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灭亡时全世界陷入空前动乱,到底发生了什么?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3-16 点击数:
简介:史料上说“非亡国之君,实乃亡国之运”,崇祯自己说“文臣人人可杀”。

事实上,明末政坛只是掏空了朝廷,完成临门一脚的,是数次差点被剿灭的。

问题是当年仅剩十几人遁入商

【千问解读】

史料上说“非亡国之君,实乃亡国之运”,崇祯自己说“文臣人人可杀”。

事实上,明末政坛只是掏空了朝廷,完成临门一脚的,是数次差点被剿灭的。

问题是当年仅剩十几人遁入商洛山的,是如何在几年的时间把队伍扩展到百万之众的? 1、普遍危机 我们先看一组历史事件: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7年意大利那不勒斯起义;1648年莫斯科叛乱;1648年法国投石党运动。

好像这几年间,欧洲主要列强都不太平。

还没完,1618年-1648年的德国爆发了三十年战争。

这场战争后来席卷了整个欧洲,中小级别的国家几乎无一幸免。

其战况空前惨烈,死者无数。

而1644年,远在东方的中国政府灭亡。

同时太平洋那边的墨西哥也有暴乱,非洲的撒哈拉以南地区的主要国家也在动乱。

仿佛全球在同一时期打成了一锅粥。

其实人类自有记载以来争斗的时间远长于和平,随便挑出任何一个时间段,全球各地都有仗打。

但是17世纪中叶,全球各地国家政权瓦解数量之多,动乱数量之密,可以说空前。

这一纪录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才被打破。

史书上称这一时间段为“17世纪的普遍危机”。

2、火山喷发 1641年,菲律宾居民在某天听到一声突如其来的爆炸。

接着,天空便阴沉下来。

当天中午,天色已经变得比夜间还黑,,火山灰如雪絮般飘落,持续了很长时间。

原来是南菲律宾的帕克火山喷发。

这次火山爆发甚至波及到了越南和柬埔寨,后世学者将这次的威力定为6级。

从1638年到1644年,太平洋地区总共发生了12场这种威力级别的火山运动,创地球有人类记载以来最高记录。

这些火山喷发出的亿万吨的硫磺灰尘,遮蔽了太阳。

太阳黑子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太阳的活跃度,但从1645年以来,太阳活动降到史上最低,时间持续了70年。

