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桃枝原本是低贱奴仆,为什么会成为一代嗜血杀手?

那时,他地位低贱,是个苍头奴,说白了就是高欢的奴仆,跟着高欢上阵,拉着他的战马。
开打了,高欢喊一声,“马来”,这个
【千问解读】
那时,他地位低贱,是个苍头奴,说白了就是高欢的奴仆,跟着高欢上阵,拉着他的战马。
开打了,高欢喊一声,“马来”,这个苍头奴就拉过马,交给高欢。
总之,那时的历史没有他的一席之地。
不久,高欢死了,长子接过权杖。
刘桃枝也跟着高澄,担任警卫工作。
此时,刘桃枝的地位还不惹眼,但他已经获得了高澄的欢心。
当时有个相师,据说十分灵验。
那人是个盲人,看相不看人,只听声音就能说得头头是道,比什么隔空取物的王大师牛多了。
相师相了一些人后,说得都很准,他听了刘桃枝的声音却一愣,许久之后断言:“王侯将相,多死其手。
譬如鹰犬,为人所使。
” 高澄听了有些不相信:一个小小的警卫员怎么会如此厉害,会让王侯将相死于其手?大家听了也都哈哈大笑。
在他们的眼中,这个警卫确实有一把力气,也有点儿功夫,其余的都和常人无异,智商甚至比常人还不如,怎么可能会要了他们的命? 可是,几年后,当刘桃枝提着刀子走向他们的时候,他们的脑袋真的就如滚瓜一般。
北齐的江山最后也被他一刀斩落。
刘桃枝成为铁血杀手是有一个过程的。
在高欢、高澄时代,他都形同警卫,在主子身后亦步亦趋,。
等高澄死了,二弟上台,刘桃枝才迈出了杀手最关键的一步。
高洋一脚踢开东魏皇帝,自己称帝,就是北齐的文宣帝。
他有点儿神经质,爱酗酒,而且一旦喝酒,就爱杀人,以至于大臣们在他酒后都没人敢靠近他,就弄些监狱里的死囚放在他身边,让他随便杀。
他爱杀人,也爱杀自己的部下。
大臣高德政和他关系较好,人也正直,每次看到他喝酒杀人就伏在地上抱着他的腿大哭,说:“皇上,你说你不喝酒了,可越喝越厉害,杀人也杀得越厉害,这可如何是好啊?”高洋很烦,对大家道:“这个高德政经常教训我,这还行啊?” 高德政怕了,忙躲在家里,假装有病,不再上朝。
高洋想试探一下这小子是不是哄自己,便下了道圣旨,让高德政出京做官。
高德政一听,终于可以出京,可以远离这个杀人魔王了,高高兴兴地就进宫来道谢。
高洋气坏了,吼道:“听说你病了,我给你针灸一下!”说完,他拿起刀子就往高德政身上乱刺。
他自己刺还不过瘾,又让刘桃枝去剁高德政的脚趾。
刘桃枝傻眼了,拿着刀不敢动手。
高洋指着刘桃枝,狠狠地说道:“你不干,你的脑袋就要掉了!”说完,他自己拿着刀子,准备亲自动手。
刘桃枝一见,忙拿了刀子扑下去,一刀下去,斩下高德政三根脚趾。
这次动手对刘桃枝来说意义重大。
当然,最后,高德政不是他杀的,是高洋命令武士斩杀的。
可刘桃枝毕竟动刀了。
在此之前,他还有点儿人性。
随着高洋那“你不杀人你就去死”的威胁,这一刀下去,刘桃枝的人性便逐渐泯灭了。
刘桃枝第二次出手的对象,是高洋的两个弟弟。
此时的高洋已经彻底疯狂,他对杀犯人、杀大臣已经觉得乏味了,目光便扫向了自己的兄弟。
他下令把三弟和七弟抓起来,原因很简单。
高洋小时候爱哭,大男生的鼻涕流得老长。
小暖男三弟很关心他,看见了,就训斥高洋的仆人:“我二哥鼻涕流那么长,你也不给擦擦。
” 高洋做了皇帝,以为这是老弟过去对自己的大不敬。
再者,高洋爱喝酒杀人,三弟却说他是“因酒败德”,也让高洋不满。
至于七弟进入监狱,理由更是荒唐透顶:“漆”和“七”谐音,在高洋看来,七弟的心就像漆那样黑。
所以,两个弟弟莫名其妙地被抓,而且被关在一个铁笼中,吃喝拉撒都在一起。
高洋这个变态狂有一天高兴了,带着一群人去看自己的两个弟弟。
他站在笼子外唱歌,让两位弟弟在里面相和。
两人又惊又怕,歌声颤抖。
高洋有点儿不忍,准备放他们出来。
他的另一个弟弟在旁边很腹黑地说道:“猛兽安可出穴?” 高洋的神经质又发作了,他从武士手里要了一杆槊,闪电般刺向三弟,然后回头瞪了刘桃枝一眼。
