉衷情·眉意》  11、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李煜《长相思·一重山》  12、辜负我,悔怜君,告天天不闻。

——牛峤《更漏子·春夜阑》  13、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

——苏轼《贺新郎·夏景》  14、相思了无益,悔当初相见。

——朱彝尊《忆少年·飞花时节》  15、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

——牛希济《生查子·新月曲如眉》  16、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李白《清平调·其三》  17、金章紫绶千馀骑,夫婿朝回初拜侯。

——王昌龄《青楼曲二首》  18、碧水浩浩云茫茫,美人不来空断肠。

——李白《早春寄王汉阳》  19、屏却相思,近来知道都无益。

——王国维《点绛唇·屏却相思》  20、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晏殊《玉楼春·春恨》

  古代诗人的诗词名句4

  1.读君诗句骨毛寒,直恐吟来得意难。

——孔武仲《次韵酬昌秋侠见贶之句》  2.雕琢文章字字精,我经此处倍伤情。

——崔涂《过长江贾岛主簿旧厅》  3.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

——韩愈《符读书城南》  4.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赵恒《劝学诗》  5.仍闻圣主知书癖,凤阁烧香对五车。

——鲍溶《夏日怀杜悰驸马》  6.荒斋读书罢,出门步青春。

——苏泂《郊行吊古呈友人》  7.高斋晓开卷,独共圣人语。

——皮日休《读书》  8.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杜甫《柏学士茅屋》  9.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赵恒《劝学诗》  10.身病多思虑,亦读神农经。

——张籍《卧疾》  11.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

——韩愈《符读书城南》  12.十五好诗书,二十弹冠仕。

楚王赐颜色,出入章华里。

——颜之推《古意·十五好诗书》  13.枕上从妨一夜睡,灯前读尽十年诗。

——白居易《岁暮寄微之三首》  14.读书已废虚长夜,护塞无共负盛秋。

——陆游《秋夜·老觉人间岁月遒》  15.古人己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余。

——杜甫《柏学士茅屋》  16.学问藏之身,身在则有馀。

——韩愈《符读书城南》  17.香杀柑花麝不如,晚窗重理读残书。

——郑会《斋中独坐》  18.此去定知偿隐趣,石田春雨读书耕。

——殷尧藩《送刘禹锡侍御出刺连州》  19.作赋凌屈原,读书夸左史。

数从明月宴,或侍朝云祀。

——颜之推《古意·十五好诗书》  20.灯下书如蚁,花前饮似鲸。

——陆游《秋懹·望远目犹明》

  古代诗人的诗词名句5

  1.少年弄文墨,属意在章句。

——孟浩然《南归阻雪》  2.退笔成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

——苏轼《柳氏二外甥求笔迹》  3.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

——叶采《暮春即事》  4.尝闻读书者,所贵免征伐。

——邵谒《下第有感》  5.平生剩久观书债,四库留人未许休。

——陆游《九月初作·碧海仙蓬感旧游》  6.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朱熹《朱子家训》  7.遑遑三十载,书剑两无成。

——孟浩然《自洛之越》  8.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朱熹《劝学诗》  9.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叶采《暮春即事》  10.十年作贡宾,九年多邅回。

春来登高科,升天得梯阶。

——姚合《送李馀及第归蜀》  11.作赋凌屈原,读书夸左史。

数从明月宴,或侍朝云祀。

——颜之推《古意·十五好诗书》  12.尝闻读书者,所贵免征伐。

——邵谒《下第有感》  13.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朱熹《朱子家训》  14.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王禹偁《清明》  15.遑遑三十载,书剑两无成。

——孟浩然《自洛之越》

  古代诗人的诗词名句6

  一、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二、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  三、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杜甫《绝句二首》  四、一夜好风吹,新花一万枝。

——令狐楚《春游曲三首》  五、年年老向江城寺,不觉春风换柳条。

——韩滉《晦日呈诸判官》  六、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

——顾太清《临江仙·清明前一日种海棠》  七、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

——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八、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九、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十、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十一、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韩愈《晚春》  十二、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  十三、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

——韦庄《菩萨蛮》  十四、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

——韦庄《思帝乡·春日游》  十五、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

——钱惟演《木兰花》  十六、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  十七、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张籍《春别曲》  十八、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谢灵运《入彭蠡湖口》  十九、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二十、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二十一、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杜甫《腊日》  二十二、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杜甫《春日忆李白》  二十三、寒随一夜去,春还五更来。

——史青《应诏赋得除夜》  二十四、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杜甫《客至》  二十五、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二十六、东风洒雨露,会人天地春。

——李白《送祁昂滴巴中》  二十七、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二十八、风弱知催柳,林青觉待花。

