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代“超女”,因离婚翻红,为考研拒绝签约的她现在还好吗?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4-11-18 点击数:

【千问解读】

2006年被称为史上报名人数最多的一届“超女”。

李宇春、周笔畅等上一届的超女,营造了一场普通人能成大明星的梦。

各路神仙,各显神通。

一位女孩仿佛一股清流,抱着吉他自弹自唱了一首原创歌曲《习惯》。

这个女孩是朱雅琼,“超女”舞台上唯一一直坚持原创走到总决赛的歌手,比赛之后,意气风发的朱雅琼签约了天娱。

可再次看到她,却是15年后的一档离婚综艺。

朱雅琼和丈夫王秋雨相识19年,结婚6年,王秋雨一直在疏远、冷漠、贬低她。

她哭得声泪俱下的时候,王秋雨一脸冷漠。

她的眼泪砸不进对方心里,大家也无法把这个满眼哀怨的女生和2006年“超女”舞台上意气风发的朱雅琼联系在一起。

2004年朱雅琼大学毕业,第一份工作是在中国地质大学当老师,负责大学生艺术团、合唱团的音乐培训等工作。

可时间久了朱雅琼觉得这份工作太过枯燥,也没办法在音乐上得到实质性的进步。

她提交了辞呈,来到上海做录音助理。

为了省钱,她选择每天步行去上班,然后在录音棚待到将近晚上十点才回家。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一年,朱雅琼还只是个小小的助理。

有一天,她看到了《超级女声》的报名广告,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参加了杭州赛区的海选。

