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奇女子——“秦淮八艳”顾眉生

那被称之为“”的
【千问解读】
那被称之为“”的,除了争议较大,其余均可圈可点。
张岱感慨地说:“巾帼之间生异人,何必须眉而冠帻”,此话令人深思。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女子的社会地位低下,妓女的地位尤为低贱。
但是,在国家大义面前,这些女人所表现出来的爱国情怀,当令那些轻看她们的男人汗颜! 一、眉楼风光无限 春雨秦淮水上舟,十分红影上眉楼。
东风不结相思子,画得桃花当写愁。
这首诗中所写的女子,就是秦淮八艳之一的顾媚,也就是眉楼的主人。
她绝非一般的秦淮妓女,自家有眉楼,厨师的手艺远近闻名,当时的文人常雅聚于此,颇有十七世纪法国贵族社会“沙龙”的意味。
她本人才华横溢,“通文史,善画兰”,又善于应酬,左右逢源,同时她,虽身在青楼,却心怀天下,称她为一代才女毫不为过。
顾媚,号横波,她嫁给一个明末缺少气节的大文人龚鼎孳,龚最典形的一句话是“我固欲死,小妾不肯”,这妾即指顾媚。
龚鼎孳这个无耻的男人,舍不得荣华富贵,却把自己的错推到顾媚身上,令后世不明真相的人都对这个女子嗤之以鼻,认为是她“拖了丈夫的后腿”,令他在明清易帜之时不能做一个忠义之人。
其实稍有头脑的人就会明白,这简直是无稽之谈。
一个男人,一个臣子,不能保家卫国,不能为国尽忠,已属不义,却把责任推给自己的爱人,让她替自己承担骂名,这个鼠辈,有什么值得爱的! 都说爱情中的女人智商为零,此话一点儿不假。
身陷青楼的女子,没有哪一个是自愿堕落,每个人都有一肚子苦水,她们心中最大的愿望就是有朝一日能够从良,嫁一个如意郎君,夫唱妇随,便是最美好的结局。
可是没有哪一个大户人家愿娶青楼女子做夫人,即使做妾,也往往遭到丈夫的喜新厌旧,有人甚至含泪重操旧业,令身处青楼的众姐妹感同身受,深感前途渺茫,顾媚也不例外。
顾媚是个爱热闹的人,个性豪爽不羁,有男儿风范,姐妹们的种种遭遇,令她早早地就为自己打算。
她的眉楼往来各色人等,有达官显贵,有生意场上的大鳄,更有风流才子,因此,她身边从来不缺帅哥儿,颇有生意头脑的她,甚至在眉楼准备了各种美味佳肴,令客人不仅能欣赏到美妙的歌舞,还能品尝美食,一时间眉楼宾客盈门,来者一掷千金、流连忘返,顾美人。
虽然身处帅哥的包围圈,可她并没有沉迷,她对每一个人都好,却都若即若离。
顾美人就有这样的本事,把帅哥们团结在自己身边,彼此和平共处,却并不吃醋。
我突发奇想,如果在眉楼开一个帅哥party,各带美食,各出一个节目,而主持人只有顾媚一个,不知道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场面,真得不会打起来吗? 您还别说,那一天,还真就出了这么两个棒槌,说着笑着竟脸红脖子粗地吵了起来,为了美人。
其中一个仗着有做官的家人做后台,竟然把顾媚告到官府,说她私藏大量的金银,结交不明不白的人。
危急关头幸有蓝颜知己挺身而出,充当了护花使者,使这的事情“大事化小、小事化无”,所以说,蓝颜不可无,关键在“调理”! 风平浪静之后,顾美人心有余悸,开始为自己的将来打算。
缘分真是个奇妙的东西,正当她愁肠百结的时候,一个潇洒的身影闯入眼帘,令平静的心湖漾起微澜。