——卢僎《岁晚还交台望城阙成口号先赠交亲》  二十九、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刘方平《春怨》  三十、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宋朝人的出行方式有哪些?官品高低决定了工具的不同

车舆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创造与运用车舆为交通东西的国家之一。

制车技术的改善与騠高,表现了宋代城市经济、科技的新发展与风俗的新变化。

宋代北方陆路运送货品的大车,仍以牛驾为主,其次是骡、驴。

这种大车用牛、骡拉,可满载四五千斤远行各地。

周密记载:北方大车,可载四五千斤,用牛、骡十数驾之。

管车者仅一主一仆,叱咤之声,牛骡听命惟谨。

凡车必带数铎(铃),铎声闻数里之外,其地乃荒芜空野故也。

盖防其来车相遇,则预先为避,不然恐有突冲之虞耳。

终夜劳累,殊不类人,雪霜泥泞,尤艰苦异常;或泥滑陷溺,或折轴,有必要修整乃可行,濡滞有旬日。

和平车 北宋汴京城中的货运车,又叫“搬载车”,大者叫和平车,次者叫平头车,小者大力车等。

据记载有几种车:东京般(搬)载车,大者曰‘和平’,上有箱(车厢)无盖,箱如构栏而平,板壁前出两木、第二三尺许,驾车人在中间,两手扶捉鞭鞍驾之,前列骡或驴二十馀,前后作两行;或牛五七头拽之。

车两轮与箱齐,后有两斜木脚拖,夜中间悬一铁铃,行即有声,使远来车者相避。

仍于车后系驴骡二头,遇下峻险桥路,以鞭唬之,使倒坐锤车,令缓行也。

可载数十石…… 在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描绘的车辆达十多种,或四匹或两匹健骡拉的大车,即和平车,不同的仅是牲口数目以四头、两端为多,未见有十数头或二十头之多,后面也未系有驴、骡。

这种和平车的行走办法与曾经不同,即由人驾辕,牲畜拉车,缰绳一端缚绑在骡对面的轭套上,另一端缚扎在车轴上。

显然这种人驾辕、骡拉车的系驾办法,车速是较慢的,适合于负载物货多而不求快速的要求,因而多适于短途或京师城内外的运送之用。

听说,一天能行三十里,在两河一带民间普遍运用。

平头车 其式样与驾法如和平车相同,仅仅车型小一点,“两轮前长出长木作辕,木梢横一木,以独牛在辕内,项负横木,人在一边,以手牵牛鼻绳驾之,酒正店(大酒库)多以此载酒梢桶矣”。

这种车,宋画《清明上河图》、《溪山行旅图》、《盘车图》等均有描绘,它们大多是一牛驾辕,辕前拖曳的是三牛或四牛;车身高大,轮与车厢齐平,车厢上加拱形卷篷,远程跋涉中以防雨淋与日晒;车厢与卷篷之间有一隔板,似以堆放车夫的行李物品之地。

车夫在一旁行车,用手牵牛鼻绳。

从宋画《溪山行旅图》看,这种远程运送车,往往是数车结伴而行,很可能是一支有组织的运送队。

熙宁(1068—1077)曾经和平车,汴京士庶外出,多“赁驴”上路,而熙宁今后,“皆乘马”,这是畜力的变化。

独轮车 我国是最早创造与运用独轮车的国家之一,约始于;至宋代仍然流行各地。

据记载,汴京多见,又叫独辕车,或名只轮车。

这种车,是一个轮子的小车,前后二人把驾,两旁两人扶拐,前有骡曳,宋代又称为“串车”或“独辕车”。

这种独轮车尤适宜于山区。

沈括说宋人称独轮车为“木马”。

“行人以独轮小车,马鞍蒙之以乘,谓之木马。

”诗说:“ 耳宽帽新小疾,独辕车稳正闲游。

”通 牛车顶上加一大帷幔。

这种车在魏晋时是由贵族所乘,沿至唐宋。

《·舆服志》说一品至四品官均乘牛车,仅仅装饰品不同而已。

这种车,双辕双轮,车厢形似太师楼,有卷席篷顶,其上掩盖一张大帷幕。

如敦煌宋代“火宅喻”中画有这种牛车,长方形车厢上立棚,呈封闭状。

车门设在后边,垂遮惟帘。

棚前和两边开有棂窗格,棚顶呈拱形,前后出长檐;棚顶四角各立一桩,四桩上支撑一顶大帷幕。

帷幔绣以梅花图画,四周边垂缀幽穗,极为富丽。

驾车人扶辕步行,主人坐于车棚内能够逍遥自在。

宅眷坐车 宋代贵族妇女所坐的车,称为宅眷坐车。

这种车与卡车中的“平头车”类似,但以棕作车盖,车厢前后有构栏门、垂帘。

像古代的辎车,妇女坐在厢内,舒适逍遥。

陆游记载赵家宗室妇女所坐的牛车还挂上香球:京师(汴京)承平常,宗室戚里时入禁中(皇宫),妇女上犊车(牛车),皆用二小鬟,持香球在旁,而袖中又自持两小香球,车驰过,香烟如云,数里不停,尘土皆香。

