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死辱母者”穿越到古时候结局又会怎么样?

【千问解读】
最近,笔者看了一则关于孝子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董黯,家住大隐溪,据说是汉江都相董仲舒的六世孙,很小的时候父亲去世,此人虽家境贫寒但是母至孝,他董黯终年打柴换钱,侍奉母亲。
母疾,思饮故里之水(因大隐频监姚江,古时遭咸潮入浸,其水味苦涩,不适于饮用),他竟然每次来回二十余华里到大隐溪上游永昌潭担水奉母。
由于在途中绝不转换肩胛,为的是把肩前的纯净水供母饮用。
然故里之水离家甚远,不能常致,董黯即在外婆家(今章山村永昌潭)旁筑一陋室,汲水供母,母亲的病得以好转。
董黯“汲水供母”的故事确实非常感人,董黯家东边的邻居王寄,虽然家里有点钱,但是秉性顽劣,事亲不孝,有一天,董母与王母串门,都说起自己的儿子,也都谈及儿子孝与不孝的话,恰巧王寄路过听到,哎!人如果是小人啊,心胸就不会开阔,王寄心里一直嫉恨董母。
本文为谜案在线原创,未经谜案在线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有一天,王寄趁董黯离家外出时,跑到董家辱骂殴打董母。
董母哪里是他的对手,因此卧病不起,不久就去世了,董黯气氛非常,当场就想拿把刀冲上去,但想到王母年老,只有王寄一个儿子侍奉,也就没说什么,忍了! 几年之后,王母亦因病而卒,丧事办完后,董黯立马前去王家,将王寄杀死,以报母仇,祭奠母亲的亡灵,果然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啊!然后向官府主动自首,这下可把当官的搞得头大了,其实连当官的都很同情董黯,于是只好层层上报请示,最后直到到了的御案前。
当时的皇帝是,汉和帝闻其孝心,宽宥其擅杀之罪,并诏他为郎中,说明这个皇帝还算不糊涂,但被董黯所拒绝。
后受皇恩俸禄,隐居终老于大隐。
其坟墓建造在溪南刘家塔村外森林岙北首老鼠窝山山腰。
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孝子,把他的故乡大隐镇改名为慈溪,后来又用慈溪来命名县名,这就是慈溪的来由。
董黯的故事,始见于虞预的《会稽典录》中东吴虞翻的《孝子董公赞》,虞翻可是东吴的名臣,也是“”中的一员,他对董黯故事的记载,目前只见文后的三十二个字的赞语:“尽心色养,丧致其哀。
单身林野,鸟兽归怀。
愤亲之辱,白日报仇。
海内闻名,昭然光著。
”不过,这足以说明董黯的人格魅力。
本文为谜案在线原创,未经谜案在线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愤亲之辱,白日报仇”,列位看官,说着说着是不是觉得有点眼熟,好像跟最近的什么事儿有点关系,您的感觉真的没错,最近的朋友圈都被这“刺死辱母者”刷屏刷爆了,任何历史都是当代史,当代的任何事情也都可以在历史的长河中找到些许片影,于欢与董黯,在维护母亲的尊严这一点上,是何其相似啊?他们都采取了过激的行动,他们也都明白这样做是违法的,然而二人的结果却是天壤之别,一个是,名垂青史,一个却是四面牢墙,终身监禁,这究竟是为什么? 《礼记》曰:“父之仇,弗与共戴天!”古人也经常说:“父母之仇,不共戴天!”不报父母之仇,你枉为人子,在历史上,像董黯这样替父母报仇的例子太多了,历朝历代都有,最后的结果基本上都是特赦其罪,因为在中国人的道德观念里,孝子报仇那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真的是一个圣君,他在《唐律疏议》中还专门加了一条,“祖父母、父母及夫为人所杀,在法不可同天。
其有忘大痛之心,舍枕戈之义,或有窥求财利,便即私和者,流二千里。
”不报仇,窥求财利私自和解的,要流放二千里。