刘桃枝知道这个杀人狂的意思,于是他也抄过一根长槊,对着两位王爷乱刺。
谁知对方功夫了得,抓住那跟槊,随手折断。
如果今天他自己杀不死这两位,自己肯定得死。
刘桃枝急了,命令武士用柴草塞住笼子的四周,点着火,准备烧死他们。
火灭后,人们抬出两具焦炭一样的尸体,“天下为之痛心”。
而北齐的恶魔杀手刘桃枝也在这一天横空出世。
文宣帝高洋在神经兮兮中终于一命呜呼,整个北齐宫廷内外都长长松了口气,觉得一个离开了这个世界,自己的性命有保障了。
可是大家错了,一个魔王死去,另一个魔王到来了。
两年之后,那个劝高洋杀死三弟、七弟的高湛登基了,他就是北齐武成帝。
武成帝特别爱杀人,尤其爱杀宗室,不过都是亲自动手,不太动用刘桃枝。
这让刚刚修炼成特务杀手的刘桃枝手痒痒,却又。
好在,这个人渣不久也死了。
他的儿子即位,因为是北齐亡国之君,所以被称为后主。
后主年轻,朝政由老妈胡太后掌管。
胡太后用自己的情人和士开做宰相,将朝堂弄得乌烟瘴气。
当时朝廷里威望最高的应当是高睿,武成帝的堂兄弟。
高睿功劳很大,人品又好,他带兵作战,时值盛暑,有人给他进冰水,他拒绝道:“士兵喝热水,我怎么能喝冰水?”这样的人自然受到士兵拥护,打仗时也百战百胜。
他任边镇将军时,内防外御,有条有理,士兵和平民都很安心。
对于胡太后和和士开的行为,高睿十分反感,多次责备,要求将和士开赶出朝廷。
胡太后摄于其威望,无奈地讨好他,赐他酒。
他却不饮,只道:“我是来说国家大事的,不是为了喝酒!” 胡太后眼光一冷,准备干掉他,便假借圣旨,召他入宫。
妻子劝阻,怕他遇害,高睿义正词严地说:“自古忠臣都是不顾身家性命的,国家社稷是大事,我要以死报效,岂能容胡太后这个妇人胡作非为,危及宗庙?”到了宫中,胡太后又为和士开求情,高睿还是坚决不答应,一定要让和士开出宫,去外地做官。
胡太后嘿嘿一笑,说,那就这样吧。
高睿一揖,转身离开宫廷。
他走入一条小巷时,冲出一群士兵,将他打倒捆了起来,为首的正是刘桃枝。
原来,刘桃枝早就奉命埋伏在此了。
他用绳子绞死了时年36岁的高睿。
高睿死去,朝廷折断了一根顶梁柱。
整个北齐大雾三日,朝野都为他感到冤屈和可惜。
刘桃枝没有可惜的感觉,因为他用高睿的尸体撑起了自己上升的官阶。
刘桃枝最利索的一次杀人工作是杀死。
因为高俨只有14岁,一个大力士来对付一个小男生,自然是手到擒来。
高俨是高纬的弟弟。
高纬残暴昏庸,高俨却属于政治早熟的人,很小时就看出高纬的无能,对他的屠夫老爹说:“阿兄懦,何能率左右?”到了高纬掌权时,朝政的糜烂无以复加。
高俨亲自弹劾并处死了为非作歹、无人能治的和士开,又剑指朝廷,瞄准高纬那后宫乱政的乳母和另一个奸臣,并带兵3000人,驻扎在延秋门。
这场危机被大将不费一兵一卒地顺利解决,毕竟高俨和手下士兵其实都是忠于朝廷的。
高俨也知道自己做得过分,乖乖被斛律光拉着,来到高纬面前,接受处罚。
高纬这下耀武扬威起来,拔出弟弟的刀,用刀环戳着弟弟的发辫,发泄自己的愤怒,也吐露出自己的杀机。
当时,他没下手,是为了表现自己的仁慈。
这种杀机不久就变成了现实。
可是高俨此后被胡太后护着,高纬无从下手,就撒谎说自己要和高俨出猎,早去早回,将高俨骗了出来。
高俨走到永巷,事先埋伏在这儿的杀手刘桃枝就跳了出来。
当时正是四更天,四周寂静无人。
刘桃枝反绑住高俨的双手,高俨急了,大声叫道:“希望你放了我,让我见见我母亲,还有我哥哥!”小男生凄惨的叫喊丝毫没有触动刘桃枝。
刘桃枝一声不吭,用衣服堵住高俨的嘴,用袍子把他的脑袋蒙着,就这样背到,“立杀之”,然后将他的尸体用席子一裹,埋在大明宫的地下。
高俨的封爵是琅琊王,又一位北齐亲王死在了这位堪称王爷杀手的刘桃枝手里。
高俨死后不久,当初平叛的将军斛律光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斛律光是北齐柱石,的周武帝一直对北齐却没有出兵,原因就是忌惮斛律光。
最后,北周大将设下反间计,派人制造出斛律光想要造反的舆论。