红车 宋代妓女所坐车。

元祐七年(1092)十一月,举行南郊祭礼,为卤簿(仪仗),使导驾,内里有红车争道乱行,苏轼于车上草奏,明日勅有司严整仪卫。

舆轿 是一种共同的代步东西,往往在险恶山路上首先运用,《癸巳类稿·释名》因“状如桥中空离地”而取名,故古代桥与轿能够通用。

《》中騠到大禹治水时“山行即桥”。

1978年,河南固始侯古堆墓中出土了时间的“三乘木质舆桥”。

唐宋之时,舆桥十分盛行。

、大臣所坐的“步辇”,贵族妇女所坐的“檐子”,都是轿夫用手抬杠,高至齐腰,故称“腰舆”。

到宋代,始称“轿子”。

“太祖()初自陈桥拥戴入城,周恭帝即衣白 ,乘轿子,出居天清寺。

”宋代皇、皇后外出者,乘坐“舆”,这种舆比檐子稍增广,“把戏皆龙,前后檐皆剪棕,仪仗与驾出类似而小,仍于驾头、警跸耳。

士庶家与富家婚嫁,亦乘檐子,只无脊上铜凤花朵,……自有假赁地点”。

如是公主出嫁,还坐“金铜铸云凤花朵檐子”,这种“檐子”,高约五尺许,深八尺、阔四尺,内可坐六人之多,四周垂下绣额珠帘、白藤间花,极其富丽。

宋代内外所坐有,“银装白藤舆檐,内命妇皇亲所乘;白藤舆檐,为内外命妇所通乘”。

南宋时期,士大夫乘轿之风也日益盛行。

朱熹说:南渡曾经,士大夫皆不胜用轿,如(安石)、伊川(程颐)皆云不以人代畜,朝士皆乘马。

或有老病,朝廷赐令乘轿,犹力辞后受。

自南渡后至今,则无人不乘轿焉。

张贵义亦说:自渡江曾经,无今之轿,仅仅乘马。

所以有修帽护尘之服,士皆服衫帽凉衫。

思陵()在维扬(扬州),一时扰乱中遇雨,传旨百官许乘肩舆,因循至此,故制尽泯,今台谏婚事官用凉衫略展登桥,尚存旧制,他处无复见之。

《·舆服志》记载:中兴后,人臣无搭车之制,从祀则以马,常朝则以轿。

旧制,舆檐有禁。

中兴东征西伐,以路途阻险,诏许百官乘轿,王公以下通乘之。

其制:正方,饰有黄、黑二等,凸盖无梁,以篾席为障,左右设牖,前施帘,舁以长竿二,名曰竹轿子,亦曰竹舆。

竹舆,山轿,宋代陈渊诗云:“驿路泥涂一尺深,竹舆高小历千岑。

”《清明上河图》中画有不少轿子,有的轿子上还插满柳枝。

1958年,河南方城宋墓中还出土一乘石质轿子模型,其形状与《清明上河图》中画的相近。

此外,还有简易轿子,如1978年江苏溧阳发现宋代李彬墓,也出土了小型陶制模型,为一把大椅,两旁扎有竹杠,不施帷幔,轿夫二人,皆短衣小帽,一前一后作抬轿姿势。

抬轿的人,叫轿夫,因官品高低的不同,人数也有多少。

随机文章隋朝简介神奇的镜子效应,相互喜欢的人就会产生镜子效应(死心塌地)解放军自制神器飞雷炮的原理,曾经打得国民党和美联军丢盔弃甲风水宝地不葬无福之人,伤天害理命格差的人葬进去将引发横祸长江源头在哪里图片,长江尽头东海(因蛟龙作怪最终将水引入东海)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历史上真的济公诗文与宋四家媲美,而且还是宋太宗赵光义的亲戚

上世纪80年代,一部电视剧《济公》红遍中国。

著名表演艺术家游本昌将济公的形象演绎得淋漓尽致,一个、惩恶扬善、扶危济困的鲜活形象深入人心,大街小巷都回荡着“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的歌声。

(济公剧照) 那么,历史上是否真的有济公这个人呢?真实的济公又是怎样的呢? 历史上确有济公其人,不过和影视剧里所刻画的形象,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一、出生官宦之后,从小家境殷实。