二、喜嫁如意郎君 龚鼎孳,字孝升,号芝麓,擅长诗赋古文,与吴伟业、并称为“江左三大家”。
20几岁便中了进士,青年才俊,一个真正的高富帅。
赴蕲水上任途中路过金陵,像众多风流才子一样,本着狎邪游玩的心态,慕名登上眉楼,却谁知“上楼容易下楼难”,顾媚的才情和美貌、娇柔和豪爽,令龚才子深深的迷醉,陶醉于温柔乡不能自拔。
这顾媚有多美,令那么多的男人哭着喊着要当她的粉丝,看了清人余怀《板桥杂记》中的记载就明白了,他说,“庄妍靓雅,风度超群。
鬓发如云,桃花满面;弓弯纤小,腰支轻亚”,工于诗画,尤善画兰,个性豪爽不羁。
不仅如此,才貌双绝的顾媚还有“南曲第一”之称,也就是卖艺不卖身的那种,自然广受风流名士们的青睐,以致眉楼门庭若市,几乎宴无虚日,帅哥们以“眉楼客”自称,并以此为耀。
这样一位绝色佳人让龚才子的视线为之定格,心心念念地欲娶她为妻。
他曾为顾媚画了一幅肖像,并题诗一首: “腰妒垂杨发妒云,断魂莺语夜深闻;秦楼应被东风误,未遣罗敷嫁使君。
”可见对美人用情至深。
而顾媚呢,并没有轻易地答应对方的求婚,她生怕这是一场美梦,她不想嫁一个薄情郎。
于是她一次一次地考验心上人,不知她是否深谙“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这个道理,总之呢,咱们的才子每一次都交出了完美的答卷,终于赢得了佳人的芳心,抱得美人归。
婚后,顾媚洗尽铅华,告别过去,改名为徐善持,就是“善于持家”的意思嘛,一心一意陪在爱人身边。
她能嫁得如意郎君,令多少青楼姐妹羡慕不已,命运对她真是格外眷顾。
三、情感一波三折 其实在嫁给龚鼎孳之前,这顾美人的感情生活,可谓丰富多彩。
自古男人都爱美色,像顾媚这样多才多艺的绝色佳人,身边自然帅哥如蜂如蝶,都想釆一捧花蜜。
可顾美人虽然出身青楼,却也心高气傲,一般的男人她是看不上的。
这些男人都是她的衣食父母,哪个她都得罪不起,只好,但是众多男人中,哪个是贪恋她的美色,哪个是真正的欣赏者,她心如明镜。
前文说的写《板桥杂记》的余怀,就是顾美人的追求者。
余怀也是一介才子,二十多岁便声名鹊起,与杜濬、白梦鼐齐名,时号余杜白,金陵语竟成了“鱼肚白”,是不是很有趣?他欣赏顾媚的美艳和才情,流连眉楼不愿离去,称之为“绮窗绣,牙签玉轴,堆列几案;瑶琴锦瑟,陈设左右,香烟缭绕,檐马丁当”,满满地都是对美人的赞美。
可能正应了那句话,太熟悉的两个人,往往擦不出爱情的火花。
而在顾媚的眼里,他恰是那“熟悉的陌生人”,友情的成分居多,并没有燃烧出爱情的小火苗。
只有一个男人是幸运的,他叫刘芳,虽为一介书生,却是大户人家的公子。
顾媚的初恋,就是他。
两个人,卿卿我我,顾美人几次暗示他为自己赎身,刘芳都支支吾吾不愿意面对,其实他知道家法森严,以他的出身怎能娶一个青楼女子回家。
他虽然爱慕顾媚,可怯懦的性格令他不敢忤逆长辈的意志,久之,顾美人看出了其中的端倪,一颗芳心收了回来。
可这个薄情寡义的刘芳呢,顾媚在的时候不懂得珍惜,当他眼睁睁看着美人嫁给龚鼎孳之后,却又成了痴情人,郁郁寡欢,郁结于心,不久竟病逝了,真是令人无语。
而龚鼎孳的出现,弥补了她内心的伤感,他就是顾媚“在对的时间遇到的那个对的人”,两人相互欣赏,相互爱慕,才子配佳人,在众人眼里,这终是一段美好姻缘。
