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如:历史上李鸿章是怎么评价慈禧太后的?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4-09-01 点击数:

【千问解读】

晚清时期的名臣李鸿章,一定有很多人都知道他的事迹,他也是近现代史上一个经常被讨论和研究的人物。

同样被讨论的还有另一个人,那就是慈禧太后。

李鸿章曾经见到过慈禧太后,对于这位垂帘听政的太后,李鸿章仅仅是第一次见面,就对她有了一番评价,虽然只有短短的八个字,但是却极其准确。

那么,李鸿章给慈禧太后的评价到底是什么呢?

历史上李鸿章是怎么评价慈禧太后的?

摇摇欲坠的晚清时期,曾经令朝廷引以为傲的八旗军,早已失去以前那种战斗力,让他们溜溜鸟、喝喝茶还行,其他事情基本都干不了,更别提上战场作战。

那时的清朝,之所以还能苟延残喘,全靠汉人出身的大臣顶着,其中就包括褒贬不一的李鸿章。

历史上李鸿章是怎么评价慈禧太后的?

上百年来,对于李鸿章的评价多如牛毛,却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一种极力肯定他的功劳,给予非常高的称赞,比如伊藤博文将他看作偶像,德国海军将领称他为东放俾斯麦,慈禧甚至将李鸿章比作“再造玄黄”之人,如此夸奖实为罕见。

历史上李鸿章是怎么评价慈禧太后的?

而另一种评价则认为,《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天津条约》等,都是李鸿章签订的,他的这些行为注定留下骂名。

俗话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别人的那些或好或坏的评价只是参考,李鸿章晚年称自己是大清糊裱匠。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尤其在对汉臣不信任的清廷,李鸿章能有后来的成就,全凭自身不懈的努力,以及审时度势的眼光。

他从六岁入私塾读书,一步步通过科举考试,从秀才、举人一直到进士,除了父亲之外,曾国藩对他的影响颇深,两人有师生情谊。

历史上李鸿章是怎么评价慈禧太后的?

咸丰六年,李鸿章的老家庐州被太平军攻破,为了躲避战乱,带着家人奔赴南昌,此时曾国藩刚经历过惨败,正是用人之际,立马将他召入自己府上担任幕僚。

虚心好学的李鸿章,从曾国藩身上学到不少东西,为他以后的仕途之路打下坚实基础,而且还与左宗棠等人相识。

历史上李鸿章是怎么评价慈禧太后的?

在曾国藩的帮助下,李鸿章创建淮军,算是拥有了自己的班底,日渐得到朝廷的重视。

在消灭太平军的战斗中,淮军的功劳不小,李鸿章的名气随之提升,但直到此时,他还没有见过皇帝和太后,不是不想见,而是资格不够。

公元1864年,李鸿章奉旨来到京城,接下来就要入宫面见小皇帝同治和慈禧、慈安两位太后,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按照流程,李鸿章向太后汇报最近的工作,紧张到差点忘词,也得到些许的赏赐,然后就离开了。

历史上李鸿章是怎么评价慈禧太后的?

回到家的李鸿章,回忆着刚才第一次见到慈禧的场景,在跟家人的聊天中,他用8个字评价慈禧:“似有韬略,却无大才。

”从慈禧之后几十年的所作所为来看,足以体现李鸿章犀利的眼光,那8个字的评价很到位。

东晋传奇帝王石勒不计前嫌的故事是怎么样的

是东晋时期北方后赵的统治者,石勒完成了北方的统一大业,石勒的一生非常具有传奇性,石勒出身并不高,是羯族人的一个部落的小头目的儿子,后来还曾经被卖为奴隶,可以说早年的生活尝尽了生活的辛酸,是一个知道底层人民疾苦的皇帝,所以石勒在做了皇帝之后能够采取一些措施发展经济、安定民心。

石勒画像 石勒在公元319年当上了赵王,这就是历史上的后赵,其实这个时候的石勒已经相当于皇帝,当上赵王之后石勒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振兴经济,改革朝政,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后来公元330年石勒称帝,但是不久公元前333年石勒就病死了。

可以说石勒当皇帝的时间并不长,但是石勒皇帝作为后赵的开国皇帝还是非常成功的。

石勒在自己的统治期间采取了一系列的积极的政策: 一、积极的采取措施劝课农桑,设立专门的官职管理这一部分,对于农业是相当重视的,因为当时的粮食产量有限,所以还采取措施禁止酿酒。

