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思:唐太宗李世民死后,武则天为什可以带发修行?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4-08-30 点击数:

【千问解读】

武则天的一生极富有传奇色彩,原来是太宗的后宫之人,唐太宗李世民死后,她也没有逃过去感业寺出家为尼的命运,然而后来我们也知道,李治将她接回皇宫,从皇后到帝王,千年之间只此一人。

不过在她出家的时候,尼姑自然是要剃掉头发,然而武则天当时却可以带发修行,这是为何?为什么武则天会有这样的优待呢?

唐太宗李世民死后,武则天为什可以带发修行?

大唐王朝在中国的古代上是最繁盛的一个时期,但也是内部争权夺利最为激烈的一个朝代。

玄武门前,手足相残,唐太宗李世民踏着自己兄弟的尸体,逼迫自己的父亲李渊退位。

对于唐太宗李世民来说,这个皇位得来真是不易,先攘外敌,后平内患,当上帝王后还要忍受魏征等臣子的直谏,这才获得了一个明君的称号。

然而在唐太宗李世民晚年,他却有一个非常大的心结,一直到他驾崩也没有解开。

唐太宗李世民死后,武则天为什可以带发修行?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期,民间就曾有传说,唐主三代后,必有武姓女子夺得李唐江山,继承大统。

对于一生戎马,政治手腕狠辣的唐太宗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很大的隐患。

当时唐朝有两个奇人异士,都是观星察天,精通风水堪舆的大师,一个是李淳风,另一个则是袁天罡;于是太宗将李淳风请来,求其为自己占卜一卦,借天机来窥测李唐后世天下如何?

唐太宗李世民死后,武则天为什可以带发修行?

李淳风在推演一番后,明确告诉唐太宗,谶语即将成真,但是武姓女子不可杀,李唐王室该有此劫,此乃天意。

若是不杀此女子,则几十年后天命仍属李唐,若是将此女子诛杀,则大唐天下必亡,唐太宗听后冷汗直流,后背发凉。

后来果真如此,武则天登基称帝,成为一代女皇,但死后,李氏子孙重新登上了古代舞台。

唐太宗李世民死后,武则天为什可以带发修行?

本来当时的太宗帝王已经注意到了他身边的宠妃武媚娘,此女子与其他妃嫔不同,对于政治了若指掌,甚至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太宗帝王当初选她为妃应该是欣赏大过宠爱,对于此等才貌俱佳的女子,又有几个男人能够把持得住呢?在唐太宗临终之际,他特意将武则天唤来,对其试探性的问道“朕即归天,汝等何去?”。

唐太宗李世民死后,武则天为什可以带发修行?

精明的武媚娘早就知道,太宗这是对她不放心,此时若是说错一句话,可能就会跟其他的嫔妃一样为其陪葬。

她哭着答道“臣妾定当出家为尼,于感业寺日夜诵经,祈保我大唐国祚永年”。

太宗帝王很是满意,当晚便合目驾崩在自己的寝宫,武媚娘也算是逃过一劫。

唐太宗李世民死后,武则天为什可以带发修行?

在感业寺众嫔妃剃度之时,,其他的妃嫔皆因失去青丝而啜泣。

唯独武媚娘双目不移,嘴中轻道“发落可生,首级难复”。

正是这句话直接让剃度的老尼吓得将剃刀丢在了地上,她再不敢为此女剃度,武则天遂带发修行,直至重回宫中。

唐太宗唐太宗李世民的儿子有多少?唐太宗李世民之后的帝王是哪位?