2005年“超女”捧红了李宇春、周笔畅、张靓颖等人,第二年“超女”盛况空前。

朱雅琼的期望不高,只希望能通过这次经历争取到做正式录音师的机会。

她是节目中为数不多坚持原创的人,从海选到晋级唱的都是自己写的歌,她的粉丝叫她“音乐才女”。

在杭州赛区10进7的比赛中,朱雅琼唱了一首原创歌曲《随意歌唱》。

当时的朱雅琼一个人远离家乡来到上海工作,什么事都要靠自己,对生活很无奈,但又对明天充满希望。

一个周末的晚上,朱雅琼下班后筋疲力尽地回到家里,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歌。

“我喜欢生活的简简单单,我喜欢胡思乱想,我站在街上看着人群走进高楼,我知道有天我会一样,风筝在头上轻轻飞过。

评委巫启贤说:我这一辈子也写不出你这样的歌。

你的歌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新潮流,创造出了新的音乐方向。

朱雅琼抱着吉他,安安静静地唱着,一步步走到了杭州唱区第四名,全国第13名。

这样的成绩她想都不敢想,对于出身寒门的朱雅琼来说无疑是美梦照进现实。

朱雅琼的家庭条件十分艰苦,一家三口挤在一个20平米的小房子里。

房子用厚木板隔成两间,朱雅琼睡在三平米都没有的阁楼。

朱雅琼很有音乐天赋,两岁的时候就能完整唱完一首歌,音准极佳。

家里没有收音机,她只能隔着过窗户听邻居家放的音乐。

妈妈身体不好,得过4次胃出血,但为了维持生计坚持每天在大街上卖豆浆。

朱雅琼很懂事,从不让妈妈操心,每次看到妈妈累了,她都会唱歌跳舞逗妈妈开心。

初一那年,朱雅琼代表学校参加歌唱比赛被市艺校看中,跳级到高一。

在艺校的三年间,朱雅琼主修钢琴和声乐。

学校可供课余时间练习的钢琴很少,她每天在学校里都要争分夺秒地“抢钢琴”。

有一次下课后,朱雅琼跑得太着急摔了个跟头,裤子都破了。

为了练好钢琴,她整晚都不回家泡在琴房里,困了就在条凳上打个盹。

学校放假后,琴房也不开了,朱雅琼没有练琴的地方,整个人都很失落。

妈妈的心揪作一团,咬咬牙东拼西凑借了一万块钱,买了一架钢琴。

高三那年,朱雅琼不想耽误一分一秒的时间,在紧张的学习中连上厕所都成了奢侈。

为了节省开支,朱雅琼连纸都舍不得多用一张,她的手臂和手心常常写满了密密麻麻的笔记。

食堂的师傅注意到了她的窘迫,每次打饭都会给她多装点。

即使是4毛钱的稀饭,朱雅琼也不舍得一次吃完,每次都打包留着下顿吃。

2000年她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华中师范大学音乐系。

大学生活,给了朱雅琼更大的施展空间,她不仅是学校“天空”合唱团的主力,还是“勾沉”话剧社的代表,获得过许多奖项。

2002年,她的原创歌曲被选送至上海艺术节参赛,获得了全国第一的好成绩。

她却说:这不算什么,我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

有一次,“天空”合唱团要到维也纳演出,朱雅琼很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可到要交钱的时候却犯难了,家里实在无力承担这笔开销。

朱雅琼哭得心都要碎了,但也只能对现实妥协。

大学毕业后,朱雅琼一直想考研到中央音乐学院继续深造。

因为无力供养,妈妈一直持反对的态度,朱雅琼好说歹说,妈妈才松了口。

朱雅琼以为妈妈彻底改变了主意,满心欢喜地开始复习,一熬就是几个通宵。

妈妈知道朱雅琼这么辛苦的备考时,不忍心再骗她了,打电话说:你不要再复习了,我不会让你考的!

现实的残酷让朱雅琼不得不再次向生活妥协,她没有责怪妈妈,而是装作若无其事,自己去上海找了工作。

离开武汉前,她说:总有一天我还是要去考研!

朱雅琼在“超女”止步全国第十三名,但天娱看到了她的创作才华,将她签了下来。

艺人的收入很不稳定,朱雅琼需要面对精神和经济上的双重压力,整个人处于一种患得患失的状态。

她决定离开这个行业。

朱雅琼花了半年的时间准备考研,不眠不休地学习,最终考上了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

硕士毕业之后,朱雅琼一心想要出国,弥补大学没能去成国外的遗憾。

英语一直是她的短板,雅思托福成绩每次都不尽人意,出国计划也只能暂时搁置。

正当她感到迷茫的时候,有一个英文音乐剧正在选角。

朱雅琼她抱着提升英语的想法报名试了试,没想到过了。

在剧场里头,朱雅琼感觉人一下子沉下来了,灯光缓缓亮起,灰尘在光束里飞扬。

站在聚光灯下上,观众的每一个细微反应她都能捕捉到,这种与观众直接的情感交流是电视上体验不到的。

在音乐剧的舞台上浸泡了三年后,朱雅琼想创业做老板。

2015年,朱雅琼和老公王秋雨在北京注册了一个舞台剧工作室,叫糊涂兔。

朱雅琼负责创作音乐,老公负责王秋雨当编剧。

那是朱雅琼最开心的一段日子,和丈夫一起追逐梦想,算是琴瑟和鸣。

2019年,北京的戏剧的市场开始走下坡路,“糊涂兔”工作室注销,随之画上句号的是两人的婚姻。

朱雅琼19岁遇到王秋雨。

两人领结婚证那天,朱雅琼精心化了个妆,她问王秋雨:“我美吗?”

王秋雨匆匆一撇,轻描淡写地说:“你好丑。

两人在一个剧组相识,朱雅琼对大十岁的王秋雨一见钟情。

那时候的朱雅琼很崇拜王秋雨,觉得他年长有经验,对他的话深信不疑。

在这种一次次否定中,朱雅琼陷入了自我怀疑的深渊,自信心被一点点侵蚀,一度陷入绝望,甚至有过自杀的念头。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黄峨与杨慎的美满生活为什么只维持了五年?他们经历了什么?