关于顾媚的感情生活,还有一个传闻,不过我宁愿相信这是后人在文章中为博眼球而杜撰出来的,以顾媚的心高气傲,怎能参与到这种无聊的凡尘俗世之中。
据说有一个叫黄道周的理学家(后抗清殉节于江西),以“目中有妓,心中无妓”而自诩清高,有好事者便趁其在眉楼酒醉时请顾媚去宽衣相陪,想试试他是否真有柳下惠“”的本事。
我想啊,还是别试,一试一个准儿!如果这事是真,那顾媚真得就了!如果是假,那编这故事的人岂不是吃饱了撑的没事儿干吗? 这虽是传闻,却反映顾媚洒脱不羁的性格。
她这种不在乎世人眼光的作风,恰是江左才子龚鼎孳为之欣赏,并愿意与她缘定三生比翼齐飞的重要原因,然而也正是这种个性,令她饱受争议,以致招来恶果。
四、无奈生遭诽谤 古老的秦淮河缓缓流淌,歌舞升平,夜夜笙歌。
其中青楼林立,俨然成为风尘女子的世界,可十里秦淮的香艳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纸醉金迷,浮华背后,更多的是无奈与感慨! 著名明史专家吴晗先生针对明亡说过:“三百年前,从官僚到地主,从将军到文士,都只顾自己的享受、儿女的幸福,看不见国家民族的前途;个人的腐化,社会的腐化,宣告了这个时代的毁灭。
”自古政权更迭本就是男人的战争,为什么却说是女人“倾国又倾城”,说这话的男人们还有没有血性! 顾媚嫁与龚鼎孳之后,两个人确实过了一段夫唱妇随、举案齐眉的好日子。
可当明朝灭亡、清廷当政的时候,龚鼎孳禁不住权力的诱惑,竟接受了的封赏,当了大官儿,顾媚也被封为“一品诰命夫人”,对于青楼出身的她,也算是荣耀至极了。
其实明亡之初,她曾劝丈夫低调拒绝,不要做清朝的官。
她也曾恳求 丈夫一起赴死,为大明殉节。
她首先迈进了冰冷的湖水,关键时候龚鼎孳胆怯了,他贪生怕死,又舍不得美人离去,于是拖住了顾媚,把她救了回来。
这之后故事,就像后人传言的那样,龚鼎孳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了顾媚,让自己的女人背了黑锅,真乃无耻小人! 无论时人如何评价龚鼎孳,在顾媚的心里,他仍是一个知疼知热的好丈夫。
那一年她和丈夫重游金陵,偶遇身穿僧衣的阎尔梅,让她。
原来阎是沛县举人,清兵南下时在军中,史扬州兵败后,阎化装潜逃,四处宣扬反清复明,被清廷追缉,顾媚带他躲进自己的家里,掩护他脱险。
为此,大才子袁枚称赞顾媚“礼贤爱士,侠骨崚嶒”。
三年盛夏,这对年近百岁的伉俪相携出游杭州,他们乘着夜色泛舟西湖之上,月华如水,两个人卿卿我我,浪漫的情怀胜似新婚。
此次出游成为顾媚此生最后一个美丽的回忆,这年深秋,一个枫叶飘零的季节,顾媚在北京铁狮子胡同龚鼎孳的府内病逝。
她依偎在丈夫的怀中闭上了美丽的双眼,脸上带着安详满足的笑容。
得知她去世的消息,前来吊丧的车辆有数百乘;远在江南的阎尔梅、柳敬亭、余怀也为她开吊设祭。
龚鼎孳还在北京长棒寺为其建了妙光阁,并为之著有《白门柳传奇》流传于世。
唯一遗憾的是,顾媚的一生都没有孩子,这是否是“天妒红颜”呢? 明末,秦淮造就了一批奇女子,在国家兴亡之时,表现了超出男人的气节,正因为她们有一个特定的标笺“妓女”而被君子们泼了污水,当我们回眸明末那段柔水中的刚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反思? 最后,让我们以顾媚的一首《自题桃花杨柳图》作为本文的结束: 朗道花红如妾面,妾言柳绿似郎衣。