中国、欧洲等地区的天文学家几乎都在相同时间段记录太阳黑子数目的减少。

本来阳光就小,还碰上烟雾遮挡。

这种双重因素的影响下,温度似乎没有理由不降低。

降低了多少?几度而已,远远不像今天地球气候变化得这般剧烈。

但就这几度,也足以撼动世界各地的社会与经济。

3、气候异变 在欧洲,各国的农作物收获时节,都比之前晚了一个月。

在美国西部和意大利北方,低温导致当地树木生长异常。

18世纪初期所造小提琴的木材,大多为17世纪中叶生长出来的树木。

那个时代所造的小提琴演奏时,会产生一种特有的共鸣,现代制琴师无论技艺多么高超,或者用多么先进的仪器都无法还原。

这也解释了为何世界名琴大多出于18世纪。

改变的不仅仅是温度,降雨形态也改变了。

美洲大部分两年没有下雨,亚洲、非洲,也都有长时间干旱的记载。

另外有些地方则多雨成灾。

1640年,莱茵河爆发洪水,沿岸国家都受到影响。

水位之高实属罕见,地上的牛羊都被洪水冲到了树上。

而另一边的日本,暴雨致使稻谷绝收。

4、再说中国 不过中国遭遇的灾害最为惨重。

1640年,是中国北方过去五百年中最为干旱的一年。

全国饥荒,史书记载:“自淮而北至畿南,树皮食尽。

”京杭大运河山东段在1641年干涸,从开挖运行到,这种特例也仅仅出现了一次。

同年夏季,蝗虫摧毁了中国东部大片地区的粮食作物。

而1642年中国极少结冻的南方地区,湖面冰层竟然到了十几厘米!旱灾、洪涝、蝗灾,灾害频发,自然引发了饥荒。

饥者相食的惨剧不断发生。

一名河南官员在地方任职11个月,连续遭到旱灾、蝗灾和水灾,当地百姓“人皆黄腮肿颊,眼如猪胆”。

大灾之后必有大疫,1641年地区级别的瘟疫向全国蔓延。

仅仅两年的时间,“南北数千里,北至塞外,南逾黄河,十室鲜一脱者”。

5、明朝灭亡 正所谓“有食就是饭,无食就是反”。

“饭”这个字深刻地体现出人类历史的运行逻辑。

终于从商洛山杀出的闯王克洛阳、杀陕西总督、败陕西巡抚,继而攻下承天。

之后一路在西安称帝,建立“大顺”,最后打进北京,亲手终结了明朝。

整个行军轨迹大部分在中原,是当时饥民最为集中的地方。

之所以闯军规模可以破百万,得民心,不是因为李自成顺应天意,而是因为百姓要吃饭。

随机文章中国古代的祖先崇拜雅典政治家:克里蒂亚斯简介汉朝哪位皇后被奸人所害打入冷宫?嫦娥拍到美国登月舱遗址,网传美国登月骗局谣言被打脸(键盘大神失败)银河系和太阳系哪个大,银河系至少有1000多亿个太阳系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安史之乱时,唐朝大军都去哪里了,为什么会让安禄山兵临城下

在这一历史阶段,成为重要的转折点。

也即安史之乱之于唐朝,好比之于赵国。

根据史料记载,安史之乱是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

在安史之乱前,唐朝还处在比较鼎盛的阶段,但是,在安禄山等人发起的这场大战后,唐朝再也没有重回巅峰。

彼时,安禄山的大军兵临长安,并且攻占了唐朝的都城。

那么,问题来了,安史之乱时,唐朝大军都去哪里了,为何会让安禄山? 一 首先,根据史料记载,唐朝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初九(公元755年12月16日),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发动属下唐兵共15万人,号称20万,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为借口在范阳起兵。

由此,对于安禄山的叛军,共有15万左右的兵力。

那么,问题来了,对于唐朝朝廷来说,有多少兵马呢?对此,根据史料记载,和之后的明显不同,唐朝的兵力中,很大一部分都分布在10个边镇,共有50万左右的兵力。

而对于唐朝朝廷来说,也即长安城一带,则只有10万左右的兵力。

对于唐朝朝廷直接掌握的兵力,确实要少于安禄山。

二 不过,众所周知,守城一方依然拥有城墙带来的防御的优势,所以,可以用相对较少的兵力来防御较多的兵力。

比如在时期,率领数万大军,硬是无法攻破只有上千人镇守的陈仓城。

所以,按道理来说,唐朝这10万大军,是足够防御安禄山的15万大军,即便无法打退叛军,但防守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啊。

当然,实际的情况是,安禄山的大军虽然遇上一定的阻碍,但由于杨国忠的胡乱指挥,使安禄山于同年十二月十二日就攻入洛阳。

在攻下洛阳后,安禄山的叛军又继续向长安进军,从而兵临城下。

三 对此,在笔者看来,战斗力上的差距,是安禄山能够一路的重要原因。

一方面,就安禄山的叛军,长期镇守唐朝的边境,和周边的游牧边境经常交战。

换而言之,安禄山的15万大军,可谓唐朝当时最精锐的兵力之一。

与此相对应的是,对于唐朝朝廷掌握的10万大军,缺乏战斗经验,没有经过长期的战场磨炼。

也即这些大军因为长期处在太平盛世之下,在训练和装备上都不如安禄山的叛军,更在思想上和心理素质上缺乏必要的准备。

在此基础上,安禄山的大军得以一路,于天宝十五年六月占领长安。

那么,问题来了,对于唐朝精锐的边防军队,为何没有来抵挡安禄山呢? 四 最后,就唐朝来说,十个边镇拥有50万的兵力,除掉安禄山的15万大军,还剩下35万左右的兵力。

也即在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之外,唐朝北庭、安西、河西、陇右、朔方、岭南、剑南等七镇还有30多的大军。