黄峨是时期蜀中才女,她擅长诗词,散曲尤为出名,与、、并称,她也是三大才子之首的杨慎的妻子。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想来大家对《演义》中的这段歌词并不陌生,而我亦对这首作为《三国演义》开篇阙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情有独钟。

全篇以苍凉豁达的笔触写尽古往今来的英雄成败,犹如,转瞬而逝。

而高山大川,安然依旧;春风秋月,,恰可以徘徊其间。

更可以和志趣相投的老友把酒言欢,笑看人生,多少世事沧桑皆可以。

这首词的作者便是明代三大才子之首,正德六年状元,对经、史、诗、文、词曲、音韵、金石、书画无所不通,对天文、地理、生物、医学等亦有深厚造诣的博学家杨慎。

本篇的主人公便是被杨慎称之为“女洙泗(女),闺邹鲁(女),故毛语(女毛公)”的妻子黄娥。

一、名门闺秀,才情斐然,拣尽寒枝不肯栖 黄娥(原作“峨”,后亦作“娥”)(1498-1569),字秀眉,明代女文学家,四川遂宁县(今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玉丰镇)人。

杨慎的妻子,世称黄安人、黄夫人。

这是在搜索引擎里可以搜罗到的黄娥的基本资料,此番不用翻阅史书查询,资料竟然可以如此详实,不禁心生感叹。

之前写的众多女子,要么生卒年份无可去查,要么籍贯家世不祥,感觉好像自己生生杜撰了一个历史人物。

兰质蕙心,父母宠爱,少女时代的黄娥自是天真烂漫,无忧无虑,明妍大方。

一首《闺中即事》更是芳名远播: 金钗笑刺红窗纸,引入梅花一线香;蝼蚁也怜春色早,倒拖花瓣上东墙。

此诗妙趣横生,读来趣味盎然,寥寥数笔一副的景致跃然纸上,也把一个热爱大自然,俏皮可爱的少女形象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后来,黄峨的父亲辞官携带家眷回到了四川遂宁老家。

忆及京城旧事,抒发对昔日和亲朋好友的眷恋之情,黄娥又以一首情真意切的《玉堂客》倾倒四方: 东风芳草竟芊绵,何处是王孙故园?梦断魂萦人又远,对花枝空忆当年。

愁眉不展,望断青楼红苑。

合离恨满,这情衷怎生消遣! 少女哀愁,缱绻情愫,于字里行间蔓延氤氲;芳华正茂,娉婷未嫁,只因情根深种,芳心暗许。

以她的才貌无双,达官贵族提亲者络绎不绝,可惜都被婉言谢绝。

拣尽寒枝不肯栖。

只因那一年那一天,那个人如玉的,早已深埋在心底,无可救药,一眼万年。

二、天可怜见,得偿所愿,一朝嫁于如意郎 原来,那个让她一见倾心的俊朗公子正是大明第一才子杨慎。

彼时,杨慎早已有妻室,出身高门大户的她亦不可能以妾室之身份委曲求全。

君生我未生,叹人间世事无常,痴心难解。

情不知所起,。

他,始终是她心底的一块朱砂痣,无计可消除。

时光飞逝,早已过及笄之年的黄娥,依然不论婚嫁。

就算是在相对开放的明朝,应该也算是大龄姑娘了。

我甚至有些敬佩黄娥的双亲,于那个无论男女皆婚嫁较早的时代,依然可以不顾流言蜚语,不催婚不逼嫁,让女儿遵从内心的选择。

因缘际会就在阴差阳错间发生了。

正德十二年,杨慎因官场失意,遂以回乡养病为由,回到老家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等待。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不久,其原配夫人病故。

