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没有没杀过功臣的皇帝?有个人你可能骂了很多年
【千问解读】
古代的很多短句谚语,都能够昭示出一个很大的道理,有一句就叫做“狡兔死走狗烹”。
古代皇权更替,朝代更迭,很多统治者在新的王朝建立之后,为了防止功臣们功高盖主,对自己的地位产生威胁,都会选择将这些有功之臣贬低,甚至直接杀死,不去动摇他们的地位,甚至还将他们抬高的,那就非常少了。
但是,历史上还是有几个没有杀过功臣的皇帝,而且其中有一个,你很可能还骂过他很多年。
古代社会中,流行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很多功臣在危难之中为帝王打下了江山,却难以逃掉太平时的杀身之祸。
这句话就出自于古代最著名的例子——范蠡和文种的下场。
范蠡在越王勾践即将取得抗吴的最后胜利时曾说,越王此人,可以共患难,却不能同富贵。
劝文种早做打算,然而沉浸在即将胜利喜悦中的文种把范蠡的话当了耳旁风。
从此两人的人生便截然不同,远走他乡的范蠡成了馆陶巨富陶朱公,而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文种却落得了和伍子胥一样的下场。
从此,范蠡这种审时度势,明哲保身的行为也成了文人智者的最高目标。
但功成身退,却并不是这么容易的。
在中国古代之中,臣子凭借自己的智慧去保全自己实在太难了,很多情况下,都已经是开弓没有回头箭了。
所以能碰到一个好的皇帝则成了所有文臣武将最梦寐以求的事情。
而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还真有三个这样的理想君主:
第一位的就是一统六国的秦始皇。
秦始皇虽然崇尚法家,律令严苛,但是对身边的功臣可真的会死没话说。
其中最典型的有三个,一个是全家上下先后执掌秦军大权的王家,王翦,王贲,王离都是一脉相承的。
还有著名的蒙恬将军所在的蒙家,以及伐楚失败的李信,秦始皇也没有算后账,这使得李家成为了著名的五姓七望之一。
第二位更被世人所熟知,他是中国古代君明臣贤的典范——李世民。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属于李世民嫡系的也不过占了三分之一,但是李世民一视同仁,不为亲,不避亲。
所以才能迅速抹去了玄武门事件带来的不利影响,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贞观之治。
用太宗皇帝自己的话说就是:““自古帝王多疾胜己者,我则见人之善,若己有之。
”
最后一位帝王则是典型的怀柔代表,身为开国之君,年轻有为,成就帝位之后,不但不擅杀功臣,反而赏罚分明,君臣归心。
唐皇李世民,就是模仿了刘秀的云台二十八将搞了个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就有向刘秀致敬的意味在里面。
当然,刘秀能够善待功臣也是有他的独特背景的。
首先,刘秀采用的是怀柔的政策,讲究休养生息,这使得手下的文臣武将相信皇帝的善意。
其次,刘秀建立东汉,少不了南阳地主们的支持,刘秀和这些功勋家族的关系也是盘根错节的,通过联姻的手段,早就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地步,所以刘秀才能在还未取得江山之前,就大肆封赏功臣。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功臣们也能配合刘秀的圣旨。
三公成了摆设,大司马也没了兵权。
最后,刘秀的儿子不同于刘邦要传位的刘盈,朱元璋要传位的孙子朱允炆那样孱弱。
刘庄是个性格强悍,并且极具手腕之人,这也给了刘家江山最稳的一道保险。
刘秀自然不需要去大肆屠杀功臣了。
但是漫漫岁月,只有这三位帝王能够善待功臣,臣子们的环境还真是艰难。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