何时得化鹣鹣鸟,拂叶穿花一处飞。
随机文章南宋名相张浚是怎样的人?历史如何评价张浚?龙吸水拍到真龙图片,疑似真龙快速飞过云层萨尔马特重型洲际导弹,威力令美国恐惧(相当于1500枚原子弹)哈勃望远镜和中国天眼谁厉害,中国天眼恐看更远/灵敏度更高太平洋最深处有生物吗,海底一万米存在怪物或外星人(细思极恐)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一门八进士——你可能不知道的王安石家族
然而,以下这件事则恐怕很多人都未曾听说:王安石家族,从他爷爷辈到他儿子辈,四代人六十九年间,登进士者八人。
即: 王安石的叔祖王贯之,北咸平三年登陈尧咨榜进士; 王安石的父亲王益,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登蔡齐榜进士; 王安石的长兄王安仁,北皇祐元年登冯京榜进士; 王安石本人,北宋仁宗庆历二年登杨寘榜进士; 王安石的四弟王安礼,北宋仁宗嘉祐六年登王俊民进士; 王安石的五弟王安国,北熙宁元年召试赐进士及第; 王安石六弟王安上,北宋仁宗历庆六年登贾黯榜进士; 王安石的长子王雱,北治平四年登许世安榜进士。
对制不了解的或许感觉不到其中的分量,但查阅整个中国科举史,类似的情况也是很罕见的。
当然,临川最有出息的还是王安石这一代,兄弟七人竟然有五人得登进士。
随机文章“诸葛亮娶丑妻”的典故财经与出处?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美国林肯总统发现的马蝇效应,激励和竞争是人类创新的动力存在于幻想中的欧洲载人登月计划,意图建造月球村/NASA发声支持国家隐瞒的超能力者去哪了,曝光全部被各国收进秘密行动部队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当作明末三大案件之一红丸案 这件事情的真相究竟是什么样的
泰昌元年(1620年),病重,进献红丸,自称仙丹。
泰昌帝服后死去,而在当天,首辅拟遗旨赏了进献红丸的李可灼。
有人怀疑是唆使下毒,旋即展开了一系列的追查元凶的举动。
其间,党争与私仇夹杂其中,连坐罪死者众多。
泰昌元年八月初一,中战战兢兢、太子生涯中如履薄冰的继位,是为。
然而,仅仅十日之后,明光宗朱常洛就一病不起。
匪夷所思的是,得了病的明光宗并没有像我们通常在影视剧中看到的那样“宣太医”,居然找了一个名叫崔文升的给自己诊治。
崔文升明显是个神经大条的“”,面对陛下的病,不仅没有小心谨慎地“望、闻、问、切”,反而直接开了大量大黄。
明光宗朱常洛服下崔文升开的“药”后,一日夜腹泻竟达三四十次,直接被搞成了病危。
泰昌元年八月底,明光宗朱常洛听闻鸿胪寺丞李可灼进献能治百病的“红丸”,便命方从哲引其入宫。
服食一粒“红丸”后,明光宗朱常洛感到身体有了明显好转,便于九月初又服食一粒“红丸”,结果当日晚明光宗朱常洛突然驾崩。
更加匪夷所思的是,明光宗朱常洛驾崩后,内阁首辅方从哲居然在同其他几位内阁辅臣商议后拟遗旨赏了李可灼白银五十两。
对此,大多数朝臣除了指责方从哲、李可灼“弑君”之外,“严加审问李可灼”等该做的事却一件都没有做。
明光宗朱常洛驾崩两个月后,方从哲上疏请辞抽身于“红丸案”的漩涡之外;明光宗朱常洛驾崩两年后,李可灼才被判“遣戍”保住了一条命。