济公原名李修缘,1148年出生于浙江台州,是一位的仕宦之后。

其高祖李遵勖,是的驸马,曾担任威名赫赫的镇国军节度使。

李修缘的父亲名叫李茂春,早年为天台县官吏。

一生嫉恶如仇,,是天台县有名的“李善人”。

后来看不惯官吏的贪污腐败,愤而辞官回家,专心修佛。

尽管李茂春潜心礼佛,但直到40岁时仍然无后,夫妻俩便经常到附近的国清寺拜佛求子。

传说一日,李修缘的母亲梦见太阳光射进自己的腹内,后来发现自己怀孕了。

到李修缘出生的那一天,国清寺里的降龙罗汉突然倒塌。

于是,世人都传说李修缘是降龙罗汉转世。

因为家族是皇亲国戚,所以家境殷实。

李府修建得气势宏伟,规模庞大,是当时最豪华的三进九明堂建筑,在台州绝无仅有。

而且,整个天台县的田粮税赋都要交给李家,所以,李家是当地有名的望族。

(赵光义剧照) 二、与佛有缘,出家为僧。

李家世代信佛,由于受家族的熏陶,李修缘从小就与佛有缘,他的这个俗名,还是国清寺住持为他取的。

在父母双亡后,18岁的李修缘随即进入了国清寺出家为僧。

为他剃度的,正是国清寺住持慧远,为他取法号“道济”。

出家后的道济依然放荡不羁,举止癫狂。

他不喜欢参禅打坐,拜佛念经,整日里嘻嘻哈哈,徜徉于山水之间,游走于市井之内。

最让人大跌眼镜的是,道济居然不尊规矩,喝酒吃肉,大快朵颐,还美其名曰:“他人修口不修心,唯我修心不修口。

” 同门师兄弟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将道济的出格行为,告到了慧远主持处。

但慧远慧眼识人,怜惜道济的佛性,预见到道济日后的佛学修为必定很高,于是只说了一句话“佛门广大,岂不容一颠僧”,便。

从此,道济又得了一个”济颠和尚”的名号。

三、外表貌似疯癫,实则宅心仁厚。

道济不但不守佛门清规,到处游乐,经常与人下棋饮酒,好斗蟋蟀,而且常年衣衫不整,居无定所。

他生性狂疏,诙谐幽默,,来去自如。

经常拿着度牒四处云游,到各地寺庙挂单。

但其癫狂的行为,总是不受僧众欢迎。

往往居留数日后,便被寺庙主持礼貌地请走。

道济只好又揣着度牒,前往下一家寺院。

道济医术高明,每到一处,他都会利用自己的医术,为当地百姓治病行医,解除病痛。

而且所用之草药,都是他亲自上山采来,且,只是化缘吃食,酒肉不拒。

很多疑难杂症在他的手上,往往药到病除,起死回生。

他的高超医术和仁者医德,在僧侣和百姓中广为流传。

一些富庶名门和官宦之家都慕邀,但道济都一一拒绝,他不愿和官家打交道。

后来,他所在的寺庙净慈寺被大火烧毁,道济异常心痛,于是自己撰写了化缘疏,到处募化。

由于其显赫的家世和超高的人气,使得他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募得了足够的资金,重新修缮了净慈寺,恢复了寺院往昔的恢弘气势。

也让一干僧众有了落脚之处。

道济还经常惩奸除恶,打。

喜欢为百姓调解矛盾,遇到生活困顿的穷苦百姓,道济还会将辛苦募集到的散碎银子送给他们,帮助其渡过难关。

(南怀瑾旧照) 四、佛学深厚,擅诗善文。

道济是得道高僧慧远的座下弟子,慧远是时期有名的禅僧,是与大慧宗杲齐名的一代禅宗大师,临济宗杨岐派的领袖人物之一。

道济拜入慧远门下后,随慧远修习佛学多年,佛学造诣很高,著有《镌峰语录》10卷,后来成为了杨岐派第六祖和禅宗第五十祖,世受香火。

同时,道济还善写诗文,为后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

如“出岸桃花红锦英,夹堤杨柳绿丝轻。

遥看白鹭窥鱼处,冲破平湖一点青”,就写得相当精彩,不但意境优美,动静结合,对仗工整,且飘逸洒脱,禅意深邃。

南怀瑾先生曾认为,道济的诗文可以和四大家媲美,“并无逊色”。

1209年,道济在净慈寺圆寂,享年61岁。

随机文章重庆神秘天书之谜,打开书页竟然一个字都不认识这些催眠图片你敢看5秒,15张图片看完让您迅速进入美好的梦乡银河系为什么是螺旋状,不停旋转引起/质量恐比想象中大2000倍物质十二态的名称和特性,爱因斯坦预言预言物质新形态被证明探索宇宙的危险有哪些,零重力火焰烧死/宇宙射线杀死(太恐怖)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加入收藏
               

古时候诗人的诗词名句 精选145句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