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晚年做了哪些昏庸的事情?贪污导致清朝国力迅速衰退
【千问解读】
乾隆算是一位非常会花钱的皇帝了,不近把雍正留下的白银花得精光,而且还让国库出现了亏损。
但更可怕的是,到了乾隆晚年的时候,还做了几件昏庸无能的事,导致清朝国力迅速衰退,让嘉庆上位后非常为难。
乾隆虽然执政时间长,但在经济方面他的确比较外行,几乎没做出什么有效的贡献,而且还让和珅成了贪污重犯,和珅的家产都比国库一年的税收要高。
所以嘉庆一上来就定准了和珅,算是解了燃眉之急。
要说清朝哪个皇帝比较出名,非乾隆莫属了,乾隆在位几十年,开创了康乾盛世,他所统治的大清帝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当时大清朝的经济总量占到了世界经济总量的30%以上,整个大清的疆域面积达到了1453平方公里,是元朝以来最大,并且控制力最强的一个时期。
而且乾隆继位后将全国的人口总数增加了一倍,用10亿亩的土地养活了占世界30%的人口,不得不说乾隆的治理能力确实很强大。
可是这样一个精明能干的帝王在晚期却犯了致命错误,导致了清朝国力的衰弱,最终使大清滑向了深渊。
乾隆登基的过程非常的顺利,他不像自己的祖父一样需要和辅政大臣作斗争,也不像自己的父亲雍正需要和兄弟们争斗。
再加上乾隆天资聪颖,乾隆登基 后,他统治的时期大清风调雨顺,并且乾隆统一了新疆和云南等地区。
在功绩上超过了父亲和祖父,将大清带上了世界强国,因此乾隆在晚年就开始纵容自己的喜好,变得愈发骄傲自大,并且贪图享受,追求生活上的奢华。
乾隆晚年最大的错误就是重用大贪官和珅,让整个大清的朝政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引发了大清官员的贪污受贿之风,乾隆对和珅非常的纵容,虽然和珅贪污的问题屡次遭到官员的弹劾,可是都被乾隆置之不理。
反而和珅的官位却越升越高,和珅更是把持朝政,纵容属下,当时整个朝廷的官员如果不贪污就没钱给上司送礼,没有办法交好同僚,更为严重的是不贪污甚至无法继续当官,会被排挤出这个腐败的官僚系统,因此从上到下都是贪污成风,这直接就造成了军纪腐败,朝廷对官员的震慑力逐渐下降。
乾隆早年曾为当初雍正制造的文字狱进行过平反,可是他的晚年却兴起了一百多次文字狱,毁灭了大量的书籍,使得中国人的思想再次禁锢起来。
并且在西方世界进行工业化改革的时候,乾隆却对西方文明毫不感兴趣,他的骄傲自满让他认为天朝第一,对西方世界的发展视而不见,继续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治理方法。
乾隆中后期所犯下的错误导致了清朝的衰落,乾隆刚退位就出现了白莲教的起义。
等到嘉庆登基,财政已经出现严重亏空,各地的财政甚至需要借债才能为官员发工资,这都说明大清的衰落,但是乾隆却继续庇佑和珅,直到乾隆去世,嘉庆才忍无可忍,对和珅进行了严厉的处理,可是嘉庆却是个极为平庸的皇帝,他对整个官僚系统的贪污受贿毫无办法,虽然经过多次肃贪却毫无起色,最终导致了清朝的衰败。
隋文帝杨坚是如何上位当上帝王的 在此期间他都做了哪些准备
朱祁钰为什么没能葬入明十三陵?他做了什么?