次年,杨慎得知那个仰慕自己已久且年过二十的黄娥尚未婚配,便征得双亲应允,遣人做媒,聘礼迎娶。

赞颂他们一个“著述甲士林”,一个“才艺冠女班”,而又,“尚书女儿知府妹,宰相媳妇状元妻”,一时间,这场盛大婚嫁甚是引人瞩目。

那一天,她,一袭红衣百媚丛生,梦想成真,终于嫁给了自己朝思暮想的男子,眼前皆是繁花簇拥,心里全是爱意绵绵。

从此,琴瑟和谐,伉俪情深。

婚后的生活自是郎情妾意,举案齐眉,填词作曲,写诗作赋,酌酒赏月,折梅起舞,煮雪烹茶,西窗剪烛,怡然自得,羡煞旁人。

,他们居于新都桂湖之畔的榴阁,恰逢石榴怒放之时。

枝头榴花欲燃,艳如火舌,黄峨挥笔写就浓情蜜意的诗篇《庭榴》: 移来西域种多奇,槛外绯花掩映时。

不为秋深能结实,肯于夏半烂生姿。

翻嫌桃李开何早,独秉灵根放故迟。

朵朵如霞明照眼,晚凉相对更相宜。

她深知身为续弦继室,自喻悄然晚开的石榴花,不与桃李争春,花开虽迟,却能与所爱之人喜结连理,自是不胜欢喜。

古人称石榴“千房同膜,千子如一”,石榴籽粒众多,亦象征多子多福,子嗣绵延不绝。

黄峨自比榴树,榴花后绽却更为相宜,表达了对夫君炽热浓烈的深情和对这段婚姻的喜悦满意之情。

得此良配,夫复何求? 不久杨慎进京复官,黄娥亦陪同,成为他政治生涯的知音和生活中的贤内助。

可惜,花无百日红。

这样幸福美满的生活仅仅维持了五年。

三、一生痴恋,一世情深,一双人 杨慎为人耿直,敢于谏言,不久卷入明朝著名的“大礼议”事件,触怒逆鳞,不仅被施以杖刑,更是被流放滇南。

失欢于皇帝,得罪了权佞,更是被迫和深爱的妻子黄娥天涯相隔。

秋风萧瑟,满目寒霜,从小锦衣玉食的黄娥于危难之中并没有畏惧,她以一介女流的坚强让世人看到了爱情的伟大和力量。

她毅然决然地一路护送丈夫去滇南。

杨慎的囚车,从通县下潞河上船。

黄峨就赶到天津口,改乘大船,沿运河入长江,溯江而上。

期间还有刺客伺机而动,囚徒之路历尽千幸万苦。

好在,,好在,我并没有放弃你。

此时的黄娥,也才26岁而已。

她的人生,还可以有更多的选择。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到了湖北江陵,黄峨只得和杨慎分开了,回到四川新都,侍奉公婆,打理家务。

与深爱的丈夫天各一方,黄娥一口气写下了五首《罗江怨》。

其一: 空庭月影斜,东方亮也。

金鸡惊散枕边蝶。

长亭十里、阳关三叠,相思相见何年月。

泪流襟上血,愁穿心上结,鸳鸢被冷雕鞍热。

这首用血和泪写就的散曲,让人不禁动容,。

天地两远,锦书难托。

从此只有鸿雁传书,诗书酬唱。

《寄夫》雁飞曾不度衡阳,锦字何由寄永昌。

三春花柳妾薄命,六诏风烟君断肠。

曰归曰归愁岁暮,其雨其雨怨朝阳。

相闻空有刀环约,何日金鸡下夜郎。

“辞家衣线绽,去国履痕穿”,在期待里收到杨慎从云南寄来的家书,黄娥凄然谱成散曲《黄·雨中遣怀》,抒写思念丈夫的愁苦,成为众人传诵的名篇:“积雨酿春寒,看繁花树残,泥途满眼登临倦。

云山几盘,江流几湾,天涯极目空肠断。

寄书难,无情征雁,飞不到滇南。

” 没嗣的牵绊,没有工作的叨扰,我不知道,在这漫长的35年里,她是怎样度过那些孤苦无依的日子,愁肠百结无人知,满腹思念无人解,血泪融墨,寄情远方,音讯渺茫。

再也没有把酒言欢的日子,再也没有花前月下的生活,只是短暂五年的相知相伴,已让这个情根深种的女子从此为爱守候一生。

杨慎,虽说也是被贬滇南,昔日的荣华富贵不复存在,但作为首辅大臣之子,故友旧交亦多照拂他,虽说政治上失意,但他仍可以寄情山水,与挚友旧识谈诗论经,写诗作赋,快意人生。