笔者不想去辩解什么,只是想说,在封建社会里,董黯为母报仇,杀了隔壁老王,皇帝可以赦免他,还可以加封他,奖赏他,现在提倡并在践行法治社会,法律更应该让人民拥有安全感,于欢确实杀了人,尽管情有可原,但法不容情,不过,是否应该要考虑到法律所具有的人性光辉?至少,让母亲不再流泪!以上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为谜案在线原创,未经谜案在线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随机文章不是魏璎珞!历史上傅恆只娶1妻 3儿子更是家喻户晓史上最离奇越狱!3人靠假发、汤匙,逃离鲨鱼围绕的“恶魔岛”,50年后还寄信来自首…圣巴特岛圣巴特古斯塔夫三世机场,跑道仅640米海上屠夫鹰击-83反舰导弹,威力最强的近程反舰导弹纳粹太阳炮摧毁地面城市,希特勒最看好的黑科技(现代都造不出来)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二次进宫:历数那些两次即位的上位的“真命”天子
在中国古代统治者以天子自诩,承天景命,统御四海,为自己的统治的合法性蒙上一层神秘面纱。
从禹传子,家天下开始,一个王朝王权(皇权)正常的更迭是以父死子继为主,兄终弟及为辅,这样一代一代传承下去的。
天子一般都会有很多子女,从中挑选一个合适的作为接班人,然而同样是、天潢贵胄,有些人一辈子也没能有坐上皇(王)位的机会,但有些人却做了两次天子。
1. 商王太甲开创者汤的嫡长孙,太丁之子,商朝第四位君主。
很多人可能不会想到第一个两次即位的人会是这个陌生名字。
在商朝早期,奉行的是父死子继与兄终弟及平行的的继承制度。
汤在的辅佐下,灭掉,成为当时中国的统治者。
汤死之时,他的长子太丁早已去世,于是太丁的弟弟外丙继位;外丙在位三年也去世了,由他的弟弟仲壬继位;仲壬在位四年去世。
此时才由太丁之子太甲继承王位。
太甲刚即位时,少不更事,沉湎酒色。
伊尹于是就写了三篇“倡议书”,希望太甲能继承的法度,治理天下。
但太甲依旧我行我素,不听传导,于是伊尹就把他放逐到商汤的陵寝所在地桐宫,伊尹代行王权。
经过三年的“思想改造”,太甲悔过自责,于是伊尹率领群臣再次尊奉他为王。
太甲复辟后,成为了一个勤政爱民、励精图治的圣君。
由于时间太过久远,资料缺乏,还存在另外一个版本:伊尹放逐太甲后,自立为王,3年后,太甲潜回杀掉了的伊尹,重新即位,并改立伊尹的儿子伊陟和伊奋继承伊家。
2. 259年出生,字正度,第二子。
9岁时被为皇太子,但为人痴傻。
290年即位,已经32岁的他依然无法处理政事,由皇的父亲杨骏辅政。
但傻有一个精明的妻子-。
围绕着皇权的争夺,爆发了长达十六年的“”。
301年第九子、晋惠帝的叔祖赵王逼晋惠帝让位与己。
不久,其他藩王纷纷起兵讨伐司马伦,群臣共谋杀司马伦,迎晋惠帝复位,此时仅仅才三个月的时间。
此后历经颠沛流离,于307年惠帝死去,相传为东海王司马越毒死。
3. 656年出生,原名李哲,是与的第三个儿子。
本来皇位和他挨不着边,可是大哥李弘莫名其妙的暴死,二哥被母亲武后废黜,就这样性格柔弱平庸的李显被推上了龙椅。
684年李显继承皇位,太后武则天临朝称制,形同傀儡。
年轻的李显并不甘心,在皇后的鼓动下,试图通过重用亲戚,组成自己的集团。
一日朝会欲任命韦皇后之父韦玄贞为侍中,遭到朝臣的反对,李显大怒道“我把天下给韦玄贞,又有何不可,难道还吝惜一侍中吗?”武则天得知后,对李显的举动大为恼火,结果继位不到两个月的李显被母亲废为庐陵王,贬出长安,此后李显一直过着担惊受怕的生活。
而武则天自立为帝,将原来的皇帝封为皇嗣。
围绕着继承人的问题,武则天的侄子与拥护的大臣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经过很长时间的综合考虑,武则天于698年将已经流放了15年的李显重新召回洛阳,册立为为皇太子。
705年宰相张柬之等人发动政变,杀死武则天的男宠、张宗昌兄弟,逼迫武则天退位。