但是,对于唐朝的边镇来说,都负有各自的镇守重任,没有的命令,显然不会轻易挥师救援的。

并且,安禄山的造反是比较突然的,这让唐朝各个边镇没有及时反映过来。

总的来说,在安史之乱中,唐朝朝廷掌握的军队因为战斗力较弱,加上唐玄宗、杨国忠等人的胡乱指挥,并且各个藩镇的精锐之师没有及时回援,从而让安禄山兵临城下,并占领了唐朝都城长安。

随机文章隋炀帝唐太宗对比好色程度其实差不多清朝入关奇闻!只欠官府一文钱探花竟弄丢了乌纱帽地心人为什么不出来,已进化称嗜热动物离不开地心高温莽山烙铁头蛇有毒吗,比大熊猫还珍贵的巨型毒蛇(遭盗猎价值100万)揭秘国外天体浴场,十个天体浴场让您找到目不暇接(宅男好去处)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第一个朝代:南朝宋的建立

南朝宋(420-479年),中国时代南朝的第一个朝代,也是南朝四个朝代中存在时间最久、疆域最大 、国力最强的朝代。

共传四世,历经九帝,享国60年。

因国君,为与后来建立的相区别,故又称为刘宋;又按五德终始之说,其为水德,故又称水宋。

在东晋末期的乱世中趁势崛起,先后平定孙恩、、刘毅、卢循、司马休之等势力,又灭桓楚、西蜀、、后秦等国。

不仅统一了中国南方,同时也收复了山东、河南、关中等地,最终代晋建宋,定都建康(今江苏南京)。

刘宋前期,社会安定,刘裕即位前后,大力推行改革,集权中央,抑制豪强兼并,实施土断,打击豪强士族,整顿吏治,重用寒门,发展生产,轻徭薄赋,废除苛法,亲自听讼,振兴教育,策试诸州郡,举善旌贤,多次遣使访民间疾苦,改善政治和社会状况。

刘裕死后,宋文帝继续实行刘裕的治国方略,元嘉年间一片繁荣,史称""。

然因文帝晚年北伐失败致国力大损,刘宋后期,朝政混乱,帝王更迭频繁。

公元479年被权臣取代,建立南齐,刘宋覆灭。

刘宋是魏晋南北朝中第一个由寒门庶族建立的朝代,这一时期出现了"寒人掌机要"的政治局面 ,文化上涌现了一批影响深远的大家,如、刘义庆、鲍照、裴松之、、颜延之、、等,建康文学史论在此时期发展到巅峰,《》、《》、《志注》等名著诞生于这一时期,对后世影响深远。

刘裕建宋 刘裕字德舆,小名寄奴。

幼年家境贫苦,年轻时,以耕地为业,兼做樵夫、渔夫及卖履小贩。

由于一向贫穷,遭乡里贱视,当时的人多不能赏识他。

刘裕生活的东晋后期,朝政已腐朽不堪,地方藩镇林立,百姓负担沉重。

刘裕后从军,最初加入孙无终的部队,后来作战勇敢,屡立战功,当了孙无终麾下的一名司马,成为北府军的一位下级军官。

隆安三年(399年),孙恩起兵反晋,朝廷官军几乎被孙恩的义军全面击溃,独刘裕率军,身先士卒,屡次克敌制胜,以少胜多,收编义军,屡立大功,不到两年就全面击溃孙恩的数十万叛军,迫使其投海而死。