一共有十六位帝王,但在明十三陵却只有十三位,没有葬入的三位帝王分别是、明惠帝以及宗朱祁钰。
明十三陵自时期开始修建,所以朱元璋并未下葬到这里;明惠宗朱允炆因在大火中下落不明,也无法将其安葬;而第三位,也就是今天要跟大家聊到的明代宗朱祁钰,为何也没能入葬明十三陵呢? 稳定朝政 朱祁钰是的幼子,也是明宣宗仅有的两个儿子之一,他的生母本是宣宗为皇太孙时的侍女,一次得幸后,生下朱祁钰,得以晋封贤妃,但母子俩被安置在宫外,一直到明宣宗临终前,才将母子俩接回。
明宣宗驾崩后,将皇位传给了他的长子、孙皇后所生的,即。
明英宗即位后,册封八岁的异母弟弟朱祁钰为郕王,奉藩京师。
正统十二年,英宗迎来自己的长子朱见濬。
本来一切都十分平顺和谐,朱祁钰也安心地做着他的王爷,一直到正统十四年,瓦剌屡次挑衅,在王振的建议下,明英宗决定,以此来施展自己的抱负。
于是他册立两岁的长子为太子,同时任命弟弟郕王朱祁钰监国,留守北京。
谁知,明英宗这次的御驾亲征并不顺利,在土木堡附近遭到瓦剌大军击溃,明英宗被俘,历史上称之为“”。
消息传回,朝中一时人心惶惶,急需有个人来稳定朝野,可此时英宗太子年仅2岁,若是由他继位,在当下的情况下是十分不合适,容易引起主少国疑,于当下朝野局势并无帮助。
于是群臣将目光转移到了监国的朱祁钰身上,上奏孙,拥立朱祁钰为帝。
对朱祁钰来说,这是天上掉下来的一个馅饼,也是一个重任。
明英宗被俘后的明朝,面对着内部的不安动荡,同时也面临瓦剌的挑衅勒索。
起初的朱祁钰并不想做这个,他不知道自己能否处理好这些事情,坐好这个皇位。
但当时情势所迫,在得到孙太后的同意及众臣的拥立下,朱祁钰临危受命,登基为帝,改元景泰,遥尊被俘的英宗为太上皇。
登基后的朱祁钰投入了攘外安内的繁忙中。
先是清理王振相关党羽,肃野风气,重用等贤臣,招贤纳士;随后,对瓦剌的无耻要求并不妥协委屈求全,而是抵抗到底。
这把打得一手好算盘的瓦剌人激怒了。
公元1449年,瓦剌军兵临明朝都城北京,朱祁钰,准备充分,打了漂亮的一仗,将瓦剌驱逐出去,明王朝。
踏错一步 全盘皆输 失败后,瓦剌军见自己利用明英宗并不能换来什么好处,且明朝依然是个有实力的王朝,于是决定放了明英宗,以此缓和与明朝的关系。
可是问题来了,正值壮年的英宗如果迎回来,该是什么身份?另一边,朱祁钰刚整顿完朝廷,大权在握于手,初尝到了权力的滋味。
以至于出现了这样一个画面,瓦剌军想放人,但代宗却不想接手。
可大臣们说,理应迎回明英宗,并且向代宗保证,皇位已定,对他不会有影响,朱祁钰这才松口,派使臣前往迎接明英宗回朝。
对于代宗迎接英宗回朝的画面,有说是彼此嘘寒问暖一番,也有说直接将英宗送入南宫的,不论当时的画面究竟是如何的,唯一的结果是景泰元年重新回朝后的明英宗被“请”入南宫,一待就是七年。
之后,帝位逐渐稳固的朱祁钰不再满足自己当皇帝了,他希望这个皇位可以在自己这一脉继续延续下去。
于是景泰三年,朱祁钰废黜侄子朱见深的太子之位,改立自己的庶长子为太子。
可惜这次好运似乎没有站在他这边,在改立太子不久,朱见济便夭折了,为此朱祁钰悲痛不已。
朱见济死后,正值壮年的朱祁钰并没有气馁,他相信自己很快还能有其他子嗣出生的,于是立储一事并不是他十分迫切的事情。
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让朱祁钰没有想到的是,景泰八年,朱祁钰突患重病,皇储问题再次提上议程,可还没商量出个什么结果的时候,便爆发了“”,明英宗朱祁镇复位。
自然了,被朱祁钰软禁七年的哥哥朱祁镇复位后,不会给这个弟弟什么好果子吃的。
先将之前弟弟提拔的一批大臣支持者下狱处死,废朱祁钰为郕王,将其软禁到西内永安宫,一个月后朱祁钰死去,死因不明。
朱祁钰死后,给了他一个恶谥,叫做戾。
以亲王之礼,葬于西山。
对朱祁钰来说,这个皇位并不是他争来抢来的,而是在情势急迫之下临危受命。
登基后的他做出了一系列措施于当时、毫无主心骨的明朝来说,无疑是英明的决定,可惜他走错了一步。
他走错了一步,他不该任由权力之心膨胀,以至于眷恋不舍帝位,进而软禁兄长英宗,废黜侄子太子之位,改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试图让帝位在自己这一脉传承; 他走错了一步,他不该心软。
对的,作为帝王,他不够心狠果决,而是仍怀一丝心软。
如果朱祁钰是个杀伐决断的帝王,在英宗被软禁南宫的七年间,他有千千万万个机会可以让英宗死去,绝了英宗对自己的威胁,可是他没有这么做。
在南宫的七年,他克扣英宗用度,将宫门锁紧,杜绝了英宗与外界的一切联系,唯独,没有动手除掉他。
因为他顾念了兄弟之情。
明宣宗驾崩时,朱祁钰年仅八岁。
英宗登基后,对这个自小不在宫中成长的弟弟也十分照顾,从英宗御驾亲征之前,任命朱祁钰为监国来看,兄弟俩感情很不错,英宗也十分信任这个弟弟。
正是因为这段深厚的感情,朱祁钰眷恋帝位,却不忍对哥哥下杀手,尽管他知道英宗的存在对他的威胁有多大。
而在英宗夺门之变后,原本病情已有好转的朱祁钰却在一个月后暴毙。
朱祁钰的死,或是病情复发,亦不排除英宗对其下手。
与哥哥相比,朱祁钰走错了这一步,也注定了他失败的结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