同年李显再度登上皇位,此时距离他第一次当皇帝,已经过去了21年之久。
由于李显能力平庸,政权掌握在曾与他患难与共的韦后手中,韦后极富野心,妄想效法武则天,而他们的女儿安乐公主,也幻想着成为皇太女。
710年唐中宗李显因食用了事先投入毒药的饼,毒发身亡,时年五十五岁。
而投放毒药的正是他的妻子、女儿,以及妻子的情夫马秦客4. 李旦662年出生,曾名、李轮,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第四个儿子。
他的两次即位都和他的三哥李显密切相关。
此外他还曾经三让天下。
684年李显被废后,武则天立李旦为帝。
与他他的哥哥李显一样沦为傀儡,不过不同的是李旦性格谦恭,面对风云诡变政局,一直韬光养晦。
690年武则天登基称帝,封李旦为皇嗣,这次让位虽说是被动的,但是李旦可能还是极愿意放下这个危险的皇位,此为一让天下于其母。
在此后多年历经宫廷夺位斗争,始终小心谨慎。
698年武则天将李显召回洛阳,皇嗣李旦很识趣的让出了皇太子的位置,被封为相王,此为二让天下于其兄。
705年李显复位,李旦被封为安国相王。
710年中宗驾崩,传韦皇后扶立少帝李重茂登位。
同年李旦的三子与等联络禁军将领,拥兵入宫,将韦后诛杀,迫少帝李重茂逊位,之后李旦重登皇位。
此时离第一次即位已经过去26年。
但第二次即位的李旦无法调和妹妹太平公主与儿子李隆基的重重矛盾,于712年让位于李隆基,也就是,此为三让天下于其子。
716年太上皇李旦病逝,时年也是五十五岁。
5. 867年出生,是第七子,之弟。
888年他的五哥唐僖宗病危,群臣们希望拥立兄弟里面最年长的吉王李保,而掌握大权的宦官率兵迎接与唐僖宗同母的寿王李晔,立为皇太弟,不久后登上皇位。
此时的已经不复当年的繁盛,整个王朝已经是。
李晔试图力挽狂澜,但外有地方藩镇,内有朝廷宦官,甚至本人一度出逃,颠沛流离。
900年神策军中尉宦官述发动政变,将幽禁唐昭宗夫妇囚禁,立太子李裕为帝。
第二年左神策军将孙德昭、董彦弼、周承诲重新拥立李晔为帝。
哪知道更大的灾难已经悄悄降临。
同年宦官韩全诲劫持李晔投奔凤翔节度使李茂贞。
为抢夺皇帝,另一个藩镇节度使率军攻打李茂贞。
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围城战,城里的李晔为了生计,不得不将女儿嫁给李茂贞的儿子。
903年李茂贞与朱温和解,李晔回长安。
904年派朱友恭等人率兵入宫,昭宗李晔闻讯,身着睡衣绕着殿内的柱子逃命,被史太追上,一刀被杀,时年36岁。
6. 宋高宗1107年出生,字德基,是第九子。
1127年金军南侵,之变中,康王赵构的父亲宋徽宗、哥哥,连同其他兄弟都被虏到北方,其中包括他的妻子女儿。
作为北宋皇室的一条,赵构被拥立为皇帝。
鲜为人知的是,其实他也有过第二次即位的经历。
1129年苗傅、刘正彦发动兵变,诛杀了赵构宠幸的权臣及宦官,并逼迫赵构将皇位禅让给三岁的皇太子赵旉。
各地将领闻听后,纷纷起兵,一个月后苗刘被诛杀,赵构复位。
通过这次兵变,赵构再也不敢信任武将了,例如。
7. 孛儿只斤1304年出生,是次子,之弟。
的皇位传承比较混乱,没有一套完整的传承制度。
元文宗的父亲元武宗去世后,皇位由武宗的弟弟继承,仁宗死后,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
1323年晋王发动兵变,在上都附近的南坡将元英宗杀死,自立为帝,史称。
1328年泰定帝病死,朝臣燕铁木儿在大都发动政变,谋立武宗长子(la)为帝,后以路远改武宗次子图帖睦尔,不久图帖睦尔继位于大都,并打败了泰定帝的儿子。
1329年和世瓎在和林即帝位,是为元明宗。
当他南行至上都附近时,名义上已逊位的图帖睦尔与燕铁木儿前往迎接,将明宗毒死。
为了权力,罔顾兄弟之情的图帖睦尔重新即位于上都。
1332年文宗病死,终年29岁。