二、石勒还非常重视文化教育,设立学校,并且采取考试制度,为统治阶级准备好了管理社会的人才。

三、求贤纳谏,石勒在征伐的过程中看到了人才的重要性,所以在后来的统治中积极的寻求人才,并且能够听进去臣下的劝谏,可以说得上是一个非常能够纳谏的皇帝,并且对于敢于进谏的臣子施以重赏,所以在其统治期间,还是朝廷的风气还是比较好的。

四、减租缓刑,石勒统治期间不止一次的减轻租税,并且多次释放在押的犯人,这些都对缓和阶级矛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五、防止贪赃枉法。

石勒曾经采用微服私访的方式亲自考核官员,并且对于不贪赃枉法的官员给与重赏,并且对于不称职的官吏给与重罚。

由于石勒的以上为政措施,所以石勒统治期间,社会趋于稳定,政治情况还是比较不错的。

石勒为什么不杀 石虎生性残暴,在石勒立太子的时候就已经放言,不会让石勒的子孙活下去。

但是石勒却没有在自己还在世的时候杀了石虎,导致石虎最后杀死了石勒的儿子,还夺走了他的皇位,对于石勒不杀石虎的做法,很多人都没有办法理解。

石虎漫画像 其实这也解释的通,首先石虎虽然生性残暴,但是他却骁勇善战,立下了无数战功。

所以在石勒政权还没有稳固的情况下,杀了石虎相当于砍掉了自己的左膀右臂,这更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而且当时的局势非常的动荡,许多势力都在影响着政局。

后赵虽然雄踞北方,但是南方还有东晋、西南方面还有巴蜀,其他很多胡人派系也都是一股不容小视的力量,石勒没有必要冒这么大的险去除了石虎。

但是这并不代表石勒没有想杀了石虎的念头,据说石勒早就想杀了石虎了,当时石虎还没有成气候,但是被石勒的母亲给拦下来了,因为石勒的父亲非常的宠爱石虎,将石虎视作自己的儿子来抚养,所以石勒的母亲才会拦下石勒,不让他杀石虎。

而且石虎当时给石勒制造了一种错觉,就是自己虽然凶狠鲁莽,但是不会干什么出格的事情。

于是石勒就没有下决心杀了石虎,于是留下了大患。

但是像石虎这样的人,越到后面越难杀,因为石虎的势力正在逐步的壮大,他有兵权,在朝中又有势力,所以石勒想除去石虎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石勒不计前嫌 石勒是时期北方的统治者,统一了当时的北方,石勒是一位从奴隶一直走到皇帝的羯族人,可以说石勒的一生充满了传奇性,也可以说石勒的一生是四处征战的一生,石勒的皇位完全是自己在长期的征战过程中打出来的,虽然石勒没有文化,也不认识字,但是这样一位后赵的开国皇帝一定有着自己的过人之处。

石勒画像 石勒不计前嫌讲述的就是石勒当上皇帝之后对于与自己昔日的仇家不计前嫌的故事。

石勒当上赵王的第三年,将自己家乡武乡县的父老请到自己的国都襄国来,大家坐在一起叙话家常,这个时候却发现自己以前的邻居李阳没有来,原来这个李阳在与石勒邻居的时候年年因为争夺麻地互相殴打,现在石勒当上了赵王,所以李阳恐惧,不敢前来。

石勒于是说,自己刚刚得到了天下,还没有能够取信于天下,怎么会记得以前的仇怨呢?于是派人将李阳找来,并且在酒酣耳热之后与李阳开玩笑说:“孤往日厌卿老拳,卿亦饱孤毒手”,意思就是说我们以前经常互殴,我吃了你的老拳,你也吃了我的毒手。

石勒不计前嫌,赐予李阳甲第一区,并且封为参军都尉,并且说武乡是自己的家乡,自己死了之后还一定要魂归故里,并且免去了乡里的三世课役。

从上面的叙述我们可以知道石勒虽然是一个封建帝王,但是也是一位胸怀宽广的君子,在其成功之后记得的是乡里的好处,没有挟私报复,是一位值得称道的仁慈君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上的孙权是如何看待孙策 和演义中的分别有多大呢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颜如:历史上李鸿章是怎么评价慈禧太后的?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