这就很耐人寻味了。
按理说,方从哲身为“红丸案”的见证者,虽不至于被“大刑伺候”,但也应该在案件水落石出之前留在京师;李可灼进献的“红丸”直接导致明光宗朱常洛驾崩,纵使他是无心之失,也应被严加审问,最后不死也得脱层皮。
那么,“红丸案”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一切还得从万历年间的国本之争、党争说起。
万历十四年,最宠爱的郑贵妃生下皇三子,明神宗有意废长立幼,长达数十年的国本之争就此拉开帷幕。
万历十五年,企图借助“丁亥京察”打压齐楚浙等党,贯穿整个明末历史的党争就此拉开帷幕。
当国本之争遇到党争,万历年间政治斗争的实质就是郑贵妃势力、齐楚浙等党、东林党之间的斗争。
斗争初期,三个势力尚能恪守底线、遵循规则,但是随着斗争的日趋激烈,万历年间的政治斗争在“”发生后转变为毫无底线、混乱无序。
万历四十三年,一个名叫的“疯癫之徒”突然闯入皇太子朱常洛居住的慈庆宫意图行刺朱常洛,因张差手持一截枣木梃,故此案在历史上被称为“梃击案”。
皇宫大内戒备森严、结构复杂,普通人即使侥幸能混进去,也很难准确找到慈庆宫,所以,必定有一个强大的势力在背后策划、实施“梃击案”。
无论这个势力是郑贵妃势力、齐楚浙等党、东林党中的哪一个,“让‘疯癫之徒’张差手持枣木梃行刺皇太子朱常洛”这种下三滥的手段发生在万历年间的政治斗争中都意味着底线和规则被打破。
底线和规则被打破还意味着郑贵妃势力、齐楚浙等党、东林党之间的矛盾已经变得不可调和。
所以,万历四十五年的“丁巳京察”中,齐楚浙等党大肆清洗朝中的东林党。
所以,万历四十七年前,东林党各种上蹿下跳,逼得浙党内阁首辅方从哲不得不一再催促杨镐速战速决。
这种情况下,除非东林党等三个势力决出了获胜者或是它们均无力再斗,否则万历年间的政治斗争只能愈加激烈。
万历四十八年七月,明神宗驾崩,郑贵妃势力、齐楚浙等党、东林党都在为决战做准备。
郑贵妃想当皇、齐楚浙等党想阻止东林党在朝中再度崛起、东林党想成为政治斗争的唯一获胜者。
此时,任何人想要给决战按下“暂停键”都是不可能的,但是,深知愈加激烈的政治斗争会危及大明江山社稷的明光宗朱常洛却想按一按“暂停键”。
从继位到一病不起的十日内,明光宗朱常洛下诏进封郑贵妃为皇太后(被东林党阻止)、选调数位东林党骨干入阁、继续任用浙党方从哲为内阁首辅。
明光宗朱常洛的本意是想缓和郑贵妃势力、齐楚浙等党、东林党之间的矛盾,但结果却是它们都对明光宗朱常洛的十分不满。
这种情况下,郑贵妃势力、齐楚浙等党、东林党斗争的焦点就转移到了明光宗朱常洛身上。
如果此时明光宗朱常洛旗帜鲜明地支持三个势力中的一个或是放任三个势力决战,那么他还能活得久一点,但是出于对大明江山社稷的考虑,明光宗朱常洛还是想努力缓和三个势力之间的矛盾。
结果,郑贵妃势力、齐楚浙等党、东林党这三个势力都将明光宗朱常洛当成了绊脚石,于是,两粒“红丸”要了明光宗朱常洛的命。
也就是说,郑贵妃势力、齐楚浙等党、东林党都是“红丸案”中导致明光宗朱常洛驾崩的幕后真凶。
可悲的是,当郑贵妃势力、齐楚浙等党、东林党都成了幕后真凶,“红丸案”就没有了幕后真凶,只能变成一个永远的迷案、沦为党争的工具。
这就是“红丸案”的真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