死前自悔谋害兄长之事,遗诏立明宗之子以自赎,明宗的儿子次子短暂统治后,妥欢贴睦尔继承皇位,他就是元顺帝。
8. 1427年出生,长子。
作为长子,出生才四个月的朱祁镇就被立为皇太子。
1435年明宣宗驾崩,年仅9岁皇太子朱祁镇即位。
朝政由太皇太后主持,三杨(中杨士奇、杨荣、杨溥)辅佐,此时年幼的皇帝十分宠信王振。
太皇太后以及一帮老臣先后去世,王振利用英宗皇帝的宠信,兴风作浪为所欲为,正统朝的政治开始走入滑坡路。
1449年蒙古瓦剌部大举南侵,在王振的怂恿下,英宗以五十万大军亲征。
当听说前方兵败时,又急忙撤退,大军行至土木堡时,被瓦剌首领所败,明军“死者数十万”,英宗朱祁镇被俘虏,王振被乱军所杀。
随后也先挟持英宗南下进攻北京,群臣拥立英宗之弟郕王监国,不久郕王即帝位,尊奉朱祁镇为太上皇。
1450年,杨善出使瓦剌,又在景帝不同意的情况下,说服瓦剌首领也先,最终将历尽塞北之苦的朱祁镇迎回北京。
朱祁钰害怕失去宝座,将其兄长朱祁镇软禁于南宫,令严密看管。
1457年趁朱祁钰病重,手握重兵的联合徐有贞、太监曹吉祥等人,率领死士攻入南宫,拥英宗复辟。
历经人间冷暖重新复位的朱祁镇,开始勤于理政,任用贤臣,释放了已经被囚禁长达五十年之久的建文帝之子朱文圭。
1464年38岁的明英宗朱祁镇病重,临死前废除了自以来的宫妃殉葬制度。
9. 宣统帝溥仪1906年出生,醇亲王载沣之子。
1908年帝病重,太后下令将溥仪养育在宫中。
两人先后去世,溥仪即位,有父亲载沣任摄政王,总理朝政。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全国各地纷纷独立,1912年2月12日隆裕皇太后临朝称制颁布《退位诏书》,溥仪退位。
1917年张勋率领辫子军入京,拥立溥仪复辟,十一天后下野。
此后九一八事变爆发,1932年日本人扶持溥仪在满洲地区建立伪满洲国。
1934年在日伪军的扶植下改国号为伪“满洲帝国”,改称“皇帝”。
1945年伪满洲国垮台。
随机文章俄罗斯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号称最先进导弹(实际不如战斧揭秘美国不敢公开的秘密,早就和外星人建立外交出卖地球换取利益国际空间站为什么没有中国,真的是美国拒绝吗/五种原因均有可能盘点太阳系边缘发现怪事,神秘金属信号证实外星人监测站科学推动社会进步,人类十大世界重大科学发现(颠覆人的三观)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宋元大决战!没有“郭靖杨过”的真实襄阳保卫战
在《》中曾将蒙古大汗击杀,导致蒙古大军撤退,襄阳暂时得以保全。
在《倚天屠龙记》中历经多年围城后,襄阳最终陷落,郭靖、双双殉国。
宋元真实历史上确有其事,虽然没有郭靖、杨过的助阵,但同样激烈异常。
襄阳、樊城一带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时期隆中对策,计划两路出兵,一从益州出秦川,一从荆州向襄樊。
初期曾率军收复襄樊,从此地举兵北伐,意图收复中原。
宋金议和后,南宋领土面积缩小,襄阳-樊城成为南宋中路边防上最为重要的一环。
从地理上说,襄阳与樊城两城隔汉水对峙,上通夔、利(四川一带),下控荆楚,宋人称之为“天下之脊,国之西门”。
襄樊一旦失守,长江门户洞开,蒙古大军顺流而下,临安则危在旦夕。
早在1235年曾派遣三路大军南下,其中他的第三子阔出率领中路军攻击襄阳一带。
经过四个月的围城,宋军内部矛盾重重,1236年3月襄阳北军主将王旻、李伯渊焚城郭内24座军需仓库,向蒙古大军投降,而南军主将李虎乘火抢掠,襄阳城第一次陷落。
但在宋军的节节抵抗之下,名将孟拱于1239年收复襄阳。
作为南宋后期为数不多的名将,孟拱加强襄阳-樊城的战备防御,在襄阳-樊城之间的汉水中植木,以铁锁相连,作为浮桥,联络两城。
果然在经过持续的斗争之后,成为蒙古大汗,他接受南宋降将的建议,于1267年派遣大军南下。