据说,他还先后娶了两任侧室。

嘉靖帝一生六次大赦,杨慎却终不得还,可见对其恨之入骨。

嘉靖三十八年,杨慎七十二岁病逝于他乡。

黄峨闻知噩耗,悲痛万分,跨越千山万水,于花甲之龄赶到沪州,扶榇归里。

当年生离,而今,真正成了阴阳两隔。

十多年后,这位七十一岁的奇女子亦香消玉损。

遵从她的心愿,家人将她和杨慎合葬。

生不能通勤,死亦要同穴。

这是一个为爱痴狂的女子的执着与坚定。

人生聚散,世事无情,真情与薄幸,只在一念之间。

自古多少怨妇与弃妇,留下了太多令人唏嘘的故事。

而黄娥,终其一生的痴念,一世深情,生生写就了一生一世一双人的传奇。

贤良淑德是那个时代对女子的标准,三从五德亦是那个时代对女子的束缚。

三秋庭绿尽迎霜,惟有荷花守红死。

这样的女子,我不知道是该敬佩还是遗憾,抑或唏嘘,但,那是她的选择,我们无法评说。

后世评价黄娥“才情甚富,不让易安、淑真。

旨趣闲雅,风致翩翩,填词用韵,天然合律”,仅仅作为蜀中四大才女,她足以。

这,已经足够让我们铭记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武则天的晚年生活究竟过得如何?

的晚年生活究竟过得如何?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对于武则天来说,忙碌了大半辈子的她,在公元705年的这个早春,其辛辛苦苦创立的武周不得不就此终结,而原来的那个李唐,将会重现人间。

这个大事件就是“”,而在之后,武则天给自己的儿子,退居幕后,并于当年的冬天溘然长逝,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其中,《》是这样记述“神龙政变”的:“神龙元年正月,张柬之等以羽林兵讨乱。

甲辰,皇太子监国,大赦,改元。

丙午,复于位,大赦,赐文武官阶、爵,民酺五日,免今岁租赋,给复房州三年,放宫女三千人。

相为安国相王、太尉、同凤阁鸾台三品。

庚戌,张柬之、袁恕己同凤阁鸾台三品,崔玄暐守内史,敬晖为纳言,相彦范守纳言。

二月甲寅,复国号唐。

”在完成这一系列的变动之后,武周的天下彻底成为了过去式,而李唐的天下则回归了,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兄弟被诛杀之外,并没有过多的流血牺牲,算得上是一次成功的和平演变。

不过让武则天心酸的是,是自己一手提拔的张柬之等人推翻了自己的统治,迫使自己不得不把皇位交还给了自己的儿子李显,并且搬到了上阳宫,远离了朝廷的中枢,再也不能够接触到自己曾经熟悉的权力机构。

这对于一个叱咤风云的女人来说,晚景确实是有那么一点点的悲凉。

不过唐中宗李显每隔十天就带领群臣去看望一次武则天,这对于一个曾经给李家带来深重灾难的女人,又是一种宽恕和安慰,也算是作为儿子的唐中宗李显对于母亲的最后一点亲情。

要知道,在武则天当政的时候,李家的皇子们日子并不好过,几经废立之事,让整个李家的皇位传承几乎乱了套。

要是放在别的朝代,哪怕是自己的亲生母亲,做的也不会轻易原谅对方。

在武则天剩余不多的日子里,唐中宗李显做了一系列的事情来安慰自己的母亲。

同样根据《新唐书》记载:丁未,徙后于上阳宫。

戊申,上后号曰则天大圣皇帝。

十一月,崩,谥曰大圣则天皇后。

唐隆元年,改为天后;景云元年,改为大圣天后;延和元年,改为天后圣帝,未几,改为圣后;开元四年,改为则天皇后;天宝八载,加谥则天顺圣皇后。

由此可见,武则天在退位之后,得到了很好的安排,虽然搬离了自己长期居住的宫殿,但是在上阳宫里定居下来也是不错的选择。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尽管武则天给自己的儿子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但是作为儿子的唐中宗李显并没有记仇,而是定期去朝拜,并且恢复了武则天的一系列称号,在武则天死后,还能够将其风光大葬,这样的待遇,在古代并不多见! 不管是唐中宗李显还是后来的皇帝,在对待武则天的时候,都采取了一种相对温和的态度去处理,除了像张易之、张昌宗这样罪大恶极的人被处死之外,其余的人大多数都能够得到善终,这要是放在其他的朝代,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或许对于自己的丈夫和儿子女儿来说,都是一种灾难,但是依然得到了善终,更说明李唐家族的宽容,也难怪在李唐时期,出现一个当时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帝国!大家说是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初代“超女”,因离婚翻红,为考研拒绝签约的她现在还好吗?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