当时的北府诸将纵兵暴掠,涂炭百姓,唯独刘裕治军整肃,法纪严明,大得民心。

元兴二年(403年),桓玄攻入建康,篡晋建楚,桓玄称帝后为消除隐患,瓦解,大力剿杀北府旧将,北府军几乎遭到灭顶之灾。

次年,刘裕率北府兵残余兵将1700余人,在京口举兵起义,攻桓玄,被众推为盟主。

不到四个月,刘裕击败桓玄,次年,迎回晋安帝,改元"义熙",从此掌握东政权。

义熙元年(405年),刘裕从后秦手中夺回淮北十二郡。

义熙四年(408年),占据长江上游的桓谦领导的桓楚政权被刘裕击破,桓楚王朝余部则于义熙六年(410年)被彻底消灭。

义熙五年(409年),刘裕因南燕对边境的不断骚扰,率军北伐。

四月,刘裕自建康出发,率舟师沿淮河、泗水,至下邳(今江苏邳县南),留下船舰辎重,自陆路至琅邪(今山东临沂北)。

所过之处,皆筑城,留兵守之,以防南燕人断其后路。

刘裕率大军过了大岘山天险,见燕兵没有防备,,说:"兵已过险,士有必死之志。

余粮栖亩,人无匮乏之忧。

敌虏已入吾掌中" 。

刘裕进军与南燕军战于临朐南,这一战役,是两军的主力决战。

南燕几乎,南燕主只身逃回广固。

次年二月,刘裕攻破广固城,生擒慕容超,斩于建康 。

南燕亡,刘裕收复山东。

刘裕为消灭东晋国内割据势力进行了系列的统一战争。

卢循乘,率军向建康进攻,刘裕亲率精兵回建康,击败卢循。

义熙七年(411年),收复广州。

义熙八年(412年),刘裕率军讨伐割据长江中上游的刘毅,攻破江陵城,杀割据者刘毅。

义熙九年(413年),刘裕发兵讨伐割据巴蜀的西蜀政权,刘裕以朱龄石为益州刺史,率兵2万,自江陵讨纵,纳刘钟之计,斩侯晖,大败蜀军,攻入成都,谯纵自缢而亡,西蜀亦亡。

义熙十年(414年),发兵攻占汉中,仇池请降归附。

义熙十一年(415年),刘裕亲率大军讨伐荆州刺史司马休之,于四月击溃司马休之四万军队,直捣襄阳,驱逐割据者司马休之。

东晋境内在刘裕势力下全部统一了。

义熙十二年(416年),刘裕率将军王镇恶、、沈田子等分五路,水陆并进,攻后秦国,沿途收复滑台(河南滑县)、、洛阳等重镇。

义熙十三年(417年),刘裕军攻破长安,灭后秦国。

刘裕出关回彭城,留守军内乱,义熙十四年(418年),关中被夺去。

这次北伐,胜利是巨大的,关中虽失去,自潼关东至青州,却成为宋朝的疆土。

经过两次北伐,潼关以东、黄河以南、淮水以北以及汉水上游的大片地区,为刘裕据有。

后来宋魏间战争,多在这些土地上进行,使长江流域得到较为长期的安静。

在消灭地方割据政权并收复北方失地的同时,刘裕也对当时的政治、社会各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改革。

义熙七年(411年),针对东晋以来,朝廷的纲纪松弛紊乱,权贵之门互相兼并,老百姓流离失所,不能保持自己的产业的情况,刘裕施行土断,禁止兼并,会稽余姚的世家大族虞亮藐视国法隐藏逃亡人员一千多人,对抗刘裕的改革。