1268年9月征南都元帅阿术与降将刘整率军开始围攻襄樊,在要害处修筑城堡,以切断南宋援军,至此襄阳保卫战拉开序幕。
此时驻守在襄阳的守将是京湖制置副使、知襄阳府吕文焕,他见蒙古军队切断了襄樊与外界的联系,多次率军主动出击,力图大破封锁,但均告失败。
1269年9月阿术采纳刘整的建议,训练蒙古水军,打造战船数千艘,封锁汉水,使宋军无法再经汉水入援襄阳。
同年12月负责荆楚一带军事的京湖制置使吕文德病死。
面对异常严峻的战局,南宋权相曾想亲自赴援,被朝臣阻止。
于是南廷重新安排京湖一带的军事,调兵遣将驰援襄阳。
老将夏贵率领水军与蒙古大军在虎尾州展开激战,夏贵大败。
1270年10月殿前副都指挥使范文虎率八千精锐禁军以及两淮诸军赶到,再次失败,结果范文虎首先驾着小舟逃跑,导致全军大乱,“士卒溺汉水死者甚众”。
宋军几次支援都无法突破蒙古的封锁,襄阳城“危急如初”。
而忽必烈于1271年称帝,改国号大元,因此襄阳的围困更加厉害,元水陆军总数接近二十万。
1272年春,经过四五年之久的围困,襄阳城内盐、柴薪、布帛等物极为缺乏,情况万分危急。
无奈之下,宋军重金招募了3000人的敢死队,由民兵都统、张贵率领,准备突破封锁,向城内运送物资。
张顺外号“矮张”,张贵外号“竹园张”,两人精通水性,骁勇善战。
当年5月22日汉江水陡涨,两人率领数百艘轻舟押送物资出发。
两天后船队抵达高头港口,各船置火枪、火炮、炽炭、巨斧、劲弩等物,张贵为先锋,张顺断后。
抵达磨洪滩时,见元军舰船布满江面,于是船队展开强攻,经过激烈战斗,摧毁了铁链数百条,终于杀出一条血路。
25日黎明船队转战120里,终于抵达襄阳城外。
船队查点人数,发现少了张顺。
几天后发现了张顺的浮尸,只见他身中四枪六箭,手里依然握着弓,“怒气勃勃如生”。
张贵入城后,为里应外合,再次率两人“伏水中数日不食,使持蜡书赴郢求援”。
元军在水里“列撒星桩,虽鱼虾不得度”,二人一路上“遇桩即锯断之”,成功抵达。
张贵准备率军里应外合偷袭元军时,发现手下有人逃亡,惊呼大事不妙,只得乘夜进军。
结果被元军围困,宋军寡不敌众,张贵“身被数十枪,力不支见执”,因不屈被杀。
此后元军进一步加强对汉水的堵截,襄樊与外界完全隔绝。
襄阳城内只得“撤屋为薪,缉麻为衣”,南宋朝廷虽然筹集数百万石粮食等物资,但无法运入城中。
1273年正月初九元军用回回炮攻破樊城,统制牛富率领数百宋军展开巷战,渴饮血水,经过三天的浴血奋战,最后身负重伤,赴火自尽,樊城陷落。
樊城陷落后,元军炮击襄阳,城内守军大乱。
元军副将刘整主张攻破襄阳城,活捉吕文焕,遭到主将阿里海牙的拒绝,他亲自至城下劝降:“君以孤城御我数年,今鸟飞路绝,帝实嘉能忠而主。
信降,必尊官重赐以劝方来,终不仇汝置死所也。
”并折箭为誓。
吕文焕于1273年2月24日出城归降,坚守六年之久的襄阳城至此完全陷落。
值得一提的是襄阳开城之日只有荆湖都统范文顺一人自缢殉国,临终前他言道“生为宋臣,死当为宋鬼”。
襄阳开城宣示着南宋王朝的末日即将到来。
1276年2月5日南宋都城临安打开城门,向元军投降,1279年崖山海战,宋军,宋室投海自尽,南宋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而吕文焕在归降后,得到了忽必烈的重用,先后随大军南下,招抚各地宋军。
各州县大多是旧将,一路望风而降。
之后吕文焕退休致仕回乡,优游岁月。
而负责援救襄阳的范文虎也归顺,而且在之后还参加了对日本的征战。
面对生死抉择,有的人选择了生,有的选择了死,死者流亡千古,生者遗臭万年,这就是历史。
随机文章白痴为帝,政局动荡当“原住民美国人”根本不是美国原住民时,为什么将它们称为“原住民”?日本人为什么不挖秦陵,秦始皇陵无人敢挖/日本未占领西安聪明女人必知的男人心理学,学会了保证男人对你死心塌地什么梦预示姻缘到了,做梦梦见自己去相亲/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