脑残皇帝高纬一听,杀机顿出,决定对斛律光下手。
执行人自然又是刘桃枝。
斛律光一死,北齐也走向了末路,不久就被周武帝灭掉。
周武帝祭祀斛律光时长叹:“此人若在,朕岂能至邺?”可杀人成瘾的高纬怎么能预料到这些? 国破后,高纬被带到长安,不久被杀。
至于北齐第一特务杀手刘桃枝则在历史上失去了踪迹。
他大概也是被杀了,因为周武帝那样的贤君是不需要这样的杀手的。
刘桃枝能成为一代嗜血杀手,是因为北齐历君都是嗜血之人,甚至是屠夫。
有这样的领导,就会有这样的下属。
刘桃枝之所以这样惨无人性,不过是因为他跟在了一批惨无人性的人渣君主旁边,日积月累,被熏陶、被逼迫出来的。
细说起来,其实这些君主才是罪魁祸首。
随机文章关于春秋战国人物名称及爵号的几个问题?陶渊明的故事:青年时代的陶渊明是什么样子?为何贫困交加死去秦始皇虽然以法家制度虐待百姓.但是他终结六国.统一货币.文字.车同轨,所以他是暴君还是明君还是介于中间?二战德军战斗机大全,ME109击落敌机数量全球最多历史上最廉价的防空武器之防空气球,铁索连接组建天空防御网络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燕德妃是否有女儿之谜
关于她是否有女儿这一问题,引发了诸多历史爱好者的好奇与探究。
史料记载中的子女情况 燕德妃(609年—671年),涿郡昌平人,唐太宗的妃嫔,洛川郡公燕荣孙女,也是的姨表姐。
据史书记载,她育有二子,分别为越王李贞和江王李嚣。
李贞生于627年,是唐太宗第八子,官至太子太傅,先后被封为汉王、原王、越王,在武则天当政时起兵失败后饮毒自尽,开元五年(716年),将其重新改葬,追为敬。
李嚣则生于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生母为燕德妃,631年进封江王,翌年便去世,谥号殇,且无后嗣,死后封国被废除。
然而,在现有的史料中,并没有明确记载燕德妃有女儿的相关信息。
从历史背景推测可能性 唐朝时期,宫廷生活复杂,妃嫔众多,生育情况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一方面,宫廷中的生育记录可能存在不完整的情况。
在古代,医疗条件有限,婴儿的存活率相对较低,即使妃嫔有生育,也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婴儿夭折,且未被详细记录下来。
另一方面,宫廷的权力斗争和政治环境也可能对妃嫔的生育情况产生影响。
燕德妃在宫廷中的地位并非最为显赫,她与唐太宗之间的感情关系也并非如一些宠妃那般深厚,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她的生育机会和生育记录的完整性。
此外,从家族传承的角度来看,在古代,男性子嗣往往被视为家族延续和传承的重要标志。
燕德妃的两个儿子在历史上有一定的记载和作为,这可能使得家族和史官更关注她的儿子们,而相对忽略了她是否有女儿这一情况。
而且,在当时的宫廷文化中,对于妃嫔生育女儿的记录可能并不像生育儿子那样受到重视,这也可能导致相关记载的缺失。
与其他妃嫔的对比分析 将燕德妃与其他唐太宗的妃嫔进行对比,也能为判断她是否有女儿提供一些线索。
例如,有纪王李慎和李孟姜等子女,有齐王李祐,有吴王和李愔等。
这些妃嫔的生育情况在史料中有较为明确的记载,而燕德妃除了两个儿子外,并无女儿的相关记载。
当然,这种对比并不能完全确定燕德妃没有女儿,因为每个妃嫔的情况都有其独特性,不能一概而论。
但从整体来看,其他妃嫔有女儿的记载较为常见,而燕德妃缺乏这方面的记录,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她没有女儿的可能性。
综合结论 综合现有的史料记载、历史背景推测以及与其他妃嫔的对比分析,目前并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燕德妃有女儿。
