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南越王墓于1983年在岭南地区被发现,是迄今岭南地区发现的规
【千问百科解读】
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馆藏——南越王丝缕玉衣。
西汉南越王墓于1983年在岭南地区被发现,是迄今岭南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随葬物最丰富、唯一饰有彩绘的石室墓。
该墓出土了“文帝行玺”金印和“赵眜”玉印以及玉角杯等珍贵文物一万余件,可确定墓主为南越国第二代王赵眜(约前137年至前122年在位)196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一级博物馆。
其中,南越王的丝缕玉衣世人惊叹。
资料显示,这件丝缕玉衣长1.73米,共用了2291片玉,用丝线穿系和麻布粘贴编缀做。
中国考古出土的完整玉衣有十几套,南越王的丝缕玉衣是我国迄今所见的年代最早的一套形制完备的玉衣。
出土时,因南越王尸体和编缀玉衣的丝线已经腐朽,玉片散落在地,专家花了三年多时间修整复原,可以想见两千多年前制作玉衣更是如何的耗费人力和物力。
丝缕玉衣外形与人体形状基本一样,分头套、上身衣、左右袖筒、左右手套、左右裤筒和左右脚套共十部分。
为便于穿着,各部分分别制作。
其中头套,手套和鞋的玉片均在片角钻孔,以丝线连缀;其余玉片用麻布衬里,每块玉片表面用窄丝带作交叉粘贴,然后再用宽丝带沿玉片的边缘作纵横粘连。
由于整件玉片皆以丝带缀连,故称之为“丝缕玉衣”。
南越王赵昩的丝缕玉衣,当在入葬的汉武帝刘彻刘彻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制作,要早于河北满城汉墓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的金缕玉衣近10年左右。
这件丝缕玉衣是我国迄今所发现年代较早的一套完整玉衣,又是从未见于文献和考古发掘的新品种。
其上衣采用对襟形式也是一大特色。
丝缕玉衣部分玉片的外观与广东曲江石峡遗址出土的玉器类似,其应是南越国宫廷所特制。
在玉衣的下面摆放有5块玉璧。
璧的表面还留有丝带绕过璧孔的痕迹,说明5块璧原是用丝带系在一起的。
玉衣的手套一端,菜叶网,是一对造型各异的龙形玉握。
在考古学上,所谓握,就是以物放在死者手中,使之握。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