看过版本的《》,感觉,小时候过得还有点苦,但是,说起我们位第三位,他的成长历程真是让其他皇子们羡慕不已啊!因为李治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由皇帝本人亲自抚养长大的皇子。

天天见面,感情肯定很深,得到皇位的可能性就越大。

李治的出身实在太好,父亲是“贞观之治”的英雄李世民,母亲是“贤哉长孙,母仪何伟”的文德皇后,而且,他一降世,李世民就非常高兴,于是下令在这一天出生的所有孩大大有赏,还在宫里举办宴会,邀请了五品以上的大臣。

在贞观五年的时候,李治就被册封为晋王,随后又授予了并州都督一职,据《·地理志》记载,并州即太原府,而且太原贵为北都,在政治、军事、经济上可谓是地位全面超然,它不仅是中原王朝的北方重镇,更是李唐的龙兴之地!而李世民将这块肥肉赐给了李治,足以见得这位小儿子在唐太宗心中的地位是多大了! 从小就被自己的父亲和母亲养着,李治本人也是十分争气,又聪明又善良,还孝顺,唐太宗心里更加舍不得自己这个儿子了。

在李治7岁时,母亲去世,按理说,没有母妃的皇子应该分配宫殿到宫外居住,但是,唐太宗真的太爱这个儿子了,再加上失去母亲,看起来又那么可怜,于是唐太宗坚持把李治兄妹留在了宫里,自己亲自照顾。

《唐会要》上这样记载道“晋王及晋阳公主,幼而偏孤,上亲加鞠养”,褚遂良曾说:“然晋王,陛下亲自抚养,至於成立,上圣深慈,偏所锺爱。

”大家都知道,皇子到了一定的年龄就必须到自己受封的封地去,可是李治这位享有皇帝宠爱的皇子怎么能一样呢,贞观十六年,李治不仅没去封地,反而受到太宗的允许,直接参政!!! 要是换做其他皇子,估计太宗就不会这么放心了,皇子参政,向来会使皇帝内心戒备,对于此事,史书上特别用了“特深宠异”这四个字来形容唐太宗对李治的溺爱之情。

可见,太宗当时就是当着那么多人的面,独宠小儿子。

这种做法让身为太子的李泰看不下去了,这么偏心的父亲,万一太子之位不保怎么办?于是就有了后来的易储风波,褚遂良给太宗谏言道,您就是因为太偏心了,所以太子才会这么没有安全感,急着让你把皇位交给他,他以后还愿意杀了孩子将皇位传给弟弟。

您应该考虑让李治去封地了!可是太宗对于这个很有道理的建议的反应让人深思,《旧唐书》写到:“太宗涕泗交下曰:‘我不能。

’”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就是册立李治为太子,李治的为人他最知道不过,李治特别善良,如果他将来成为皇帝,那么一定不会出现兄弟相残的情况。

作为一个父亲,他真是偏心到了极点,当然,更偏心的还在后面,当他立15岁的李治为太子后,他又开始操心了,小儿子太善良,万一守不住这个皇位怎么办,兄弟能力又那么强,大臣挟持他了怎么办,于是他又开始替李治未来登基之后扫清障碍。

这个父亲溺爱小儿子已经到了的地步了,分享一则书信,你看了就知道。

《两度帖》(唐太宗征高丽时写给李治的信)原文: 两度得大内书,不见奴表,耶耶忌欲恒死,少时间忽得奴手书,报娘子患,忧惶一时顿解,欲似死而更生,今日已后,但头风发,信便即报。

耶耶若少有疾患,即一一具报。

今得辽东消息,录状送,忆奴欲死,不知何计使还,具。

耶耶,敕。

大意就是,两次收到大内送来的书信,却还不见你的。

爸爸我担心的要死呀。

刚才忽然得到稚奴你的亲笔手书,说娘子生病了,我的担心害怕顿时消失了,就好像一样。

从今以后,只要你的头风病发作,就立刻写信告诉我。

爸爸我如果生病,也会一一写信告诉你。

今天得到辽东(战场)消息,抄录一份给你。

想稚奴你想得要死,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去,要说的就这些。

爸爸,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唐太宗李世民的年龄比尉迟敬德小,为什么要将女儿嫁给他?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求思:唐太宗李世民死后,武则天为什可以带发修行?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