虽然不能完全排除这种可能性,但从目前掌握的信息来看,燕德妃生育女儿的可能性相对较小。
在历史研究中,对于一些缺乏明确记载的问题,我们需要以客观、审慎的态度去对待,不断探索和挖掘更多的历史资料,以期更全面、准确地了解历史人物的真实情况。
燕德妃是否有女儿这一问题,也将继续吸引着历史研究者们去深入探究,为唐朝历史的研究增添更多的细节和色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燕德妃是否有女儿之谜
关于她是否有女儿这一问题,引发了诸多历史爱好者的好奇与探究。
史料记载中的子女情况 燕德妃(609年—671年),涿郡昌平人,唐太宗的妃嫔,洛川郡公燕荣孙女,也是的姨表姐。
据史书记载,她育有二子,分别为越王李贞和江王李嚣。
李贞生于627年,是唐太宗第八子,官至太子太傅,先后被封为汉王、原王、越王,在武则天当政时起兵失败后饮毒自尽,开元五年(716年),将其重新改葬,追为敬。
李嚣则生于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生母为燕德妃,631年进封江王,翌年便去世,谥号殇,且无后嗣,死后封国被废除。
然而,在现有的史料中,并没有明确记载燕德妃有女儿的相关信息。
从历史背景推测可能性 唐朝时期,宫廷生活复杂,妃嫔众多,生育情况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一方面,宫廷中的生育记录可能存在不完整的情况。
在古代,医疗条件有限,婴儿的存活率相对较低,即使妃嫔有生育,也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婴儿夭折,且未被详细记录下来。
另一方面,宫廷的权力斗争和政治环境也可能对妃嫔的生育情况产生影响。
燕德妃在宫廷中的地位并非最为显赫,她与唐太宗之间的感情关系也并非如一些宠妃那般深厚,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她的生育机会和生育记录的完整性。
此外,从家族传承的角度来看,在古代,男性子嗣往往被视为家族延续和传承的重要标志。
燕德妃的两个儿子在历史上有一定的记载和作为,这可能使得家族和史官更关注她的儿子们,而相对忽略了她是否有女儿这一情况。
而且,在当时的宫廷文化中,对于妃嫔生育女儿的记录可能并不像生育儿子那样受到重视,这也可能导致相关记载的缺失。
与其他妃嫔的对比分析 将燕德妃与其他唐太宗的妃嫔进行对比,也能为判断她是否有女儿提供一些线索。
例如,有纪王李慎和李孟姜等子女,有齐王李祐,有吴王和李愔等。
这些妃嫔的生育情况在史料中有较为明确的记载,而燕德妃除了两个儿子外,并无女儿的相关记载。
当然,这种对比并不能完全确定燕德妃没有女儿,因为每个妃嫔的情况都有其独特性,不能一概而论。
但从整体来看,其他妃嫔有女儿的记载较为常见,而燕德妃缺乏这方面的记录,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她没有女儿的可能性。
综合结论 综合现有的史料记载、历史背景推测以及与其他妃嫔的对比分析,目前并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燕德妃有女儿。
虽然不能完全排除这种可能性,但从目前掌握的信息来看,燕德妃生育女儿的可能性相对较小。
在历史研究中,对于一些缺乏明确记载的问题,我们需要以客观、审慎的态度去对待,不断探索和挖掘更多的历史资料,以期更全面、准确地了解历史人物的真实情况。
燕德妃是否有女儿这一问题,也将继续吸引着历史研究者们去深入探究,为唐朝历史的研究增添更多的细节和色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