刘裕铁腕诛灭了虞亮,罢免了包庇他的会稽内史,法办了大批涉事的士族及官员,一时士族豪强肃然,谨慎规矩,远近遵法守纪。

就在这一年,刘裕恢复了秀才、孝廉策试的制度,这就阻断了的仕进之途。

之前州郡所送的不经策试的秀才、孝廉多非其人,大约都是以门第关系进来的。

刘裕"申明旧制,依旧策试",一方面把决定权更多地集中在朝廷,一方面限制和打击了门阀和豪强的势力 。

义熙八年(412年)十一月,刘裕在江陵消灭刘毅的反对势力后,即下书整顿荆州、江州户籍租役和不利于民的一些征敛,规定:"凡租税调役,悉宜以见户为正。

州郡屯田、池塞,诸非军团所资利入守宰者,今一切除之。

州郡县吏,皆依尚书定制,实户置台调,癸卯梓材,庚子皮毛,可悉停省,别量所出。

巴陵均折度之,依旧兵运。

原五岁刑以下,凡所质录贼家余口,亦悉原放。

" 东晋以来,山湖川泽多为门阀和豪强霸占。

一般老百姓使用,要向他们纳税。

义熙九年(413年),刘裕下令禁断这些人封固山泽。

据《宋书·武帝纪》载:"先是,山湖川泽皆为豪强所专,小民薪采渔钓,皆责税直。

至是,禁断之。

"同年,刘裕规定实行土断法。

东晋以及后来的南朝,实行过多次土断,成效显著的是和刘裕这两次。

刘裕这次土断,只有"徐、兖、青三州居晋陵者,不在断例,诸流寓郡县,多被并省"。

刘裕在完成了上述政治上和军事上的措施,东晋朝显然再没有存在的余地了。

公元420年刘裕废晋恭帝自立,建国号为宋,史称刘宋,是为宋武帝。

末期衰亡 宋明帝即位后,继续延续孝武帝用寒人操纵朝政,典签监视州镇的政策。

为了巩固自己的帝位,他诛杀因镇压刘子勋等叛乱有功而执掌大政的弟弟刘休仁、刘休佑,其兄弟辈东海王刘袆、巴陵王刘休若也被杀,只有桂阳王刘休范因无才能而免于一死。

宋文帝、孝武帝子孙死者数十人。

泰始二年(466年),徐州刺史薛安都因曾支持刘子勋政权,担心宋明帝对自己下手,举城降魏,与魏军合力击败宋军 ,到泰始五年(469年),刘宋在淮河以北的青、冀、徐、兖四州及豫州的淮西六郡全面陷于北魏,北部防线基本退至淮河,刘宋在淮北只剩下海州,因此淮北除海州外,刘宋基本与北魏划淮河为界,史称"泰始之祸"。

但明帝诛杀宗室诸王,并未能实现他巩固皇位的初衷 。

宋明帝虽在即位初期,任贤用能,大力革除前废帝时期的弊政,颁布了多项废除苛捐杂税,减免赋税,去繁就简的政治举措。

但是他在"泰始之祸"后,便开始渐失意志,纵情声乐,使刘宋朝纲始终不振,以致晚年经常"载深矜叹" 。

同时,明帝晚年猜忌心极重,为了保证其子顺利接位,在死前大肆诛除有能力的皇弟宗室、朝廷功臣和高门士族,引起朝臣惶恐不安,造成刘宋末期中央和地方军镇互相猜忌、攻伐的政治乱象。

泰豫元年(472年)四月,宋明帝病死,其子即位。

元徽二年(474年)五月,江州刺史刘休范据州起兵,率军2万东下进攻建康,右卫将军萧道成拒战有功,升任中领军,总帅,上升为与宰相袁粲并列的"四贵"之一,更受到掌控宫中内外大权的权臣阮佃夫的倚重,因此他能够得以交结地方军镇都督,借此扩张势力。

元徽五年(477年),刘昱在杀掉权臣阮佃夫之后欲亲理朝政,试图将宫中内外大权悉数收回,准备剥夺萧道成禁军职权,遂与萧道成发生激烈冲突 ,同年七月,萧道成收买刘昱的侍从抢先一步派人弑杀刘昱,立其弟刘准为帝,自执朝政 。

此时,忠于刘宋朝廷的大臣袁粲、沈攸之等先后率众起义讨伐在建康弑君废立的萧道成,但都被残酷镇压。

升明三年(479年)四月,扫除障碍的萧道成篡夺皇位,废刘准自立为帝,刘宋灭亡。

随机文章黑龙江不明飞行物砸出10多米大坑,专家证实为人工制造猛禽f22战斗机速度2410公里/小时,多次坠毁被叫停(疑设计缺陷)印度神庙的五头蛇惊爆网络,网友PS误导读者(100%假新闻)揭秘黄种人是所有人种的祖先吗?晒的少变白种人/暴晒变黑种人揭秘三峡压新主四川出天子,网络谣言阴谋论骗取不明真相民众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加入收藏
               

明朝灭亡时全世界陷入空前动乱,到底发生了什么?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高自考时间 14 2025-04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